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坝红军长征遗迹
  阿坝红军长征遗迹,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四川省小金县、黑水县、松潘县、若尔盖县、茂县、红原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停留一年零六个月,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尔盖会议和巴西会议会址,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绥崇凡懋战役遗址等等以及存留的58篇有关决议、指令等历史文献,600余条标语,38首歌曲,72首歌谣,27篇故事和传说,建立了少数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权: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以及座落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内的红军长征纪念总碑。1.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小金县)(1)天主教堂保护范围:现有围墙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白利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甘孜州甘孜县城西四公里的雅砻江北岸山腰。原为霍尔十三寺之一,清代始建。为藏式三层方形整体楼阁建筑。第一层为主要建筑佛殿,分大殿和东殿、西殿,殿内檐柱、雀替、椽头均施以彩画。殿壁绘有壁画,西殿有贴金佛像3尊,高5米。第二、三层为-和-住房,房屋矮小。该寺格达-对红军长征和西藏解放有贡献,现寺内辟有格达-纪念堂。为开放寺庙。保护范围:东至寺院东围墙外与生康五队交接小路,南至寺院南围墙外陡坎,西至寺院西围墙,北至后山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详细]
张澜旧居
  张澜旧居位于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南路南充市建华职中校内。建华职中前身为私立南充建华中学,由张澜等创办于1940年,张澜任校长。当时学校利用大西门外“三圣宫”和南充县苗圃作校舍,张澜住宿和办公均在四合院式的“三圣宫”内。因此,“三圣宫”便成为张澜旧居。张澜旧居为清代建筑,由前殿、后殿、左右厢房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438平方米,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穿斗结构。后殿现有木刻一通,记述“三圣宫”的历史沿革。“纪念室”分为“陈列室”和“建华园”两部份,陈列室设在三圣宫内,共六间,建华园在陈列室左侧。纪念室大门门相上悬挂一块由-亲笔题写的“张澜纪念室”的五字生漆木匾。“纪念室”前厅陈列有展览前言及200多幅…[详细]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上坝村月亮田,为两个相连的小院,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49平方米。包括学社办公室、梁思成先生办公室、卧室及莫宗江、刘致平、罗哲文等人的居室。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陈明达、刘致平、莫宗江、罗哲文等中国建筑史学界的前辈在1940~1946年期间,都曾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以先进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营造学社的李庄经历,对我们研究中国建筑史和抗战文化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6年,中国营造学社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保护…[详细]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沿河土地湾“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白石溪土地湾,距县城约45公里,占地1200余半方米。旧址后依群山,前临碧溪,是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由举人田太俞所建的木质结构平房,后其子孙世袭居住。1934年5月,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从彭水县城西渡乌江,向黔东北地区进军。5月14日跨入黔东沿河县境内。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扭转不利形势,1934年6月19日,贺龙、夏曦、关向应等在贵州省沿河县的枫香溪(1942年划归德江县)召开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即有名的“枫香溪会议”。会议决定:以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县相邻地区建立黔东特区革0据地。1…[详细]
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
  1934年12月14日,红军长征经黎平,18日党中央召开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会址为一座明清时期建筑,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黎平县城内旧城区原胡荣顺号店铺内。现正门横匾的“黎平会议会址”几个字为原国务院副总理-同志题写。会址为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从大门进入后,依次为第一进、天井、第二进和后院。第一进现为到此参观过的名人题字及照片展览厅、第二进左为“红军文物陈列室”和“-住室”,右有“黎平会议陈列室”、“-住室”和“历史图片陈列室”。“黎平会议会址”于1984年12月18日(会议召开50周年纪念日)…[详细]
四渡赤水战役旧址
  四渡赤水战役,发生在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贵州省和四川省交界地区。这次战役彻底摆脱了-的围追,扭转了长征的局面。也是毛泽东的军事战略开始震惊世界的开始。地址:贵州习水县土城镇赤水河出行:可以到贵阳金阳汽车站,有车直达习水,七个多小时,再转车到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土城镇团结街,原称花园,长征时红三军团司令部在土城驻地,为中西合璧两层砖房,由原-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馆名。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真实再现历史,突出表现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四渡赤水纪念馆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详细]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市区百花路19号,始建于民国13年(公元1924年)。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全面维修后,将“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和“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两处革命纪念地辟为毕节地区博物馆,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1936年1月,红二方面军、二、六军团根据-指示,为了粉碎蒋介石的“围剿”进入贵州,创建黔西北革0据地。2月3日渡过鸭池河天险进占黔西,2月6日进占大定,2月7日在任弼时同志的主持下,在大定福音堂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任弼时和代主席陈希云发表讲话,阐述0、红军、革命委员会的宗旨、职责、任务。为有利…[详细]
安南古城
  安南古城是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省古城现代复原的代表作品之一。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莲城镇,是在原古城晴隆县的历史基础上而进行重建,是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主要拍摄基地,因晴隆在古代叫安南而称安南古城。晴隆“安南古城”修复重建,并不是复制安南古城,而是还原安南古城的历史风貌。走进恢复重建的“安南古城”,在古朴的小屋边穿行,残垣断壁时而出现于眼前,仿佛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一段段幽怨浪漫、璀璨辉煌的过往。逐级登上幽长的青石板铺就的台阶,用手在那些石板堆砌成的石墙上摩挲,眼前有些破旧的古木楼宇,木质陈旧的门橼,仿佛回到曾经的古镇。…[详细]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贵州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原有文庙、天主堂等25处,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有9处。包括湄潭办公室图书室旧址(文庙)、谈家桢等教授住处(天主堂)、研究生院旧址(义泉万寿宫)、湄江吟社旧址(西来庵)、理学院物理系旧址(双修寺)、永兴分校教授住处、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址、文艺活动旧址(欧阳曙宅)、学生住处(李氏住宅)。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西迁至湄潭县城及城东北永兴镇境内。湄潭人民支持浙大办学,浙大在湄办学期间对湄潭文教育才、农业生产作出了应有贡献。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包括湄潭文庙(浙大办公室、图书馆旧址)、天主堂(浙大教授住处)、义泉万寿宫(浙大研究生院旧址)、西来庵…[详细]
和平村旧址
  镇远“和平村”旧址,即“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俘收容所(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镇远和平村工作队)”旧址,原为国民政府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占地面积6422平方米,东西宽77米,南北长83.4米,院墙高8米,正门临街,由前院和后院组成,有办公楼、卫兵室、礼堂、岗楼等建筑。因“和平村”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的别名。1938年2月成立于湖南常德盐关,主要关押中国南方战场上俘获的日军俘虏。随着战局的变化,后迁至湖南辰溪,1938年12月迁至贵州镇远,1944年11月迁往重庆巴县,1946年…[详细]
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
  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位于屏边县北湾圹乡度箐与倮姑站之间,是滇越铁路上(昆明至越南河内)的巨型钢架桥,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联接而成。人字桥在两山峭壁之间的跨度为67米,距谷底100米。它以独特的设计、精巧的造型而名传天下。人字桥是由法国女工程师鲍尔-波丁设计,于1907年3月10日动工,1908年12月6日竣工。景点位置云南红河屏边县北湾圹乡度箐与倮姑站之间…[详细]
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这座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1909年动工,1921年修建完成,气派的教堂成为了“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人文历史佛教是内化的生活艺术。迪庆的藏民们大多是虔诚的佛教徒,把它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茨中教堂的存在可谓是个奇迹。18世纪中叶,西方天主教士进入迪庆,竭力将其势力渗透到滇西北并力图扩展到藏区腹地。他们建立教堂、发展信徒,在强大的藏传佛教势力中,极艰难的存在着。信徒甚少,并且日益被信仰藏传佛教的百姓所仇视。百姓们不能容忍天主教士的传教活动,引发了阿墩子教案和维西教案。在1905年的维西教案中,愤怒的群众焚毁了澜沧江、怒江沿岸的10所教堂,杀死了法国传教士余伯南和蒲得元…[详细]
石龙坝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最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1912年5月28日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 千瓦。2006年05月25日,石龙坝水电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2012年5月28日,这座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马达依然在轰鸣,已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见证着中国水电百年的历史。简介中国第一座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最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 1912年4月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 千瓦。螳螂川是滇…[详细]
蒙自海关旧址
  蒙自海关旧址位于云南省蒙自县城南湖东南隅。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设置的蒙自海关及税务司署旧址。原有房屋五十余间,今仅存一幢建筑,坐南朝北,通面阔23米,通进深14米,抬梁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1938年夏至1939年春,曾辟为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教室。…[详细]
鸡街火车站
  个旧鸡街火车站位于云南省个旧市鸡街红旗路南端。建于1918年,1921年建成投入使用,主要建筑为中西合璧的仿法式建筑,有站房、候车室、储运室、行车道等,为个碧石铁路的中心枢纽站,东达蒙自,南抵个旧,西至建水、石屏,北至开远、昆明。民国二十年(1931年)个(个旧)碧(碧色寨)铁路终点站。个碧铁路系由云南民族资本集资兴建,轨距仅宽0.8米,为窄轨铁路,现已改成标准轨铁路(轨距1.2米)。旧火车站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坐南朝北,站内设有候车室、货运室、行车室、调度室等建筑,均为砖混结构,设百叶窗。候车室平面方形,两层,通南阔8米,南面设有月台。…[详细]
企鹤楼
  企鹤楼,民国,云南省石屏县滇南名胜。既是一处景点,也是一栋建筑。景点位于石屏县异龙镇珠泉街66号石屏一中内,始建于1923年,坐北朝南,由准堤阁、三佛殿、石拱桥、喷珠池、企鹤楼、二门、大门、厢房、碑亭组成。企鹤楼为石屏人民感戴学校名士陈鹤亭先生对当地教育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兴建。楼为四重檐歇山顶建筑,高21米。檐柱从第一层直通第二层檐檩,柱础为青石,方形素面。第二层有走廊。第三层八面开窗,窗为圆棂窗,屋顶八角飞翘,青瓦铺顶,顶部有三台宝瓶。其建筑规模独特,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它同时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艺术和西式建筑艺术的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在滇南建筑中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详细]
石屏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为清末进士陈鹤亭所建。祠占地3427平方米。它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布局结构中透着智慧的灵气与精湛的技艺;它的雕饰与结构的简约、精当、色彩之协调,与整幢建筑作为一个宗祠的身份十分贴切,体现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优秀的内在品质;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宗祠的礼仪与教化功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保护传统的宗祠建筑,是时代的需要.陈氏宗祠沿中轴线依次为祠门、莲池、0、中殿和大殿。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其前石狮一对,雕琢精湛;莲池上有三孔石桥,雕十二生肖图,其内建筑雕…[详细]
和顺图书馆
  提起云南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迄今有藏书7书万多册,…[详细]
允燕佛塔
  允燕塔位于盈江县城平原镇东2公里处的允燕山二台坡。海拔857米,东经97°57′,北纬24°42′。属横断山脉高黎贡山延支脉西南余脉。大盈江经允燕山脚从东往南向西绕过。塔东北是傈僳族阔时节标志《木多依》,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标志《目瑙示栋》和中波台。塔东南有傣族泼水节标志《浴佛塔》。正北方为马鹿场,西北方是勐町村和县城平原,正西为棒腮寨。允燕塔始建于1947年。因1946年盈江发生特大水灾,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瘟疫蔓延,为求佛保佑,由盏达(今盈江县)土司后裔思鸿升的弟媳线云宵女士主持筹资修建。由于国内局势动荡,各种流言蜚语传来,工程时建时停,直到1952年才完工。文革期间虽遭局部损坏,但塔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