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03月20日,江苏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提出的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予公布。

共有122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入选。

本次入选的文物类型包含古遗址22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3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7处,其他3处,扩展项目4处,以及调整公布2处。
姜堰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又称王公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泰州姜堰市姜堰镇东后街。为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栋和王襞的祀祠,也是明清的泰州学派的讲学之所,施教对象多为社会基层平民。泰州学派是中国哲学史上惟一以地名命名的哲学流派,产生于明中后期。创始人王艮、王栋、王襞,世称淮南王氏三贤,均为泰州人,其弟子也多为泰州人。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泰州学派。该祠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年(一五七五),时有房屋七栋、二十一间,现尚两栋、六间。2019年3月,姜堰王氏宗祠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郑板桥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城区。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详细]
兴化东岳庙
  兴化东岳庙位于兴化市区牌楼路41号。主体建筑初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其中四圣观建于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是兴化历史上体量最大的道教丛林。明清两朝及当代多有修缮,因战争而颓废。余产(东岳庙正殿及四圣观、财神祠等殿室)建国后曾归文化部门使用。主体建筑正殿为前后两殿,中间以卷棚勾搭连成,深邃阔大。前殿为三间七檩硬山顶,开阔15米。后殿高18米,重檐歇山,内呈方形藻井式。前后殿之间以五檩卷棚相衔接,相接处为层层叠叠的斗拱,工艺精湛,为国内罕见。从外观看,大殿重檐歇山九脊高瓴,戗角飞翘,檐下饰以斗拱、额枋、雀替。瓦垒角下悬楣子、风铃。脊瓴中央置铜制葫芦形宝瓶,两端有鸱吻。…[详细]
万盛桥
  万盛桥,位于江苏省兴化市荻垛镇的荻垛庄,在水旺无山的兴化建一座石桥那是十分不容易的。始建于清代道光五年(1825)。桥长24米,宽1.35米,石质,东西向。桥面用3组计9块长石板铺就,每块石板长5米,宽0.34米。四架桥桩由八根高达5米的粗壮石柱组成,两两呈八字形插入河床,河床底端有厚重的石础以榫卯承接。桥板侧面正中镌三个圆形图案,圈中有繁体“万盛桥”三个阳刻文字,从右往左刻写;河心东南桥桩石柱上竖镌“大清道光五年六月董万盛立”,河心西南桥桩石柱上竖刻“一九七0年建”;桥西北侧面镌有警示语“禁止石磙上桥”六个大字。万盛桥作为一种历史见证和历史遗存被完整地保留下来,1904年、1964年、197…[详细]
印庄巡检司衙署旧址
  印庄巡检司衙门是清朝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42.9米,东西宽12.6米。房屋为前后5进,每进3间,现存12间,是季市镇乃至整个靖江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旧官府机构遗址。曾经的季市,交通便捷,商贸发达,是当年如、泰、靖地区有名的商业街,街内店肆林立,三百六十行无其不有,有苏北小上海之称。不仅商业发达,季市又为关隘要地,故清代的泰兴县衙将巡检司公署从印庄(今泰兴曲霞区)迁移到季市,以维护季市镇及周边地区的社会治安。在季市古镇研究工作者的报告中,这样描述清代巡检司:旧时巡检司公署的官员也是官府公派的。按科举考试制度,凡考取武举人,皇上就可委派到各地担任巡检职务,地方再选拔一至二人作为巡检的助手。一般县级…[详细]
泰兴文庙
  泰兴孔庙(学宫)位于泰兴古城中心偏东北位置,这一地块人文集中,是泰兴千年文脉所在,也是泰兴古城最富精气的地块。小南海东侧,地形南北狭长,北至内城河,南至仙鹤湾,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水系,孔庙环水而居,似乎立于水上。小南海东岸,孔庙北端地块三面环水,如一水中半岛,且位于泰兴城池龙首位置,又形似龙头,巧夺天工,这一半岛被誉为“龙首岛”。孔庙是古代供士绅祭祀孔子的儒家文化圣地。孔庙紧邻权力中心县衙,反应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统治地位。孔庙也称学宫,因为它在古代作为生员读书深造的学府。古代泰兴孔庙规模宏大,形制全备,主要建筑有鲲化池、奎文阁、牌楼、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等,这些建筑从空中俯看如文…[详细]
中央通讯社旧址
  中央通讯社旧址在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长江路社区中山东路75号,该楼由杨廷宝先生于1948年设计,作为中央通讯社办公楼使用。中央通讯社旧址是20世纪50年代前南京最高的建筑,也是南京乃至江苏境内较早的钢混结构多层框架现代建筑,对研究南京城市变迁和民国时期至解放初的建筑风格、技术发展有重要价值。…[详细]
中山陵纪念建筑群
  中山陵纪念建筑群是中山陵园重要组成部分。中山陵纪念建筑群本体为:音乐台、流徽榭、藏经楼(主楼)、光化亭、仰止亭、正气亭。孙中山奉安中山陵前后,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陵园计划委员会、园林设计委员会,对陵园的建设做了缜密细致的规划,拟在陵园内建造一批纪念性建筑。到抗战前夕,共建成音乐台、仰止亭、流徽榭、光化亭、藏经楼、正气亭等一批纪念性建筑。音乐台位于中山陵博爱广场东南,由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华侨与辽宁省政府合资捐建,关颂声、杨廷宝设计,1933年落成。正气亭位于中山陵西侧紫霞湖北,为蒋介石自选墓址,1947年建成。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东侧登山道上,仿清喇嘛寺建筑风格,由中国佛教会捐建,卢树森设计,193…[详细]
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利济巷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是亚洲最大的日军“慰安所”旧址利济巷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由利济巷2号“东云慰安所”旧址和利济巷18号“故乡楼慰安所”旧址组成,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日军“慰安所”旧址。道胜堂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408号,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园内,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曾在此居住并传教。道胜堂旧址是侵华日军--的重要历史见证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2019年10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道胜堂旧址
  南京道胜堂位于中山北路408号,现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该教堂建于1915年,是基督教圣公会(后改名为中华圣公会)所建,取“以道胜世”之意,称为道胜堂。道胜堂是基督教圣公会传教、礼拜之所。据说,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曾在此居住过。马吉在-期间拍摄了大量侵华日军暴行的照片,成为日军-的铁证。1995年,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为了撰写《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一书,来南京实地调查取证。她来到道胜堂,拍摄了约翰·马吉曾经居住过的房屋。1921年,在道胜堂旧址设立道胜小学,三年级开设宗教课。1940年,开办道胜中学,小学部迁址。1950年道胜中学与惠民中学合并,改称为惠民中学,1952年,又更名为南京市第十…[详细]
南京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位于南京龙蟠里20、22号。魏源(1794——1857年)道光进士,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诗人,爱国名臣林则徐的挚友。其巨著《海国图志》最终由60卷扩充至100卷,充溢着强烈的爱国热忱,对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成为我国不朽的文化遗产。魏源故居,原称“湖干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取《大雅》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也”。砖木结构,三进九间,魏源后半生居此著书立说,完成《海国图志》。魏源家族先后有80余人在这里住过。太平天国失败时,相传天王洪秀全的一位王妃熊氏逃难至魏宅,三年后引渡佛门,法名“觉义”,以魏宅的一半设庵堂,取名“普渡庵”,又俗称为“皇姑庵”。后魏氏…[详细]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旧址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山西路124号。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于1931年4月成立,是国民政府行政院下属的负责保管、分配和监督使用英国退回庚子赔款的专门机构。其办公楼坐北朝南,钢筋水泥梁柱结构,属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由杨廷宝设计,基泰工程司施工,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建成。两层中廊式,黄色琉璃瓦,庑殿四坡顶。出榐深远,榐口简化,入口西式,门脸简洁朴实,外墙贴褚色面砖,建筑面积721.92平方米。一层为秘书、会客及杂用房;二层为正、副董事长室和会议室;0-作贮藏用;北出口处有地下室一间。该处几经修缮,基本保持原貌。2006年6月,该建筑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陆军炮兵学校旧址
  陆军炮兵学校旧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作厂社区以南至高庄社区以北及汤山社区范围内。1931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创办“陆军炮兵学校”,1933年4月批准在汤山修建校舍和炮兵射击场。1933年6月汤山炮兵射击场竣工,号称“亚洲第一靶场”。陆军炮兵学校为国民政府的第一所兵种学校,新中国成立以后也长期承担军事教育训练任务,是中国军校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校址,为国共两军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意义。…[详细]
六合县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六合县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市府街19号。现被辟为“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为南京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诸巷,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留美博士诸水本教授的西式私宅。抗战时期,无锡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与苏南人民的抗日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苏南地区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抗战爆发后,日伪军重兵控制这一地带,国民党也派出第二武装忠义救国军到苏南,力图恢复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而在无锡广大城乡,也涌现出了大批的抗日武装,到1938年上半年,共有游击武装39支。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党组织派王承业(又名王仲良)到无锡重建县委。县委以梅村为基地,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改造地方游击武装,逐步形…[详细]
匡村中学旧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匡仲谋在其宅第(无锡杨墅园)开设匡村初等小学堂。民国十六年(1927)创办匡村初级中学,以原来的小学为附属小学,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前身。匡村中学创办人匡仲谋,名启墉,字裕芬,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幼随父学,耕读家乡,20岁时到上海大成纱布号当学徒,业余自学外文。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兴起,店主回乡暂避,嘱其看守店面。在他独自经营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盈利八万余两银。被店主称为最诚实、最能干、最得意的学徒,并将大成纱布号,外加现银三万两相赠。匡仲谋在此基础上,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沪独资开设亚东棉业公司,自此走上实业之路。在兴办实业的同时,…[详细]
华圻小学旧址
  华圻小学旧址位于惠山区洛社镇华圻村。1925年,匡村中学在此设华圻分校。1947年由无锡著名的工商实业家华圻籍丁熊照先生接办,出资约计大米4000余石兴建华圻私立小学,设初、高级6个班级,面积约2600平方米。由当时著名建筑设计师许钟锜设计,上海大公营造厂承建。该学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反映了当时的办学理念和建造水平。…[详细]
西漳蚕种场旧址
  西漳蚕种场是苏南地区最后一个蚕种场,这个无锡曾经最大的蚕种场见证了江浙一带蚕桑业从传统家庭养蚕、作坊养蚕到养蚕走上工业化发展的鼎盛与繁荣。历经三年筹建,昨天,这里修缮一新,变身江南蚕桑博物馆开门迎客,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的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了无锡地区养殖蚕桑遗存、农桑文化地标的新面貌。西漳蚕种场原名‘三五馆’蚕种制造场,始建于1926年由陆子荣创建,他有姐妹三人兄弟五人,所以就取“三五馆”为场名。历经一年准备和建设,1927年春开始饲养春蚕,10年后的1937年,这里已经拥有桑田300多亩,蚕室附属室100间,还有贮蚕室等总面积2000平方米,可以年产蚕种10万张。2019年3月,西漳蚕种场旧址…[详细]
开原寺及汉藏佛学院旧址
  开原寺,是一个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园内的佛教寺庙、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开原寺原址在梅园前小桥头旁,清朝咸丰年间被毁。1930年,量如和尚募化易地重建,由荣德生赞助地基20亩并建造了讲堂。1933年,寺院建成。1946年,量如和尚在寺内创办无锡汉藏佛学院,并自任院长,荣德生则担任董事长。1955年,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将梅园及开原寺交给政府。1958年部分佛殿被拆。文革-期间,开原寺遭到破坏,佛教活动停止。1983年恢复开放后,鼋头渚广佛寺住持隆贤法师修复重建开原寺。寺内设有素斋馆,供应寺院风味素斋。2019年3月,开原寺及汉藏佛学院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圣公会十字堂
  圣公会十字堂(shenggonghuishizitang),位于无锡市中山路98号内,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无锡圣公会,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由美国圣公会江苏教区委派的牧师麦甘霖和副牧师朱保华(华人)所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小礼拜堂和钟亭,民国五年(1916)又建大礼拜堂。命名为圣公会十字堂,即现在的无锡的基督教堂。1954年和1981年分别进行过大修。现存的十字堂为哥德式建筑,尖顶无梁,建筑面积767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红砖嵌条墙。1994年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圣公会十字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