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梁村遗址
  祁县城东南10公里的梁村遗址,范围约2平方公里,是仰韶文化晚期的遗物.梁村遗址梁村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祁县城东南10公里的果村村西遗址面积约2平方公里,该区域到处可见古代陶片。村西北高崖头断面上,露出明显的烧灰层和灰坑,含有丰富的遗存物。1954年进行过调查,1955年9月5日至28日,进行挖掘,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有:陶、石、骨器。陶器有彩陶、红陶、灰陶等。型制上有罐、钵、鬲等。石器有石斧、石球、石刀、石环等13件。骨器有骨镞16个,骨凿5个,骨针2个,骨锥4个,蚌器有穿孔蚌壳、蚌环、蚌刀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燕遗址
  白燕遗址白燕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太谷县城东北约15公里的白燕村西北的河滨阶地上遗址南临乌马河。东西长约830米,南北长约430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发现于1956年。1980年到1981年组织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发掘,发掘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较厚,可达5米之多。遗存丰富,有大量的灰坑和少量的房址、陶窑、墓葬等。出土的陶器有新石器时代的甑、钵、壶、鼎、釜灶、瓮、尊等。夏商时代有鬲、瓮、簋、鼎、敛口三足瓮等;周代的鬲、瓮。另外还有大量的石骨、牙、蚌器和少量的青铜、金质器物。延续时间较长,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西周晚期。是一处系统了解晋中地区从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早期…[详细]
郭有道墓
  郭有道墓郭有道墓(第一批省保)时代:后汉地址:介休市城区东门外郭泰,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太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因看到东汉王朝-将灭,不应征召。归乡执教,弟子达数千人。不慕高爵,乐与士人为伍,被世人视为楷模。建宁二年(169年),病殁于家,时年四十一岁。墓地南北长50米、东西宽35米。墓向南,夯筑封土,下方上圆,高4米,下边边长13米,上圆周长52米。墓前原有东汉建宁四年(171年)蔡邕撰文并书丹《郭有道碑》一通,至明代已佚。清康熙年间傅山依原拓临摹另刻一碑,立于墓前。碑高2.24米、宽0.9米、厚0.19米,隶书。碑文记述郭有道生平,碑…[详细]
永济万固寺
  山西永济万固寺景区位于永济市西南13公里处的中条山北麓,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与闻名中外的《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遥遥相对,是佛教刚传入呐地就创建起来的一座寺庙。依照佛家建寺庙的讲究万固寺的选址的确是一出风水宝地其坐东向西依山而建,西遥有滚滚黄河,潺潺山泉饶寺而下,松柏环绕、竹林掩映殿宇辉煌,佛光谱照。寺内的多宝拂塔不仅是万固寺的标志性建筑,而是我国楼塔建筑中最早的一座佛塔,其八面玲珑共十三层,游客登临至九层便可领略蒲坂大地雄浑秀丽的迷人风景。无量大殿是我国古建筑中一个绚丽的绮芭,它一色青砖砌起无一大梁而闻名,分上下两层,下三洞供奉有千手千眼菩萨、左有送子菩萨、右边地…[详细]
普救寺塔
  普救寺塔普救寺塔(第一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永济市区西北12公里的蒲州镇西厢村北隅位于永济市普救寺内。本为舍利塔,唐话本《莺莺传》与著名的《西厢记》故事素材均源于此。创自隋唐,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宋元时期均有重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蒲州知州张佳胤介导重建。是普救寺大规模复原前寺内仅存的建筑。塔位于寺内西侧后部,平面方形,十三层,高约50米,是一座仿唐风格的楼阁式砖塔。塔身逐层叠涩出檐,手法平直,末形成明显的内凹反曲线。一至六层层距较大,收刹和缓,唐风犹存。七层以上层距骤然缩小,收分急促,与下部形成完全异趣的两种风格。塔内中空,击石回声响亮如蛙鸣。1986--1988年,对普救…[详细]
杨博墓
  杨博墓杨博墓(第一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永济市蒲州镇王庄村东北300米杨博(1509—1574年)蒲州新乐庄人,字惟约,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历隆庆、万历两朝,累迁蓟辽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兵部事等职,谥襄毅。墓地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原有十三冢,巨碑24通。地面建筑原有内墙,为砖石结构,外墙为夯上修筑。墙内前有山门,中有石象生、献殿、左右配殿,后为墓地,两侧为桃园。有13个墓冢,历史上多次被盗,兵燹中建筑物被毁。墓室大部分遭严重破坏。现地面建筑无存,仅留部分残碑。…[详细]
高市村汉墓群
  高市村汉墓群高市村汉墓群(第一批省保)时代:汉地址:永济市栲栳镇高市村西1.5公里原墓冢分布在高市村西的黄土高原上,共计大、小8座,每冢面积约200平方米。占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50米。现存仅一大冢,高3米,周长150米。余皆夷为平地。…[详细]
小朝村汉墓群
  小朝村汉墓群小朝村汉墓群(第一批省保)时代:汉地址:永济市赵柏乡小朝村庞家堡北500米墓群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0.5公里,原有大、小墓冢9座,兴修水利中被平7座。现仅存2座,一高4.5米,周长45米,另一高3.5米,周长32米。分前后室,为圆拱顶,出土有陶罐、陶灶等随葬品。…[详细]
石庄遗址
  石庄遗址石庄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永济市蒲州镇石庄村北半坡一带西近黄河干流,南临运梁河,地势属河旁二级阶地,地面较平坦,面积约200万平方米。1954年调查并局部发掘。文化层厚0.2—3米。出土和采集陶器有罐、盆,石器有斧、锛、凿等以及大量彩陶残片。属于典型庙底沟类型文化。…[详细]
伯里合不花墓
  伯里合不花墓伯里合不花墓(第一批省保)时代:元地址:闻喜县东镇西街村北500米伯里合不花、姓忽神氏,大元故镇国上将军,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副都万户赠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获军、追封云中郡公、谥襄懋。墓地南北长80米,东西宽50米。未发掘。墓冢坐北朝南。墓前有元至正五年立《忽神公神道碑铭》一通。石人、石兽数个。墓葬保存完整。…[详细]
裴行俭墓
  裴行俭墓裴行俭墓(第一批省保)时代:唐地址:闻喜县郝庄乡永青村西南唐史载,裴行俭(619—682年),字守约,闻喜县人,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其墓原有冢,有石人、石马,均于60年代平田整地时破坏,现仅存唐代石碑一通,字迹模糊不清,额篆“唐故礼部尚书”字迹。…[详细]
回坑遗址
  回坑遗址回坑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闻喜县阳隅乡回坑村西100米处地处运城盆地的东北部边缘,紫金山南侧的山前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1954年发现,现存面积1500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的遗迹仅有灰坑一种,地面与断崖暴露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仰韶文化的钵、盆、罐、碗、杯、瓶等,龙山文化的鬲、折沿罐、杯、盆等。其文化面貌应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保存完整。…[详细]
晋文公墓
  晋文公墓,在山西省曲沃与绛县交界的安屿镇的下村侧,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在外逃亡19年后归国即位,励精图治,使晋国成为实力强大的霸主。  晋献公墓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 晋文公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娶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讨伐骊戎的战争中获骊姬,生奚齐。献公宠爱骊姬,常听其谗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达到让奚齐继位的目的。献公在位二十六…[详细]
晋献公墓
    晋献公墓 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  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娶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讨伐骊戎的战争中获骊姬,生奚齐。献公宠爱骊姬,常听其谗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达到让奚齐继位的目的。献公在位二十六年。献公殁后,因其生前昏庸无道,暴戾成癖,不列入祭典,以示彰善弹恶。献公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文公墓 在绛县卫庄下村。文公系春秋诸侯,晋献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名重耳。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重耳逃奔到狄(翟)国,在外-19年。…[详细]
周家庄遗址
  周家庄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东位于中条山脉西侧山前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南临涑水河。遗址50年代发现,现存面积10万平方米。发现的遗存、遗迹有灰坑和墓葬两种。遗物主要是陶器。陶系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泥质陶以素面和彩陶为主,夹砂陶则以绳纹最常见,彩陶颜色均为黑色,花纹的体裁一般采用连续的弧线三角或勾叶纹构成图案。器型有鼓腹盆、双唇口尖底瓶、壶、敛口罐或瓮等。从出土陶器的质地、颜色及形制特征看,具有典型的仰韶庙底沟文化类型的特征。近年发现的龙山期遗迹包括壕沟、房址、陶窑、灰坑、墓葬等。一条宽约10米左右的壕沟为埋藏在最底部的年代最早的遗迹,其…[详细]
荆村遗址
  荆村遗址荆村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万荣县万泉乡荆村西北500米地处峨眉岭北侧,西南紧靠孤山,北望汾河,东北逐渐下降,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平缓坡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性质为仰韶庙底沟类型和庙底沟二期文化并存的遗址。1931年进行过发掘。文化层厚约2米,复盖层1米,暴露有窑址、灰坑。采集有红陶、灰陶、彩陶、夹砂陶片。遗址保存完整。…[详细]
金胜庄遗址
  金胜庄遗址时代:新石器地址:芮城县大王乡金胜庄村西50米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600米。文化层堆积厚1—3米,断面暴露有三层间隔7—14厘米的白灰面。地面暴露有大量的彩陶、红陶及夹砂陶片,采集有尖底瓶、钵、盆、罐、豆、鬲等器物残片。1987年曾出土一件完整的彩陶曲腹罐。纹饰分圆点弧形三角纹、绳纹、划纹及附加堆纹。还采集有石斧、石刀、石铲等。为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保存完整。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坡头遗址
  坡头遗址坡头遗址位于四保子乡克新民村郭家社,黄河南岸二阶台地上。东至堡子沟,西接郭家社居住区,南依上梁地,北临堡子沟南端,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地面暴露大量彩陶残片,多为锯齿纹、平行线纹,黑红两彩,属于半山类型文化遗存。另一部分残片饰折线纹、弧线纹,为马厂类型文化遗存,其中有饰有红色和紫红色陶衣,纹饰色彩黑红相间,极为罕见。坡头顶遗址中还发现有窑址和墓葬,窑址长约1.5米,高0.5米,其中有大量的烧结红土、焦釉块、炭渣,并有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陶片掺杂其中。…[详细]
匼河遗址
  匼河遗址位于芮城县黄河东岸的合河村附近。为河湖相沉积,东北高西南低,冲沟多作T字形,与黄河相接。在北起独头北构、南迄洞口南沟的长达13.5公里内,有石器地点十一个,石器分别发现于距地表20多米的红色土之下的砂砾石层和泥灰层中。合河遗址是目前华北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文化遗址,由于石器的一定组合特点代表一定的文化性质,故合河遗址被命名为“合河文化”,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内外考古学术界所瞩目。合河文化上与西侯度文化、下与丁村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其地质时代、为中理会新世早期,约与陕西蓝田猿人时代相当。在北起独头北构、南迄洞口南沟的长达13.5公里内,有石器地点十一个,石器分别发现于距…[详细]
薛嵩墓
  薛嵩墓薛嵩墓(第一批省保)时代:唐地址:夏县水头镇大张村北300米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东万泉(今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曾平安禄山之乱,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军节度史,封平阳郡王。该墓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壁龛、墓道组成。墓冢封土高2.45米,周长91米。墓前有唐大历八年(773年)神道碑一通。现存石羊两尊。甬道内保存有约20平方米的壁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