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予公布。
万缘桥
  万缘桥位于大运河与老孟河交汇处,应该是常州最原生态的古桥。当你徜徉在古镇奔牛的老街上,眼望那高高的古桥,你会为常州先民高超的建桥技艺和完美的设计理念而惊叹。万缘桥距大运河仅30米,它跨越千年老孟河,桥呈东西向;站在万缘桥上只见大运河上百舸争流,老孟河似丁字的一竖,两条“水龙”在这里欢聚,气势很是壮观。万缘桥,我要为你歌唱,千年古镇因你而灵动,大运河因你而留下永恒的记忆;虽因岁月的冲洗和战争的破坏,万缘桥已现苍老之态,但今天它仍是古镇的要道“隘口”,它仍在为常州的子孙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万缘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据奔牛镇居民世代相传,始建年代不详,但至少在宋朝就已经存在,只是一千年来,它已多次重建,…[详细]
常州五洞桥
  五洞桥位于常州武进区前黄镇寨桥坊东村。该河段由三座拱桥连接在一起的,历史上曾是一座五孔拱桥,一座高桥,高桥桥洞为高度9米,是西乡(指湟里镇,指前镇,儒林镇)农民收获的大米,用木船载运前往江南四大米市之一的无锡吴桥参与交易的必经桥洞和唯一通道,船舶的桅杆是不用落下蓬蒿落布的,该高桥在70年代中期因桥梁失修而拆除,被当时的武进县桥梁工程队建成了现在的水泥石拱桥,可惜了。想到老家金坛指前、儒林的大米,在明清时期曾通过这里运到无锡的米市,有些感慨我们祖先的不容易。五洞桥为常州与宜兴的界桥,由三座拱桥连体组成,除了五孔石拱桥,还有两座水泥双曲拱桥。因运河改道,该三桥目前已经荒废,无人行走。第一座两侧个六…[详细]
吕宫府
  吕宫故居位于常州市前北岸64号。故居原建筑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市有关部门对其在原基址上并用原旧料(大部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翻建复原。现故居坐北朝南,前后共5进,硬山式砖木结构。头进门厅,面阔6楹6间,前檐下1楹筑成沿廊;二进大厅,面阔6楹6间,前后檐木椽叠涩超檐;三进属独立庭院,楼前砌高墙,中开院门。主楼高二层,面阔7楹7间(东西两侧为小间),楼前为方形天井,天井的东西两侧各建有面阔5楹3间的二层厢楼,厢楼与主楼紧连,北端有木梯,上下通达主楼,楼群下层及院墙处均构筑有沿廊,回廊互通;四进面阔9楹5间,其中正屋进深5楹,南檐下筑进深3楹的翻轩沿廊、北檐下筑1楹宽的…[详细]
常州文庙大成殿
  常州文庙大成殿是在常州市区市工人文化宫内。原为阳湖县学宫,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历代均有建修。现存大成殿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宽22。8米,进深16米,庄重古朴。殿前为大成门三间,硬山顶木结构,壁间嵌有重修文庙石碑三块,大成门前泮池、石桥遗迹,保存完好。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恽鸿仪宅
  恽鸿仪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朝北,成凸字形,有东、中、西三路,占地约7000平方米,是青果巷街区内比较大的民居住宅。建筑群平面略呈凸字形,相传有房屋108间,砖木结构,均为硬山顶平房,由东侧、正中、西侧三部分组成,中间分别由夹弄和内走廊相隔,东侧厢房处于广敷义塾建筑后面,前后共3进。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吕思勉宅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号。吕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进,每进中间设有天井、花坛。,给人以古朴典雅、书香溢斋的氛围。故居1937年登记时,产权人为吕诚之(诚之为吕思勉字;),占地面积共2.058亩,南临十子街,北、西两面均邻民居,东侧是局前街街道办事处。东距晋陵中路不到50米。吕思勉父亲曾把东宅房屋典当给他人,全家住西宅。直到抗日战争后期,才由吕思勉收回自用。解放后,故居部分房屋(共10间)曾驻军。吕思勉于1952年5月31日呈文常州市政府民政科,因房屋敝坏,要求发还。文中有惟此屋年龄已近百年,本非良好建筑等语,由此可推知吕思勉故居当建于19世纪50年代初年(清咸丰初年),其祖父吕懋先…[详细]
观莲桥
  观莲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县溧城镇常溧河上,距离溧阳城4.5公里,又称“昆仑桥”。据说清代乾隆年间修此桥时,河中满是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观莲桥”。清朝彭桂曾写诗赞扬该桥:“故园吾久别,此地到来稀。水暖鱼苗长,林荫燕子飞。乍维桥半艇,对掩竹间扇。-渔夫,持竿上钓矶。”此桥为老式石拱桥,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妄图狙击我军的进攻而多次企图炸毁此桥,但观莲桥在当地老百姓的保卫下,不屈的躯体始终屹立不倒。1998年,根据已故著名作家高晓声的名作《陈奂生上城》系列小说改编的八集电视连续剧《农民陈奂生》在昆仑桥上和桥畔拍摄了外景。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详细]
舍头桥
  舍头桥地处江苏溧阳市埭头镇舍头村。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该桥建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662年),距离当时溧阳县城11公里。据当地百姓说,桥是用一只报恩的母鸡所吐的血来换钱,由上黄一带的石匠祖师们用当地的石头一锤一凿而建成。舍头桥全长30米,桥面宽约3米,上部用条石起拱,下部用石块筑墩,桥底用条石砌成反拱,支撑桥脚,南北桥面均为石级,且有条石护栏,称得上是石拱桥工艺的精华,该桥目前是溧阳市唯一幸存的三孔石拱桥。是溧阳市3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根据溧阳市人民--(溧政发〔2004〕84号)关于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的通知,舍头桥保护范围为桥身及-向东10米,向南20米,向西8米,…[详细]
望湖洪恩桥
  洪恩桥俗名环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望湖村,东西走向,据桥拱券题刻所载,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由当地皇甫等姓25户人家捐银72两建造。此桥距今虽已有500多年了,但基本保持原貌,除桥面石级经后人整修、局部改为花岗石外,其余均是青石构筑(明代时,江南一带常用青石来造桥,因此石材为青石系明代桥梁的一大特征),桥长13.3米,堍宽2.5米,顶宽2.24米,甚是小巧玲珑,矢高3.05米,跨度为5.6米,矢跨比大于二分之一,堪属陡拱,有利于船只通行。桥的拱券采用典型的明代做法,分节并列砌置,券石之间用榫卯相接,上下错缝,券石横向则用“铁扁担”、腰铁连接,以增强券石之间的整体性。洪恩桥南北…[详细]
鹿苑弘济桥
  位于鹿苑古镇(现塘桥镇)东街,该桥相传由僧弘济募资建造而得名,又称鹿苑大桥。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桥全长33.5米,宽3.55米,由三个拱形构成。拱圈为花岗石,采用纵联分节并联结构。东台阶27级,西台阶20级,中孔桥高6.35米,跨度11.5米。栏杆南侧为青石,北侧为花岗石。东西走向,横跨三大浦。桥北侧,有明代尚书钱谦益书“弘济桥”三字。大桥历360余年,除两端桥口被泥淤塞外,仍坚固如旧。交通可乘201、211公交。…[详细]
七都广福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广福桥位于七都镇隐读村,其西堍为浙江湖州地界,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修。江苏省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之桥由当时江苏省吴江县和浙江省乌程县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合建,从桥上题刻中可得知,当时由95人捐银99两4钱。桥拱形单孔,由武康石(紫石)、青石和少许花岗石构筑,全长17.4米,桥顶宽2.34米,桥堍宽2.64米,矢高3.17米,跨度6.9米。广福桥拱券的砌置方式颇为特殊,采用了分节并列和纵联分节并列两种方式。所谓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错缝连接,这种砌置方式见于明代以前的桥梁;所谓纵联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之间加有“龙筋石”,清代、民国时期的拱形石桥…[详细]
苏州玉涵堂(吴一鹏故居)
  玉涵堂位于苏州阊门外的广济路上。它为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的故居,历史悠久,是苏州最大的古建筑群。该古建筑分为三路五进,汇集了中国的各种房间的形态,厅、堂、楼、阁、斋等等。玉涵堂为吴一鹏故居的主厅。玉涵堂的建筑特色明显,它的雕梁画栋,无一不显示出了明代的文化和艺术特色。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玉涵堂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建历经数百年后,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清冷状态。部分危险构架曾被拆除,在古宅的茶厅倒闭后,整座建筑群更是伤痕累累,危机四伏。苏州市把修复玉涵堂作为政府2003年的实事工程,在修复与部分重建的规模工程量来说,是解放后苏州历史上少见的。修葺后的吴一鹏…[详细]
鸿寿堂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浒泾街鸿寿弄3号,为明代建筑,原为清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周元理之从弟周王图(字文河,为贡生,工诗文,著有《写心集》、《涤砚斋诗草》)的旧宅,共有7进,现存5进。鸿寿堂在第三进,为一平厅,三开间,建筑面积171平方米。据镇志记载,鸿寿堂的其他几进,都是周氏新建或翻建的,而第三进鸿寿堂没有明确是否翻建过。1981年黎里镇进行文物普查,特邀南京博物院古建筑专家前来进行鉴定。专家们从屋檐、梁架以及“加官翅”和云状堆砌之雕花等等饰物,综合考察后认定鸿寿堂属于明代中期建筑。…[详细]
陆巷会老堂
  会老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6世纪初),是宰相王鏊送给恩师的宅院,包括大厅、楼厅等数进,砖雕、木雕精美。2004年起,邢伟英斥巨资修复祖屋会老堂,复建戏台,开辟为会所酒店。2011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尚志堂吴宅
  尚志堂吴宅位于城区西北街,坐北朝南,三路四进。东为正路,现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3米,进深九檩13米。扁作大梁,雕有包袱锦“百蝠流云”。两山墙细砖贴面。厅前石板铺地,塞口墙檐下饰清水砖斗三升牌科和抛枋,南有双面砖雕门楼。厅北为一小园,花木茂盛。第三进为三开间带两厢楼厅,楼下轩有包袱锦雕刻。第三、四进楼厅间也有庭园,有亭、廊等建筑。第四进为堂楼。西路现存楼四进和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门楼三座,砖雕甚精。原有敕赐石碑四块,1973年收存于苏州博物馆。解放初,尚志堂已散为民居。1954年,尚志堂中路归檀香扇厂作为厂房使用,东西两路仍为民居。1989年1月30日,檀香扇厂夜间遭到纵火,楼厅建筑被…[详细]
三茅观巷沈宅
  三茅观巷沈宅为清代古建筑,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宅位于城区三茅观巷26号,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五路,建筑面积4600余平方米,多为楼房。西路有五开间走马楼,装修精致,台口雕花篮、梅花撑等。前后皆有翻轩。东路第一、二进为中西合璧式走马楼,窗格、台口雕花。中路有五开间两隔厢堂楼,鹤颈式前翻轩,年代较早。砖雕门楼有两座,额为“树德务滋”与“和气致祥”,均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潘某题。2009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毕厅
  毕厅位于昆山城内的柴王弄21号,南临柴王弄,后临东塘河,始建于清中期。解放后,毕厅由驻昆部队占用。原第一进沿街门屋以及第三进临河楼厅,毁于上世纪80年代的城建,现存的仅是第二进大厅。1991年6月15日,县政府与驻昆部队双方签定了调换土地的协议,毕厅划规昆山文联的书画院使用。“毕厅”昆山城区唯一的清中期宅第毕厅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1345平方米。主厅“诚德堂”五间带东西两厢房,南北双坡硬山建筑,梁架扁作,前有廊轩,凤云纹云头。2012年,在主厅诚德堂的后面,增建仿古二层“桂峰小筑”,作为办公场所。现占地面积1507平方米,建筑面积940平方米。1991年,毕厅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详细]
玉山玉龙桥
  玉龙桥位于昆山玉山镇东门外,跨古娄江。建于梁(公元527年-528年),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桥始建于梁大通年间(527-528),清顺治五年(1648)塌圮,顺治十二年(1655)由乡人周思、卢荣增出资修建,道光八年(1828)又重建。桥为花岗石质地三孔拱桥,长40米,宽4.3米,中孔跨度11.8米,两边跨度各7米,高7米,南北引桥为15.6米和11.5米。桥面中央桥心石上有八卦风火浮雕图案,反映了百姓信奉神仙,冀求吉祥的美好心愿。三孔石拱型结构,拱券作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共砌石阶72级。两堍均有东西向石阶引桥。桥面中央雕八卦风火图案,中孔顶部雕二龙戏珠纹,16根望柱均雕纹饰。桥面中…[详细]
畅园
  畅园,在养育巷庙堂巷,1998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西宅东园,其占地约2761平方米,宅分两路,正路六进,西路三进。正路第三进为主厅,面阔三间9米,进深7.5米,前带左右两廊,园面积约1414平方米,以狭长水池为中心,绕以桐华书屋、留云山房、涤我尘襟(船厅)和延晖成趣、憩间、待月等五亭,贯以曲廊、曲桥、缀以假山、花木。刘敦祯赞为“面积虽小,园景却丰富而多层次,是苏州有代表的小园之一。”住宅部分尚称完整,园于十年“文革”中破坏大,亭廊被拆,花木枯死。1988年已部分整修。…[详细]
行春桥
  行春桥,是宋代修建,位于苏州石湖风景区上方山路的一半圆拱薄墩九孔连拱长桥。桥为东西走向,全长54米。中宽5.2米,中孔净跨5.3米,矢高26米,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越城桥西,跨石湖北渚,系九孔石拱桥,初建于宋。每逢农历八月十八,相传可见该桥每个桥洞中各有一个月亮映在水中,其影如串。“石湖串月”盛会已成吴地民俗。行春桥始建年代无考,南末淳熙十六年(1189年)重修时,诗人范成大作记。其地山清水秀,波光塔影,景色宜人。范成大《行春桥记》称: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末始游者无异。明成化、崇祯间再修。1949年国民党军队撤退时拆去桥东四孔,1953年修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