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5月26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现将辽宁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5处)予以公布。
东大杖子古墓群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位于辽宁省建昌县,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该墓葬群建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之间,墓地墓葬保存完好,其等级之高、规模之大,在中国东北部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十分罕见。2012年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保护范围:以东大杖子村水泥桥中心(东经119°35′30″,北纬40°37′58″)为基点,东、南各200米,西、北各50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石河烽火台
  石河烽火台位于大连市金州区石河街道办事处石河村东台山顶上。是明代辽东镇海防倭烽火台之一。明代时,金州是倭寇猖獗进犯之地,为了防御倭寇骚扰和打劫,辽东半岛黄海和渤海岸边建立了许多烽火台,构成以金州卫为中心,南到金州旅顺口、北到辽阳、东到九连城三条烽火干线和支线。明代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六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刘江,曾利用烽火台传递军情,在金州的望海埚一举全歼来犯倭寇1500余人,史称“望海埚大捷”,至此倭寇和海盗再也不敢侵犯辽东。石河烽火台历史上屡遭自然和认为破坏,上世纪90年代末进行了修复,2001年被大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详细]
永安烽火台
  永安烽火台位于辽宁省普兰店市皮口镇赞子河新台子村东北小丘陵之上。烽火台系砖石结构。台基用花岗岩砌成,台体用青砖砌筑。在台子下面有一长方形土台,当为围墙墙基,东西长22米、南北长26.5米、高1米。永安烽火台是明代修建的几个烽火台中保存至今较好的一个,明代时期,永安烽火台是归服堡(今城子坦镇)和红嘴堡(今皮口镇西城子)之间的一个重要军事烽火台,更承担着防御敌人的重要军事任务。保护范围:台基外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150米以内为Ⅱ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牛庄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海城市西20公里的牛庄镇内。牛庄是个古镇,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设驿站,清代又重新修筑城池。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修建城墙。牛庄古城设有三个城门,东门叫德胜门,西门叫外攘门,北门叫福胜门。古城外修有护城河,太平桥就是在东城门外护城河上所建。据史料记载,太平桥建于明末清初,道光己酉年(1849年)重修。在桥南侧中间的石栏板上刻有太平桥三个字,并有道光己酉年菊月谷旦的落款。太平桥全长约50米,宽约4.5米,高约5米,15孔。桥为东西走向,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桥面两侧修有望柱和栏板,望柱柱头上雕有狮子、猴子、石榴、桃、八宝等。桥墩迎水的一面修有三角形分水石。牛庄古城墙已于清代末期倾倒,细心的…[详细]
马郡单堡
  马郡单堡位于抚顺县救兵乡马郡单村内,高程189米。东洲河在堡城北300米处有东至西绕马郡村转北注入浑河。堡城所在的马郡单村,现有常住居民100余户,约400人。堡城整体保存一般,南城墙部分墙体保存较好。堡内遗物丰富,可见大量的明代石刻和石质建筑构件。有上马石、石狮子、础石等,有的雕刻有莲花、麒麟等浮雕图案。保护范围:自马郡供销社正门中心(东经124°03′45.3″,北纬41°30′09.9″)为基点,东330米,南200米,西100米,北23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300米,南、北各10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孤山新堡
  孤山新堡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部山区的兰河峪境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就是本溪六大明城之一的“新城子”。据史料记载,此城为明朝所筑,当时称为“孤山新堡”。它是明代为遏制女真所筑的护边城堡。明万历元年(1573年),兵部侍郎汪道昆来辽东巡视防务时,辽东总兵李成梁针对当时“建州女真王储新败,兀堂又不欲争”的形势,建议“展旧边,徙六堡”,这样“既拓地七八百里”,又能“扼虏冲”,堪为一举双得。朝廷批准了李成梁的建议,李成梁就把“六堡”之一的孤山堡移于张其哈喇甸子的任务,交给清河守备王惟屏负责。王惟屏长期驻守边塞,军事上颇有经验,他亲赴张其哈喇甸子视察地理,甚惊:“张其哈喇甸子乃是一山峡…[详细]
医巫闾山——大观音阁景区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今简称闾山,是阴山山脉余脉。屹立于辽宁省北镇市境内。山势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纵长四十五公里,横宽十四公里,面积六百三十平方公里,名峰五十余座,最高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医巫闾山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文献记载,医巫闾山是舜封全国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全国“五岳五镇”十大名山之一。《全辽志》载:“山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誉为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之首。医巫闾山从历史上就以寺院为中心形成了玉泉寺、大阁等十几个相连的景区,每个景区都占据着一个或数个有名的山峰和古刹;又都有碑刻记述着它周围的山峦形势和庙宇的历史。每个景区都以各自的特点标新立异。诸景区中尤以核…[详细]
铁塔山铁塔
  铁塔山铁塔位于盖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农民村铁塔山上,在海拔60米缓坡小丘之颠。此塔色青如铁,故称“铁塔”。因为塔的存在,此山又叫铁塔山,亦称塔山。当地传说此塔与原东邻“八腊庙”(现已不存)为同期建筑,其时间为清康熙四年。《盖平县志·名胜篇》记载:“铁塔,在城东五里,相传铁塔飞去以石为之”。除县志外,流传较普遍的是为唐建。上述两者说法时代相差千年,出入太大,均不可信。根据考古调查,在此地发现许多辽代勾纹砖,辽代在州城附近建塔之例很多,其塔西五里就是盖州城,即辽之辰州,在辰州外建塔也在情理之中。又砖似铁色,取名铁塔是可能的。因不见唐的遗物,言唐建铁塔是无据可查,以后因辽塔坍毁,又建石塔,从建筑风格看…[详细]
仙人岛烽火台
  仙人岛烽火台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仙人岛村东北的墩台山上,此半岛原名兔儿岛,由四个小丘组成,远眺形似一卧睡的小兔,头西尾东。熊岳八景之一的兔岛怒潮即在此处。坐落在兔尾小丘上的烽火台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视着海面。此台正方形,南北向,底边长13.5米、顶边长11.02米,由下至上逐渐内敛,高约15米。台基为石条砌筑,其上的台身为青砖构筑。台的顶部四面对称设八个水流,顶端有垛口,台心为白灰土夯筑,砖墙白灰勾缝。原台顶建有哨楼。烽火台有烽堠、墩堠、烽燧、狼烟台、接火台、举火台等别称。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对烽火台的最早记录,而早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就已有与烽火台同等功用的军事设施了。因其在战争领域里的重要作用…[详细]
开原老城清真寺
  开原老城清真寺位于辽宁省北部的辽北古城开原市境内,隶属铁岭市,位于铁岭市的东北部,辽河中游东测,具体位置位于辽宁省开原市老城镇内东大街路北。开原老城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整体寺容为坐北朝南、青砖青瓦的四合大院,总占地面积为3383平米,建筑面积800平米。其中有门房5间,中为门楼,东2间为殡仪室,西2间为架子房、沐浴室,分男女大小净间。正房5间为讲堂,是阿訇讲学、诵经、会客、办公的地方,也是住宿之所。东厢房3间为对厅,西厢为大殿及望月楼。大殿为古代宫殿式建筑,都是聘请能工巧匠建造的,楼堂殿宇精工雕琢,望月楼和大殿前厦的燕尾上均雕刻花草树木和各种鸟雀,颜…[详细]
铁岭白塔
  原名圆通寺塔,铁岭白塔为其俗称。此塔位于铁岭市区内银州贸易城东南侧,古铁岭城西北隅,是辽北现存最早的古塔。一些刊文章言其为唐代所建,主要依据圆通寺石碑刻《重修圆通寺塔记》,该碑刻载该塔建于唐太和二年。但据考证,银州历史并非始于唐,内容详见本书《古银州考证》一文。另参照多种史料,铁岭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征,该塔建筑所用之砖考古称为沟文砖,为辽代特征砖,辽以前没有这种砖,此有文物部门鉴定,唐代不可能用辽砖来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凭信。据日文版《满洲-帖》记此塔为辽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为金大定年间年建,但无认论如何此塔不会早于辽代。该塔在明代即已破败不堪,明万历十九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夫人出资,予…[详细]
东平房塔
  时代:辽地址:辽宁省朝阳大平镇东平房村辽代密檐塔,高20米,六角九级砖塔。据考证,在我国现存的辽塔中,六角形佛塔仅有1/5。而且该塔的砖雕极为精美。以高2.1米的须弥座为例,其束腰下枭雕刻有莲瓣蝴蝶纹。束腰内每面砌有三个壶门,门内雕刻有佛像、罗汉、伎乐人物等图案,束腰各角还雕刻一角神。这些砖雕造型优美,逼真大气,通灵端庄。其形制与塔身浮雕有很高的艺术性。2013年5月,东平房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塔中心为基点,半径50米范围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四官营子小塔
  四官营子小塔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四官营子镇汤杖子村小塔子沟屯大黑山下山洼内。四官营子小塔为六角形五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12米。此塔为辽代高僧墓塔,附近曾发现有辽代瓷器残片和辽代寺庙旧址,在塔基堆积0-土过塔檐脊陶兽及黄釉琉璃瓦残片等遗物。1984年,辽宁省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维修,已基本恢复原貌。保护范围:以塔中心为基点,半径20米范围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三学寺碑
  三学寺,位于朝阳市双塔区他拉皋镇二其营子村狼山东麓,处于朝阳至北票的必经之路。寺内有一碑,记录寺之兴衰,系金大定七年(1167年)为兴中府尹高恩廉改建三学寺而树,现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三学寺碑为基点,东100米,南50米,西、北各15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3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缸窑岭明性寺
  明性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本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宗教活动场所,国家AAA景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民国十二年进行全貌修缮,现为国内罕见的民国时期寺院建筑群,现任住持释养仁。据《朝阳县志》(缸窑岭原属朝阳辖地,1961年7月划入锦西)记载:“明性寺建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县南(指朝阳)一百六十里缸窑岭镇。为该处宣讲堂诸善士捐募修筑,寺基颇宽敞,前后共六层殿宇,建寺伊始是已佛教信仰为主体,兼容道教,儒家,民间信仰。寺内建原建有大雄宝殿,药师殿,天王殿,真武大帝阁,龙王殿,孔子殿等。”又根据“重修明性寺碑文”记载,明性寺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四月…[详细]
新立石刻
  新立石刻,又称狮子岩。疑似为守卫辽代陵寝而建。新立村东独立山峰上,东西南三面陡壁,北面可攀。两段甬道,二道石门之后可达平台。平台后部石筑房身,据说曾是三间座南面北的卫士房,紧靠卫士房后为山寺石壁,有两间座北面南的殿堂,现存的石壁上有一佛二菩萨坐像浮雕,佛两侧各有一侍。平台四周的砖墙垛口尚存。高台远眺东南,县城双塔、鼓楼、万紫山尽收眼底。西北望去,望海诸峰一一在目。高台下通山大路可由北面--。平台居高临下,四面陡壁,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台南下部,巨石如狮,故称狮子岩瞭望台。保护范围:以新立石刻平台中心为基点,东20米,南、北各40米,西3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0米以内为Ⅰ类…[详细]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围绕在一个直径为213米、向外辐射10条道路的圆形大型城市中心广场周围,建造时间多为1908年到1936年之间(日本关东州统治时期),绝大部分都属于代表日本势力的重要政治、经济机构,设计师也绝大部分是日本人。为了在西伯利亚铁路太平洋一端寻找一个不冻港,沙俄于1898年强租辽东半岛,次年建立新城市“达里尼”,仿照巴黎进行城市规划,在市中心围绕圆形广场设计放射状道路,广场周边设政府、邮局、银行等机构。然而,由于日俄战争,规划未能实现。日本占领辽东后,在占领地设关东都督府,对已建成区域的道路建筑进行大规模改名行动,并继续扩建城市。直至中国收复辽东,绝大部分广场及周边原有建筑保留…[详细]
旅顺船坞旧址
  旅顺船坞旧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港湾街58号。1883年春动工,1890年11月6日全部竣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直隶按察史周馥等官员进行验收。11月9日验收完毕即交付使用。1880年6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决定在旅顺口开港筑坞。船坞建成后即成立北洋海军旅顺船坞局,它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型船舶企业之一。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制造的中国第一条铁壳军舰平远号首先进坞检修。接着北洋舰队的定远号、镇远号及大小各舰先后进入大坞修理。旅顺船坞还是中国最早使用现代化水电设施的工厂。2013年5月,旅顺船坞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大坞东、西、北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详细]
龙引泉遗址
  龙引泉遗址位于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三八里。旅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它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与山东半岛的蓬莱、烟台等地隔海相望,其海防形势“出可截剿敌船,退可扼险自守”,是京津的天然“门户”。清朝末年,来自海上的侵略狼烟四起,为加强防卫,清政府被迫筹建水师。在向国外大批购置舰船的同时,在沿海重镇大力修建军港、炮垒等防御设施。于是,一位历史人物从此与旅顺结下了不解之缘。光绪五年,也就是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受命在旅顺建设北洋水师基地,曾是寂寞的山野渔村,顿时成为人声鼎沸的建设工地,也由此拉开中国近代旅顺悲欢的历史大幕。李鸿章派人从全国各地征集了大量民工,从修建黄金山炮台开始,先后建造了码头、船厂、…[详细]
金州副都统衙门旧址
  金州都统衙门旧址坐落在金州城内东街路北。原建筑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四进大院落,占地2600余平方米,有古建筑13栋共60余间,所有建筑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最后一进为原副都统公馆。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2月,清政府为加强金州(含旅顺、大连湾)海口防御力量,将熊岳副都统衙门移驻金州,改称金州副都统衙门,隶属盛京将军。置正二品衔副都统一员,设印务处,分左司和右司,各司配以司达、班达、誊录等官员。金州副都统辖金州协领、旅顺水师营协领、盖平城守尉、熊岳城守尉、复州城守尉。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金州城被日军攻陷,衙门被迫撤离。1895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金州副都统衙门恢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