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陵篇

皖东烈士陵园
  皖东烈士陵园原名半塔烈士陵园,隶属于安徽省来安县民政局。半塔烈士陵园2009年10月应安徽省民政厅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更名皖东烈士陵园,历史上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皖东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中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建。陵园位于安徽省来安县城东北30公里半塔镇,地处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交界。陵园坐落在半塔镇西北部,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头道光山上,全园占地面积260亩。皖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3月,后因新四军北撤而中止,1958年续建后对外开放。陵园1999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批…[详细]
和县西梁山烈士陵园
  和县西梁山烈士陵园地处马鞍山市郑浦港新区白桥镇境内,距和城约30公里,占地面积400亩,由大、小陀山组成。西梁山与芜湖的东梁山合称天门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诗仙李白《望天门山》这首诗而声名远扬,还留下了王羲之摩崖石刻“振衣濯足”四字而名噪千年。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三十军九十师二六八、二六九、二七零团奉命攻打西梁山,以牵制敌人兵力,为渡江战役创造条件,经过三昼夜激战,千余名指战员血洒西梁山,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建国后在此建造了烈士陵园,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塔、烈士墓、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一些附属…[详细]
南溪区烈士陵园
  南溪区烈士陵园位于宜宾市南溪区城区东黄泥村四组境内龙腾山顶,占地27亩,距南溪区城区1.5公里。南溪区烈士陵园1971年4月5日落成。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高约15米,全碑呈六棱柱体(上略小),碑上刻有《南溪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前言》、《革命烈士英名录》、《外籍革命烈士英名录》。陵园安葬烈士共74名,其中解放前牺牲的胡明鑫、曾文昭、张云龙等烈士9名。胡明鑫烈士,原南溪县牟坪人,中共党员,曾任南溪县农民协会主任,1928年在南溪农民暴-动-中牺牲。宜宾解放后,迁葬南溪县烈士陵园。曾文昭烈士,原南溪县牟坪人,中共党员,曾任南溪县农民协会宣传委员,1928年在南溪农民暴-动-中牺牲。宜宾解放后,迁葬南溪…[详细]
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
  西路军烈士陵园坐落在临泽县东郊大少河南岸,总占地面积600亩。园内绿数成荫,花香弥漫,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烈士陵墓、将军亭、博物馆、双拥馆、烈士纪念馆等。园名由-题写。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烈士纪念碑,正面是-元帅书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题字,碑背面的碑文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五军、九军、三十军万余人进入临泽县境内遭-马步芳部队围截,在蓼泉、倪家营、西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七十余天,数千烈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籍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烈士纪念馆内陈烈西路军在临泽的战斗史迹简介及烈士的遗物--枪管、大刀、马尾手、饭桶、饭罐、照片,一幅幅大…[详细]
滕州烈士陵园
  滕州烈士陵园位于滕州市大坞镇仁山。抗日战争时期,滕州(原名滕县)是对日军作战的主战场,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滕县保卫战和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3月15日,日军3万余人,在大炮、飞机掩护下,沿津浦路南下,进犯滕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率4000余名川军将士在滕县阻击日军,经过3昼夜激战,全部壮烈殉国。李宗仁曾高度赞誉“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1938年5月21日,中共滕县特支在滕县南塘举行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后编入八路军第115师。为纪念滕县保卫战和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牺牲的烈士,滕县烈士陵园于1962年始建,1985年更名为滕州烈…[详细]
樟坑田烈士陵园
  四都,是乐清地下党和抗日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1927年,在中共乐清支部的领导下,四都大部分村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和农民赤卫队。1939年,中共乐清县委在四都乡建立中共四都支部。1943年夏,乐清县委决定在梅岙村梅迪民家设立四都地下交通站。这个交通站上通山面县委交通站,下达虹桥、沙角、岩宕等处交通站和联络点,为保卫县委领导的安全和生活做了不少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四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积极支援抗日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四都人民建立区武装工作队,并在敌军中建立内线关系,配合我党领导的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四都全乡共有28名革命…[详细]
耒阳烈士陵园
  耒阳烈士陵园位于耒阳市陵园路。耒阳是一个拥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1928年2月,湘南起义爆发,朱德在耒阳坐镇指挥50天,建立县、区、乡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28年5月,成立红军湘南游击队,开展“四八冲团”战斗;1934年建立湘南赤色游击第三大队,开辟耒安永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省政府搬迁至耒阳,国民革命军和抗日游击队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发生在耒阳境内的著名战役有淝江口战役、小水铺战役、仁义圩战役。在革命斗争时期,耒阳牺牲的烈士达2.8万名,杰出代表有:湘南党组织创始人贺恕,“湘南教育王”蒋啸青,红12军军长伍中豪,红8军军长李天柱,红20军军长刘铁超,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详细]
徐城革命烈士陵园
  徐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徐闻县徐城街道办大糖居委会东方二路东段,原为大水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于1993年迁建于此。烈士陵园坐北向南,依坡随势而建,占地面积约1053平方米,临街为门楼,一座三开间,悬山顶,明间额题“革命烈士陵园”六字,明间宽5.4米,高7.2米,梢间宽2.8米,高7.2米,进深3.5米。中间仿古坊柱形式,纪念碑与门楼成中轴线对称,碑座六级踏跺,宽20米,踏跺厚0.26米,宽0.26米。碑座高15.5米,面阔进深16米。纪念碑竖立在底座平台正中,为三棱砖石混凝土建筑,进深5米,高5.6米。碑中竖长方形匾额,上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巅饰红五角星,下为工农兵塑像,塑像下为碑问,碑为大…[详细]
汉太上皇陵
  汉太上皇陵又称万年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杜村镇姚村南2000米。1983年富平县人民政府立(省保)的标志碑。2006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立(省保)标志碑。汉太上皇陵是荆山塬景区中历史文化园区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也是中华原上现存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汉太上皇陵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父亲刘湍的坟冢。刘邦迁都长安后,于公元前197年将古都栎阳城改制万年县,辖3万人口,直属西汉王朝中央政府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管理,以奉葬于栎阳城以北十多华里的太上皇刘湍的陵寝。万年县以县制之小,隶属之高,职能之专,用今天的话说,恐怕要算是中国…[详细]
商南县烈士陵园
  商南县烈士陵园商南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环路北段,始建于1959年,总面积11.6亩,有英烈纪念厅、英烈牌楼、纪念亭、大门楼、办公室等13座建筑物,四周红墙环绕,园中松柏成荫,仿古建筑疏朗,英烈忠躯永垂,依山造景北高南低,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商南县牺牲的革命烈士有3000多名,由于各种原因,商南陵园共安葬烈士217人,有59个墓冢,其中有一座女烈士墓。在墓区最高台阶处,安葬有11位红军烈士。从碑文看,有名有姓的45人,有名无姓的48人,无名无姓的124人。1986年,将158名无名烈士合葬在一座大墓中,集中体现了革命…[详细]
高阳西五陵
  高阳西五陵位于韩国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由敬陵、昌陵、翼陵、明陵、弘陵五个王陵和两个墓园共七个部份组成,它是韩国世界文化遗产“朝鲜王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园内的环境十分清新宜人,草地碧绿,是现代都市人享受大自然闲暇和自由的宝贵空间。高阳西五陵中的敬陵是朝鲜世祖第三子、朝鲜睿宗的弟弟、成宗的生父桃源君(后追封德宗)与昭惠王后(即仁粹大妃)韩氏合葬的王陵;昌陵是朝鲜睿宗与继妃安顺王后韩氏合葬的王陵;翼陵是朝鲜肃宗的首任王后仁敬王后金氏的陵墓;明陵是朝鲜肃宗与继妃仁显王后闵氏及第二继妃仁元王后金氏的王陵;而弘陵是朝鲜英祖的元妃贞圣王后徐氏的陵墓。Goyang Seooreung Roy…[详细]
澡塘坡战斗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镇五联社区周家厂居民小组西南边的老虎山巅上。1949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第一支队16团和2支队护乡团3营8连(原曲靖游击大队)奉命在三宝镇澡塘坡、老虎山阻击国民党26军4个加强营增援潦浒之战。当时敌强我弱,阻击战非常激励,打退敌军多次冲锋,未使敌军增援得逞,共击毙敌人50多人、击伤50多人,我军牺牲20多人、负伤10多人,战斗至深夜,敌军退回曲靖城,16团撤离阵地,向龙海山根据地转移。为缅怀阻击战牺牲的烈士,1990年8月21日经原县级曲靖市人民政府批准,三宝镇人民政府在老虎山建立烈士纪念碑(碑高12米,碑座为三级,塔身成梯形,塔尖有一红色五角星),…[详细]
魏野畴烈士陵园
  魏野畴烈士陵园建于1986年,位于临泉县老集镇,陵园由墓区、绿化区、三角园塑像区、陵园广场四部分组成,总占地5860平方米。魏野畴,陕西兴平人,1898年生,192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大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创办了进步书刊《秦钟》杂志,编著了《中国近世史》,翻译了《美国史》。1923年经革命先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同年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1927年应邀来皖北杨虎城将军部队,任该军政治部主任兼三民军官学校教官、中共皖北特委书记。1928年4月,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皖北“四·九”起义,因起义失败,在率部突围途经临泉老集时惨遭当地土匪杀害,年仅…[详细]
北魏孝文帝长陵
  魏孝文帝长陵位于洛阳北边的邙山上,共一大一小两个墓冢,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大的高约35米,为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长陵;小的高约23米,是文昭皇后高照容之陵。据考古发现,魏孝文帝长陵陵园为长方形,总面积达17万余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的中部偏北,圆形封土。根据长陵的封土形状、墓道朝向等特点,文物工作者认为,它继承了东汉的皇陵葬制,与少数民族葬制有明显区别,这也直接印证了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历史上有名的帝王,他的文治武功可以称得上是一代英主。他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可惜这位迁都洛阳、推动民族大融合的帝王最后却病死在南伐途中,年仅33岁。葬于孝文帝附近的文昭皇后陵…[详细]
乾县隋恭帝杨侑陵
  乾县隋恭帝杨侑陵杨侑(公元605年—公元619年)公元617年—公元618年在位,是隋炀帝孙,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立为陈王,过数年,徙为代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亲征辽东,令于京师总留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从隋炀帝去晋阳,被任为太原留守,后又调守京师。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后,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贵族官吏也在各地纷纷割据自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太原,进占长安,杨侑被立为傀儡皇帝,即位于大兴殿,时年13岁,改年号为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扬州)缢死隋炀帝,随行诸王及大臣多数遇害,宇文化及立…[详细]
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位于龙市的龙江河畔,建于1986年。烈士陵园地处龙市风景优美的五虎岭中,从1986年到现在一共安放了16位从井冈山走出去的将帅的部分骨灰,迁葬了袁文才等6位井冈山著名英烈的遗骨。在这些革命先烈中,其中有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谭震林、滕代远、--);2位上将(朱良才、陈士榘);2位中将(谭甫仁、杨梅生);2位国家部委级领导(陈正人、刘型);6位正军以上的军队领导干部(有4位授予了少将军衔);还有当年著名的英烈。这些革命先辈们,生前曾在这块红土地战斗过,对这里感情很深,去世后仍眷念着这块热土,要永远与井冈山人民在一起。由于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的地位特殊,在全国绝无仅有,规格…[详细]
莱西革命烈士陵园
  莱西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莱西市望城街道办事处驻地,始建于1955年,占地106亩,共安葬革命烈士2131名。园内建有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有名烈士墓和无名烈士墓等主要烈士纪念建筑物。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2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4年、1995年被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中小学德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2010年被青岛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烈士陵园坚持以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办园宗旨。近几年,对…[详细]
吴越国王陵
  临安吴越国王陵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锦城镇和玲珑镇,建于五代十国,是吴越国创始人之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帝王陵墓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资源。陵墓包括吴越国第一代国王钱缪墓、吴越国第二代国王的王后马氏墓及钱缪的父母钱宽、水邱氏墓。钱缪墓位于临安市锦城镇东北面的太庙山南坡,占地面积120亩。墓上有大型封土堆,高约9米,长宽各约50米,有华表、石马、石羊和钱王祠。吴越国第二代国王的王后马氏墓-康陵,位于临安市玲珑镇祥里村庵基山东北坡。墓葬为砖廊石室,分前、中、后室。墓内后室刻有天文图,四壁有石刻浮雕和彩绘的牡丹图案。前室也有壁画。该墓是目前吴…[详细]
涉县烈士陵园
  涉县烈士陵园位于涉县,由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和烈士陵园新址组成。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位于涉县辽城乡石门村,始建于1942年。1942年5月25日,日军主力向我太行山区疯狂进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指挥十字岭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1942年10月10日,晋冀鲁豫边区各界代表5000多人在涉县辽城乡石门村为左权将军举行葬礼,同时安葬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第二任行长赖勤以及《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8位烈士。左权将军墓坐北朝南,墓前为左权将军纪念塔,塔上层刻有刘伯承题写的“浩气长存”;中层刻有朱德题写的“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为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以及彭德怀撰写的…[详细]
宿迁烈士陵园
  宿迁烈士陵园位于宿迁市幸福路中心广场。宿北大战是解放战争初期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会合后的对敌第一仗,战役于1946年12月13日在宿迁北部发起,19日结束。我军遵照“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集中24个团的兵力,与国民党整编第69师、第11师展开激战,全歼第69师,重创第11师,共歼灭和俘虏敌军2.1万余人。敌第69师师长戴之奇自杀身亡,副师长饶少伟、参谋长张东彝被俘。宿北大战是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大打歼灭战的一个光辉范例,以歼灭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的战绩载入解放战争史册。陵园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建有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宿北大战纪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