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观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观篇

大田庄乡采摘观光园
  大田庄乡采摘观光园距离乡驻地3公里,是一个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田园采摘、田间劳作及垂钓娱乐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胜地。主要特色(一)旅游景点众多。大田庄乡采摘观光园位于蒙山腹地,山水相连,环境优美,犹如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天蓝,地绿,山青,水碧,有大汪观音峰、霸王弓、霸王裤、霸王床、玉皇顶、玉皇庙等景点,行走其中处处皆景,森林覆盖率高达70%,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人在路上走,如在画中游。(二)政治品牌响亮。2002年9月5日,全国农水改革现场会在这里召开,田庄的“治水”经验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2005年10月17日、…[详细]
观音跳
  观音跳景点位于普陀山龙湾岗东南濒海处,由“观音跳海石”和西方净苑(又称西方庵)组成,与洛迦名山隔海相望。观音跳海石巨大扁平,危悬崖侧,临风而卧,俗坠且止。相传此石为观音菩萨初开普陀山之-圣地,从洛迦山一跃而至时的借力之石;又说此石是菩萨眺望大海,反观自身,修证圆通时所踏之石,故又名“观音眺海石”。今此石仍巅有菩萨足印沉陷石面(见图),殊胜非常,为来普陀山信徒必朝观音圣迹之一。出紫竹林沿香道路南行,一路上紫竹广植,松柏散布,香道依山势而筑,行人临海而行,渐入妙境。行至路叉口处有块高达一米多的石碑,为香游客指明了去南海观音和观音跳景点之路。再行百余步,忽折而向左,即西方净苑山门,山门古朴,从崖而建…[详细]
苏仙观
  苏仙观位于苏仙岭的顶峰,亦称顶庵,是一座楼阁森严的道教建筑。原为膜拜苏仙而建。传说西汉汉文帝年间,郴州出了一位神奇少年苏耽。其母吞萍成孕在白鹿洞生下苏耽。苏耽出生后鹿乳鹤覆。长大后,有教书先生取名苏耽。传说苏耽曾从白鹿洞洞遁湘潭、悬壶济世留有橘井泉香的典故、年少则跨鹤成仙、成仙后常化鹤归乡省亲……在苏仙岭留有许多遗迹。人们修建苏仙观纪念苏耽。苏仙观座北面南,占地南北82.2米,东西宽41.5米,原是一座始于西汉,建于唐代的砖木结构、楼阁式三进庑殿道观,建筑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该观曾受唐宋皇朝多次赐封。自“唐开元十九年[731],诏有司饰其祠宇”起,宋代累经修葺,元末曾毁于兵灾,明代复加修…[详细]
酥醪观
  酥醪观,道教宫观。为罗浮山著名道教宫观之一。位于罗浮山北麓,又称北庵,孕灵于秦汉,由葛洪创建于晋代,历数1600多年,巍然莫废。前临荷塘,宏伟壮观,旧志赞曰:“洵栖灵之奥区,修养之福地。”历代视为修身圣地。酥醪洞内环境幽深,山高林茂,古迹甚多。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创建,初名“北庵”,后传安期生会觞神女于玄丘,共谈玄机,酣玄酒之香酒,醉后呼吸永露皆成酥醪,各乘飚车而去,味散于诸天,因而易名酥醪观;又传赤松子曾云游至此,故又称神仙古洞。观始建晋咸和中(约330年),是葛洪创建的北庵故址。宋以后,酥醪观屡兴屡废,直至清康熙年间,龙门正宗十一代祖总住持其弟子柯善智重修。民国18年(1929年)住持又募资…[详细]
大关地质生态农业观光园
  大关地质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罗甸县北部的云干乡,距县城20公里。早年大关村处于“不具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劣环境中,在村支书何元亮的带领下,大关人没有向困难低头,从“劈开千年石、抠出万年土”造田开始,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大关的这种当代愚公精神震撼了全国。如今的大关村,四季瓜果飘香,物阜民丰,绘就一幅幅喀斯特秀美画图。因其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避暑小天堂”之称。大关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0融,组合性极强,其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极高。大关是喀斯特岩溶地貌王国里的绿色长廊,也是一片未被污染、很少破坏的旅游净土,景区内风光秀丽,岩层走向及坍塌千姿百态,喀斯特地貌千奇百…[详细]
苏州玄妙观
  苏州玄妙观坐落在古城中心繁华的闹市区,南临观前街,面对宫巷,向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文物古迹众多而蜚声天下。它既是江南著名古观和苏州的一大名胜,也是全国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玄妙观的主殿三清殿早在1982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初名真庆道院。东晋太宁二年(324),敕改上真道院。唐开元二年(714),更名开元宫,赐内帑重修。大顺元年(890)遭受兵火,仅存山门,正殿,北宋至道年间(995—997),改为玉清道院。大中祥符二年(1009),诏改天庆观额,赐帑建东西南北四庑,新修东西墙垣,由专业画师画成“三天天宫胜景”巨幅壁画。宣和七年(1125),宋徽宗…[详细]
德清烟霞观
  烟霞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街道五龙村——德清塔山森林公园内。据《嘉靖武康县志》、《道光武康县志》等记载,烟霞观源起于南宋年间。时京都南迁杭州临安,河南籍刘士颖道长慕爱自然山水,结庐修真于烟霞坞,并取名“烟霞庐”以崇玄养真,参悟修道,广植梅花,绵亘数里。后列为武康八大古景之一——烟霞洞天。历代有赞赏烟霞坞和高道隐士的古诗多首。宋淳熙12年,程九万于武康县令赋《烟霞坞诗》:“山深何限好,客到辄同登。泉壑岚光冷,烟林霁色凝。韵艰诗益健,杯数量难胜。老矣功名稳,何须叹沔渑。鬓发几星星,风霜抑饱经。年华经过鸟,身世俯危亭。寒碧还思照,飞湍盍暂停。平身爱山眼,分外为渠青。”明朝年间,邑人唐铿赋《烟霞…[详细]
观音岭
  天然的海滨游览胜地——观音岭位于广东陆丰市南部的碣石湾濒岸,金厢镇与碣石镇交界之间逶迤的山岭上。前面海湾广,后面山势蜿蜒,这里气候凉爽,风景宜人观音岭因岭上有观音禅淙堂“水月宫”而得名,水月宫始建于明代,称“观音袢庵”,清道光二十一年重建,建筑计有山门、拜亭、正殿、禅房等。观音岭下的金厢沙滩长达8km,沙白、水清、浪小,是天然的游泳海滩。岭前奇山众多,有周恩来、叶挺同志当年抢渡香港下海处的龙石和汕尾市境内最大的摩岭刻“镇海石”。观音岭山下,有绵延不断的细软沙滩,清澈的海水浴场,著名的镇海石、龙石、龙牙石、双叠石等,海面耸立和尚石、乌礁、企鹅石等,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沙滩上有一锥形巨石,镌下许多题…[详细]
大岭山观音寺
  大岭山观音寺位于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景区中心,是至今为止东莞第一座自筹重建寺庙与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镇四镇相邻,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据载,大岭山观音寺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观音寺一度香火鼎盛,高僧辈出,然经时代变迁,古寺毁于战乱。其前身为观音古庙,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庙。1914年改奉观音菩萨。文革期间,古庙基本荒废。改革开放后,当地信众修建数间小庙,因无人打理,久成危房,破败不堪。1991年左右,一位香港人在原址重修,并在古庙附近塑弥勒佛佛像一座。法不孤起,遇缘则兴。感应道交,不可思议。2001年,觉悟法师任观音古庙住持,并改名为观音寺,发愿重兴古寺。针对…[详细]
常道观
  常道观位于章丘区埠村街道办事处东鹅庄村内,保护范围:自道观四面墙基为起点,向东、西、南、北各至1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扩张4米。正殿为院内现存唯一的建筑,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间,通面阔12.46米,进深3间,通进深7.28米,建筑面积90.78平方米,建筑檐高4.01米,总高8.90米。庑殿顶,布瓦筒板瓦屋面,沿檐口和屋脊安置绿色琉璃碱边,前坡屋面中心为绿琉璃聚锦作法,菱形图案。各屋脊均为黄绿琉璃浮雕雕花脊,正脊表面雕行龙与宝相花纹饰,行龙头小、上唇外翻、身躯长、细腿、细爪、细尾、鳞片纹,体态轻盈,初具“明龙”的形态,两端施正吻,尾部有向上向外卷曲的趋势,处…[详细]
广州纯阳观
  纯阳观是广州市最大的道教宫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纯阳观位于海珠区漱珠岗,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据地质学家考证,漱珠岗是二亿年前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堆积而成。汉代杨孚、宋代崔菊坡、清代岭南画派鼻祖居廉等名人都在这里设帐讲学。纯阳观为清代岭南高道李明彻祖师在道光四年所建。广州道教中人素有“北至三元宫,南去纯阳观”之说。纯阳观虽位居商业闹市之中,山门内却别有洞天,清寂宁静,纯阳观无论在建筑风格,还是供奉的道教其他神仙人物,或是其儒雅韵味积淀的人文氛围,无不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然而这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秉持,正是由于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道教也被誉为中国的活文化…[详细]
惠州元妙观
  惠州元妙观,位于惠州西湖之平湖北岸。是中国三大著名道观之一,又是中国二十三间著名道观之一。1993年惠州市道教协会成立,以元妙观为会址。创始建于唐代贞观七年(633)初名天庆观天宝七年(742)扩建后改名朝元观,后又改称开元观;宋代屡有兴废;元代元贞二年(1296)重修,始称元妙观;明代天统、天顺和清代康熙、光绪年间均有修建。始建以来几经兴废,元代晚期最为兴旺,“横流重檐,涂饰壮丽,像座威仪”。门前有块“九紫”碑寓示“紫气东来”的意思。观内分前后两殿,前为玉皇殿,后为三清宝殿,两殿以天井相隔,依走廊相通。相传由“六桥”中的迎仙桥赴元妙观接神迎仙,可心想事成。元妙观经历千余年的沧桑巨变,留存的古…[详细]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
  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现寺观建于明洪武七年(133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寺庙,寺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人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五仙观依山而建,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五仙观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一向认为这是“仙人拇迹”,重点保护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五仙观在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址亦经历多次变迁。据有关史籍记载:北宋时广州就建有祀奉五仙人的寺院;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寺观迁至西湖玉液池畔,即今西湖路附近,称奉真观;南宋末年又…[详细]
枣山冬雪枣采摘观光园
  冬雪枣采摘观光园总占地1500余亩,现种植冬枣、雪枣及小杂果80余万棵,集采摘、观光、旅游、休闲、农家乐为一体。冬枣的采摘娱乐活动,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冬枣的最佳采摘时期是每年的十月初,在这个时节里,正是山上冬雪枣的成熟期,面对果树上晶莹剔透、琳琅满目的果实,城市里的孩子们爱不释手。冬雪枣采摘园中的冬雪枣,是当地村民掌握科技,用山上的酸枣嫁接了冬雪枣,冬雪枣树生长在这片富含矿物质的坡岭上,吮吸着龙泉甘甜的泉水,产出的冬枣、雪枣个大皮薄,肉嫩汁多,甘甜清香、风味极佳。枣成熟的季节里,枣园里的枣树已经结满了果实,仔细观察,发现枣树的枝叶都很干,而且树枝极细,更有甚者,挂果枝头的树叶已是蔫…[详细]
三清山观音赏曲
  观音赏曲为三清山十大绝景之一,又称“观音听琵琶”,由两座山峰构成,一为观音像,一为葛洪像。相传晋代道士葛洪有感于民间疾苦,以琵琶对天倾诉。琴声感动天庭,观音下凡探访合十聆听,留此法相。此处观音也是三清山观音三法相之一。欣赏观音赏曲要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在脑海里描绘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传奇画面。观音赏曲由三座山峰叠合而成,第一峰上尖下圆,状如琵琶;第二峰状如和尚打坐,左腿微跷,置琵琶于腿,仿佛正在弹奏;第三峰酷似南海观音,神态庄严,无限慈悲。琵琶亭上有一对联曰:和尚弄弦声入荒林悲切切,观音赏曲心连浩宇恨悠悠。三清山十大绝景之一,又称“观音听琵琶”。位于三清山之南的梯云岭下,海拔1600米。“观…[详细]
南京天妃宫观音寺
  南京天妃宫主要有三处:一在江东门外上新河北岸,一在安德门外大胜关,这里指的是在下关仪凤门外狮子山下的“弘仁普济天妃之宫”,简称龙江天妃庙、下关天妃宫或天妃宫。据《俭陵玄观志》记载,天妃宫依山腰而建,前至山麓,有龙江白宫前流过。宫内有正殿后殿、雨廓廊庑、三清殿、玉皇阁等建筑,宫后还植种了婆罗树。其中,在西侧廊庑中,还绘有郑和航海途中所见到的海中灵异。宫中的玉皇阁、宝盖珠幢,高可见江,与远近帆樯相映。明朝初年,因朝廷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遣使各国日渐频繁。为保海上航行平安,祈求海神天妃的活动较前更为兴盛。关于郑和在出使西洋的途中,屡求天妃救助,所谓化险为夷的事也有所记载。如《皇明大政记》和《明会典》…[详细]
逍遥观
  逍遥观位于禹州市浅井乡马沟村。年代为明。逍遥观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逍遥观景区处于禹州市西北浅井乡马沟村北崆峒山。距禹苌公路仅3公里,东南距许昌火车站58公里,东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5公里。区位条件优越。逍遥观,依山靠水而建,傍峡谷而坐,境地险峻,景色壮观。崆峒山,山清水秀,别有洞天。道观核心区周围群山环抱,奇峰竞秀,古树参天,古桥流水四季潺潺,可谓人间仙境,法道自然,是道家修身养性的绝好之处。黄帝得道庵的西崖,峭壁陡险,每逢雨季,飞瀑数丈,声传数十里,景色甚为壮观。东崖根处,有泉水涌出,为逍遥正源。流水贯于青竹园,向崖下飞去。整个逍遥观景区植被较好,河流秀俊,具有极佳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详细]
委羽道观
  出黄岩城南,便见一座绿色孤峰从平川隆起,状如虎蹲龟伏,古称龟兹山,这便是道家海内名山之一委羽山。“第二洞天”大有宫就在这山麓。“两晋无双地,南国第一宫”。到黄岩旅游,不去“第二洞天”是件憾事。道教是国教,是惟一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有十大洞天,浙江黄岩委羽山大有宫。宋时,大有宫中道人治好微宗皇帝之病,逐名声大增,修建后更名为委羽道观。过“第二洞天”石牌坊,便是神道,古时神道两旁尽是香市,碑石林立。过“迎仙桥”,全是高高低低的碑亭,历代名人题刻甚多,可惜这些都因年代久远而湮没。沿神道行不久,见一片古柏蔽天翳日,绿荫掩映下,一座古朴山门跃入眼帘,匾额上题“大有宫”三字,两壁写有挺大的“龙虎”…[详细]
雨铜观音殿
  历史上的大理崇圣寺,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寺内的雨铜观音,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尊观音造像。据明代大理著名文人李元阳《崇圣寺重器可宝者记》:“寺之重器有五:一曰三塔,二曰鸿钟,三曰雨钟观音像,四曰证道歌,佛都匾,五曰三圣金像。”可见雨铜观音在崇圣寺的地位。《南诏野史》云: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像铸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为“立像,铜铸而成,高三丈。”是一尊鎏金观音像,头著宝冠,细腰跣足,左臂下垂执甘露瓶,右臂上举,袒胸下裹薄裙。当时,观音殿前廊有大钟,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大殿的漏阁中供有地母神,大殿对面还塑有韦陀菩萨,但占地面积较小。清咸丰年间,雨铜观音殿毁于兵火,铜像之两手及衣角亦有损坏。直…[详细]
紫金观
  紫金观原名天后宫,座落在紫金县城安良片飞凤岗下,是紫金县道教活动中心场所。天后宫原址在县城市区中心,始建于明末年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建宫后,累显灵异,香火不断,经久不衰。天后宫因历史上种种原因被损毁。改革开放后,信民仍在原址安炉奉香,日胜一日,香客如流。政府考虑到在市区中心终日香烟缭绕,人流拥挤,阻碍交通,因此,于一九九二年迁扯到紫金县城安良片飞凤岗下行宫。一九九四年得香港青松观观长侯宝垣大师率众道长多次前来审视,勘称此处:后依宫山嶂,前朝笔架山,左旗右鼓,旗鼓相应,道风扑扑龙运长兴。乃安神之福址,建观安神,必定威灵显赫国泰民安。因此提议:扩建天后宫,增建前、后两大建筑群体,把天后宫升格为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