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北海子塔
  北海子塔位于永昌县城北武当山南的金川河南岸石台地上。又名金川寺塔、双河楼塔。楼阁式实心砖塔,八角七级,通高25米。1-3级交错开门,至顶端寇以圆锥形铁刹。塔基层东、西壁题有“定西戍”、“光东阁”砖雕匾额。景点特色:塔角装有琉璃兽头及风铃,层层置单檐,以砖叠涩衬挑出2019年10月7日,北海子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武山官寺
  武山官寺位于武山县城关镇东街。占地面积约384平方米,座南向北,现存主佛殿及两侧配殿,元代始建,明万历年间维修,土木结构。佛殿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14米),进深四间(9米),高8米。两配殿为歇山顶,均面阔三间8米,进深二间7米。该殿是我省现存时代较早的古建筑,保存较好,对研究明代建筑特征和建筑技术有重要价值。…[详细]
狼洞子滩墓群
  狼洞子滩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王家新庄村西南2.5公里。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曾暴露1座砖室墓,砖长0.38、宽0.2、厚0.05米。墓群保存较好,对我省汉-古有重要价值。…[详细]
青咀喇嘛湾墓群
  青咀喇嘛湾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南营乡青嘴村东北1公里。唐代家族墓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1945年夏鼐首先在此发掘过墓葬,1980年又清理弘化公主等葬墓6座,均为单室砖墓。出土有灰陶碗、木器、丝织品等遗物。自民国初年至1980年先后发现弘化公主、代乐王慕容明、辅国王慕容宣彻、青海王慕容忠、政乐王慕容熬鬼、金城县主、燕王慕容曦光、元王慕容若夫人、大唐故武氏夫人墓志九方,墓志铭年号从圣历二年(699)至乾元元年(758)。知此墓群为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地。墓群保存较好,是唐墓保存最多的一个地点,对我省唐-古和唐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小坡遗址
  小坡遗址位于宁县和盛镇杨庄村,有两处遗址,一处在村西100米,是一处多时代复合型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房址、窑址和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黑彩鱼纹敛口钵、细绳纹重唇口尖底瓶残片;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划纹单耳罐残片;周代灰陶罐、豆、簋;汉代灰陶盆、甑、罐残片。另一处在村南500米。汉代遗存。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网纹、方格纹,器形有圜底罐、盆、瓮等。另有圜底铁釜、铁钉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陇东地区的古文化面貌有重要价值。…[详细]
西灰山遗址
  西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李寨乡菊花地村北3.7公里。属四坝文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夹砂红陶片,器表多饰绳纹、弦纹、划纹,彩绘纹样有-三角回纹、阴刻三角纹、网格纹、连弧纹等,器形主要有瓮、壶和单、双耳罐等。另采集有石刀、石斧、骨锥、炭化麦粒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2019年,西灰山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寿昌城遗址
  寿昌城遗址 位于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东1.5公里。城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约8.35万平方米。现仅存东、西、北三面残墙和西南角墩,北墙长300、东、西二墙长270米。墙为夯筑,基宽7米,残高5米,顶宽2米,城墙大部分被黄沙壅埋。北墙中段有一宽5米的豁口,疑为北门。南墙中段原亦有门,已毁不清。城内出土有汉代红、灰陶片、五铢钱币等及唐代围棋子等遗物。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敦煌汉唐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酒泉皇城城址
  酒泉皇城城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乡皇城村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44米,南北宽291米,面积101.3万平方米。黄土夯筑,城墙高3—7米,厚3米。城上四角筑墩台,城外西南角和东南角各筑了望台一座。相传蒙古王子曾驻此城,随有皇城之名。据《元和郡县志》、《新唐书》记载考之,该城系汉代乐涫县、唐代禄福县之驻地。安史之乱后,城随废。古城保存较完整,对研究城建史和汉唐地方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北城滩城址
  北城滩城址位于靖远县双龙镇仁和村西南3.5公里。地处黄河上游交通、军事的险关要隘。面积约3万平方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55米。黄土夯筑城垣,夯层厚0.12--0.14米。墙基宽5.8米,残高3.3米,顶宽1米,南设城门,并有凸形瓮城,门外即为波涛汹涌的黄河。瓮城城墙夯层内夹有小砂石层,夯土层厚0.14米,夹砂层厚0.03—0.04米。城的四角都有墩台,北墙、东墙各有马面三个,西墙有马面两个,城内有道路、房屋遗迹和盆、罐、瓶、莲花纹圆瓦当残片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唐代军事防务和城建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鸾鸟城城址
  鸾鸟城城址 位于永昌县新城子镇西大河水库东北坝址西侧。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面积750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4--6米,夯层厚0.15米,南墙正中开一门。采集有鹿角、汉代陶片,1968年出土有石臼、铁犁、铁钟(上刻有汉隶书字五行)、铜扣、灰陶罐残片和五铢钱币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河西汉唐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沙州城遗址
  沙州城遗址位于敦煌市七里镇白马塔村内。面积约81万平方米,城平面略呈方形,边长900米,城墙为黄土夯筑,南墙残存长408米,基宽11米,残高3米。西南面有一烽燧,高16米,顶部边长3米,后代屡有维修。城内曾出土有石磨、铁犁。对研究敦煌唐代史有一定价值。…[详细]
巨家塬遗址
  巨家塬遗址位于庆城县温泉乡巨家塬村东北1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米。1963年局部发掘,在厚约7米的灰绿色淤泥层与黄土质粉砂层相间的河湖相沉积物0土有纳玛象、野马、野驴、披毛犀、赤鹿、普氏羚羊、原始牛等动物化石和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石核等石器。石器多用石英岩砾石或硅质灰岩打制而成。属更新世晚期遗存。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旧石器时-古有重要价值。…[详细]
石包城遗址
  石包城遗址位于肃北县石包城乡龚岔村西1.5公里。建在山岗上。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50000平方米。城墙用片麻岩和花岗岩块砌成,基宽4.5米,残高4.5--6.5米。四角有角墩,北墙有马面1座,南墙开门。南墙外有围墙,向西延伸160米形成瓮城。城内有房址。采集有网格纹灰陶片、丝织品残片和残木器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城建技术和晋唐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党城遗址
  党城遗址 位于肃北县党城乡东南1公里。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3万平方米,墙已坍塌,现存东墙长231米,西墙218米,北墙144.5米。四角有角墩。北墙中间偏东开一门,门西侧有夯筑正四棱台形、底边长21米的土墩遗迹。城内有大量红、灰陶片。西墙下曾发现灰陶片、黑釉瓷及豆绿釉瓷片。采集有玉璧一枚、“太平通宝”一枚及残石碾、花纹砖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古城建筑史有重要价值。 …[详细]
二将城城址
  二将城城址位于华池县山庄乡二将城子村。原名“第二将城”。城依山而筑,平面呈长方形,长约300米,宽约200米,面积6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高5米,基宽4米,顶宽1.5米。夯层厚0.2--0.22米,南、北两面开门,已塌毁。据《宋史》记载,公元1032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大夏政权,都兴庆(今银川),屡侵北宋。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正、副经略安抚使,于庆历元年(1041年)5月到职,掌管环州(今环县),庆州(今庆阳)军事要务,训练军队,广筑城寨,对付西夏入侵。该城即此时建筑。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宋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楼房子遗址
  楼房子遗址位于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西1.2公里。1964年发掘约50平方米。属河湖相堆积,在距地表约20米的蓝灰色亚粘土0土有披毛犀、蒙古野马、原始牛、河套大角鹿等动物化石和石核、石片、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及扁尖的铲状骨器,石器为浅灰或灰黑色燧石、灰黑或浅紫红色石英器状砂岩及灰色石英岩质。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旧石器时-古有重要价值。…[详细]
刘家岔遗址
  刘家岔遗址位于环县虎洞乡龚家塬村西北2公里。1978年试掘约150平方米。在距地表深约20米的灰褐色、灰蓝色粘土0土有石核、石片及龟背状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等石器,1000余件和披毛犀、蒙古野马、河套大角鹿、赤鹿、羚羊、原始牛等动物化石。石器石质多为各色石英岩砾石,少量为火石、硅质灰岩、脉石英和砂岩砾石。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旧石器时-古有重要价值。…[详细]
杨家河遗址
  杨家河遗址位于临夏县桥寺乡朱家墩村西600米。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面积约4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2米。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少量泥质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交错绳纹和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相间的锯齿纹、葫芦形网格纹、弧线三角纹和网纹,部分有内彩,可辨器形有壶、钵和单、双耳罐等。 …[详细]
王坪遗址
  王坪遗址位于临夏市罕乡王坪村北3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和房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多饰划纹、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圆圈纹、方格纹、波浪纹,可辨器形有罐、瓶、盘;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多饰绳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单耳、双耳罐和侈口罐、鬲;辛店文化的夹砂红褐、橙黄陶片,多饰绳纹和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彩双勾纹、回纹、太阳纹等,可辨器形有双耳罐和壶。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三种文化的发展变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仇池国遗址
  仇池国遗址位于西和县大桥镇仇池村。据《水经注》、《仇池碑记》(见《陇右金石录》)、《资治通鉴》记载:汉建安十六年(211),氐族杨氏以此为据点建立了前、后仇池国,国号“百顷”,经晋到隋六个朝代,灭于隋开皇元年(581),传世十八位,立3主,统治386年,南北朝时曾统辖陕、甘、川三省边境六郡十八县。仇池原名仇维山,因其上有池改称“仇池”,又名“百顷城”。该位于仇池山,其山为西北—东南走向,海拔1793米,其山四面陡绝,三面环水,壁立千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地势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所据,面积约4.8万平方米。历年出土有石碾槽、铜戈、匕首、驽机、镞和釜等。原城址已夷为平地,但现存遗迹对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