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5月26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现将辽宁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5处)予以公布。
顺山屯遗址
  顺山屯遗址位于康平县城顺山屯西山,现名珍珠山。1973年发现,1977年试掘。距今三千年。契丹、辽金时代元代墓葬二牛所口乡马圈子村新城堡孙连玉住处,他在门前五米处取土,挖出元代墓葬。据孙连玉讲:他在门前取土垫圈,挖出马街、马蹬,都碎了,当时扔掉了,就剩下两个铜瓶送到文管所。铜瓶是元代典型器物,据些说明这时元代墓葬。明清时期窖藏1981年,在二牛所口乡小齐村下坎子发现窑藏铜钱。出土时损失一些,净剩1.42公斤。铜钱中中有一枚日本“宽永通宝”。现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珍珠山保护范围:以珍珠山山顶卧龙山庄整体建筑墙体东南角(东经123°19′01″,北纬42°44′13″)为基点,东150米…[详细]
吴家村遗址
  吴家村遗址位于辽宁省长海县广鹿岛吴家村西台地上,地势平缓,四周被山丘环抱,西距小珠山遗址300-400米。遗址中间有一条小河,至南向北流入黄海。该遗址为史前贝丘遗址,继1978年的试掘后,2008年至2010年再次发掘。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为2万平方米。发掘主要在遗址中部进行,实际揭露面积为420平方米。该遗址为典型的贝丘遗址,文化层由贝壳堆积而成,厚度为50-130厘米。文化层性质比较单纯、简单,其主体年代为小珠山三期文化。通过发掘,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房址3座、灰坑39座、灶址11个、柱洞49个和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牙器、玉器等比较丰富的遗物。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呈方…[详细]
白店子石棚
  白店子石棚古遗址位于庄河市吴炉镇小房身村姑嫂石山上,石棚为花岗岩石质,由四壁丶盖石和底石构成。石棚内铺底下曾出土一件石纺轮和石化碎骨,石棚外曾出土黑陶片和残石器。今除东壁有可容一人出入豁口外,其他部分保存完好。经专家考证,白店子石棚为青铜器时代部落首领墓葬遗址,极具研究和保护价值。白店子曾归石山子管辖过,因而又称为石山子石棚。该石棚原有两处,相传姑嫂修石升天的故事,故当地又将两石棚分别称为姑石和嫂石。嫂石在姑石东北20多米,现已不存。姑石,南北向。用加工磨制的花岗岩。四壁石套合成箱式,有侧脚。东壁石后上部残破。南壁石向里扭斜。西壁石内面与南北壁石相对应处凿有两道沟槽。盖石伸出壁石外0.50-0…[详细]
得利寺山城
  得利寺山城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又名龙潭山城、得利赢城,是魏晋至唐代遗址。得利寺山城全长2240米,残墙高5米,宽3米,为石砌,设东、西门,现有城基遗存,龙华宫、钟楼遗址。龙潭山有南北两峰,南峰海拔318米,北峰海拔418米。两峰巍然挺立,紧相对峙,成为山城的自然屏障。北峰西侧还有一峰,虽略低,却威武壮观,如同山城后盾。其东有两大岩拔地而起,似一对剑齿直刺天外,故有“大牙”、“二牙”之称。山城依山傍势而建,全长2240米,残墙高5米,宽3米,均为石砌。城的东、南、西三面均有山峰环抱,坡陡壁峭,草木丛生。全城设东、西二门。东门设在山口,地势较低,坡度渐缓,似为当年人马出入处。西门地处险要,居…[详细]
双砣子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双砣子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后牧城驿村北海地区,是新石器时代至商朝的遗址,该遗址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被发现,1964年由中朝联合考古队进行发掘。。双砣子遗址不仅对大连地区青铜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更为辽东半岛以及东北亚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保护标志为基点,东、北各150米,南、西各10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1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北沟遗址
  北沟遗址是个冬暖夏凉的向阳坡,黏土层较厚,而且居住地还被大洋河环绕,是个依山傍水便于渔猎的好地方,非常适合生存和居住。该遗址经北京大学考古系C-14实验室测定,距今4500年左右,从出土的文物和房址还可以推断出,四五千年前这里是个较大的氏族聚落,而且是一个比较富裕的聚落,人们狩猎、捕鱼,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奇怪的是,这里迄今为止尚未发掘到墓葬,也没有发现人的骨头等。保护范围:以北沟里西坡耕地西角(东经123°15′35.8″,北纬40°17′34.2″)为基点,东400米,南、西各900米,北1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米以内为…[详细]
英城子山城
  英城子山城,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八里镇英城子村,是中国辽东地区比较重要的高句丽民族文化遗址。1999年10月22日-11月7日,辽宁省考古研究所、鞍山市博物馆进行了一个月的试掘,确定是一处高句丽时期地下石构建筑,发掘出了大量的遗物。该遗址及周围环境保存较完整。是文化遗物分布较丰富的高句丽中晚期的山城。遗址周长2472米。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可分为2个层面,上层出土了大量的箭镞、铁刀、铁剑、铁矛、炮石,下层出土了唐开元通宝铜钱、石臼、红绳纹板瓦、方格瓦砖等建筑构件。遗址主要出土方格纹夹云母灰陶瓦片,宽9.5厘米、高7厘米、厚度0.6厘米。绳纹夹云母红陶片,宽10厘米、高7.5厘米、厚度0.5厘米。素纹夹…[详细]
石湖石柱
  这两根古石柱据考证为青铜时代遗物,堪称史前的华表,远古先民的图腾。青铜时代正是父系社会文明鼎盛时期,有考古资料表明,目前在岫岩地区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址已有二三十处之多。这足以表明,四五千年前,已有大量先民在此居住活动。穿越千古时空,我们可以确信,这里应当是远古先民群体联欢用来宗教祭祀的重要场所。还有很多人相信,这两根古老神秘的石柱和万古长流的瀑布,正是先民们祈求衣食丰足,生命繁衍,族群兴旺的神圣象征。保护范围:以东侧石柱子为基点,东、西、北各150米,南7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北各60米,南8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5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辽宁省本溪市东郊,距市中心26公里。本溪水洞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于1983年对外开放;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国际旅游洞穴协会接纳为亚洲首批会员;2002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名胜风景区,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本溪水洞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游客800余万人次,其中包括40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被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是以水洞为中心,包括温泉、庙后山、关门山、汤沟和铁刹山在内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详细]
下古城子城址
  下古城子城址时代:汉至唐下古城子城址,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下古城子村,是汉代至唐代的古城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5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3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边牛山城址
  边牛山城址,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镇边牛村汉-唐时代的边牛山城。当地人称“高丽城”,在2013年被获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牛”原名“边牛录堡”。关于此“牛录”,学界一般认为当指满清基层军政组织之牛录。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设一牛录,长官为牛录额真,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长官为甲喇额真(汉译“参领”),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汉译“旗”),长官为固山额真(汉译“都统”),每个固山设左、右两个梅勒额真(汉译“副都统”)。关于“边”,则众说纷纭。民国时有史料认为该地有“边”,即城墙,但根据考古表明,此处并无“边”。又有传说,“边”本为“鞭”,鞭打之意,传说曾有后金将领在此处鞭打…[详细]
九龙山城
  九龙山城。城址位于碱厂镇黄堡村东北九龙山一块台地上。1633年(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由努尔哈赤之孙杜度见勒督建而城,名曰“碱厂新城”。因其建在九龙山上,亦称“九龙山城”。该城为土城,呈三角形,周长316.66米,墙基宽7米,顶宽6米,墙高5米,城西部有瓮城,设有城门。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10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3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李家堡子山城
  李家堡子山城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10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3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小城子山城
  小城子山城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5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Ⅱ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0米以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Ⅲ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0米以内为Ⅳ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江沿台堡城址
  江沿台堡城址是明长城最东端的第一座堡城,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第二次拓边时所筑六堡之一,隶属于险山参将。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建,是为新江沿台堡。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南长300米,南北长150米,南墙中部设有一门,南门外有圆角方形翁城,城墙四角均有凸出于外的角台。2013年3月,改城址被并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项目。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5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Ⅱ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米以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大吴台遗址
  大吴台遗址位于辽宁黑山县大兴乡大吴台村,是1981年锦州市统一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采集到的实物标本有“之”字陶片,陶纺轮、夫砂红陶、灰陶、鱼骨陶以及大道沟纹陶残片。鉴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该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00米,为细沙土形成的高低不等的一片沙丘。在沙丘上,因风吹雨淋,地表面暴露出很多零散遗物、标本。其中以砂红陶、素石磨光的各种器物的残片颇多,纹饰较复杂。还有大绳纹、抹沟纹、回纹、交织纹……。器形有三足器的残足、豆柄、器耳、器底、口沿。从遗留陶质器型分析,初步认定为商周、春秋时代的遗物,但未见石器、骨器。此遗址规模不小,遗留的残存器物碎片较多,纹饰丰富,但遗址地下土层关系不…[详细]
高林台汉城址
  高林台城址位于阜新市阜新镇西扣莫村高林台屯。呈长方形,土夯筑,城墙方向190°。查《阜新县志》载,该城东侧被河水冲去四分之一。据当地老乡讲,该城在解放初期,北、西两侧城墙均存在,后来搞基本建设毁掉了。该城南侧有一块与城同宽的、用花土加沙砾石夯筑的一个场地,厚0.5米,疑为练兵场,后来深翻推毁。现只存南侧大约30米的城墙,塌高2-3米,塌宽8-15米。其它三面城墙均不存在。现古城址内及周围皆为耕地,有灰、红褐陶绳纹板瓦、筒瓦、陶器口沿、大布纹瓦、半瓦当、豆柄、马头骨等生活、建筑遗物。高林台城址为汉代古城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防御北方匈奴而筑的重要军事城堡中一座。保护好该城址,对研究汉代的…[详细]
西营子古城址
  西营子古城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五家子镇大家生村西营子屯西南1500米。古城址内及周围皆为耕地。西南距于寺河300米。城址地势平坦、开阔,站在城墙上周围20余里尽收眼底。战国后期,燕国打败东胡,并筑长城。《史记·匈奴传》记载“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人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郤千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燕长城从阜新境内通过,燕国也在阜新地区设置了防御城堡、障塞等。同时也相继发现了燕国城址。大五家子镇西营子城址就是其中之一。该城址方形,夯土筑,长宽110米,方向190°。城墙塌宽7-8米,塌高3-5米。该城址现存南、北、西三面城墙,东墙…[详细]
西南城子城址
  西南城子城址位于彰武县城西北75公里的四堡子乡兴隆沟村,城址南3华里是小南洼屯,西紧邻柳河(原名新开河),河西属于内蒙库伦旗与勿力不格村遥相对应。西南城子城址为土筑,平面呈长方形,因城地处沙丘地带,多年风刮、沙压、植树和种地等,城址边墙亦不明显,唯存东南墙波浪式的遗留在地表之上,南墙东段较清晰,上存角台、坍高坍宽为城原貌,城墙周边城门尚无遗存,东墙南北长约900米,培基因风沙之故似波浪式遗留地面1米左右;南墙东西宽850米,南墙东段遗存较明显,城东南角存坍高2米多,由角位向西150米处,城墙坍高2.5米,坍宽10米,现城西墙北大部分、西北角部分及北城墙东北角残存40余米,其它均被河水冲刷掉。城…[详细]
七家子城址
  七家子城址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各50米,南10米,西3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3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