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太原大关帝庙
  大关帝庙大关帝庙(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春秋楼为明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3260余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崇宁殿、春秋楼,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廊房、厢房、配楼等共计十一座建筑。除主体建筑崇宁殿为明代遗存,余皆为清代所建。前院各建筑以甬道相连,后院春秋楼、东西配殿以凌空架设的木廊桥相贯,是一组布局完整的建筑群。太原大关帝庙应该是太原市区内唯一的一座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关帝庙(南肖墙口腔医院后也有一座,但目前应是作为民居),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庙始建年代不详,但据说为金元基址,现有建筑为明代修建。…[详细]
太原清真寺
  太原古清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原名清修寺。它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木构牌楼临街矗立,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耀眼夺目。门额正书“清真古寺”四个镀金大字,笔力雄健,分外醒目,引人观瞻,系清顺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觉民的手迹。古清真寺,为唐代贞元年间创建,后又经宋代重修。现存寺宇,是明代重建后的遗物。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根据1876年的碑文记载:该寺最早创建于唐朝(618—907)年间公元8世纪末,公元11世纪以后又不断重修。而现存的建筑基本上是明朝(1368—1644)时建造。寺内大殿为砖木混合结构,殿内为阿拉伯式古典装饰。圆形立柱挖槽迭楞,施沥粉贴金彩绘,极其富丽典雅。柱周木壁,刻…[详细]
太原纯阳宫
  纯阳宫(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五一广场俗名吕祖庙。原为供奉唐代道士吕洞宾的庙宇。吕洞宾道号纯阳子,故又称纯阳宫。宫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924平方米。宫内分为四进院落,门前有四柱三楼式木质牌坊。主要建筑有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和巍阁,四周建有配房及砖券窑洞。建筑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组合巧妙。虽为一座道观,又具有园林建筑的特点。宫内现存大多建筑为明清遗构。纯阳宫建筑群布局严谨,类型众多,洞石亭阁,殿楼相间,为道教建筑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优秀范例。现辟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2013年5月,太原纯阳宫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大同市鼓楼西街纯阳宫类型:古迹道观…[详细]
前斧柯悬泉寺
  悬泉寺(第七批国保)时代;明、清地址:阳曲县西凌井乡官山始建年代不详,据碑记,南朝梁时已有此寺。历代规模不同,屡有修建。寺分为上院、下院。上院七佛寺己毁,仅存唐初摩崖石刻岩画一处及题记和原建筑遗址。下院悬泉寺,现有正殿、地藏殿、观音堂、七佛洞、龙王庙、伽蓝殿、经0等建筑。寺内有明代泥塑8尊、明代铁铸像11尊、壁画6平方米、铁钟l口、铁磬4口,明、清碑刻11通。另外还有千米二层古栈道,傅山隐居研医处等。2013年5月,前斧柯悬泉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太原市阳曲县西凌井乡官山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9:00-17: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汾河二库景区门票…[详细]
藏山祠
  藏山祠藏山祠(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盂县长池镇藏山村东藏山原名盂山,相传春秋时晋国程婴藏赵氏孤儿于此,故称藏山。藏山祠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重修,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祠址向南,依山建造。建筑分布于三层递高的平台上,祠前为明代“藏孤胜境”牌楼,祠内中轴线上依次布列山门、乐台、正殿、寝宫、梳妆楼,东西两侧为钟鼓楼、配殿和耳殿。除寝宫部分梁架保存金代风格外,余皆清代建筑。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山墙和北壁绘壁画69平方米,以连环画形式表现赵武生平。色调淡雅,手法尚佳。寝宫面宽、进深均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前檐双步梁上墨书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详细]
灵空山圣寿寺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城西北19公里灵空山峪中,坐落在悬崖的半腰灵空山圣寿寺位于沁源县灵空山镇灵空山中。坐北向南,五路院落一字排开,各有山门而又互相贯通。据寺内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始名圣寿寺,现存建筑基本为明清遗构。圣寿寺五路院落自西至东分别是罗汉院、窑楼院、中院、关公院、僧房院,院后崖壁上有唐末开凿的净身窑,附近有建于明代的峦桥和仙桥。中院大殿面宽五间,硬山琉璃瓦顶,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栱,看面抹斜。灵空山圣寿寺布局灵活,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寺内宗教文化内涵多样,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2013年5月,灵空山圣寿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青北大禹庙
  西青北大禹庙时代:元、明、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西青北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20.1米,南北31米,占地623.1平方米,其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清遗构。大禹庙沿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献殿、正殿,两侧有夹屋、钟鼓楼、东西廊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殿。正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柱头科五踩单翘单昂,平身科五踩双昂。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卷棚顶,柱斗科一斗二升交麻叶。戏楼为二层建筑,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灰板瓦屋面,柱头科三踩单翘。钟鼓楼、廊房、配房、耳殿均为清代小式建筑。西青北大禹庙整体布局完整,…[详细]
陈廷敬故居
  陈廷敬故居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陈廷敬故居为清代名相陈廷敬及陈氏家族的故居,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一处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故居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为明代建筑,是陈氏家族的故居,城墙周长466.55米,占地115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城墙、河山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树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外城为清代建筑,是陈廷敬的私邸。城墙周长313.75米,占地1158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相府、书房、花园、管家院、内宅、城墙、御书楼及功德牌坊等。陈廷敬墓位于皇城村北2000米处静坪山上,占地16000平方米。有保存完好的康…[详细]
运城关王庙
  运城关王庙运城关王庙(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盐湖区红旗西街61号运城关王庙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中城街道红旗西街61号。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创建于元代,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山门、献殿、正殿,为明清遗构。运城关王庙沿轴线西面为山门,台基高1.2米,面积7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悬山顶。前后檐下施雕龙石柱八根,在前檐明柱上有明正德四年(1509年)石刻题记。前檐为五踩单翘单昂斗栱,后檐为五踩重翘斗栱。献殿面积242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两椽,单檐卷棚硬山顶,前后檐下无墙,于台基边沿设石栏杆,明间设台阶。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前檐为五踩单翘单昂斗栱,山面为…[详细]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池神庙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南城街道解放南路南端。坐北朝南,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5米,分布面积216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据地形建在一个30度的斜坡上,背靠卧云岗,俯瞰盐池。池神庙是自唐以来为供奉盐神而建的庙宇,历代多有维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池神庙现仅存三大殿、戏台、西厢房和偏院等古建筑,另有唐至清碑刻四十多通。三大殿位于庙最北端,呈一字形东西排列,中殿为盐池之神殿,东殿为条山之神殿,西殿为风洞之神殿,皆为面宽进深三间,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建筑;下檐三踩单昂斗栱,上檐五踩双昂斗栱,耍头均作麻叶形;三殿柱头皆有明式卷杀,殿前月台宽阔,并设石栏杆和踏跺石阶供上下。戏台位于三大殿南面,坐南朝…[详细]
仙翁庙
  仙翁庙位于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212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元皇庆二年(1313年)、明景泰六年(1455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仙翁庙沿中轴线自南向北建有山门、乐楼、过廊、献殿、正殿,两侧建有耳殿、配殿等。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筒瓦悬山顶,琉璃脊饰,正脊上有明“嘉靖十七年”题记,檐下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栱,前檐柱为方形抹角石柱,柱上架通长大额枋,延续早期做法。献殿紧邻正殿前檐,梁架方向与正殿前檐平行,进三间,面宽八架,明代建筑。献殿南连过廊,过廊八间,四架梁卷棚顶,向南连至乐楼。乐楼二层,平面呈方形,面宽、进深…[详细]
干坑南神庙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古陶镇干坑村平遥古城以南1公里的干坑村,有一座独具特色的佛寺,原名耶输神祠,老百姓因其居县城之南,俗称其为“南神庙”。早在清代初期,南神庙就成为该寺的定称了。关于南神庙的始建年代,已无准确记载,但据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所载,当时该寺“次建两庑,东侧三大士菩萨,二八罗汉;西则子孙圣母,侍列诸神”。中国佛教在唐代末期已将十六罗汉演变为十八罗汉,而南神庙在初建时使用“十六罗汉”规制,说明该寺的初建时间,最晚也应在唐代中期。南神庙正殿主祀耶输陀罗,法名“具足千光明菩萨”,在俗时为迦毗罗卫国乔达摩·悉达多王子的王妃,共同生有唯一的男孩罗怙…[详细]
黎城城隍庙
  黎城城隍庙座落在县城河下街,坐北向南。该庙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城隍庙将门作楼,系三层重檐,故俗称三节楼。现存建筑主要有门楼和正殿。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属明代风格。台基呈长方形,长18米,宽12米台高2.35米。门楼正中横挂一匾,“群峰环翠”。屋顶形制为三层重檐歇山顶。正脊、吻兽、垂兽、戗脊兽、套兽,均为黄绿相间琉璃造。山花出际施博风板,悬鱼作卷云如意式斗拱均为五铺作双下昂。用材粗壮宏大,巍然壮观,为黎城古建筑之冠。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六椽伏前后接乳,通檐用五柱,基本上为现代风格,台基边长18米,呈正方形,台高1.37米。殿内一排前金枝,屋顶形制为悬山顶,正脊、吻兽均为黄绿相…[详细]
罗睺寺
  罗睺寺,位于五台县台坏镇杨林村。坐北朝南,东西长101米,南北宽189米,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创建于唐代,初名落佛寺,宋代维修,明弘治五年(1492)重修,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清康熙时改为黄庙,常住蒙藏喇嘛。现存建筑除东西偏院为现代建筑外,余皆为明、清建筑。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后殿(现佛殿),两侧建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金刚殿及僧舍等。大佛殿(大雄宝殿)为寺内主殿,石砌台基,宽15.9米,深16.3米,高1.06米,面宽三间,进深八椽,单檐庑殿顶,其前设重檐抱厦,殿内佛坛上塑有三世佛,前为宗喀巴大师像及八大供养菩萨,均按喇嘛教《造…[详细]
辛庄开化寺
  辛庄开化寺辛庄开化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阳曲县高村乡辛庄村辛庄开化寺位于阳曲县高村乡辛庄村。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金皇统年间移建此处,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坐北朝南,原为二进院落布局,现存一进,占地面积365平方米。开化寺中轴线上建有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栱,横栱看面抹斜。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筒瓦覆顶,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栱,各间平身科均为两攒,檐柱施覆莲柱础。西配殿面宽四间,素瓦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栱,前檐角柱为六角石柱。辛庄开化寺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古建筑及明代塑像,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2013…[详细]
浑源文庙
  浑源文庙浑源文庙(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浑源县城内西大街浑源文庙位于浑源县城内永安西街北侧。坐北向南,南北长140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15586平方米。据清乾隆版《州志》记载,文庙始建于辽,历代均有增葺,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浑源文庙沿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是大成坊、泮池泮桥、戟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崇圣祠,两侧有东西廊庑等。大成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栱,前后檐均施平身科两攒,角科有鸳鸯交手栱。为扩大殿内空间,采用了减柱造和移柱造,梁架为六架梁对单步梁。浑源文庙格局完整,规模宏大,大成殿保留有金元时期的构造特征,具有较高的价值。2013年5月,浑源…[详细]
太山龙泉寺
  太山龙泉寺太山龙泉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太山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内的太山之阳。寺院坐北朝南,南北长129米、东西宽49米,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据史料及寺内碑刻记载,太山龙泉寺的始建年代应在唐武周时期(690~705年),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清乾隆年间又进行了修缮和增建。寺内除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外,还保存了唐武周时期的碑刻、佛塔地宫及其出土文物。太山龙泉寺依山而建,中轴线上建有山门、中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和莲花洞,两侧为钟楼、鼓楼、东西厢房;寺院东侧还有太山龙泉寺唐代塔基遗址及龙神祠。其中大雄宝殿、观音阁、莲…[详细]
坪上汤帝庙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坪上汤帝庙位于泽州县周村镇坪上村东。始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现存一进院落。根据正殿内梁下题记记载,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曾经进行了维修。正殿和香亭为明代建筑。该庙由南至北依次为香亭、黑虎殿、正殿,两侧有山门、钟鼓楼、厢房、耳殿。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殿前设一低矮月台。殿身檐柱使用大通额,前檐施八棱抹角青石柱,柱身有收分。前檐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杪,做琴面假昂头,令栱抹斜。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除当心间补间铺作出斜昂外,其余形制同柱头铺作。殿内厅堂造,六架椽屋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施蜀柱承托平梁,平梁上施蜀柱、叉手,蜀…[详细]
静升文庙
  静升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家大院风景区内。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鲜明特色,堪与州县文庙相媲美的乡村文庙。静升文庙规模虽小,面积仅3500平方米,却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等一系列的建筑,并配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壁”的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午壁,体现了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该庙兴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至顺三年(1332年)开工,历时四年到至元二年(1336年)落成,经明清及民国年间多次维修,现存为元明建筑。庙址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戟门、大成殿,两厢建奎星楼、配殿,占地…[详细]
云峰寺石佛殿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晋中市介体市绵山云峰寺位于介休市东南25千米绵山镇绵山抱腹岩。据碑载,云峰寺又称灵官仙窟、大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占地3932平方米。坐北朝南,建筑分上、下两层布局,并以石梯栈道相连,上层寺院现存建筑石佛殿为明代遗构。下层全部为1995~1998年复建。云峰寺石佛殿坐北朝南,石木混合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一间,歇山顶。两山与后檐包砌石墙,前檐明间施两扇小板门,次间施槛墙与直棂窗。檐下柱头科三踩单昂斗栱,斗栱与梁架不对位。明间平身科一攒,大斗之上出45°斜昂。次间平身科两攒,同柱头科。殿内施三架梁,梁上中施蜀柱、随檩枋、合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