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于1989年12月12日公布118处,另有5处增加新内容,原来的3处合并为1处。
熟溪桥
  现存古桥梁中堪称“江南一绝”的熟溪桥位于武义县城中,见载于《中国桥梁史》和《中国名胜词典》,为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熟溪桥位于武阳镇熟溪上。现存建筑系1946年按清乾隆时重建之原样修建。木石结构廊桥。南北走向,横跨熟溪。全长140米,桥面宽4.80米,通高13.40米。九孔十墩,迎水面砌分水尖。墩高4.40米。最大桥孔净空约12米。桥屋49间,中设重檐歇山顶的亭阁三间。两端设垂带踏道。2000年6月23日,因连降暴雨、水流湍急,熟溪桥坍塌。2001年5月,熟溪桥修复工程竣工。熟溪桥中段,桥面加宽,建有双层楼阁,屋顶重檐,屋角飞翘,取名为岁丰阁。“岁丰阁”匾额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廊桥上还有许…[详细]
镇海后海塘
  镇海后海塘,东起巾子山麓,西北至俞范嘉燮亭,全长4800米,宽3米,高9.9米至10.6米,为夹石层石塘。东段1300米为“城塘合一”部分。镇海城北面海,为防海潮冲击,唐时海边曾有泥塘之筑,后圯。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县令唐叔翰动员民工修建石塘,石塘筑法仿钱江塘。嘉定十五年(1222年),县令施延臣和水军统制陈文率工役继续修筑,在塘上建“永赖”、“海晏”两亭。使塘全长达一千四百八十二丈五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寇侵犯,在拓建卫城时将北面1300米城墙与石塘相连,负塘而筑,后毁。万历元年(1573年),在新建已毁的北面城墙时,除加固石塘外,又将新建城墙紧贴石塘南面,使用城塘并…[详细]
绍兴海塘
  绍兴海塘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清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孙端镇、马山镇、斗门镇、马鞍镇和安昌镇一带。始于春秋,后屡经增修,明嘉靖间全线贯通,清代多易石加固,全长60余公里。其中东起万圣庵,向西经镇塘殿、大潭、老三江闸、汤湾、南塘头、姚家埠至益农闸止18.3公里和安昌镇道士至大和山1.2公里属保护范围。塘面宽5-10米、高2.7-3米。塘身外侧用条石错缝砌叠,呈鱼鳞状,内填夯土。 为萧绍平原重要水利设施。 …[详细]
李渔坝
  李渔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81年4月13日位于孟湖乡夏李村西约800米。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作家、戏曲理论家。著有《闲情寄偶》、《比目鱼》、《风筝误》。李渔坝原名石坪坝,系李渔在家乡担任“祠堂总理”时设计创建。坝长9.7,宽1.6为,高3米。用红条石砌筑,坝底设一石孔,平时用木板密封,坝内淤泥过多,可开坝孔清淤。现仍作灌溉用。…[详细]
通玄观造像
  通玄观造像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南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上城区七宝山东南麓太庙巷7号。通玄观是南宋临安府有名的道观,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后屡圯屡建,至清咸丰间(1851-1861)毁,唯存壁间造像。岩壁坐北朝南,长30米,高3.7米,自西向东,依次雕凿四龛六尊道教造像及南宋至明代的摩崖题记和碑十一通。…[详细]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年代:唐—民国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雁荡山灵岩龙鼻洞。洞中摩崖分布在两壁最上层。以唐贞元十年(794)包举题名为最早。宋刻中7处有纪年,13处有干支纪年或题名,其中“沈括”二字尤为珍贵。元代1处,明代23处,清以来9处。另有宋以来碑刻7通。洞口岭旁巨石上镌“天开图画”四大字,为明代朱晦翁书。2019年10月7日,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大麦岭摩崖题记
  《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苏东坡题记原物,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大麦岭东麓,已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简介:位于大麦岭东麓,系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第二次来杭任知州时,与王瑜、杨杰、张寿同游天竺过麦岭时所题。摩崖高1.38米,长1.84米,字径0.1米,阴刻,正书,文右行,楷书。…[详细]
仙岩洞摩崖题记
  仙岩洞摩崖题记年代:宋仙岩洞摩崖题记位于樟潭街道金仙岩村红星自然村南岩洞中,仙岩洞洞口宽25米,深22.3米,高5米,洞内面积约390平方米,洞壁上留有50余块摩崖题刻,现存有文字的题刻39块。从这39块题刻中可以看到:29块题刻有确切纪年可考,唐、宋、明、清各代均有,以南宋绍兴年间最多;题刻的字体风格迥异,体势各异,楷、行、草、隶、篆书等俱全。据民国《衢县志》寺观中记载:“住僧以岩为寺,后洞门外扩建禅宇,称仙岩寺,旧名岩院。北宋皇帝宋神宗赵顼于熙宁元年赐‘寿圣仙岩院’匾额”。从石刻来看,最多的为宋代,因为这与中国宋朝的佛教文化空前繁荣,仙岩洞僧人众多,香火鼎盛有关,与它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分不开…[详细]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
  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位于新昌县城东六十五里的沙溪镇下董村口公路下方悬崖中,背倚石厂山,下临龟溪,海拔为280米。此题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记载了元大德二年(1298)十一月浙东宣慰使哈刺䚟奉旨来此,采得11374斤水晶矿石。次年正月,哈刺䚟将开采水晶过程拟书,刻于此崖壁之上。题记面朝南,分为左、右两块,左右文字共12竖行,每行字数不等。书体为行楷,阴刻,全文共130字。题记面积约100平方米。原文为:左文:“中书左丞自元日至人日,亲率左右于石厂山获水晶一藏,计一万一千三百七十四斤,皆珍异奇绝者”。右文:“大德二年十一月奉旨寻采水晶,自宁海璋林至新昌之石厂,发泄地…[详细]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民国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云居山巅东侧。辛亥革命后,原光复会会员浙江军政要人朱瑞、吕公望、叶颂清、沈钧儒等为缅怀先烈,于秋瑾殉难五周年之际,举行纪念会,重建秋瑾创办的体育会,并在云居山岩壁刊刻题记一则。题记崖壁高4米,最宽处8米。共分三组,第一组位于岩壁左,上刻“云山万古”,行书,字径高0.45米,宽0.35米。第二组位于岩壁中部,分两部分,上部书:“中华元年,浙江体育会成立,圣水寺僧大休捐山地,王君湘泉赠山岩供摩崖用,因题四字,以志不忘。永康吕望记,宁海叶颂清书。”行书,字径高0.10米,宽0.10米。下部书:“逸趣”,行书,字径高0…[详细]
上甘塔红军标语
  上甘塔红军标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现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溪里乡上甘塔村中。1935年,红军挺进师一个连路过上甘塔村,在邓德友大院内外墙上用红、黑两色书写标语70余幅。内容有“当红军最光荣,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打倒出卖民族利益的国民党!反对国民党把满蒙、热河、东三省送给日本帝国主义!”等等。落款为“红军进宣”(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宣的简称)。…[详细]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青年干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1938年1月15日借用原山门畴溪小学校舍,创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简称“抗日干校”)。该校对外称“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粟裕任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黄耕夫任教导主任,邓扫空任总务主任。学员主要来自温州各地进步知识青年及少数工人、教师等,以及来自丽水、台州、宁波、绍兴和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共计100多名。学校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游击战术等4门课程。粟裕亲自讲授游击战术,刘英也时常到该校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在山门期间也到过干校向学员作…[详细]
衙前农协旧址
  衙前农协旧址(包括李成虎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现代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包括李成虎墓及故居、农村小学、成虎桥。衙前农民协会成立于1921年9月27日,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在李成虎等人领导下,协会发布了中国现代农-动第一个成文的纲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协会创办“农村小学”、组织“妇女协会”、“农民自卫军”,并领导农民进行了减租斗争,农协发展到萧山、绍兴等县八十余村。旧址原为东岳庙,坐南朝北,由前后大殿与左右厢房组成。现尚存前殿和左右厢房,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前殿面阔三间,五架梁前后廊,穿斗式,上有卷杀,硬山顶。衙前农…[详细]
柔石故居
  柔石故居,位于宁海城西方祠前,系一旧式砖木结构三合院。西厢和西大房、厨房等半个院子为早年柔石父亲先租典、后相继购置的。柔石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27年,柔石和哥哥平西分家,分得西厢楼房三间。西厢北首间原是柔石与夫人吴素瑛在1920年冬完婚时的“洞房”,柔石在这里教夫人读书、识字。楼上南首间是书房,柔石平时在此读书写作。小堂前则是会晤亲友地方。故居东侧原有一小石桥,桥上镌有“金桥柔石”四字,“柔石”、“金桥”笔名由此而来。1928年夏,宁海亭旁暴-动失败,柔石为了探求更有意义的人生道路,离开故居,赴沪谋生。直到1930年冬为祝贺060寿诞返回故居,不久又匆匆离去,谁知这一次竟成为他与家乡…[详细]
吴昌硕墓
  吴昌硕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近代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超山大明堂外西侧200米山坡上。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安吉人。中国篆刻家、书画家。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著有《缶庐集》。遵其生前遗愿,1932年墓成,灵柩由沪移葬今址。60年代墓曾被破坏,1980年修复。墓高2米、直径3米。墓碑刻“安吉吴昌硕先生墓”八字。高1.4米,宽0.65米。系诸乐三补书。墓右前侧亭内立墓表一通,记述其生平事迹。冯?撰文,于右任书丹,章炳麟篆额。墓台下左前方塑吴昌硕全身立像一躯。墓左侧建有吴昌硕纪念馆。…[详细]
双烈园
  双烈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现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富阳镇鹳山东南山腰。双烈园因郁华、郁达夫兄弟两烈士而命名。郁华(1884-1939),字曼陀,富阳人,法学家。1932年,任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因为人刚正不阿,同情革命于1939年11月23日遭暗杀。郁达夫(1896-1945),名文,富阳人,文学家。与郭沫若等创办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抗战时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在香港、南洋群岛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新加坡沦陷后,-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队杀害。双烈园由郁华血衣冢、双烈亭及松筠别墅三部分组成,自南向北呈一线分布。…[详细]
浙江图书馆旧址
  浙江图书馆旧址(含孤山馆舍和大学路馆舍)年代:近代浙江图书馆旧址位于西湖区孤山路28号、上城区大学路102号。由孤山馆舍与大学路馆舍组成。孤山馆舍前身为浙江藏书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1月,1903年扩充改建为浙江藏书楼,1909年又扩建为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于1928年重建,为一典型的欧式建筑。浙江图书馆创办于1900年,前身为杭州藏书楼。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提督浙江学政张亨嘉从士绅邵章、胡藻青等之议,于丰乐桥大方伯巷建屋,移东城讲舍之书,并增购图书、仪器充实馆藏,称浙江藏书楼。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宣统元年(1909年)更名为浙江图书馆。1931年…[详细]
古越藏书楼
  今浙江绍兴城区胜利西路,紧邻大通学堂。清末徐树兰(1837年至1902年)创办。古越藏书楼,是我国图书馆史上最早对公众开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古越藏书楼的创办人是山阴人徐树兰。徐树兰是位赋闲的兵部郎中,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维新改良主义的影响下,参照东西方各国图书馆章程,以存古和开新为宗旨,捐献私人藏书7万余卷,于1903年在他的家乡浙江绍兴购地一亩六分,耗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两建造此楼,1904年正式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开放。在管理方法上除继承封建藏书楼的传统外,又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编有《古越藏书楼书目》,旧分经、史、子、集、时务5部,编为35卷;后分为学部与政部,改编为20卷。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