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观
  万寿观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仙游一中校内。宋建炎年间由宋龙图阁学士后裔傅歉授创建,明洪武年间重建,后代屡有重修,2000年仙游一中学校集资整修。坐北朝南,通面阔37.4米,通进深63.2米,总面积2363.68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天王殿、天井、拜台、玉帝殿、左右庑廊,天井右侧为傅氏乡贤祠。天王殿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二后四)。玉帝殿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木构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玉帝殿前有一对石雕龙柱。驼峰精雕花卉,与其它木构件均彩绘贴金。观内左右庑廊留有五对宋朝时期对联。现存建筑保留清朝建筑风格。万寿观现为仙游一中校史展…[详细]
枫亭麟山宫
  枫亭麟山宫又称保和堂,俗称大宫,位于仙游县枫亭镇麟山村秀郊自然村。宋代始建,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1981年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32.4米,通进深26.6米,总面积861.8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前殿、天井、左右庑廊、正殿及左右报功堂、崇德堂。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单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木构架结构。大门前有辉绿岩石雕一对龙柱和一对石狮。龙柱高2.73米,围长1.75米;石狮与-高1.32米,宽1.73米。龙柱和石狮均为惠安县清代著名石雕工艺师王成赠雕刻。厅堂两厢有清代著名画家林肇祺于宣统元年绘制巨幅壁画,计19幅。殿堂内的四块匾“麟山宫”、“…[详细]
圣泉宫
  圣泉宫位于仙游县鲤南镇圣泉村圣泉自然村。宋代始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建,1980年重修。宫占地面积29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厅、主殿、左右廊庑及两侧厢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宫中存明清贴金匾额5方,阳刻贴金联板4副,以及宋代石雕大砚台和笔石。圣泉宫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桂峰蔡氏民居
  桂峰蔡氏民居年代:清座落地点: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简介:由大门、正堂、楼坪厅、书斋等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大门额书“绩绍西山”;门楼左右各设一座钱库,正堂昂、枋等构件雕刻精美。正堂左侧另设书斋,有洗砚池和石构花架;“楼坪厅”两侧为藏书楼等。保护范围:东面至穿村小溪;南面至石砌小路;西面至石砌石岭;北面至围墙外原小学操场。2009年,桂峰蔡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水湾陈氏大厝
  大水湾陈氏大厝年代:清座落地点:沙县虬江街道茶丰峡村简介:又称“孝子坊”大院,平面方型,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8980平方米。主院由封火山墙围护的左、中、右三列院落组成,正堂明间为七架抬梁,次间为穿斗式;其余各堂明间设厅,次间置耳房,穿斗式构架,悬山顶。主院之内,木雕精美;院墙外,各建两排护厝及外院墙,西南角山边建有碉楼,用于防御、瞭望。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大水湾陈氏大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水美土堡群
  水美土堡群年代:清座落地点:沙县凤岗街道水美村简介:由双吉、双兴、双元三座堡组成。双吉堡又称敬德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90平方米;双兴堡又称致美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3150平方米;双元堡又称慎修堂,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座土堡布局均衡严谨,梁窗雕刻精美,保存完整。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外墙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水美土堡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水美土堡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将乐杨氏家祠
  将乐杨氏家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古镛镇胜利街电信巷简介: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为旌表杨时嫡裔杨祖绳妻节妇林氏所建。坐东南朝西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48.4平方米,由牌坊式门楼、正堂、后堂组成。牌坊式门楼为砖构仿木,五柱四间四楼式;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硬山式;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式,上下两层。保护范围:东北至卫生巷外,东南至电信巷外,西北至建行空坪,西南至跑马沟。2009年,将乐杨氏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温坊汤氏宗祠、祖厝(红一方面军第1师无线电台驻地旧址)
  温坊汤氏宗祠、祖厝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简介:北宋宣和元年(1119)始建,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前有空坪,单进合院式,由门楼、门厅、正堂组成,占地面积270.64平方米。门楼牌坊式,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祖厝自清康熙末年建成后,从未大修。坐东南朝西北,为前后二堂加左右各一直护厝格局,占地面积992.18平方米;正堂的柱、檩、枋等处均有彩绘,保留有红军标语多处。1931年至1934年间,红1师和红军东方军所属部队曾三次进驻温坊村。红军在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教唱《红军歌》,并将闻讯而逃的汤邦荣(曾任民国邵武、顺昌县长,将乐县议长)、汤永年(曾任清流、沙…[详细]
墈厚土堡
  墈厚土堡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简介:清咸丰八年(1858)始建,初名靖平庙。三面临崖,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坐南朝北,平面依地形而呈不规则长条形,占地面积874.22平方米。堡内由东南角碉楼、前部庭院及后部祖师殿组成。附属文物有清咸丰辛酉年铁磬、同治十年铁钟等。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墈厚土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光明余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简介:元、明时期始建,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坐西南朝东北,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192.5平方米。主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带前廊,前廊卷棚顶;内檐使用大额枋,抬梁减前金柱及中柱。附属文物有左侧的余氏祖墓。1931年6月8日,盘踞在将乐、泰宁和邵武一带的最大股匪首罗鸿标,带领500多名匪徒,冒充红军队伍,在邵武县城大肆劫掠商店、--烧杀3天后,掳走汉美中学100多名女学生及大量金银财宝。该匪帮途经安仁、万安等地后,于23日窜到将乐县光明乡境内。红3军团第6师政委彭雪枫命令红8团一部和红7团两面夹攻,把罗匪分别包围在光明乡余氏祠堂和附近的…[详细]
陈塘修齐堂
  陈塘修齐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简介:又名“上新屋”,清咸丰五年(1855)建。坐东北朝西南,由泮月池、前大埕、门楼、门厅、正厅、后花台及左右各双排横屋组成。门楼重檐硬山顶,石质门额上刻“爽挹西门”;大门正中立圆形透雕脊兽造型,门口设抱厦;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九柱。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陈塘修齐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壁张氏家庙
  石壁张氏家庙年代:清座落地点: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简介:又称上祠,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由前大埕、池塘、石旗杆、门楼、门厅、正堂等组成。大门八字开,重檐歇山顶;正堂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石壁张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里田罗氏家庙
  里田罗氏家庙年代:清座落地点: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简介: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坐西北朝东南。前坪广,门楼高大,由上、下二厅组成,占地面积399.64平方米。家庙内贴有历代家族子弟捷报。1929年11月,红军第四军军长罗炳辉曾率部进驻罗氏家庙。保护范围:围墙滴水线及前池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里田罗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瑀公庙
  瑀公庙年代:清座落地点:清流县长校镇东山村简介:唐末始建,是东山萧氏为祭奠先祖初唐名臣萧瑀所建;历代修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由庙前大坪、门楼、正殿等组成,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饰有细木花式如意斗拱、风头假昂及螺旋藻井等。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瑀公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州巫公庄屋
  青州巫公庄屋年代:清座落地点:清流县嵩溪镇农科村简介:为祭奠巫氏先祖巫罗俊所建,原在宁化县,后随巫罗俊墓迁到嵩溪,现存建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之后从未修缮。由围墙、大门、门厅、天井、正堂及护厝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青州巫公庄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深原堂
  深原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大田县广平镇广平村简介:清咸丰元年(1851)始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建筑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由前后二堂、两侧各二直横屋及前部池塘、后部围垅等组成,总占地面积达3582平方米。建筑内外装饰类型丰富,木雕、石雕、灰塑、彩画技艺高超。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深原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平文昌阁
  广平文昌阁,位于福建省大田县广平镇广平中学内,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2009年11月16日1。广平文昌阁的历史年代为清。…[详细]
大田镇东桥
  位于城区的均溪河上,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是一座多孔石拱廊桥,桥长30米,宽8米,拱高26米,时称东溪虹影。1985年,县人民政府重修镇东桥,在桥头留有碑文。修葺后,桥的造型更加雄伟壮观。有诗句“大桥飞南北,景象胜天虹,亘古岿然立,智慧建奇功。”…[详细]
大田土堡群
  大田县地处八闽中心,东与德化毗邻,南与永春、漳平接壤,西同永安、三元衔接,北靠三明、沙县,东北与尤溪交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文化交流、碰撞、衍生、传播,成为历史文化交汇中心和中转站。由于大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促使元、明时期的先民们夯筑具特色土堡,以抗击匪寇,此类建筑受到了海内外的密切关注。大田土堡始于宋元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其建筑风格的唯一性、构筑体系的独特性、整体保存的完整性、环境风貌的原真性、成组聚集的区域性、建筑艺术的合理性、抗争自保的社会性均独具闽中特色,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大田土堡区别于闽西、闽南的土楼,江西赣南的围屋,广东的围拢屋和碉楼,四川、西藏的碉房,是一种土生…[详细]
林埔祠
  福建萧氏大宗祠——林埔祠位于上京镇桂坑村,正堂面阔五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始建,已有1000多年历史。萧氏先祖迁徙漳州南靖后迁播台湾。2009年3月,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萧万长先生为林埔祠题词:“萧氏林埔大宗祠”。为省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