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2日,甘肃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16处,已经甘肃省政府同意,予发公布。
栏桥遗址
  栏桥遗址位于陇南市西和县蒿林乡栏桥村,大多被房屋覆压,遗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灰层、灰坑、墓葬等。从采集陶片特征分析,栏桥遗址属仰韶文化、寺洼文化聚落遗址。 该遗址1974年发现,197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联合北京大学历史学考古专业师生和西和县文化馆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掘寺洼文化墓葬9座,出土陶、铜、石器200多件。栏桥遗址是研究西汉水中游聚落分布、文化谱系的重要资料。…[详细]
宁家庄遗址
  宁家庄遗址位于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宁家庄,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50米,面积约1.75万平方米,主要有灰坑、灰层、窑址、房屋白灰地面,遗址上分布有大量红陶片,彩陶片和少量石器。初步判断,宁家庄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中心,是研究西汉水流域聚落分布、区域类型、文化谱系的重要资料。2007年公布为市级保护单位。…[详细]
江利遗址
  江利遗址位于陇南市成县,时代汉、唐、宋。2011年12月2日,入选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狭古栈道遗址
  西狭古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成县抛沙镇丰泉村西南1.2公里。该遗址分布在两处:其一位于下峡峡口,此处共有4个栈道孔,为圆形孔,口略向上倾斜,孔径0.17米,深约0.2米,栈道遗迹共分布在长13米的石崖上,最南端的栈道孔距西入口大门5.7米,栈道孔距地面0.3-0.5米不等,位置较低,应为栈道下部支柱栈孔。其二距西入口约800米,位于“西狭十渡”第三拦水坝南15米处东侧崖壁上,现存栈道孔2处,栈道孔为长方形,边缘整齐,高0.15米,宽0.2米,深约0.18米,两孔相距约1米,距地面5米,位置较高,应为架设横木的栈孔。据西峡颂摩崖石刻中记载,该栈道建于东汉。…[详细]
鸾亭山遗址
  鸾亭山遗址位于陇南市礼县城关镇后牌村北侧,东至燕河,西至鸾亭山山腰,南至后牌村,北至冲沟,遗址位于山顶被挖断的山脊上,坡度比较缓,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4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遗址海拔约1580米,山上和山下有汉墓,山的第3~4级台地上曾经出土玉戈,也曾采集到“长乐未央”瓦当和冥钱,山顶有祭祀坑和汉代的建筑遗迹,祭祀坑被盗。山顶上散落大量的瓦片、陶片和骨头,另外还留有石头铺制的散水遗迹。曾出土素面泥质红陶鬲足、灰陶罐等。2004年9月至12月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山顶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总面积600平方米。200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堡子山遗址
  堡子山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云山村岔口社堡子山,遗址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地表及断面暴露有丰富的篮纹红陶片、素面及夹砂红陶片等遗物和白灰面灰坑、窑址等遗迹,文化层厚1-5.5米。特别是在遗址中心部位断面台地上,发现一处完整的白灰面房址,从以上遗迹遗物特征分析,该遗址为一处大型齐家文化聚落遗址。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门遗址
  石门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符川镇兰星村、长丰村交界石门水库西北部的山梁上,遗址南北长约175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地形为较陡坡地,地表为耕地及荒山,地表断面暴露有灰层、灰坑、红烧土层等遗迹和各种陶片、残石器等遗物,陶片主要有篮纹泥质红陶片、篮纹夹细砂红陶片及素面泥质红陶片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曾征集到3件该遗址出土的完整石斧和石刀,从陶片质地、纹饰等特征判断,可以确定为一处大型齐家文化聚落址遗存。…[详细]
朱家庄北遗址
  朱家庄北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三十里铺村朱家庄和周家庄之间,东望关川河,南临朱家庄,西临朱家山,北至周家庄,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10.5万平方米,地埂、沟沿可看到清晰灰层遗迹,地表暴露有十分丰富的彩陶片及多种泥质,夹砂绳纹和蓝纹等红陶片,彩陶片主要是黑彩,纹饰以几何纹、圆点纹、波浪纹等为主,根据陶质、纹饰等彩陶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一处较大型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文化遗存。…[详细]
高家门城遗址
  高家门城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高家门社东200米的台地上,东接喜家岘后沟,南临喜家岘小学,西临关川河,北面是马沟山。城址呈长方形,长约210米,宽约70米,分布面积约1.47万平方米。城墙基宽8米,高8-10米,系黄土夯筑,夯土层厚16-18厘米。四角有角墩,城门朝西南开,外有瓮城,瓮城周长160米,城门宽12米。城内、城外地表暴露有瓷片、砖瓦等遗物,其中有宋代青瓷残片。根据城内采集的宋代青瓷片等遗物分析,可以确认该城为北宋时期所筑。有较高文物价值。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学田坪遗址
  学田坪遗址位于定西市漳县武阳镇新庄门村学田坪社,东至硝井沟,西至砖瓦厂,南靠岳家坪堡子,北临漳河。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9万平方米。地表及断面暴露有丰富的网格纹彩陶片、素面红陶片和灰坑等。…[详细]
李家坪遗址
  李家坪遗址位于定西市通渭县碧玉乡碧玉村上店子社北300米李家坪上,北面靠山,东西两边临沟,南临华双公路及上店子村,牛谷河从南经过。遗址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240米,面积约14.4万平方米。断面暴露灰坑、白灰层,地表大量散落彩陶片,红陶片等,属新石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存。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鸡川寨遗址
  鸡川寨遗址位于定西市通渭县鸡川镇许家堡村李家坪社南100米,北临李家坪,南为牛家店,东临陈家河,西靠陡湾山,依山而建。遗址呈不规则五边形,周长约1660米,东西宽约620米,南北最长约380米,最窄约150米,占地面积14.27万平方米。寨墙夯筑基宽6.5-7米,顶宽约4米,残高约6米,北边瓮城残存呈圆形,直径27米。寨南北各筑有马面3个,西北约200米处有烽火台1座,寨与烽火台之间有宽15米,深5米壕沟3道。该寨为通渭县境内现存最早的堡寨建筑。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通渭寨遗址
  通渭寨遗址位于定西市通渭县什川乡古城村李家坪社,依山而筑,南临古城沟,遗址平面呈三角形,面积约12万平方米,周长约1820米。寨墙夯筑,基宽10米,残高5-15米,顶宽2米,夯层高0.1-0.15米,墙外有马面、角墩,东西辟门,宽5.5米。外筑圆形瓮城,径38米。寨西200米筑有烽火台1座,西北面有宽约11米、深12米的壕沟三道,距寨分别为17米、68米、118米。保存较好,为通渭境内遗留宋代古寨之一,通渭县之名源于此寨。…[详细]
窠立台遗址
  窠粒台遗址位于头寨子镇坪岔村窠粒台社,遗址主要分布于北庙咀山梁顶东西两面山坡。遗址以东为小湾社以北为榆中县的偏头沟,以西为干沟,西南山坡下为窠立台翻社的村庄。遗址内散见彩陶及素陶残片。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罐残片及绳纹红陶残片。20世纪70年代,当地曾出土半山类型葫芦柳叶纹彩陶罐等物,现藏于会宁县博物馆,被鉴定为一级文物。该遗址是一处以半山类型为主的史前遗址。1982年被会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石湾遗址
  石石(dàndàn)湾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东北1公里,遗址布于山梁西坡一带及山下的平地上,遗址呈长方形,长约1000米,宽约2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有灰坑、陶窑、白灰面房址等遗迹,文化层厚2-3米。在地表散见有红陶残片、-弦纹彩陶片等。从采集的陶片看,该遗址的文化类型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其中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最为丰富。1976年从当地农民梁海民手中征集到水波纹的彩陶瓶一个,属马家窑文化类型,被鉴定为一级文物。遗址地表暴露有大量的陶片和陶窑残迹及经料僵石处理过的房屋地面,文化层厚度为1-3米。从陶片看,器形主要有盆、钵、瓶、壶、罐;彩陶的纹式主要有:水…[详细]
甘沟驿遗址
  甘沟驿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甘沟驿镇甘沟驿村三社祖厉河东与当地一条小河的交汇处,遗址呈四方形,长约200米,宽约140米,面积约2800平方米。遗址北临小河,西临祖厉河。遗址西现保存有部分城壕,城墙系黄土夯筑,四角有墩,基宽6米,内高5米;外城墙高7-9米。南、北面城墙明显可见两个马面,北面城墙坍塌严重;东、西城墙明显可见一个马面。城门南北对开,南城门有瓮城。城内现有当地群众修建的庙宇,城内其余地方荒芜。地表可见青花瓷片。据《会宁县志》记载,此城筑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明代驿城,是会宁通向靖远的一处重要驿站,为研究会宁地方史志的重要史迹。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芦沟堡遗址
  芦沟堡遗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芦沟村城门社,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560米,占地面积约33.64万平方米。据《康熙•靖远卫志》载:《建设芦沟堡碑记》云:“……始于万历丙申二月,落成于是年二月,因事呈能各奏敷功,城垣高厚,环堵有数,楼台壕堑耸阔有数,重门阊闼有数,公署祠宇有数,仓廒营房卒伍马步有数,井然有条,炳然可述。”现芦沟堡遗址四面墙体保存较完好,北墙西侧残存一马面,平面呈方形;东北角有一凸出于外的方形角墩;南开一门,门外有半圆形的瓮城,保存较好;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原有城楼、桥楼及建筑物,现已坍塌,地表散落较多的石块和砖瓦块等残迹。…[详细]
磨子沟三角城遗址
  磨子沟三角城遗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五合镇尚树埫村南磨子沟,建于宋代,其北、西、南三面为高山,东临沙河,整个遗址平面呈三角形,按古人因河为池,因山为城的特点,依山势黄土夹砂培筑而成,东低西高,北墙直列培筑,东南、西南城墙在正南弧曲连结,周长约1200米,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遗址城墙基本完整,高2-8米,基宽5-8米,顶宽2-5米。东开一门,外有弧形瓮城。东北、西北角筑有10米高、直径8-10米的馒头形角墩。城墙内、外有环城壕,宽6-10米,深1-3米。城正中有一不规则台地,遍布青砖、黑红陶瓦件、黑釉瓷片、白瓷片、青花瓷片等。…[详细]
崇华沟遗址
  崇华沟遗址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崇华沟村,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文化层厚0.40米—1米。遗址内有多处墓葬,多为石板棺(竖穴土坑)葬,个别为土窑。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也有个别二次葬。出土器物主要有彩陶、夹砂陶、骨珠、骨管、骨匕、骨针、石弹丸、石斧等。出土的彩陶色彩以红黑相间彩绘,纹饰严谨规整,主要为葫芦网格纹、锯齿纹和垂幛纹。崇华沟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景泰县境内远古时期人类活动范围、生产生活方式及先民们创造的辉煌文化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200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龙坝遗址
  金龙坝遗址位于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头峡河口,系明、清时永昌东河地区农田灌溉的水利枢纽工程,对研究明清时期地方用水治水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金龙坝遗址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并进行加固维修,由南向北开凿了一条引水隧洞,用来分水提灌。现在遗址附近的石头上依然保留着维修金龙坝时留下的纪念石刻,分别留于“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乾隆四年”。根据《甘肃永昌金龙坝水利工程遗址调查》等相关研究资料中不难看出,由于头坝村地势明显高于东大河河床,头坝人空守一河之水无法取用,勤劳智慧的先民在勘察地势后,借助山势,修筑了金龙坝,有效提升了水位,这样既不阻断河流,又保障了农田灌溉。这里也被认为是清代河西地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