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佑之故居
  郑佑之故居,位于叙州区古罗镇同力村化匠组,小地名化匠嘴。郑佑之(1891~1931),叙州区古罗镇人,是四川早期优秀的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农-动、妇女运动、--的开拓者,四川党组织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享有“川南农王”的美称。1922年,郑佑之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宜宾县第一个共产党员。从1926年至1929年,郑佑之先后任中共宜宾特支书记,中共宜宾县委书记,四川省委、川南特委委员。1929年调重庆回省委机关工作,任省行委委员、中共合川县委书记、川东特委、江巴中心县委秘书长、组织部长,并领导党在重庆的“反间”工作,执行保护组织、营救被铺同志等特殊工作。因叛徒出卖…[详细]
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位于海曙区章水镇密岩村茅洋山自然村,创办于1975年。当年为响应号召,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的工具。当时的鄞县县委研究决定:在县工农学校和樟水工农学校(包括原樟村中学、樟水工农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创办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鄞县共大)。根据当时农村三大革命需要和现有条件,设专业为农业、农机、林业、畜牧兽医四个专业。同时,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 鄞县共大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东面山坡上四间平房为教师宿舍,西边2幢平房间是学生宿舍,正中的房子为食堂,西南角的教学楼为平房,另有厕所、食堂,后有水井;北面另有占地约192平方米,的教室以及水塔,现已倒塌。另外还有篮球场、操场等…[详细]
水源钱团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
  水源钱团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位于水源乡钱团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水源乡钱团村北侧后山林的半山坡之上,坐西北朝东南,长8.5米,宽8米,面积68平方米。平面呈“凤字形”,墓缘及墓坪均用水泥刷成,墓缘呈六柱五间五层式,正中嵌砂质岩石碑一块,行书阴刻“三野十兵团战士山东籍于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九日光荣牺牲,中国人民解军烈士王仁臣、王守仁之墓,建瓯县人民委员会,团结大队管理委员会,公元一九六六年十月一日”,碑前砌半月形供台。该墓对加强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西北朝东南,以172.15平方米的墓葬…[详细]
龙观牌坊群
  节孝亭位于海曙区龙观乡大路村村办公楼东侧,建于清道光年间,南北向,为歇山顶石构建筑,简瓦骑缝,屋脊两端饰有吻兽,面宽2.1米,进深1.26米,高4.5米,建筑面积约5.8平方米,檐下中竖雕龙“圣旨”匾额,下枋上从右至左有“道光四年十一月县学□,道光四年十二月各宪具请,道光五年十二月礼部汇题奉旨旌奖”等字样。两旁额上刻有监事官姓名。正方形亭柱四周围筑青石栏杆,柱上刻对联“一片冰心盟古井,九重丹诏勒穹碑”。亭中立石碑一块。该亭自建成迄今未见有较大的损坏,整体保存程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史料价值。双节坊位于海曙区龙观乡桓村桓村自然村,据坊上记载,双节坊建于清嘉庆十年(1865)。为一座四柱三间三…[详细]
懋庐
  懋庐 座落在昆明 市东风西路吉祥巷,建于清咸丰八年(1852年)。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房屋主人张懋弟,由此得名。懋庐 坐北朝南,为土木结构,硬山顶。“一颗印 式建筑”。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西厢房大门两侧是青石砌筑而成的门柱,门柱上是券顶,顶上镶嵌横匾,曰“懋庐 ”。横匾上是三角顶装饰,这种西式门面与传统方正如“印”的四合院有机地结合的建筑风格,是民国时间昆明 流行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是昆明 地区优秀的传统民居之一。整个院落,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及室内陈设无不经历了百多年的岁月,如此完整保留了清代建筑的营造特点的老房子,如今昆明 屈指可数。懋庐位于景星街吉祥巷18…[详细]
仙岐古城
  长乐仙岐村位于漳港镇南部,濒临大海,海岸线长达6500多米,仙岐村别名凤岐,古时传说建城时,天上仙人过七境至此定居而得名。仙岐城楼,又名石梁焦山城,位于仙岐村村前,古属十五都管辖,这里地处海港要冲。宋人有诗云:“石梁大地临边境,陂展旗形最奇胜。”描绘这里通海要津。故明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驻舟太平港往返时,仙岐也是他活动之地。清知县载时望为加强沿海设防,保民安宁于嘉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发动民夫建城,古城石构,长达360丈,宽一丈二尺,厚一丈三尺,原有东、西、南三个城门。现仅存西门城楼,石构拱形城门,呈凸字形状,高3.25米,宽13米,门洞宽2.70米,高2.50米,城墙厚4.80米,门上…[详细]
中共五兴龙临委旧址
  中共五(华)兴(宁)龙(川)临委旧址位于龙川县霍山风景区大乙岩。1928年春,五华、兴宁、龙川的中共组织,执行东江特委指示,组织举行了“年关暴-动-”。3月27日兴宁党组织的刘光夏、蓝胜青率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进攻下堡民团失利后,经叶塘并得龙川铁场桥头一带农民的支援,退守霍山。与此同时,五华及龙川鹤市暴-动-失败后的部分农军和党员骨干,亦陆续会合于霍山。国民党当局探悉后,便于4月3日纠集五兴龙三县地方武装1000余人,合力“会剿”霍山。为摆脱困境、统一指挥,成立中共五兴龙县临时委员会,推举叶卓(龙川人)为书记,刘光夏、蓝胜青、古清海(五华人)为委员。随即县临委作出决定,由刘光夏、蓝胜青率十二…[详细]
武备乡校旧址
  武备乡校旧址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莱西市院上镇武备五村小学内。武备乡校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是当时莱阳县20个有名的乡农学校之一。也是迄今保存较好的一座乡校。现存建筑前后两排,共二十余间,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形式取当地流行的平房式样,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办公设施。解放后学校作为武备中心小学使用至今。武备乡校的前院,现篮球场东侧有一处地下建筑,上有井口式通道,内设有两个单间,青砖垒砌,地下建筑长约10米,宽5米左右,高度2.5米,其用途众说纷纭,或为地下防空之用,尚待进一步的考察。据记载,当时的乡农学校实行了“管、教、养、卫”四位一体制度…[详细]
卓恺泽烈士墓
  卓恺泽烈士墓,位于奉化市松岙镇山下村朱夹岙山,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卓恺泽(1905——1928年),奉化松岙镇后山村人。1919年入宁波省立四中,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进步活动,加入宁波知识界的进步团体“雪花社”。1923年,考入华北大学,任学生会干部,编辑墙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共党员。曾先后编辑过《政治生活》、《中国青年》,担任过团北方区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上海闸北区委书记、浙江省委委员、团中央委员、团浙江省委书记。1928年4月,被任命为团中央特派委员兼团湖北省委书记。他在-下毅然冒险去武汉…[详细]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约2千米远的建瓯至迪口镇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东北,长7.5米,宽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侧,从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的合葬墓碑,墓丘顶刷水泥,墓用片石垒砌,左侧二级墓坪旁山腰种植数十年的枫树。三位烈士为土地改革时期被当地土匪杀害的国家土改干部。该烈士墓对开展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偏西南朝偏东北,以63.92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详细]
中共宝安县委“一大”纪念馆暨宝安抗日纪念馆
  宝安是广东较早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地区之一。1928年2月23日,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中共宝安县委在松岗镇燕川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人。这次党代会后,宝安县委遵照会议决议,积极发展党员,至1928年4月,宝安县的党员人数已达280人。同时,宝安县委大力开展群众运动,成立抗租、抗捐、抗税斗争。1944年7月1日,东江纵队在松岗镇燕川村建立了第一个县一级抗日民族政权———东宝行政督导处。东宝行政督导处在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支援部队、发展生产、减租减息、开展-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共宝安县“一大”纪念馆是广东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宝安“一大”纪念…[详细]
吴仕楠木厅
  吴仕楠木厅,原址在宜兴市宜城镇白果巷,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仕楠木厅建于明正德年间,为邑人吴仕的私宅。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山西、福建、广西、河南四省提学副使,四川布政司参政等职。著有《颐山诗稿》十卷。楠木厅面北座南,北临西庙巷,南接白果巷,共有建筑三进。其中第一进于抗日战争中被焚。第二进为朱萼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其东侧建有“太朴楼”,厅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眄柯阁”匾额(现匾收藏于宜兴市文管会)。第三进面阔四间,进深七檩,硬山顶,其柱、梁、枋、椽等均系楠木结构。1994年因市政建设之需,楠木厅被移至氿滨公园…[详细]
瑞峰塔
  瑞峰塔,位于奉化市岳林街道龙潭村南山北峰上,故又称南山塔,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峰塔,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现在的塔身系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知县彭公(佚名)募款重建。该塔系多层石塔,六角七级,楼阁式。包括腰檐、翘角、塔刹在内,全部用石条刻砌合榫而成。塔的基座有三级,底层高2.47米,每面宽2.60米。其上高度和面宽逐层缩小。塔高13.45米,基座直径5.20米。各层每面都刻壸门,拱券图案各层略有不同,各层跳檐也都用大石雕成,塔刹已损,刹座上只留复钵,已倾斜。此塔矗立在南山顶上,上摩苍穹,为奉城一景。 塔东首下方有一碑亭,也为石结构,通…[详细]
洪水湾古塘遗址
  洪水湾古塘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村它山堰自然村东北部,距它山堰约500米,据《鄞县通志》记载,旧时曾于此置碶,宋淳祐三年(1243)秋在此筑堤,堤高二丈,阔一丈二尺、长十二丈、耗工372工,化钱87贯290文。宝祐三年(1255),制置使吴潜就其地置三坝,一濒江、一濒河、一介其中,后中、外二坝垫于江中,只存濒河一坝,称为“洪水湾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咸丰七年(1857)、民国十三年(1924)几次重修增筑,旧塘长105.6米,1924年重修后长达320米,高4.16米,为一条坚固石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因官塘被拆,上下游设障等原因,此塘于1988年在其东侧段改塘为闸,建成洪水…[详细]
戴表元墓
  戴表元墓,位于奉化市溪口镇岩头村三石岭南麓,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戴表元(1244——1310年),元代文学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奉化榆林人。南宋咸淳年间中第十名进士,被朝廷封为建康府(今南京)教授。但好景不长,不久,南宋灭亡。他回到家乡,一面学种桑麻,躬耕田园,自食其力,一面仍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元大德八年(1304年),朝廷任命他为江西信州教授。任满后调作婺州教授。因精力不济而回故里,不久病逝。 戴表元有感于宋末文章之陋,慨然以振起斯文为己任。其文清新雅洁,蓄而始发,四方人士争相师法,为至元、大德年间东南文章大家第一人,人称江南夫子。宋濂于元人中推之…[详细]
合溪采地交通站旧址(王氏宗祠)
  合溪采地交通站旧址(王氏宗祠)位于合溪乡采地村,年代为1929。合溪采地王氏宗祠,位于合溪乡采地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通面阔20.4米,总进深16.3米,占地面积3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单进廊院式带前廊和右横屋。中轴线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古道、围墙、半月形池塘、雨坪、前厅、天井、正厅。单层,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1929年,化名杨先生的毛泽东及红四军前委一行从堂堡居易楼出发前往合溪师俭楼,途径采地村王氏宗祠时,进祠小憩。难得遇见陌生人的采地村民便好奇围了上去。毛泽东趁机播种“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火种,宣传我党的思想和…[详细]
孔圣殿
  孔圣殿,位于奉化市锦屏街道红墙里,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圣殿,南、西、北三面均环大路,原为四合院式,今存大成殿、殿南80米处中轴线上的泮池及池上的跨鳌桥,其它建筑,如文昌阁、明伦堂、奎星阁等,因年久失修,或毁或拆,均已不在。 孔圣殿始建于唐代,以后屡毁屡建,现存的殿宇是清咸丰年间的建筑。大成殿为孔圣殿主体建筑,石砌殿基高0.65米(指现有高度,原来在一米以上),重檐歇山造十一架双步廊式,用柱36根,面阔进深各三间,四周回廊,通面宽19.40米,通进深18.30米。梁架明间为抬梁式,其余为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檐柱础为瓜棱形,上雕如意、花卉、金钱等花纹…[详细]
上海中国银行办事所及堆栈旧址
  上海中国银行办事所及堆栈旧址位于北苏州路1040号。中国银行前身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8月创办的清朝户部银行,是清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商合办银行,总行设北京,到清光绪末年,已在天津、上海、汉口等城市设有多处分行。1912年北洋政府拨股本将其改组为中国银行。1927年,国民政府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从北平移到上海,宋子文任董事长,成为国民政府的金融垄断机构“四行两局”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由人民政府整顿改组。旧址大楼建筑建于1931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无樑楼盖结构十一层,地下一层。南侧主立面装饰简洁,二层至四层通长外挑阳台,矩形钢窗。大楼地下一层为金库库房,底层…[详细]
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诗山镇山一村诗山公园内。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南安县人民政府建于1965年9月,2002年春由诗山镇人民政府重修。纪念碑为石材结构,由碑底和碑身两大部分组成。碑的底座呈正五边形,五角边有圆柱,边长2米。碑身高4.08米,平面五边均雕刻“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纪念碑下埋葬着14位革命先烈的遗骸,他们分别牺牲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根据资料记载,安息在纪念碑里的革命烈士有姓名的是黄朝来(诗山吾丰)、李嘉宾(诗山红旗)、陈赤九(诗山联山)、柯连科(码头内柯)、叶老洗(女,金淘占石)、吕云元(诗山红星)、吕振鼓(诗山红星)、戴江山(码头亭里)、吕…[详细]
增城报德祠
  报德祠位于增城区小楼镇腊布村,在招贤山、卧虎山及澄溪水的名山胜水之间。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腊布村村民奉朱元璋圣旨建造的奉祀该村武将赖麒卿为国立功的祠堂。该祠堂和先前已在此修建的仓沮圣庙(元代修建)以及景星楼(洪武甲子年增建)整体呈横向排列且互为一体,形成了一座独特的以庙、塔、祠,佛、儒、道三教合一,和谐相处的小型古建筑群。建筑整座古祠没用上一根铁钉“报德祠的门槛比别的地方高,祠堂大门之后开了一道中门。一般的祠堂在大门之后只有一道屏风或者白墙,但报德祠因为是皇帝所赐,所以可以开一道中门。报德祠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规格很高。”作为腊布本地人,杨先彬道长介绍起来十分自豪。站在报德祠高高的门槛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