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桂山晋江县人民政府旧址
  桂山晋江县人民政府旧址位于梅岭街道万达城市广场,年代为194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桂山晋江县人民政府旧址建于1948年,旅菲华侨庄材传住宅,四层混凝土结构,坐东北朝西南。建筑主体部分平面呈方形,体形变化丰富,每层各不相同。一层主入口处设置圆形门廊,外有圆柱,大门为平面半圆形的推拉门,造型新颖。在每层走出至阳台的门上方均有支出的雨棚,每层阳台形态复杂可以走通,制造出丰富的轮廓效果。顶层为大平台,中间有四柱支撑的圆形小亭。窗口上方雨棚设计独具匠心。该建筑造型构思取材于轮船船舱的创意,从其形式可见受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影响,完全不同于同时期该地区传统建筑形式。庄材传曾担任菲律宾民主战地血干团总指挥…[详细]
刘傻子纪念塔
  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正定县城西北16公里的曲阳桥乡高平村民兵斗争史展览馆院内,占地23平方米,塔坐南面北,汉白玉雕制。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刻立。塔身宽0.48米,高1.35米,台基、塔身、塔座、塔顶平面均为正方形,通高4.7米。正面刻“革命烈士纪念塔”,碑阴刻祭文,东面刻刘傻子、孙殿文2烈士传略,西面刻孙贞祥、周老南等15名烈士传略,塔顶有一持-立正的八路军塑像,塔座四周为民兵参战的汉白玉浮雕。抗日战争时期,高平村的村民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地道战”等一系列抗日战争。“刘傻子”是本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代表。刘傻子,地道战中著名民兵战斗英雄。…[详细]
得胜桥
  得胜桥位于柯桥区柯岩街道柯桥村(或位于上市头居委会),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重建。由主桥和引桥组成二部分,均为石梁桥,东西走向,横跨大渡江,桥身全长56米。主桥分三跨,长24米;桥面均由四拼石梁东西向铺设而成,其南北两侧均置栏板栏杆,望柱柱头雕刻蹲狮;中间一跨桥面南北两拼桥梁石外侧阴刻“得胜桥”三字,楷书,桥面南侧栏板外侧阴刻楷书“大清咸丰年桂月吉旦重建”等字样;桥墩和东西两端桥堍均由条石错缝叠砌,上端均置台冒石,以承托桥梁石;东西桥堍上部设台阶,其中东端台阶设十级踏跺,西端设十七级垂带踏跺,且南北两侧置石栏板。引桥分七跨,全长32米,平面呈“S形”;桥面铺设、桥墩构造与主桥一样,桥面两侧栏板无…[详细]
李家塔板桥
  李家塔板桥位于鹿亭乡李家塔村,是一座石墩屋盖式板桥,它以结构独特,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江南雨水充足,气候多变,桥梁是江南水乡的道路纽带,也是水乡的特色,凉亭可让行人歇脚、避雨。李家塔板桥则在桥上建屋,集桥梁、凉亭于一体,给行人带来了极大便利。李家塔板桥全长27.7米,桥阔4.5米,桥墩由六根高8.95米巨形条石并列竖于溪上,上再横铺条石一根,用以联结桥墩,防止倾倒。整座桥身仅一只桥墩,侧视犹如金鸡独立。在桥墩上平铺大原木10根,搁架予两岸,上钉木板,形成桥面。桥上盖有十间高约4米的桥屋,梁架系抬梁和穿斗结合,中部贯通形似长廊,木橡上盖小青瓦。全桥两侧围以木栅,栅下部甩木板护围。桥南端原有一庵,…[详细]
举人谢道惠墓
  举人谢道惠墓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该墓主好学上进,勤俭艰朴,当其参加进士考试时,已是社会动荡,他作为进步人士,中举人后,再也没去考进士,回到家乡水井底开展知识份子应有的各种活动,如禁烟、劝缠足、办学校等,把自家的钱都用在了奉献家乡的事业上。因此,当他死后无分份,简朴归葬,后于民国二十三年,由其儿子为父重葬。.墓葬建筑虽反映了清与民国之间的结构变化,但更大程度上是反映墓主的进步思想,并在碑阴有墓表,且是知名书法家书写,具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墓主人的历史研究价值。墓有墓包土堆封土,有墓后半圆形砌坎石,穴前墓碑高大,为梅圆石质,碑阳为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志侨(号)谢公之墓”,碑阴为其一生的事…[详细]
长乐云门寺
  云门寺在长乐市航城镇洋屿村(旧属闽县)后云门山上。云门山当地人称鹤冈。鹤冈高百余米,山势险峻,峭岩耸立。佛教传入中国后,至初唐0-为南北两宗。云门宗系南宗五大禅宗中的一宗。云门寺的开山鼻祖是大慧宗杲法师。宋高宗绍兴年间,他在鹤冈上筑室修道。宁宗嘉定年间开始建寺。当年云门寺寺院壮丽颇具规模。整座寺院建在鹤背(含有骑鹤西去之意)上,十步一亭、百步一阁,飞檐翘角,重叠交错。有观音堂、弥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岩、石门箑、五色泉、望拜石、仙掌石、琴屿、双鱼屿、楞迦室、吸江亭、临江台、妙喜庵十五奇,此外还有宋孝宗赐额,堪称江左第一。始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率船队下…[详细]
三戒堂
  三戒堂位于象山县晓塘乡黄埠村,该院落南向,三进三院石板明堂,占地约2000平方米,系清乾隆年间府按察知政潘必金建。正屋(高)平房,混合构架,用月梁。两侧重檐楼房,南山做成小歇山式,左厢南间辟为院门,门外原有八字影壁。建筑用材粗大,制作规矩。一二进正屋梁架接点多斗拱,平身科,明间三攒,次间二攒。明间皆为过厅,侧缝为五架梁。第一进,厅后上方悬挂“三戒堂”木匾,明示屋主笃行儒术“戒僧戒尼戒道士”的理念。故院落称为“三戒堂”。第二进正、厢之前廊均用方柱方础,正屋前廊建卷棚顶;过厅的后上方设祖龛,前隔扇一马三箭,落地明造。整个院落除上房较朴素外,其余建筑露明部分多装饰,尤以木雕精细为高。特别是一进过厅前…[详细]
“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
  “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军营村碑石门。全名为《廉明太爷丁奉道审详给风围水口碑》,刻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孟春,高2.58、宽1.05米,全文共566字,字体古劲,笔划清晰,除题名横排阴刻外,余皆直排阴刻。上下两端还刻有别致的花草飘带装饰图案。石刻主要内容记述清代乾隆年间,“武生冯武元藉前朝废契,影占官山,盗卖荷树凹风围树木”,与丰顺县奸商勾结,“越境取木烧炭,得银分肥”,经长乐县(今五华)县令丁履仁“当堂查讯”明白后,下令严禁丰顺、长乐两县交界处的“军营、荷树凹、崩塘、禾田水、上下磜及该乡等处风围水口树木”,任何人都不得“擅卖擅买,强砍烧炭”,“借采废碑滋事”。石刻明示:“…[详细]
恩平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恩平市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恩平市朗底镇励英学校内,该校建于1929年,整座建筑以泥土、沙石为材料,砖木结构,面积384平方米,楼高5.4米,分两层,开中门,两边开小窗,门额写着“励英学校”四字。朗底镇距恩城24公里,北邻新兴;西接阳春,群峰叠嶂,是兵家安营扎寨的好地方。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从鹤山宅梧迁移到励英学校。属下备团队到朗底集中整训。10月上旬,0中区特委和抗日解放军司令部举行联席会议(后称朗底会议)。此间,--当局纠集3000多兵力分六路包围朗底,妄图一举消灭中区人民武装力量。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在极端困难、险恶的形势下,正确指挥各团队进行阻击。…[详细]
顾正红纪念馆(顾正红烈士殉难处)
  顾正红烈士是中国共产党哺育成长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1925年5月,以顾正红牺牲为导火线爆发的伟大的“五卅”反帝-,彪炳史册。为继承先烈的革命传统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顾正红纪念馆于2008年5月30日“五卅”运动83周年纪念日建成开馆,免费向社会开放,2009年12月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顾正红纪念馆总面积1300平方米,由顾正红纪念广场、馆内陈列、烈士殉难纪念地三部分组成。展馆陈列内容分为黑暗的旧中国、苦难的童年、在日厂做工、沪西革命摇篮、二月-的烽火、顾正红惨案与“五卅”运动等七个部分。地址:普陀区澳门路300号邮编:200060电话:62661500传真:62761…[详细]
龙川县第十区农协会旧址
  龙川县第十区农协会旧址位于龙川县车田镇华光庙。1925年龙川特支成立后,积极推动开展农-动。是年12月,农-动基础较好的第一区(县城)、第三区(鹤市)、第十区(车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十区农协会在车田的华光庙成立,巫亚海任协会主席,委员有:邓鸿芹、彭赤霞、邓湘屏、邓巨青、彭思强、陈珍甫、陈欣如、彭永龄、陈桂林、邓亚林等人,同时组建由数十名青年农民组成的农军。协会成立后,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号召农民兄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为维护农民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积极开展“二五”减租禁,-等斗争。农协会活动的开展,为后来龙川县革命斗争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奠定了群众基础。1949年4月13日,中国人民解…[详细]
虎头崖航标灯塔
  虎头崖航标灯塔位于莱州市虎头崖村东。灯塔高约12.5米,宽6.2米,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共分四层,底层为石基座,高2.85米,二、三层均用青砖垒成,高约8米,最上层为玻璃罩灯标部分,高约1.65米。整个建筑呈六面锥体状,正南面宽2.76米,向东依次为2.69米、2.69米、2.71米、2.71米、2.73米。门朝向西南,高2.3米,宽1.28米,底层西北方向与东北方向,各有枪眼一个。东、东北墙二、三层处各开一小窗,东南墙第三层处与西墙二、三层处也各开一小窗。该建筑保存较好,基础结构稳固,基本保持原貌。虎头崖在民国以前是重要的军事海港及商贸码头,虎头崖灯塔所在高台地为莱州明代军事设施遗址—马埠…[详细]
洞桥
  洞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洞桥村桥街自然村与下段自然村之间南塘河上,据《鄞县通志》记载,始建于宋建隆年间,现建筑为清代建筑。该桥东西向横跨于南塘河上,为单墩双孔木廊桥。 洞桥平面呈H状,木质桥面长24.43 米,宽6.31米,桥面上设廊屋七间,抬梁结构,南北进深五架梁,前后双步,整座桥梁以“工”字形单檐悬山顶建筑。中心廊内东西两侧各设木质桥凳与护栏,北廊面阔三开间,进深四架椽,内设石凳五条,明间施石阶与村道及桥面相连,南廊无石凳东侧设桥屋、土地堂,廊中施三级石阶与桥面相连。 桥墩呈船型,尖锐方于迎水面的西端,结构稳固,设计科学。桥北有桥亭,现为村老年活动室。 洞桥历史悠久,结构稳固,…[详细]
灵石寺
  灵石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东张镇的灵石山麓,坐落于磅礴百余里、其势插天、峰峦九叠的灵石山主山芙蓉峰下。创建于唐大中元年(八四七年)。初由林、赵二姓舍地,由常诵“七俱胝咒”的元修和尚修建为庵。唐大中四年(八五○年),始修建精舍名为“翠石院”。唐懿宗敕赐“灵石俱胝院”,有庵堂三十六个,僧众二千多人,田地千亩,山林万亩。宋朝寺院兴盛,入明后渐衰。明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年)高僧性麟和尚募缘,寺院有所修复,形成今天的规模。是时叶向高过访寺院,曾赠诗《灵石访同我禅师》一首。少司空何乔远说“相国遗诗尚可寻,山僧藉上镇祗林。”给复兴寺院以很大的支援。性麟和尚示寂后,其上首弟子曹源继主法席,重建法堂,请方册《大藏…[详细]
溪南祠
  溪南祠[雒城镇小北街•清代•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02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现存前厅、正厅、后厅、廊房、厢房。前厅石木结构,面阔三间11.1米,进深三间7.5米,通高7.5米。抬梁式梁架,悬山顶,棱形石檐柱,角背有雕饰。正厅石木结构,面阔三间11.1米,进深三间8.2米,通高7.68米,素面台基高0.5米。歇山顶,抬梁式梁架,明间棱形石檐柱高4.2米,檐下施卷棚望板。后厅木结构,面阔三间13.9米,进深三间7.2米,通高7.7米,抬梁式梁架,悬山顶。檐柱高4米,柱径0.21米。南厢房与正厅、前厅相…[详细]
黄公林庙
  黄公林庙,清代建筑,位于海曙区古林镇古林村。据旧志记载:庙本祀黄姑。康熙间毁于火,咸丰九年重建,改祀汉夏黄公。光绪二十九年重修。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组成的连四进建筑。纵进深70.6米,通面宽24.1米,总面积1700平方米,为我区规模宏大的庙堂建筑之一。 第一进门楼,为七开间,正中三间大门,两旁偏楼。门楼后连接戏台,台檐梁枋由五斗拱--昂组合而成。台顶为波浪形螺旋式藻井,装饰繁华。第二进前厅,为三开间二弄二堂房,第三进中厅,厅前又设戏台,两旁配置看台。第四进后厅,为五间二弄。整个建筑规模宏大,中轴线布局匀称齐正,建造结构规整严密。主要石柱均刻楹联。梁枋、雀替等部件都雕飞禽走兽、花卉山水…[详细]
横港岸遗址
  横港岸遗址位于海曙区古林镇三星村姚家自然村横港岸,为横港河、青龙河、三联河交汇处,东距下陈村西南120米,距芦家桥约800米。遗址南北长约21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20000平方米。遗址周边河网纵横交错,地表为平坦开阔的农田。经勘探,该遗址层地形与芦家桥遗址大同小异,也可分为5层。勘探到的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灰陶次之,黑陶最少,纹饰均素面,木屑、木块、碳块出土较多,与芦家桥遗址相近,但稻壳、稻杆遗迹等不如芦家桥遗址多见。二者相距不远,文化内涵上既有高度的趋同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 横港岸遗址是与芦家桥遗址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大大丰富了芦家桥遗址的文化内涵,再次证明这里是我区最…[详细]
陈孝女祠
  陈孝女祠 位于博罗县西25公里龙华圩。创建于南朝,历代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建。通面宽10.4米、进深64米,建筑面积665平方米。平面为四进院落。第一进为头门,门顶镶嵌“陈孝女祠”石匾;第二进为过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殿正中上端悬挂“孝持家国”木牌匾;第三进面阔、进深各三间,内奉陈孝女塑像。第四进供奉陈孝女父母的神位。悬山灰瓦顶。 祠内左为东辕门,右为西辕门。门为斜角方形,宽2.4米、高3.2米。门前为荷花池,池为对角方形。祠内保存明代石雕刻花瓶2个,清白玉石香炉一只,明清有关陈孝女记载碑4通。 陈孝女,名妙圆,博罗沙河张槎村人。为孝敬父母,矢志不嫁。其感藕生莲孝事闻于…[详细]
茶园雷氏宗祠
  “茶园雷氏宗祠”位于南昌县冈上镇蚕石村茶园雷家自然村中部,坐东面西。平面呈长方形,为东西向中轴线对称布局,前后两进,占地666平方米。族谱记载,首建宗祠是清雍正丙午(1726)年,丁未岁(1727)竣工,原名“雷氏宗祠”,清乾隆四十五年,雷纯公任内阁中书后改为家庙,以祭祖先。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举人雷金英在家庙内兴办铸因小学,民国十七年(1928)改名为冈上中心小学。1941年,家庙被日寇烧毁。1946年重建。“雷氏宗祠”是研究祠堂建筑的实证。2003年,经族人捐资进行局部修葺后,“雷氏宗祠”总体已基本恢复了原貌。家庙前、后堂之间的庭院内新铺了水泥便道,两旁稀稀拉拉种植了一些树木。“雷…[详细]
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王厝自然村。1935年,中共莆田县委在新度青垞村中-员陈发治家建立秘密联络站,闽中党组织领导人王于洁、苏华、黄国璋、张兆汉等同志都到过据点开展革命活动,他们通过陈发治联络,晚上与当地的地下党员陈清凤、王春来等同志一起集中到陈发治家的后山如意坡和香山宫开会,讨论革命活动。村民陈亚连参与散发革命传单活动。青垞地下党活动据点的建立,为莆田(闽中)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提供基地,为莆田的解放作出了贡献。青垞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香山宫,坐南朝北,为一层土木结构,中间为主殿,主殿西面有5间砖木结构房子,东面有6间土木结构房子。该宫庙是当地群众用来祭祀宋朝(106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