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息烽集中营旧址
  息烽集中营旧址位于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地处川黔铁路与贵遵高等级公路之间,紧靠210国道,南距省城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0公里。因其所在位置有一天然溶洞名叫“猫洞”,故又习惯称为“猫洞集中营”。它包括息烽集中营本部和专门用来关押著名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一家的玄天洞两大部分,与张露萍七烈士陵园交相辉映,共同构建了息烽红色旅游网,成为黔北红色旅游线上一颗耀眼明珠,具有特殊的政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历史沿革:息烽集中营设立于1938年11月,是-军统在阳朗坝猫洞设立的秘密监狱,至1946年7月迁往重庆,当时-对内称“新监”或“大学”,对0牌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是抗日战争时…[详细]
上饶集中营旧址
  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及爱国进步人士760余人。景区座落于江西上饶市城区南部(今茅家岭街道境内),景区总体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亭等纪念性建筑物及23处遗址、遗迹,景区可分五大参观游览区。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和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了缅怀在集中营牺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继承先烈遗志,党和人民政府于1955年在茅家岭建立革命烈士陵园,陆续修建了革命烈士…[详细]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简称,组建于1942年,1943年正式设立。“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政府为了从-当局获取对日作战的情报,经过协商,双方签订了秘密协定,共同建立了情报机关,这就是“中美合作所”。合作所的主任是-军统局长戴笠,副主任是美国海军部派遣的少将梅乐斯。所址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山峦交错、地形隐蔽的地带,建筑包括有渣滓洞、梅园、杨家山、造石场、白公馆、五灵观、红炉厂、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杨公桥、朱公馆、步云桥、岚垭等,绵延纵横二十多华里,里面还建有戴笠、梅乐斯的住宅和容纳2000多个中美特务的宿舍、办公厅、餐厅、舞厅、礼堂、军…[详细]
将军崖岩画
  将军崖岩画镌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的西崖上。马耳峰西崖的形状为椭圆形,长22米、宽15米,面积约330米,表面稍凸,岩石呈黑色。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刻画在将军岩西崖的坡面上,画面高20余米,宽11米左右,以敲凿、磨刻手法刻于平整黑亮岩石上。岩画分三组,在三组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三块脱离山林的自然巨石,石面分布着对称的圆窗图案,窗径在3~7厘米之间。第一组位于西部,在长4米、宽2.8米的范围内,雕刻有类似人面的图案十幅,类似兽面的图案两幅,类似草或禾苗的图案十三幅,还有九个符号不识其意;第二组位于遗迹南侧,长8米、宽6米,这组岩画中有的类似兽面,但无轮廓,只有眼、鼻、口等,其…[详细]
花山岩画(花山壁画)
  岩画刻画在上述诸县境内的左江、明江两岸的花山、珠山、高山、龙峡等地临江的石灰岩峭壁上,共保留有六十幅古代壮族人民的艺术杰作,绘有人像1770余个。因为宁明县的花山壁画发现得最早,图像最多,画幅最大,故统称为“花山岩画”。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在它临江的那面高260米的山崖上画满了各种呈土红色的图画。据考证,绘画年代在东汉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在这组规模宏大的图画中,人物形象虽然线条粗犷却又栩栩如生,有佩刀剑的,有戴桂冠的,是头人或指挥者,周围都有一群“小人物”朝着他,组成了一幅幅情境各异的画面。这些画的象征意义现在已无从得知,古代的人们是怎么在这绝壁上作画的,现在也已…[详细]
亚沟石刻
  亚沟石刻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县亚沟东2.5公里的石人山西麓崖壁的下部。石刻现存男女二像,如同夫妻并坐。左幅为男武士的形象,高1.85米,宽1.05米,面向西南而坐,头戴战盔,身着圆领紧身短衣,肩挂披风,脚穿筒靴,左手握剑,身躯魁梧,面部丰腴端庄,两腿一盘一伸,气度不凡,是典型的女真人形象。右幅为头戴帽子,双手合袖,盘膝端坐的女真人贵妇形象。石刻的外形轮廓线条深入岩石3~5毫米,是用金属器雕刻成简单的轮廓后,又加以仔细修理过的。由于久经风雨的剥蚀,有些已残缺模糊。从艺术风格、所居环境以及夫妻并坐等特色来看,石刻的时代当为金代早期。(国家文物局)…[详细]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详细]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位于江苏省丹阳县境内。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现已发现的主要地点有陵口镇萧梁河两岸、狮子湾、仙塘、前艾庙、金王陈村、烂石垅、三城巷、水经山村等八地十处,这十处陵墓主要是南朝时的齐、梁两代的帝王、帝后陵墓,其中有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绩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以及金王陈村、烂石垅、水经山村已经无从考证而失名的陵墓。这些陵墓的前都有神道石刻,石刻的造型十分生动,气魄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坐落在丹阳市胡家桥北2里狮子湾的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坐南向北,已平,陵前现存石刻二件,东为天禄,保存完好,身长2.95米,高2…[详细]
老君岩造像(老子塑像)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详细]
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
  与天柱山石刻一起统称“云峰刻石”。现存北魏刻石16处,北齐刻石一处。山腰以上有《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咏飞仙室诗》《耿伏奴题字》。山顶有《云峰之山题字》《九仙之名题字》《赤松子》《王子晋》《安期子》《浮丘子》《羡门子》题字。东西两侧峰亦有题字、碑记(《左阙》《山门》《重登云峰山记》。山口南端巨石上有《当门石坐》及《右阙题字》。其中最珍贵的碑刻当属《郑文公下碑》。《郑文公碑》系北魏光州刺史(后转青州刺史)郑道昭所书。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之一。书法风格以自然美见长,上承篆隶,下开隋唐,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云峰山共有摩崖石刻40处(含2000年新发现的四仙刻石),其中,北朝21…[详细]
铁山、岗山摩崖石刻
  铁山、岗山摩崖石刻位于山东省邹县西北约1公里的铁山和岗山一带。这一带分布有密集的北周时期的摩崖石刻,虽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至今字迹仍很清晰,保存完好。铁山摩崖石刻位于铁山之阳的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系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17行,现能够辨认的近800字,-排列整齐,行距匀称,界格清晰,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体以隶为主,篆楷意味浓厚,间有行草。石颂,位于-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的标目。颂文刻于-右侧,12行,字径22厘米左右…[详细]
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位于四川省涪陵市城北的长江河道中。白鹤梁是一块天然的石梁,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达10余米,常年淹没于在水中,只在冬春的枯水季节时才露出梁脊,是长江中上游的一处著名的水文古迹。从唐代开始,共在白鹤梁上凿刻了36尾石鱼,因为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清代涪州知州萧星命石工摹旧迹在石上重刻二鲤,并凿刻了题记。平时的时候,石鱼隐于水面以下,遇到枯水时才露出水面。石鱼的周围刻记着自唐广德元年(763年)以来至二十世纪初年,共1200年间的72个最低枯水年份线。据长江干流多年实测的水文记录表明,长江最枯水位出现约十年为一个周期,与石鱼的记录颇为吻合,故而石鱼题刻对研究长江中上游的枯水规律及生产建设…[详细]
浯溪摩崖石刻
  浯溪摩崖石刻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西约2公里的湘水之滨。浯溪是湘南著名的风景区,此地怪石嶙峋,林木荫荫,溪水涓涓,奇峭的山岩石壁上,保留了许多历代的摩崖石刻、碑碣。1200多年前,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元结卸却道州刺史之职回乡,途经此地,见这里山水秀丽,留连不舍,遂居家于此,并将一条无名的小溪命名为“浯溪”,修建了峿台和浯庼,并分别为其作记并将自己撰写的《浯庼铭》、《浯溪铭》和《峿台铭》请三位书法家用玉著、悬针、钟鼎三种不同的篆体书写,刻于摩崖上,此便是后人所称“浯溪三铭”,亦称“老三铭”。元结在浯溪定居以后,特将其上元二年(761年)所撰的《大唐中兴颂》一文,请颜真卿楷书,于大历六年(771年)摹刻于…[详细]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袁滋题记摩崖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0公里的豆沙关崖壁上。摩崖石刻地处左下绝壁,山路陡峭,隔河对岸崖石壁立,像两扇巨大石门,扼锁咽喉,俨如一石门,唐代称“石门关”,是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唐贞元九年(793年)背逆唐朝四十多年的南诏王,遣使请求归唐。贞元十年(794年),唐朝派御史中丞袁滋奉使持节赴南诏,册封异牟寻为南诏归义王,他经由戎州(今宜宾)入滇,经石门(今豆沙关)时,为纪其行,作此摩崖题名。摩崖石刻长0.44米,宽0.36米,全文八行,每行3~21字,共122字,左行,楷书,末行“袁滋题”三字为篆书,保存完好。其内容与新、旧《唐书》、《蛮书》、《资治通鉴》等文献…[详细]
怡亭铭摩崖石刻
  鄂州市老城区小北门江边,矗立着一处巨崖,巨崖如小岛,上刻有被世人誉为“三绝”的“怡亭铭”,即“怡亭铭摩崖石刻”。该崖突兀江畔,旧名“观音崖”,因其形似猴状,人又称“猴子石”。它东望江心的龙蟠矶,西瞰西山脚下的钓鱼台,是鄂州城区沿江一带的三大“奇石景观”之一,论其名声和历史、艺术价值,则又在龙蟠矶和钓鱼台之上。说起怡亭铭摩崖石刻,先要提及“吴王散花滩”。公元221年,吴王孙权建都武昌。其实,观音阁崖处有不少逶迤起伏的石头延伸到江中,形成一座三面环水的小石岛,岛后是一片宽阔的沙滩池,泥土淤积,地势平旷。东吴靠水军立国,孙权常在此地检阅水军,迎送将士。每逢将士征战凯旋,孙权又总要在这块沙滩上举行散花…[详细]
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日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南安县丰州镇。九日山以风景秀美、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山高80余米,有东、西、北三峰环拱,现存主要胜迹有八戒石、翻经石、高士峰、老佛岩、姜相峰、姜相墓、陀罗尼经幢等九日山最突出和最珍贵的是摩崖石刻,在东西两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的题刻75段,其中有反映海外交通的13方祈风石刻,记载了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古代航海主要依靠风力,船队出海要“祈风”保佑平安。“祈风”的典礼十分隆重,由泉州郡守或提举市舶使主持,率领属僚、商人在海神“通远王”面前举行,然后宴饮于怀古堂,并勒石记事。九日山…[详细]
镇江焦山碑林
  焦山满山苍翠,宛若碧玉飘浮在烟波浩渺的扬子江心,素有“浮玉”的美称。闻名于国内外的焦山碑林就座落在这座江心岛山上,焦山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宝之多,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存有南朝、唐、宋、元、明、清碑刻一批,共有460余方,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山碑林按其碑刻内容,分三类重新排列。第一类为艺术类,有南朝《瘗鹤铭》,宋绍圣《畜狸说碑》,米芾书《城市山林》横额,宋刻《瘗鹤铭》,明翻刻《开皇兰亭碑》,清王延龄重摹《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碑>》等。其中《瘗鹤铭》,是我国保存价值极高的二铭之一,所谓南有镇江《瘗鹤铭》,北有洛阳《石门铭》。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详细]
大金得胜陀颂碑
  正面龙身盘曲间留额心,镌刻大金得胜陀颂六个篆体字。碑身高177厘米,宽85厘米,厚31厘米,碑身左右边缘阴刻忍冬草纹饰,正面刻有汉字碑文815字,背面刻有女真大字碑文1500余字;碑座为龟趺,长160厘米,高72厘米,宽97厘米。石碑全身高为328厘米。编汉字碑文如下:大金得胜陀颂并序奉政大夫充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太常博士骁骑尉赐鲱鱼袋臣赵可奉敕撰儒林-府清安县令武骑尉赐鲱鱼袋臣孙俣奉敕书丹承直郎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充国史院编修官云骑尉赐鲱鱼袋臣党怀英奉敕篆额得胜陀,太祖武元皇帝誓师之地也。臣谨按《实录》及。睿德神功碑云:太祖率军渡涞流水,命诸路军毕会,太祖先据高阜,国相撒改与众仰望,圣质如乔…[详细]
松江唐经幢
  松江唐经幢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为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位于松江区中山小学内。该石幢建于公元859年(唐大中十三年),材质为石灰岩,1962年大修,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8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序,以及建幢铭。其余各级,如托座、束腰、华盖等部分,雕刻精致,有海水纹、宝相莲花、卷云、力士、天王、菩萨、供养人及盘龙、蹲狮等。整个建筑高大美观,雕刻细腻,线条洗练圆熟,人兽以至花卉均有丰满之感,极具大唐艺术风格。第十一级狮首华盖,八角每角上有狮首,口含璎珞。第十二级联珠,双半球,刻莲花和如意纹。第十三级卷云纹托座,仰盘式,镌卷云。第十四级四天王浮雕,东南西北四面各刻横眉怒目的…[详细]
南诏铁柱庙
  南诏铁柱庙又名铁柱观、铁柱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铁柱庙村。因庙内的一根铁柱而出名,是弥渡县最著名的古迹。南诏铁柱,又称崖川铁柱、建宁铁柱或天尊柱,铸于唐、南诏时期,不仅是大理州内仅有的六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之一,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是弥渡的镇县之宝。柱体为圆柱形,黑色,铁质,实心,重约2069公斤,高3.3米,直径32.7厘米,由五段接铸而成。铁柱的建立与宗教有关。祭柱是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古老的宗教祭祀形式,源远流长。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纪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聚集铁柱庙,共同举行祭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