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小洪纳海石人墓
  小洪纳海石人墓小洪纳海石人墓位于昭苏县城南5公里的草原中,墓前立一石人,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是一尊典型的武士形象,腰部右下侧,刻有粟特铭文,雕像神态端庄、生动逼真。由于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目前,石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上面的粟特文逐渐淡化。加上周围没有规划参观的线路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导致人为破坏的加剧。小洪纳海石人墓的历史遗迹及文字记载十分重要,急需将它整体保护起来。小洪纳海石人墓及铭文,经专家初步推测为公元6---7世纪的作品,石人是古代游牧民族创造的艺术精品,为研究古代伊犁区域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而这个时期的粟特文的史料极为罕见,其石人上的铭文对于了解粟特文字的变迁,具有珍…[详细]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
  介 绍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又称默拉纳和卓墓,位于在库车新老城之间。 默拉纳是圣人后商的意思。额什丁相传为伊斯兰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时来库车传布伊斯兰教,死后葬此。建有祠宇、分祠门、祠堂、墓门和墓室四部门、全部以绿色琉砖装饰,是曲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颇为壮丽。祠西廊下有扁额,-“天方列圣”四个大字。两旁有题记,为清光绪7年李蕃所题。  新疆阿克苏市…[详细]
良乡多宝佛塔
  良乡多宝佛塔位于房山区良乡镇东北的燎石岗上,塔为平面八角形,高约36米,五级空心楼阁式,塔身第一层高大,正东南西北各辟券门,其余四面开直棂窗,檐下施隐作砖斗拱,有梯可登,四面原有佛龛,佛像已遭破坏,登塔可北望北京城,南眺涿州城,现为北京地区唯一的楼阁式塔,又称吴天塔,现已整修一新。良乡东关外有一座小山,为赭红色岩石的“燎石岗”。良乡多宝佛塔矗立在其上。良乡多宝佛塔俗称良乡塔,在房山区良乡镇东北的燎石岗上,建于辽代。其塔高36米,五层八角,内设阶梯,为楼阁式空心砖塔。塔为平面八角形,高约36米,五级空心楼阁式。塔身第一层高大,正东南西北各辟券门,其余四面开直棂窗,檐下施隐作砖斗拱,有梯可登。现存…[详细]
镇岗塔
  镇岗塔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云岗村东的大土岗上,1957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创建於金代(1115-1234年)。相传塔所在地是一条龙脉,建塔者唯恐龙脉塌毁或逸迁,遂建塔镇之,改称“镇岗塔”。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该塔砖结构,平面八角形,实心,总高18米。塔基上有精美古朴的砖雕花饰。塔每边三米,周围24米,系花塔形制。上部用砖雕制出斗拱,在拱眼壁上雕刻盛开的盆花,凶猛的兽头、神像等,极为精细。塔身上挑出短檐,上置须弥座,座上承托七层佛龛,且环绕组成巨大锥花束。第一层佛龛为重层楼阁式方塔,弟二层以上均为单层亭式方塔。第一层塔以上有密布的佛龛环绕,每层内端坐佛像一尊,有的双手合十,…[详细]
灵岳寺
  灵岳寺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5公里的白铁山上,灵岳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时重建,此时称“白贴山院”,到了金代改称“灵岳寺”,即为现名,灵岳寺的寺院处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其朝向为南,在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和释迦佛殿,寺的南部山门两侧为钟鼓楼遗址,其中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建筑设计极为巧妙,在殿内供奉着四天王、韦陀及接引佛塑像,释迦佛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面积达100余平方米,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眼壁为彩绘佛像,殿内原供奉的是一佛二菩萨像,系柳木雕刻,高近4米,可惜佛像在1954年被拆毁。景点位置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白铁山…[详细]
万松老人塔
  目的地介绍万松老人塔在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1号旁门。砖塔胡同因之得名。万松老人即万松行秀禅师,自称万松野老。金代河内(今黄河以北)人。出家于荆州,是金元间的佛教大师(属佛教支派曹洞宗),同时深通儒家经典。著作有《从容录》、《请益后录》、《万寿语录》等。81岁圆寂于燕京西郊仰山的栖隐寺。后修此墓塔,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清乾隆十八年(1753)加高至九级。民国16年(1927)由叶恭绰等人重修,辟大门并书石门额“元万松老人塔”。1986年维修中发现清塔内包着元塔。塔为金元时代风格的密檐八角九层砖塔,高约15.9米,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砖塔。塔院东西长14米,南北宽7米,面积为99.3平方米,其…[详细]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位于西便门,东城区崇文门东,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北京城城墙残段(崇文门东一段,西便门附近两段)是研究北京城垣变迁的重要实物。…[详细]
姚广孝墓塔
  姚广孝墓塔,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位于房山区常乐寺村北。为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整座塔坐落在一级四方形的平台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两层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菊花、莲花和西番莲花的造型图案,其上为三层外顷的莲花瓣。中间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隐作隔扇假门,其它四面则雕有仿木棂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其上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扬。塔刹铁制,装似葫芦,为莲花形刹座的仰莲托着球形刹身,刹杆串起的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构造清秀匀称。日伪时期,此塔被盗。刹由八条铁链锢之于檐角上。姚广孝…[详细]
摩诃庵
  摩诃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南玲珑巷,慈寿寺塔东边。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此处原为太监赵政的墓地,赵政集资建此庵,希望有寺僧世代为他烧香。据说修建此庵所用的砖木都是修建故宫剩下的余料,整个建筑相当精美。寺院坐北朝南,共3路。中路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山门殿、大雄宝殿、后殿,并有东西配殿及配房,最后为赵政墓地。院四隅各建角楼一座。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风格。殿顶中部团龙藻井异常精美,殿内有明代壁画。殿前月台两侧有明碑2座。东路金刚殿,殿内壁上嵌有61方明代重临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刻石,刻工精美。摩诃庵向以宏敞净洁著称,明清两代文人墨客春游至此,观景赏花多有题咏。摩诃庵建制不甚大,但宏敞洁净,…[详细]
琉璃河大桥
  琉璃河大桥位于房山区琉璃河北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区境内最大的石拱桥,其规模仅次于卢沟桥,原为木桥,每到汛期常被冲毁,嘉靖十八年(1539年),开始修此桥,于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桥南北向,横跨琉璃河上,全长165.5米,宽10.3米,高8余米,共9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兽头,桥体全部用巨大的石块砌筑,桥上建有实心栏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线等纹饰,嘉靖四十年(1561年),向南北两方修路堤,堤宽19.8米,高近4米,总长约2000米,堤面铺以巨型条石,为传说中的五里长街,从修桥到路堤建成,前后20余年,琉璃河石桥,是北京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石桥之一。琉璃河大桥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详细]
慈寿寺塔
  目的地介绍慈寿寺塔位于海淀区玉渊潭乡八里庄,名永安万寿塔,俗称慈寿寺塔,亦称八里庄塔。慈寿寺及塔是明神宗圣母慈圣皇太后于万历四年(1576)所建,基址为明正德太监谷大用墓地。清光绪年间寺废,仅有孤塔子存。位置:位于海淀区玉渊潭乡八里庄塔为八角13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50米,仿天宁寺辽塔建造。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上面有40个小龛,刻有200多个人物,体态形式各异。上面是3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塔身东西南北四面有砖雕券门,南面券门额书“永安万寿塔”,其余四面为券窗,门窗两侧原有泥塑金刚力士神像,现已残破。密檐上每根檐椽都挂有铁制风铎,共3000多个;每层檐下均有24个佛龛,内供铜佛。塔刹为铜质鎏金宝…[详细]
北京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1979年文天祥祠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对外开放,1992年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天祥祠庙小(仅600平方米)神大,20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吟颂《正气歌》和《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修缮后的文天祥祠依照1930年的历史照片资料,复原了后殿文天祥泥塑像、神龛、供桌及部分匾额、楹联;前殿更新了展板、展柜,通过图表、照片、绘画、实物等,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201…[详细]
北京普度寺
  普渡寺位于北京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原为清初所建的喇嘛庙。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代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普渡寺始建于明代清初,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檐共3层,为建筑式中少见。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据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2013年5月,北京普度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普渡寺前巷游玩时间:建议30-40分…[详细]
北京克勤郡王府
  目的地介绍克勤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克勤郡王系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是死后追封,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原占地面积不大,平面布局与王府规制尚符。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民国后最后一代克王曼森将府售给了熊希龄为住宅。现后寝两山墙角柱石上尚存熊希龄和夫人朱其慧将财产交由北京救济会的刻字内容。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2013年5月,北京克勤郡王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置: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景点位置北…[详细]
蓟县白塔
  白塔位于蓟县城西南隅、独乐寺正南300米处,始建于辽代,旧称渔阳郡塔,明清两代均有重修。明嘉靖年间在塔前修建有观音寺,塔身白色,所以亦称观音寺白塔。白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硕大的率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白塔通高30.6米,砖石结构。塔门内有浮雕舞乐伎,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研究辽代音乐舞蹈的重要例证。塔身南面设门,内置佛龛;八个转角处作重层小塔。白塔下部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钵式,是中国辽塔造型奇特之一例。素有“金峰平挂西天月,玉柱什擎北塞云”之誉。2013年5月,蓟县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津天后宫
  介绍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在天津旧城区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现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现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全长580米,宽7米。这里的建筑大多是仿清代民间小式建筑。街内有近百家店铺,主要经营文化用品、古旧书籍、民俗..…[详细]
天尊阁
  天尊阁在宁河县丰台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是一座供奉元始天尊的道观。原由山门、配殿和大阁组成,后多数建筑在地震中被毁,现仅存大阁。大阁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通高14.7米,是三层木结构建筑,最下层是天尊阁,中层为王母殿,上层名紫微殿。楼阁结构严密合理,装饰美观大方,在唐山大地震中居然安然无恙,这一经历,使其为研究京津唐地区房屋的抗震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天尊阁是供奉原始天尊的道教宫观。原由山门、配殿和大阁组成,现仅存大阁。阁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上、中、下三层,通高17.40米。下层称天尊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出廊;中层为王母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层名紫微殿,面阔…[详细]
天津李纯祠堂
  李纯祠堂位于南开区南丰路,现辟作南开人民文化宫。该建筑建于1913~1923年,占地2.56万平方米,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祠堂坐北朝南,前建三进庭院,后辟花园,由砖砌照壁、石牌坊、石拱桥、大门、前殿、戏台、中殿、后殿、配殿及回廊组成,气势宏伟,布局严谨,装修考究。该建筑原为北京西直门外明朝宦官刘瑾的府邸。江苏省督军李纯买下拆卸后,运到天津重新组装而成。李本欲建私人园邸,但因工程浩大,袁世凯曾派人调查,用重金行贿后改作家祠。2013年5月,天津李纯祠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家口堡
  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是张垣大地历经近600多年历史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据史料记载,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驻军城堡,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道的日渐兴盛,张家口堡的军事功能逐渐被商业贸易功能所代替,鼎盛时期张家口堡内票号、商号达1600多家,最高年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张家口堡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但是,尽管如此,存在着重…[详细]
南贾乡石塔
  南贾乡石塔位于邢台县南石门镇南贾乡村南。现仅存石塔1座,由塔基,莲花座,佛龛,七层出檐的塔身,葫芦形塔刹组成。塔基为一方形石块,青石质,边长1.4;莲花座为方形,边长1.05米,雕覆莲纹1层,上为石塔主体,佛龛所在,正面为佛龛,高0.36,宽0.29米,龛口上有火焰状石雕装饰,两侧有力士,但头均以被砸。佛龛进深0.55米,内高1.05米,内为一佛二弟子。塔身现存原石雕出檐共7层,村民们后加1层及葫芦形塔刹。塔体通高4.6米。佛龛所在的塔身处四面均有题记,但多已看不清楚,在塔身正面佛龛的左侧有“天启”字样,但根据该塔形制及内中造像推断建造时期应为唐代,明代续有题记。据村民讲,南贾乡所在地俗称双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