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北1.5公里大石河畔的台地上。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初期的一处重要遗址,20世纪4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首先在此发现了一批商周时期的遗迹、遗物。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初步探明了遗址的分布情况。遗址占地约500万平方米,在董家林村发现了一座城址,北墙残长800多米,东、西墙探明300余米;墙为夯土筑成,宽10米,质地异常坚实;城墙-有壕沟,城内分布着密集的房基。在城的东南部有一片占地5万余平方米的贵族墓地,目前已发掘墓葬200余座,其中有不少大型墓葬旁有陪葬墓和车马坑,并出土了大批珍贵的青铜器、玉器、骨器等文…[详细]
薛城遗址
  薛城遗址位于山东省股县城南15公里。薛城遗址是东周时期的诸侯国薛国的都城遗址。文献有关薛国的记载都很早,《左传·定公元年》记载,在夏代、商代的时候即有薛国;《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战国时期齐国灭薛国,并封田婴于薛。秦汉时期在此处设县。近年来,山东省文物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示了古城遗址的概貌。城址的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周长10615米,城墙迤俪起伏,高出地面4~7米。城内的地势十分平坦,宫殿遗址居于城内正中央。城东北角有两座高大的土冢,相传是战国时孟尝君及其父田婴之墓。在过去,城址周围常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士,此外还发现了一处汉代的冶铁遗址。(国家文物局)…[详细]
淹城遗址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南门外约7公里武进县湖塘桥西。淹城水陆面积约67公顷,其中耕地约占47公顷。城有三重,分别为外城、内城、子城,城河亦有三围。外城为一不规则圆形,周长2580米,东西对径800余米,南北直径750米左右;城墙残高10米左右,宽25~50米不等,城外护城河一般宽40~50米,深3米多。内城呈方形,处于外城内部的东北面,周长半于外城,达1252米,高10.5米、宽20米左右,高于外城。子城即王城,又称为“紫罗城”,在内城中部偏北,也呈方形,周长457米,高约11米,宽约7~10米。三城各有一门出入,外城的出口在西部偏北,俗称“城门口”;内城出入口在西部偏南处,俗称“摇铃城”;…[详细]
秦雍城遗址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南部。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都城,秦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长达300余年。197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秦雍城遗址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城址的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城内布局严整,道路纵横交错,现已发现三处大型的宫殿区。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等组成;殿堂都是土木结构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最完整…[详细]
禹王城遗址
  禹王城遗址(第三批国保)时代:东周至汉地址:夏县西北7.5公里中条山麓古城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垣。大城平面近似梯形,周长约15.5公里,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北墙、西墙和南墙的西段保存较好,一般高出地面1—4米,西墙最高达8米。东墙大部分仅存断续残基。在西墙北段之外有宽约30米的护城壕痕迹。出土春秋战国遗物有鬲、盆、罐、浅盘豆、盖豆、甑、筒瓦和板瓦等,还有汉代的卷云纹瓦当、绳纹板瓦等。据初步研究,大城可能为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使用年代最长,可能为原安邑的宫城,建于东周,至北魏仍沿用。…[详细]
中山古城遗址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滹沱河北岸。中山古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兴建的都城遗址。中山国是中国春秋末年由鲜虞人建立的一个小国,战国初年逐渐强盛起来,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和燕、韩、宋等国同时称王,凡三十年,自武公始立至赵、燕、齐三国灭中山国,历时120年。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中山古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探明了城址的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面积约60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二城,东城是宫殿区和手工业作坊区,西城北部和西城外为王陵区,南部为居民区。在王陵区内发掘出两座大型的陵墓,两墓东西排列,西侧的1号墓为中山王厝墓,东侧的6号墓,墓主至今不明。两墓的地面均有夯筑…[详细]
秦咸阳城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塬上、渭河的北岸。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商鞅首先在城内营筑冀阙,以后历代秦王又增建了许多宫殿。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吸收了关东六国的宫殿建筑模式,在咸阳塬上仿建了六国的宫室,扩建了皇宫。滔滔的渭水穿流于宫殿群之间,就象是银河亘空,十分壮观。整个咸阳城“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形成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咸阳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1974~1975年发现了咸阳宫遗址…[详细]
姜女石遗址
  姜女石遗址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濒临渤海湾。民间传说的“姜女石”,是指在海中耸立着的一组自然礁石,即一组海蚀柱。1982年4月,锦州市文物普查队在“姜女石”附近的海岸发现了石碑地、黑山头、瓦子地、大金兰丝屯等遗址,以后又调查了止锚湾和周家南山遗址。1983年12月,省文化厅、省博物馆组织专人复查,确认了石碑地遗址是秦汉时期的高台建筑群址,并于1984年4月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黑山头遗址进行清理,对石碑地遗址进行了试探性发掘。“姜女石”海岸及其附近的6处秦汉遗址,以石碑地建筑群址规模最大,时代较早,另几处遗址也都不晚于西汉前期。石碑地遗址南北长500余米、东西260多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建有宫…[详细]
居延遗址
  居延遗址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的境内。居延遗址指的是包括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址在内的遗址群。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25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这条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和河西走廊的屏障,也起到了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作用,在汉对匈奴的战略上也有特殊的意义。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曾对遗址作过考古调查,发现了10000多枚汉简。1972~1976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对遗址作了复查,并发掘了破城子甲渠候宫遗址、甲渠第四燧遗址和肩水金关遗址,新获汉简20000余枚,这三处是三个不同类型的烽燧遗址,通过…[详细]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玉门关遗址座落于甘肃省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玉门关是中国古代十分著名的关塞。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曾广为传颂,真实地描写了古代苍凉、辽阔的边塞风光,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相传西域的和田玉就是经过此关输入中原的,故而得名。文献记载汉武帝为了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在河西地区建立了著名的“河西四郡”,据守两关,玉门关即所据两关之一,是汉“玉门都尉”的治所所在地。汉魏以来,玉门关一直都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陲的重要关隘,也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之地。玉门关一名“小方盘城”,现在关城周垣尚在,平面呈方形。关的…[详细]
楼兰古城
  地理位置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景点特色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在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景点介绍楼兰古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详细]
西海郡故城遗址
  西海郡西海郡俗称“三角城”,位于湟水河沿岸的金银滩草原上,是青海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郡建制的古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出土文物众多,主要有虎符石匮、钱范、古货币等。虎符石匮是青海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铭文的石刻之一。西海郡故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约1公里,青海湖东北侧、湟水南岸的金银滩上,俗称“三角城”,为西汉新莽时代所设“西海郡”郡城遗址。故城保存得相当完整,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高达4米。四个城门的门址保存完好,城内南部较高,有几处隆起的地带,应为当时的主要建筑区,其区域内散布有大量砖、瓦等建筑残件。最重要的是,城内出土了篆刻有“西海郡虎符石匮…[详细]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西南20公里处漳河北岸的邺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现在历史地理学家们将其列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邺城遗址分为邺北城和邺南城。南北两城虽然兴建时间不同,但整体布局严谨合理,成为我国六朝名都。由于漳河河床高且平坦,常年洪水泛滥,使漳河多次改道,邺城城址屡遭冲击。现存地表以上的建筑,除邺北城的金凤台遗址保存较完整外,铜雀台、冰井台和其余建筑均毁于洪水和战火,淤埋于地表以下。邺北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战国时属魏,西门豹曾为邺令,投巫治河。两汉时为魏郡的郡治所在地,东汉末为冀州牧袁绍驻地。…[详细]
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大兴安岭北段顶巅,峭壁嶙峋,草木满山,溪水盈盈,嘎仙洞就坐落在这里一座高百米、长约千米的花岗岩峭壁上。沿人造梯而上,登高约25米就到了洞口。洞口高12米,宽19米,洞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28米,穹顶高20余米,犹如大厅,可容数千人。洞内正中有一块被称为“石桌”的天然石板,用来祭祖的。洞府是部落成员聚会的地方,洞内地面杂陈着碎石兽胄,…[详细]
平城遗址
  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考古调查发现,今城北上皇庄、白马城和安家小村一带有断断续续板筑夯打的土墙遗址,高处五米多,低处一二米,底部约十几米,这正是外城之北墙,东城墙则在御河之西,南城墙在大同城北操场城一带,西城墙在上皇庄以南,此区面积约有60多平方里。火车站东北处曾经出土有排列整齐的覆盆础石,这些遗迹可以说明北魏宫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围。拓跋硅戏于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平城建都97年,历经六帝七世,一直成为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百万人口。当时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详细]
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隋唐两代的东都城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炀帝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在洛阳营建东都,驱使役丁200万,历时一年建成。隋唐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此40余年,武则天时期更是长期居住在东都,东都的地位仅次于长安。五代时梁、唐、晋曾都在此建都,宋时称为“西京”,宋金之际,毁于战乱。195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城址进行全面的勘测,1959年对城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至今。故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长28公里,城垣全部以夯土筑成,基址宽15~20米。城的平面呈方形,东城墙长7312米,南城墙长72…[详细]
北庭故城遗址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新疆自治区吉木萨尔县以北约12公里的护堡子。故城遗址在当地俗称“破城子”,它是在唐代庭州城的基础上建立的,九世纪以后属于西州回鹘。十三世纪初隶属蒙古,宪宗时曾在此设置行尚书省。元在此设“别失八里元帅府”,当时仍是北疆的重镇。故城到了明代初年的时候才荒废不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中国的学者徐松首先来此进行调查,发现了唐金满县残碑等珍贵的文物。1908年和1914年日本人大谷光瑞率领的考察队和英国人斯坦因分别来此非法调查和挖掘。1928年西北科学考察团也曾对遗址进行过发掘,并由中国学者袁复礼负责测图。1979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重新进行过两次调查和测…[详细]
北宋东京城遗址
  北宋东京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附近。北宋东京城又称“汴京”、“汴梁”,是北宋时期的都城,由于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的原因,城址被淤埋于地下达7米深处,给城址的考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近年经过多次的考古勘探,初步揭示了汴京古都的城市布局。都城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组成。外城的平面近方形,南北长7.5公里,东西长7公里,有13座城门和7座水门。城外有著名的“护龙河”的壕沟,宽30多米。内城又名“里城”,里城内有宫城,又名“皇城”。根据史书记载,皇城周长五里,建有楼台殿阁,建筑雕梁画栋,飞檐高架,曲尺朵楼,朱栏彩槛,蔚为壮观,气势非凡。城门都是金钉朱漆,壁垣砖石间镌铁龙凤飞云装饰。皇城大致可以分为…[详细]
蒲峪路故城遗址
  蒲裕路遗址位于克东县蒲峪路镇古城村。蒲峪二字系女真语,是乌裕尔的转音,系女真语低洼地或涝洼地的意思。古城濒临乌裕尔河南岸,横卧于东北、西三而沼泽草甸的怀抱之中。与东南方7.5公里处的克东县城、风景区二克山遥相呼应。西南7公里处是克东县金城乡政府所在地,北面越过乌裕尔河4公里是齐北铁路。故城址平面呈椭圆形,周长3000米,城墙是夯土筑成,基宽23米,顶宽1.5米,残高1.7--3.28米,设有南、北二门,门外有瓮城墙外10米处有护城河,现已大部分淤平,局部地段仍清晰可辩。城内有大小土阜若干,为建筑遗址。由于乌裕尔河是一条较大内陆河,两岸低洼,每逢雨季,河水淹没了两岸大片原野,形成大片沼泽草地。这…[详细]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因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元上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夏都,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建立的都城,与元大都(今北京市)共同构成元朝两大首都,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被称为“世界的心脏”、“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曾与巴黎、罗马等大都市闻名于世。元王朝在1256年至1358年统治的百年间成为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征服了四十国,拥有三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是空前的。在其作为都城的时期,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元代创制的火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