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俊升大帅府
  在古城洮南府最繁华的兴隆街中段北侧,有一座近似欧洲“哥特式”青灰色三层大楼,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吴俊升大帅府。它虽然没有沈阳故宫、长春伪皇宫那样名重四海,但它却是军阀争雄、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见证。1925年12月,“东北王”奉系军阀张作霖嘉奖吴俊升“平叛郭松龄”有功,在奉天的庆功会上亲授吴俊升上将军衔,并赏奉洋50万以犒三军。吴俊升用这笔赏洋在洮南为他的三姨太靳大鹏和女儿-子修建了这座商业大楼。1926年春动工兴建,1927年完工,总建筑面积为2925平方米,主楼东西长64米,南北宽12米,高22米,是洮南有史以来的第一座高层大楼。这座中西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商业大楼,样式新颖、风格独特。…[详细]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位于台中市北区馆前路、台中市中心,历经15年的努力,“民国”82年“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全馆落成对外开放,是台湾地区首座将自然科学生活化、也是岛内第一座拥有最现代化设备的大型博物馆,规模可与先进国家媲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更为让国人认识、了解台湾本土的植物生态,于“民国”88年开幕一座植栽756种台湾原生种植物并划分八大生态区热带雨林温室的植物园。发展历史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位于台中市北区馆前路、台中市中心,历经15年的努力,“民国”82年“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全馆落成对外开放,是台湾地区首座将自然科学生活化、也是岛内第一座拥有最现代化设备的大型博物馆,规模可与先进国家…[详细]
菉猗堂及建筑群
  菉猗堂及建筑群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包括菉猗堂(赵氏祖祠)、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三座祠堂,均为宋太祖胞弟赵匡美之后人为祀先祖而建。菉猗堂始建于明代景泰五年(1454),逸峰赵公祠始建于明代晚期,1928年重修;崑山赵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三祠总建筑面积1643.69平方米。祠堂间以巷道相隔,每祠三进三间,中间夹天井或庭院,左右庑廊,中轴对称布局,穿斗与抬梁混合构架,硬山顶,锅耳或人字形风火山墙,绿釉琉璃瓦当、滴水;建筑上大量使用石雕、砖雕、木雕、陶塑、泥塑、壁画等作装饰。菉猗堂现存蚝壳墙共277.35平方米,墙厚65厘米,蚝壳整齐排列,成行叠砌,是研究南方古代建筑材料及…[详细]
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成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馆舍设在当时的吉林省府所在地吉林市。新中国成立后,随吉林省省会于1954年迁至长春市,选址在新民大街1162号,于1958年建成并试运行,1960年正式开馆。2008年9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移址建设新馆,2010年8月开工建设,2013年底新馆建成,2014年9月28日正式开放投入试运行。吉林省图书馆新馆坐落于人民大街10055号,总建筑面积53713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4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藏书规模为5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网络结点4000个、日均接待读者能力6000人次。吉林省图书馆是全省文献信息收藏和…[详细]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旧址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51号(原79号)。1945年夏,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闽江工委,派庄征到福州开展城市工作。当时担任交通员的张章淦曾利用其叔父张依铀在闽轮修造厂当工人之便,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苏华等鉴于闽江航线在沟通福州与闽北的南平、古田、建瓯根据地等方面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在闽江轮船公司内部发展组织,并要求梁宝通注意发展船上的党员。根据上级指示,梁宝通先后在“开封”“西藏”“兰州”号客货轮上当助机,将伊立惠、陈梅惠、姚连香3人吸收为中共党员。-1946年经批准成立党支部,梁宝通为支部书记。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成立后,在团结带领群众反对国民党-派的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详细]
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衡阳市衡南县廖田镇阳合村西面2公里处。这里地处原衡阳、耒阳和常宁三县边界山区,今属衡南县廖田镇林场。1925年,当地腿有残疾的木匠何炳林,带领族人在桐梓山秘密组织洪门圈子会,他们公开劫富济贫,响应者达130余人。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后,5月27日,衡阳又发生了沁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到处追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笼罩着衡州大地。当时,中共衡阳县委领导群众转入地下斗争。共产党员、县农运组织部长资歌铗,发动并指挥衡阳东乡的5支武装队伍,其中一支便是中共党员李育松率领的农民赤卫队在桐梓山一带活动。资、李二人广泛接触圈子会成员,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在…[详细]
内江王家祠堂
  四川内江王家祠堂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990平方米,由山门、正厅、戏台、左右厅、东西厢房、青石院坝组成。四川内江王家祠堂山门为六柱五间四滴水式门罩建筑,上 书“王氏祠”;正厅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抬梁式结构,厅前为五级阶梯式踏道;正厅屋顶脊饰为两条直径约0.3米粗、相向对峙的龙,双龙之间是一座用青石雕刻、高约2米的六角形宝塔,塔座为莲花,塔身雕龙刻凤,造型精巧。戏台为斗拱木结构,雀替、台沿上有大量镂空或深浮雕人物、龙兽、花饰等图案。四川内江王家祠堂其飞檐、脊饰、封火墙、石刻、木雕、塑像保存完好,代表了清朝中期精湛的建筑艺术水平。古韵盎然的山门为六柱五间四…[详细]
车轴山中学原校址
  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简称车中)始建于190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光荣、治学严谨、人才辈出的历史名校,是河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她的前身是遵化州官立中学堂。始建于1903年,系该州所属丰润、玉田、遵化三县联合出资兴办,为直隶省首批建起的9所中学之一。当时规模很小,办学10年,共招生200左右人,其中丰润80多人。然而,办学质量却很高,据1909年(宣统元年)统计,全省31所中学中共有2419名学生,真正坚持到毕业的只有11人,其中6人是遵化州中学堂的,位居全省第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安体诚烈士,就是从这里出科的丰润学子。辛亥革命后,丰润县的…[详细]
定南围屋
  定南围屋(含车步虎形围(含方氏私塾)、明远第围、太公八角围(含郑氏私塾))定南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一部分,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境内,保存各类客家围屋200余座。定南地区,“围”作为民居,最早见于清初。围屋在赣南大量出现,并形成规模和特色是在清代中晚期。民国后,定南围屋便少建造。定南围屋包含车步虎形围、明远第围、太公八角围等,不同于闽西永定客家围屋,定南的围屋突出的是头,即以虎头为门面。因此为虎头围屋,又叫虎形屋。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是中国富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是客家文化的象征。2019年3月7日,定南围屋(含车步虎形围、明远第围、太公八角围)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定南…[详细]
济南广智院
  广智院在全国博物馆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中特地将广智院作为博物馆建筑的代表收入。它还是外国教会在中国建立的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在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将广智院列入重点保护目标,使得广智院在战火中幸免于难,并一直保存至今。广智院是一片中西结合、气势连贯、空间互相连接的平房建筑群。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与西方博物馆建筑的功能融为一体,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典范之一。广智院的门楼坐南朝北,是中西结合的拱形大门楼。门楼顶是中国传统山字形卷棚小瓦顶,大门则是半圆形拱门,…[详细]
贠家大院
  贠家大院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焦村自然村。大院建于清晚期。建国后,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乡财政出售给贠承业等八户人家。大院坐北朝南,主院居中部,西侧各有偏院一座,三座院均为二进式,主院大门前有照壁,大门设在主院中部,两边各有门房三间,通宽19米,进深7米,门房后为厅房,厅房五间,中部为通道,厅房后东侧为书房,书房三门间,书房后为二门,二门为砖雕圆门,二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上房为五间,主院通长140米,偏院,每偏院均宽15米,厅房各三间,偏院、门房、上房均已拆除,偏院通长均140米。该大院对于研究清代大型组群建筑有重要价值。走进贠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石雕,大门的两侧是一对石狮子,…[详细]
惠宁寺
  惠宁寺位于北票市下府蒙古族自治乡政府东侧。清初,土默特右翼署建于此,故名下府。清末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尹湛纳希就出生在下府林的东邻——中信府。惠宁寺北据官山,南映大凌河,左临牤牛河,右环凉水河,环境优美,实为佳境胜地。据寺内蒙文碑记载:清初,成吉思汗的后代温布朝和日从呼和浩特的土默特旗移居此地当贝子时,就创建了一座琉璃顶庙。他的四代重孙哈穆嘎白斯古郎图贝子为了发展佛教,从各方请来了-教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五年、二十二年先后三次修建及扩建了藏经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山门、讲经堂,东西配殿等,还砌筑了红院墙,形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皇帝赐名惠宁寺…[详细]
开封府文庙
  开封府文庙最早是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年)的汴梁路学。是利用北宋太学的旧址改建的。北宋太学的旧址原在内城朱雀门外附近,有北宋嘉祐年间所刻的全部儒家必读的石经,用篆楷两体书写,世称二体石经。金代贞祐年间(1213-1216年),为抵御蒙古,金人将内城扩大,太学刚在拆迁的范围。金人在匆忙中将太学迁移东南城下,石经亦随之迁移。金亡以后,元人即以其地改建为汴梁路学。那时石经堆积如山尚未树立起来。元代中期,曾整理石经,发现已残缺不全,就予以修复,李师圣撰《修复汴梁石经记》叙述了这次修复的经过。元代晚期,汴梁遭受水患,学宫受水淹圯,石经再次受到冲击而残缺。明永乐五年(1407年),称开封府儒学,…[详细]
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旧址
  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位于涉县辽城乡石门村莲花山下,占地面积200余亩,因安葬有抗日战争中为国殉难的著名抗日烈士而得名,又因安葬有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当地人称它为“左权将军墓”。整个墓地分三层陈列:第1层为圆形莲花池,第2层是左权将军纪念塔,纪念塔四周刻有朱德“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及彭德怀、罗瑞卿、杨秀峰、薄一波、戎武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笔题词。第3层是左权将军墓。以左权墓为中心,左侧岭上是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烈士和第二任行长赖勤夫妇的墓地。左侧前方岭上是范筑先将军和杨裕民先生纪念塔。左后方洼地是《新华日报…[详细]
华北制药厂办公楼
  20世纪的医学中,以抗生素治疗的成就最为显著,它的发现使千百万人摆脱疾病的痛苦或死亡,今天在药品中消耗量最大就是抗生素。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高效治疗细菌迷人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如果那个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将不久于人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881—1955)发现青霉菌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由此提取出青霉素。此后,他又用实验证明青霉素有杀死链球菌、白喉、炭疽杆菌的效用,而对人及动物毒性很小。他从事这一研究长达4年之久,由于在大量生产上遇到困难,研究工作停止。1935年,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1898—196…[详细]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之东北。处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之间。萧顺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未即帝位。天监元年(520)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陵曰建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存石刻有石兽、方形石础、神道柱、石龟趺各一对。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麒麟独角已残,四足缺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四足已失,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两兽均昂首突胸。麒麟上颚已残,颔下长须蔓卷,垂至胸际,两翼微向上,翼面雕饰与他墓者大体相类,唯翼的细鳞中饰有五瓣小花,兽之背脊作通贯首尾连珠状纹饰。方形柱础石二,位于…[详细]
紫岩书院
  紫岩书院位于绵竹市区城东,始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其规模之宏大,为蜀川前所未有。绵竹人引以为骄傲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其史杨聪都曾在这里读过书、执过教。杨聪于清朝道光年间在紫岩书院作山长时为勉励学子,曾撰写几副楹联刻于书院正厅大门,从这些楹联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化。其中一副是:“此院经五百年,自延祐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这是说这所书院在距离今天六百多年前的规模和影响之大,其声名鼎盛完全可与驰名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媲美。另有一副楹联是:“自严君平卜宅以来,古井犹契,想当年道德幽思,易传一篇,直使紫岩为嗣响;昔张丞…[详细]
即墨县衙
  即墨城的古建筑,论“古”当数即墨古县衙。它坐落在即墨市博物馆内,确切地说,是博物馆建在县衙建筑群的遗址上。即墨古城位于淮河、北大河与远西河等几条河流环绕而成的“鳌盖”状地形上,即墨县衙就建在“鳌盖”的最高处,人称之“鳌头”上。由此可见,在隋开皇十六年(即公元596年)建城时,古人是很讲究风水的,而且勘察地也很到位,以至使县衙这处古建筑延存到今天。同时,也使即墨的政治中心由平度朱毛古城南移后,又演绎了1400余年的历史。县衙起始于秦代设立郡县制,称“县治”,到明代称“公署”,清代称“衙署”,是分布于全国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到现今能见到的比较完整的县衙建筑群,除了河南的内乡、叶…[详细]
圣水岩石刻造像
  圣水岩位于乳山市冯家镇孔家村西北1000米的尼姑顶东坡。这里山水幽深,林木茂美,岩壁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流水常年不断,水质清纯,因名圣水岩。据现存于该处的“玉虚观碑”记载,金大定年间(1161~1189),全真道七真人之一的王玉阳在这里搭建茅屋-道行,承安二年(1197),牒敕赐额曰“玉虚观”易庵为观,陆续修了一些道院建筑。崇庆二年(1213),牒敕赐额曰“玉真观”(即万寿宫)。贞祐二年(1214),立玉虚观碑。旧时玉虚观殿阁一片,前有石坊,门有石狮。有老祖殿、三官殿、三清殿、玉皇阁、万寿宫、三义殿、灵官殿,大门过道两侧还有巨大的把门将军塑像,大小碑碣不知其数。1942年开始,圣水岩玉虚观遭到…[详细]
溥公祠
  旌德县白地镇江村建于隋末唐初,是一个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村落。她位于黄山东麓205国道旁,距黄山风景区30多公里。这里虽历尽岁月沧桑,几经盛衰起落,依然可见古祠巍峨,牌坊高耸,老屋林立,老街逶迤。江村宗祠是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代表,其风格充分展示徽派古建筑特色。历史上,江村曾先后建起9座祠堂,除一所江祠外,其余全是江氏祠堂。分别是韶公祠、江氏宗祠、溥公祠、孝子祠、文兴公祠、义兴公祠、胜祖公祠、从政公祠8座,其布局均循宗、支祠的远近关系。就形制分类,有从祖先故居演变而来,有以朱熹家礼为蓝本的,有单独立于居室之外的,还有祭祖于家的。就祠堂与宗族的关系而论,有宗祠和支祠,以及各分迁他乡宗祠的统宗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