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
三山岛遗址及哺乳动物化石地点
  三山岛遗址及哺乳动物化石地点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三山岛遗址及哺乳动物化石地点旧石器时代晚期吴中区东山镇 …[详细]
大贤庄遗址
  大贤庄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山左口乡前贤村西南2000米的马陵山中段山顶、山坡。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74年发现,1978、1979、1984年先后进行了采集发掘。1974年在此处发现旧石器。1978年采集了200多件石制品。石片工具多于石核工具,在制作方法上多采用锤击法、砸击法、碰砧法;器形大致可分为石砧、石锤、石球、尖状器、盘状器、刮削器、砍伐器、手斧等。刮削器种类齐全,其中一件为船底形,又称楔状石核,因其为亚洲东部、日本和北美大陆细石器所特有,故有“楔状洲际石核”之称。1979年,考古工作者又在这里采获了252件石器标本,新发现有细石叶、细石核、船底形石核、铅…[详细]
草鞋山遗址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城东15公里吴县唯亭镇东北2公里陵南村北、阳澄湖南岸650米处。地面有两座紧邻的土墩,一名草鞋山,高10.5米,一名夷陵山,高15.23米。1973年钻探初步查明,遗址中心区域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70米,面积4.4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土墩面积的3倍。遗址为1956年的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文物普查时发现,1972~1973年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总共发掘面积1050平方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迹,11个灰坑(窖穴)和206座墓葬,出土陶、石、骨、玉等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共1100多件。遗址的文化堆积最厚处达11米,可分为10个文化层,从地层迭压关系可以看…[详细]
龙虬庄遗址
  龙虬庄遗址是江淮东部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高邮市市区北约10公里处的龙虬镇。龙虬庄遗址从1993年开始发掘,总面积4万多平米,现已发掘面积1335平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4处、灰坑35个,墓葬402座,出土了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二千余件。考古发掘证实了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江淮东部存在着一支面貌独特、序列完整的原始文化。龙虬庄的居民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不仅从事采集和渔猎生产,还饲养家禽和农业生产,制造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艺术品。1997年9月,中外考古专家云集高邮,对遗址实地考察研讨,确立了江淮地区史前文化——龙虬文化。它的发…[详细]
东山村遗址
  东山村遗址,在张家港市南沙乡东山村,西距香山500米,北距长江2.5公里。据初步调查,古文化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9年和1990年苏州博物馆和张家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两次发掘,发现有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遗存。马家浜文化遗存发现有圆形和半圆形柱洞的屋基,并有芦苇、稻草、竹木、稻谷、灰坑、红烧土等遗迹,出土了陶、石、玉器。遗址向东、南、北三个方向倾斜,文化层高低不一,厚2.5米至3米,有连成片的大面积红烧土和大量陶片,是一处大型原始村落遗址。出土器物有陶罐、鼎、壶、盘、豆、杯、钵、石锛、凿、斧、刀、砺石、玉镯、璜等。该遗址共清理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墓葬8座,…[详细]
赵陵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东28公里处昆山张浦镇赵陵村。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一海拔高10.5米的椭圆形土墩,系良渚文化早期大型土筑高台。1990、1991、1995年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代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墓葬均与土台关系密切,按墓主贫富贵贱分区埋葬,并有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石器130余件,陶器270余件。玉器中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尤精湛。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有重要意义,1992年被…[详细]
大伊山石棺葬遗址
  大伊山石棺葬遗址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大伊山石棺葬遗址新石器时代灌云县伊山镇…[详细]
花厅遗址
  花厅遗址位于新沂县城东南18公里的马陵山乡花厅村。遗址在马陵山上,海拔69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52年发现。1952、1953、1987、1989年南京博物院进行过4次发掘,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墓葬86座。遗址的地层堆积厚约O.7~1.2米,文化层内遗物稀少,所出遗物与墓葬中的随葬品相同。遗迹以墓葬为主。墓葬均有长方形竖穴式坑。墓坑大小深浅不一,一般长2~3米,宽1~2米,深0.5米左右;规模较大的墓葬长达5米,宽3米,深1.5米,墓穴规则,坑壁坚硬,光滑平整,坑底平坦。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其次有少量的侧身直肢葬,墓向均朝东略偏南,在96°~125°之间。各墓均…[详细]
寺墩遗址
  寺墩遗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为良渚文化晚期的代表性遗址。1978年以来,南京博物院先后六次对寺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中心为一高出地面约20米的椭圆形人工堆筑土墩,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分布有迄今为止发现的良渚文化最高级的贵族墓葬。2016年至今的最新考古勘探确认,寺墩遗址面积约7.640平方公里,围绕中心土墩共发现遗存70余处。寺墩遗址周围还有象墩、青城墩、高城墩、邱城墩等重要聚落环绕,基本可以确认其为良渚文化的又一个政治经济中心,可能是与良渚古城相类似的文明中心区域,对研究良渚文化的总体格局和中国文明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地层堆积及清理的两座墓葬,寺墩遗址分…[详细]
龙南村落遗址
  龙南村落遗址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龙南村落遗址新石器时代吴江市梅堰镇 …[详细]
固城遗址
  固城又名平陵城,俗称“楚王城”,位于高淳县城东10公里处,西北为固城湖,西濒胥溪河。城址分为内、外两重,系夯土板筑而成。外城,又名罗城,形制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周长3915米,其北城垣保存较好,城基宽41米,残高2~6米,东、西、北三面各有原城门的豁口,城外四周原有护城河,宽约18米,现已干涸,辟为农田。内城,又名子城,位于罗城中部偏西,形制亦呈长方形,长121米,东西宽196米,地势北高南低,原高出外城地面4米,四周亦有护城河,宽约13.5米,现已淤塞。城内出土有春秋时期的铜鼎、编钟,战国的郢爱、汉瓦当、汉砖等文物。城外东南及南部曾发现过两汉时期的墓葬群。在西侧…[详细]
曲阳城遗址
  曲阳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西的北小岭南。曲阳城自西汉始为东海郡曲阳县县治。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00米。现存北、西、南三面三段城墙和北、西、南三面三个城门。城墙残高3—4米,基宽约5米,板筑,黄土夯成,夯层清晰。城门仅存宽约8米的缺口。遗址中有汉代云纹瓦当、绳纹陶尊、罐、筒瓦、板瓦及陶器残片。曾出土汉代青铜剑、铁刀、铜镜、铜箭镞和“军假司马”铜印等文物。汉于吉得道教经典《太平青领书》的曲阳(《后汉书·襄楷传》,〈李贤注〉即在此处。1995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城墙基向外延4米。建设控制地…[详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正觉寺)
  1937年日军在南京组织的大规模-,30万死难者部分从葬坑遗迹。包含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汉中门、草鞋峡、上新河、五台山、南京大学、燕子矶、鱼雷营、花神庙、正觉寺、普德寺共16处遗址.本体有残损.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的六周内,日军对南京市民、中国士兵进行惨绝人寰的大-。遇难同胞30多万人。遇难同胞遇难地和丛葬地有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汉中门、草鞋峡、上新河、五台山、南京大学、燕子矶等17处。1937年12月,日军在江东门血腥-中国被俘军人及逃难群众28万余人,其中,江东门集市被集体…[详细]
镇江古城墙遗址
  镇江古城墙遗址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2000年9月镇江古城墙遗址三国、东晋镇江市含:三国铁瓮城古城墙遗址、东晋花山湾古城墙遗址。…[详细]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原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原为江阴市近代实业家吴汀鹭先生的宅地,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江阴,吴汀鹭避居乡间,被日军挟持来澄,威逼他出任“维持会长”,他凛然拒绝,设计出避上海。此宅被日军侵占作为驻澄警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队接收。1947年成为国民党要塞司令部。司令先后为孔庆桂、戴戎光。江阴要塞以唐秉琳为首的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从事巧妙而艰苦的斗争,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动了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4月22日江阴县城解放,要塞司令部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接管。4月28日,奉中央军委之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