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于1989年12月12日公布118处,另有5处增加新内容,原来的3处合并为1处。
郭家石桥遗址
  郭家石桥遗址位于海宁斜桥镇永合村郭家石桥自然村,西靠同仁港。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类型,距今约6000多年。于1980年6月发现,采集标本有夹砂红陶釜、牛鼻形耳、宽带耳器盖、泥质灰陶盆口沿、石锛、石斧以及鹿角、象牙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钻探表明,该遗址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70米,面积约30600平方米。水田范围的表土层厚约0.7米,文化层厚约0.6米,1.3米左右见生土,高地范围的表土层厚约1.0米,文化层厚约1.3米。郭家石桥遗址保存情况较好,内涵丰富,浙江省文物局编的1986年第4期《文物考古资料》中有相关资料发表。1989年12月,公布为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往遗址
  大往遗址位于姚庄镇展幸村东北的大往圩。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至商周马桥文化时期遗址。遗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为约3万平方米。1985年、1991年曾进行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堆积时间跨度较长,文化层厚度在1米以上,属马家浜文化的器物有腰沿釜、牛鼻式器耳,石斧等;属崧泽文化的器物有弦纹陶瓮、豆盘、瓦形鼎足等;属良渚文化的器物有双鼻壶,T字形、鱼鳍形鼎足,有段石锛、石凿、柳叶型石镞等;属马桥文化的器物有凹底罐、鸭形尊,还有绳纹、条纹、云雷纹、大方格纹陶片,石刀,铜镞等。大往遗址是浙江省确证有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完整史前文化序列的遗址之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为研究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发展、演变提…[详细]
洪城遗址
  洪城遗址,位于湖州马腰镇洪城村南侧300米左右。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西部采集陶器以夹砂、泥质红陶为主,有腰沿釜、泥质红衣陶豆、牛鼻形器耳、双目式圆锥形鼎足等,属马家浜文化类型。东部采集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黑陶为主,有镂孔高把豆、罐等,石器有刀、斧、锛、镞等,属良渚文化类型。洪城遗址是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奴隶主洪氏的土城遗址,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太湖流域的发展史,有重要意义。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汤遗址
  下汤遗址座落在仙居县城西30公里处的郑桥下汤村北端,北依八卦山,南临永安溪的河谷平原的台地上。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的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丰厚,地层分明,文化层厚度2米以上。陶器种类有夹炭灰陶、夹砂红陶、细泥质灰陶和黑陶等,胎质都较酥松。其中夹炭灰陶以稻谷壳、杂草为掺羼料,已炭化,胎心乌黑,器胎表里涂一层厚达0.2厘米似漆非漆的褚色染料,出土时非常鲜红绝艳,为以往所罕见。器型种类有盛器(罐、瓶、壶等),炊器(釜、鬲、鼎),饮器(碗、盘、盆、杯),以及纺织工具的防轮和制陶工具的陶拍等。陶器上的装饰有镂孔、堆塑、麦穗纹、直条纹、印捺纹、绳纹、篮纹、斜条纹-纹等。器形以平底器为…[详细]
大舜庙后墩遗址
  大舜庙后墩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岱东镇北二村北约2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石器有斧、锛、镞,通体磨制;陶片有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以素面为主,还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鱼鳍形鼎足。保存完整。 大舜庙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岱山县岱东镇北二村衢山镇培荫后墩,南临公路,背靠山,东距范家岙约100米,西距凤凰咀山坡。遗址1983年烧窑取土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出土遗物有石斧、有段石(石奔),柳叶型石(石簇)、鱼鳍型鼎足以及陶片等。陶质有夹沙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有绳纹、划纹、附…[详细]
黄梅山窑址
  黄梅山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商、周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青山乡青山北约300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堆积厚约1米左右。龙窑窑床已暴露,部分遭破坏。遗物主要是原始瓷,器形有豆、罐和器盖,罐为圜底,饰叶脉纹和编织纹,胎质坚硬,釉层较薄。另见少量印纹陶片。纹饰有云雷纹、刻划纹、旋纹、菱形套云雷纹等。除刻划纹装饰于高圈足喇叭形豆把外,其余均饰于罐类,且通体拍印居多。纹饰较浅,不甚规整。属商周时期窑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溪口、涌泉窑址群
  溪口、涌泉窑址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东汉晚期—南朝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溪口、涌泉窑址群,位于临海市杜桥镇和涌泉镇境内,其中杜桥镇为岙里坑窑址、鲶鱼坑口窑址、安王山窑址开井村粟下等点;涌泉镇为西岙窑址一个点。1989年12月12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临海立县较早,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即立回浦县于章安(今椒江市章安镇)。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县,到三国置临海郡,直至两晋南北朝,郡治皆在章安。从窑址的分布范围看,其兴盛发展是与章安紧密相连的,发展趋势是随着临海政治中心的内移而内移,从灵江下游向灵江上游发展。岙里坑窑址的器物,主要是碗、罐、罍、坛…[详细]
墅元头窑址
  墅元头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隋、唐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洛舍镇墅元头村西南30米。面积约100平方米。龙窑。青瓷、黑瓷合烧。地表采集有盘口壶、鸡首壶、敞口壶、砚、碗、罐等瓷片。胎质坚硬致密,呈灰色或灰黄色。釉不及底。窑具有筒形支座等。…[详细]
歌山窑址
  歌山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唐—北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歌山镇象塘村南山坡至下楼村南山坡。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表采集唐中晚期产品以玉璧足碗为主,用垫珠间隔叠烧。北宋有碗、罐、盏托、执壶等。碗施全釉,釉色青绿。窑具有匣钵、垫圈。…[详细]
葛府窑址
  葛府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北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南马镇葛府村南山坡。面积约3000平方米。五代采集产品有莲花碗,北宋产品除各类碗外,尚有盘、壶、杯、罐、盏托、粉盒、瓷枕等。制作极为规整精致。印花、划花和刻花装饰手法均采用。施青釉,釉层均匀,釉色晶莹。窑具有匣钵及各种垫具。…[详细]
正和堂窑址
  正和堂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下桥村东依下岭。北宋时期。面积约75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5米。出土有碗、盘、杯、壶、罐、瓶等产品,以碗、盘为主。胎质坚硬细密,呈色较白。釉色多为淡青色,亦有黑釉。纹饰有荷花、蕉叶、乳钉、垂云、草花、牡丹等,线条粗犷。窑具有匣钵、喇叭形垫座、垫饼和垫圈。…[详细]
外山甲窑址群
  外山甲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梅屿乡外三甲村后小山上。面积约20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米。采集有碗、盘、杯、壶、罐、粉盒、香炉等。前后期质量相差较悬殊。前期胎质细密坚硬,呈灰白色,大多通体施釉,釉色淡青或绿色。后期胎质粗疏,釉层薄,呈青绿或青中泛灰,多施半釉。纹饰有刻划团花、缠枝花、双蝶、花鸟、云气,外壁刻折扇、蓖梳纹。壶、罐为瓜棱腹。窑具有凹底匣钵、瓷质垫圈和柱状垫座。采用明火叠烧。…[详细]
两弓塘窑址群
  两弓塘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官塘村两弓塘山。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8年局部发掘。清理龙窑一座,残斜长47.6米,窑床宽2米左右,倾斜度约15度。堆积厚1米左右,可分三个文化层。出土单色釉瓷和彩绘瓷两大类产品。前者见于所有文化层,主要器形有壶、瓶、碗、盆、罐等,包括青、褐、黑等各种釉色瓷器和类似紫砂器的汗釉瓷。后者见于一二两层,主要器形有盆、罐、瓶、钵、壶、盘、器盖,腰鼓等,包括施化妆土的青釉彩绘瓷和不施化妆土的银灰色釉彩绘瓷。窑具有支座等。…[详细]
大溪滩窑址群
  大溪滩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壶镇大溪滩村南500米。1982年冬发现。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大坟山、窑山头、四叉门前、馒头山、面前山等地点共19处窑址。采集瓷器有碗、盏、盘、洗、瓶、罐、壶、碾钵、鬲炉、油灯盏等。胎灰白。釉色有青黄、蟮黄、青绿、青灰、褐黑、等多种。装饰有云纹、水草、莲瓣、菊、鱼、蝶等多种刻划、印花图案。碗底印有“清凉河滨”、“河滨遗范”、“儿男遗范”、“金玉满堂”等字款,还有八思巴文。窑具有垫饼、垫圈、匣钵、喇叭形与圆筒形支座等。属龙泉窑系。…[详细]
源口窑址
  源口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道太乡源口村西北约3公里。1982年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龙窑长约97米。出土瓷器可分粗、细二类,器形有碗、高足杯、洗、盘、碟等。装饰手法以刻、印花为主。题材有莲瓣、花卉、双鱼及八思巴文。胎呈灰白色。釉色青绿,不少泛黄或青灰色。窑具有匣钵、碗形垫托和垫圈、垫饼。另外,还发掘了工场遗址4处,清理淘洗池12个、陶车坑10个、素烧窑炉4座以及房基和排水沟等遗迹。…[详细]
越王城遗址
  越王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春秋战国之际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湘湖社区西北700米城山山巅。1991年试掘。遗址位于山巅,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呈横葫芦状,周长1091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城垣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城内有泉水及池。属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屯兵抗吴的军事城堡。…[详细]
叶适墓
  叶适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海坛山南麓慈山。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历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定。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为永嘉事功之学的集大成者。著有《水心文集》等书。墓早年被盗,出土有青瓷墓志1方(现藏温州博物馆)。1952年曾重修,1966年被毁。今墓为1981年在原址东30米外重修。面积104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前有上下两层平台。墓丘呈圆形,直径2.80米,四周用方形块石砌筑而成。墓前立青石墓碑一通,正面篆书阴刻“宋叶文定公之墓”七字,高1.4米。…[详细]
王十朋墓
  王十朋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四都乡梅岙村牛塘山麓。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中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第一名,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忠文,是南宋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墓园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丘呈扶椅式,块石垒砌。下坛台地有两碑亭,中立墓志;二坛台地正中有莲花池,围墙两侧设台阶、斜坡,依次前后分五级台地,最上级为墓丘。神道上残存石羊、石马、石人各2尊,石虎1尊,均残。…[详细]
胡瑗墓
  胡瑗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道场乡道场浜村青山坞。胡瑗(993-1059),北宋学者、教育家,学者称安定先生。他提倡教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在学校。”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兴办太学,派人“特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之法。”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太常博士。胡瑗的办学思想在当时有广泛影响,其教育理论也是研究我国教育思想史的重要内容。胡瑗墓元、明、清历代皆有修缮,后年久失修。1996年9月至1997年4月修复。修复后的胡瑷墓占地约8000平方米,由墓圹、平台、神道、牌坊、拱桥、享堂等组成。…[详细]
朱丹溪墓
  朱丹溪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元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赤岸镇东朱村东朱山现名谷潭渊。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人。著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伤寒论辨》,在医学理论上创立滋阴学说,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墓与妻、长子合墓。墓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经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及1946年修葺。20世纪60年代破坏。现墓系1982年重修,墓丘圆形,下部石砌。墓前立有“元名医朱丹溪墓”碑,介绍朱氏生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