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

武汉江汉关大楼(江汉关博物馆)
  江汉关大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汉口开埠以后,清政府于1862年在汉口设立海关,名江汉关。现存江汉关大楼落成于1924年。大楼总高40米,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大楼由主楼和钟楼两部分组成,塔式钟楼位于楼顶。主楼、钟楼均为四层。楼的外观造型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结合英国钟楼式样,四周立柱,外墙、柱全部用大件花岗岩构造,石作精细。楼顶钟楼四面装有直径4米的时钟,按时奏乐,声传三镇。为汉口的标志建筑。江汉关大楼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又是武汉近代建筑的一大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江汉关:位于汉口沿江大道江汉路口,192…[详细]
企鹤楼
  企鹤楼,民国,云南省石屏县滇南名胜。既是一处景点,也是一栋建筑。景点位于石屏县异龙镇珠泉街66号石屏一中内,始建于1923年,坐北朝南,由准堤阁、三佛殿、石拱桥、喷珠池、企鹤楼、二门、大门、厢房、碑亭组成。企鹤楼为石屏人民感戴学校名士陈鹤亭先生对当地教育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兴建。楼为四重檐歇山顶建筑,高21米。檐柱从第一层直通第二层檐檩,柱础为青石,方形素面。第二层有走廊。第三层八面开窗,窗为圆棂窗,屋顶八角飞翘,青瓦铺顶,顶部有三台宝瓶。其建筑规模独特,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它同时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艺术和西式建筑艺术的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在滇南建筑中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详细]
七星土楼群
  在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故乡平和县坂仔镇,老人们时常说起“北斗镇铜壶”、“七星伴月”等口口相传的俗语。当地在做土楼保护与开发规划时惊奇发现,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点缀在万亩柚林蕉海之中。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有心人近日发现,林语堂故居与七星土楼群在方向、位置上的联系同北极星与北斗七星在方向、位置上的联系都吻合。这七座土楼和林语堂故居串点成线,…[详细]
文德楼
  文德楼 位于广州市文德东路文德里。由五间三层同一风格的楼房连成一幢,称文德楼。1925年秋,周恩来、邓颖超曾住文德楼3号2楼,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住4号2楼。 3号2楼有一厅三房,宽4米、深10米,面积40平方米。当年客厅陈设简单,两张普通沙发、一张茶几和茶台,还有一张方形饭桌;居室用屏风间隔而成,周、邓住前室,除床和几把椅子、办公桌子外,还有两箱衣服和两箱书籍。邓颖超的母亲杨老太太住中间的居室,保姆住后室。 1926年初,周恩来、邓颖超随中共广东区委军委迁往万福路南华银行楼上。现文德楼除巷口铁栏栅、匾额、更新被拆除外,其他建筑尚保存完好。 1999年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五云楼
  坐落在土楼群的最东侧,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长方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约3600平方米,无石砌墙基。高4层,面阔25.8米,9开间,进深24.3米,11开间,底层外墙厚1.3米,每层40开间。全楼设一个大门,4道楼梯,门外以矮墙围合天井形成一个院落,外大门正对楼门。内通廊式,前后为歇山顶,两侧为悬山顶(见7.a-2照片40)。该楼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外大门、门坪、楼门、门厅、天井、中厅、天井、后厅。中厅为口字形,单层,中为天井,南、北面各开一门,东、西面各开一旁门,4个门各通一砖墙巷道,把楼内分隔成4个小院落。楼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该楼原高3层,公元17世纪(清代初)由承…[详细]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7公里处,是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因城在嘉峪麓故名,自古为军事要地。整个关城建造坚固雄伟,气势磅礴,关城呈梯形,周长733米,面积33500平方米,高10米,垛墙高1.7米,东西城垣开门,城楼对称,三层五间式,周围有廊,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关城正中有一官井。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额刻“嘉峪关”三字。原有城楼,与东西两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西门外1里处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详细]
春芝楼
  春芝楼:位于黄陂镇中心村凌角塘,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叶氏二十世春华(号伟堂)所建。该屋坐南向北,为二堂二横一围围龙屋,门前有禾坪和水塘,分布总面积11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35.9米,进深20米,建筑占地面积718平方米。4厅14间房3个天井,围龙屋走廊有10根青砖柱,且有木栏杆,龙厅瓦面特别高,无花头脑,围龙屋与堂屋的落差达4米以上,堂屋两侧有28级台阶上围龙屋。上下厅较小。大门与两小门面向不同方向。外墙几乎看不见有直角。外墙为石砌筑,内墙基为石砌筑,上部为土砖、木、瓦构筑,硬山顶。该民居在客家民居中显得比较有特色,整屋为椭圆形,不是传统的半月型围屋,房屋建造者巧妙地利用地形,结合传统的客…[详细]
柯莱恩住宅楼
  柯莱恩住宅楼时代:1920年地址:开封市禹王台区五福路开封市肿瘤医院院内,有一座典型的英式建筑,人称柯家楼。如果不是有人引领,很难找到这座人文建筑。这座西洋风格的楼房被现代建筑所包围,格外显眼。虽然历经岁月风霜,依然屹立在那里。柯家楼坐西向东,为西式三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地下室和大小房间30余间,分住室、客厅等,设施齐备,设计合理,布局严谨,建筑面积357.02平方米。柯莱恩宅至今保存完好,为第五批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柯家楼最初的主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柯家楼作为开封近代历史遗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印象并未磨灭,当人们路过那里时,往往会说这里曾经住过柯莱恩,曾是一个盛开鲜花的私人宅院,还会谈及曾经…[详细]
洛阳鼓楼(谯楼) 钟鼓楼(洛阳)
  洛阳鼓楼,正名“谯楼”,在洛阳老街上,出丽景门沿西大街东行约1公里即可到。鼓楼原建于今青年广场前中州路上,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移至今址。与西安钟楼、鼓楼遥相呼应不同,洛阳为钟鼓楼合一,历经风雨变迁,依然屹立于东大街上,见证着洛阳的发展。鼓楼是古代用于白天报时夜间报更之楼,即所谓的“晨钟暮鼓”。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这座鼓楼与白马寺钟同时铸造,由于铸造的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形成洛阳八景之一的“马寺钟声”。鼓楼的钟和白马寺的钟,不管敲响哪一个,另一个必定呼应自鸣,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地址:洛阳市老城区东大街与道尊街交叉口类型:历史建筑游玩时间…[详细]
泉州钟楼
  •泉州钟楼是1934年建设东西街十字路时建的标准钟楼,具有欧洲风格。景点介绍泉州现有三座钟楼,最古老的是建于1934年的西街钟楼,也是泉州市民心中默认的钟楼,其他两座为近现代所建。泉州钟楼是1934年建设东西街十字路时建的标准钟楼,于次年完工。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泉州钟楼与东西塔、谯楼等成为古城独特的景色,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目前,钟楼的钟由机械钟换上石英钟,钟楼还装上了节日灯,夜幕下的钟楼放射出新的光辉,更加灿烂夺目。地址: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与东街的交汇处类型:历史建筑游玩时间: 建议5-10分钟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汉口日清洋行大楼
  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一带是近代时期英租界最为繁华的地区,汉口日清洋行旧址就坐落在两街交口处,是黄金地段中的黄金聚焦点。该建筑由汉口著名的建筑公司英商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1928年建成,钢混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采用三段式构图。大楼在两街交口出另设以分入口,入口本身十分平淡,但上方缩进开一扇矩形窗,两侧立有爱奥尼克倚柱,顶部罩弧形山花,甚为精致,此处设计打破陈规,却产生了独特的效果。三四层之间排列爱奥尼克双柱,柱底和柱顶部都刻有精致的浮雕装饰。顶层正中建有一座古罗马风格的穹楼,塔司干双柱围拢一圈,盔型顶上开有巴洛克式小圆洞,穹楼顶端以一座小亭结束了这座装饰复杂的建筑。 景点位置江…[详细]
红军楼
  红军楼,原名龙坪杨氏鼓楼,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龙坪村,建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整座鼓楼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进深10米、楼高10米,十六柱五重檐四角攒尖顶式鼓楼。一楼为过街巷,二楼为集聚、娱乐场所,是典型的桂北侗族过街鼓楼。一九三四年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平等侗族地区,红军-就驻扎于龙坪寨。-为了破坏侗民与红军的关系,派便衣特务半夜暗中纵火,红军中央--等同志指挥军民奋力灭火,抢救出了杨氏鼓楼和鼓楼以南大片民房,并抓获了纵火特务,于第二日当众处决;并向受灾侗民发放了光洋救济。解放后,侗族群众称此楼为“红军楼”。一九七三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自治区…[详细]
安庆谯楼
  安庆谯楼有600多年的历史,历经4次修葺。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安庆就建有谯楼,后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军交战时被毁;明朝洪武元年重建,并将其作为知府衙署的望楼;乾隆年间,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移至安庆,谯楼又进行大规模修葺扩建,此后一直作为司署之所。目前保存的双檐楼阁谯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安徽布政使吴坤修牵头修建的。到今年已经历139年的风雨。 谯楼当之无愧地成为安徽建省的标志性建筑.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外,东5米,南约28米至龙门口街,西5米,北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建筑东侧约16—45米,南侧约237米(至玉琳路),西侧约35米,北…[详细]
余相书楼
  在东钱湖北面的月波山麓,东钱湖环湖十景之一。山竹岸柳,掩映成趣,临涧听空山鸟语,登高眺湖光烟波。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越王史浩始创“月波楼”,并叠石为岩,筑成“宝陀洞天”,有饮赐“慈悲普济”匾额。后在其旁筑寺,明洪武十五年(1382)定名喔“月波寺”。万历年间(1573-1620),相拉薬余饿丁用月波寺废址构筑庄园一所,面湖枕山,大可百亩,明神宗曾御书“名山洞府”四字以赠。余晚年就在此读书自误,因感《归去来辞》之意,名之为“五柳庄”。内有“日涉园”,“归来堂”,“觉是斋”、“晨曦亭”、“矫首台”,总称“舒园”。林园之胜,极一时之盛。后人称之为“余相书楼”。后毁于兵火,寺亦无存,而胜地声名…[详细]
涿鹿鼓楼
  涿鹿鼓楼位于涿鹿县旧城中心,又称“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十至十七年(公元1582—1589),系重檐歇山顶式砖木结构0建筑,其下部为高大十字券洞台基。底部为方形,边长15米,高8.5米,四面通衢,各面门洞皆有匾额,南曰“文明”北曰“拱干”东曰“捧日”,西曰步蟾。东门洞北侧有券洞可登楼上。台基之上建二层0。0重檐回廊,檐角微翘。风岭叮咚。下层为“文昌阁”南面出廊,俗称“小南天门”有匾额:“古涿鹿郡”。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鼓楼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 鼓楼是古保安城重要建筑的唯一幸存者。现已成为涿鹿古城的象征,县城悠久历史的见证。对其保护好坏关系…[详细]
陈调元小楼
  陈调元小楼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北固山上。陈调元(1886-1943)字雪轩,民国时期曾任军长及安徽、山东两省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院长。该楼系-于1926年出资兴建,后赠予陈调元,故名。又因于此可凭窗观海,又名“望海楼”。德籍工程师设计,为中欧式古典别墅建筑。占地面积约363平方米(含地下室),全石结构,前有停车场,行车石路及石门等附属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驻军部队招待所使用。此对研究民国人物和近现代建筑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200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门前广场,西至二层坡顶楼房,南至道路围墙边,北至5米坝…[详细]
福国寺五凤楼
  福国寺五凤楼原在丽江城西北十来公里白沙村后的艺山上,旧名法云阁,是明代土司木氏的别墅“解脱林”中的重要建筑。福国寺五凤楼初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977年,由政府拨款搬迁复原于黑龙潭畔,经过精心彩饰油漆,现已焕然一新。步入山门,沿西侧石阶而上,有平台丹墀,上植花木,青枝绿叶,姹紫嫣红,整洁雅致,前护大理石栏杆。依栏仰视,五凤楼巍然屹立,楼为3层木构建筑,飞檐高挑,高约20米,加之楼建于石阶之上,愈显得气度轩昂。楼基正方,32柱,飞檐8角,3叠共24角,远近互相映衬交错.从四面看,都像5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凝重而又飘洒,“五凤楼”亦因此得名。交通:到了丽江古城后,可乘的士前往。云南丽江…[详细]
祆神楼
  祆神楼(第四批国保)时代:清地址:介休市顺城关正街东隅是原祆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接合的楼阁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庙毁,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楼。祆神楼位居庙前,既是山门,又是点缀街心的过街楼。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为过街楼,面宽进深各三间,东、西、南三面通道,高二层,中设平座,上施重檐。楼较宽的部分下层为山门,上层为乐楼。下层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围廊,空间敞朗,山门腰间平座与过街楼平座衔接,上铺楼板,形成向庙内献神演戏的乐楼。乐楼居…[详细]
曜德楼
  曜德楼位于广东省陆河县河田镇圳口村委下园子村,座西南向东北,总面阔65.6米,总进深37.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466平方米,连门前禾坪和池塘共占地3385平方米。据其族谱载,约建于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是当地贡生陈亢宗等兴建的客家围屋。该楼有内外两围,内围门楼内为双厅双横屋。两座厅屋均面阔三间,当地人称为“上三下三”。-门厅内也有双横屋。灰沙土夯墙,木石梁架,灰瓦硬山顶。里面大院带小院,大屋套小屋,内外横屋均有多组小四合院,共约60多间房子。曜德堂是陆河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大、布局独特、建筑与环境协调、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梁架木雕、彩绘和墙顶壁画精美,对研究当地古民居建筑及地方历史具有较重要的参…[详细]
秋风楼
  在山西万荣县城西古后土祠东隅。因楼上存放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形制结构为明代所筑。楼高30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基,南北穿通,周围砖砌花栏,东西两向各雕横匾,东曰:“瞻鲁”,西名“望秦”。楼身三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十字歇山顶,一二两层四面各凸出龟须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凭栏远眺,黄河激流尽收眼底。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壮丽劲秀。楼上三层存有元大德年间汉武帝《秋风辞》刻石:“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