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楼篇

裕德楼
  裕德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前半楼高四层,跟一般土楼没什么不同,奇怪的是后半楼,有三层楼那么高,却只有一堵半月形的夯墙,上面盖着护墙瓦,什么也没有了,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围裙楼”。围裙楼兴建于1802年,于1926年被军阀焚毁,1972年由宗亲新加坡华侨张庆重出资重建。门前有条川流不息的小河--“太极溪”。“S形”的小河从夹在山谷里的塔下村穿流而过,河两边是47座形态各异的客家民居--土楼,村子两边各有一座圆形的土楼,傍晚时分,裕德楼在大红灯笼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古色古香。用时参考2小时交通出租车:南靖出租车多为个体经营,上车前需要先谈好价格。在火车站、汽车站、景区等地多有出租车。从…[详细]
袁州谯楼
  袁州谯楼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市中心城区鼓楼路步行街。袁州谯楼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专门从事时间工作的地方天文台。该建筑于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由刺史刘仁瞻建造,属袁州府署的一部分。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府滕强恕“稍新谯楼”并置铜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水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铁板、鼓角,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建成集测时、守时、授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天文台。2006年袁州谯楼作为宋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书画楼
  书画楼建成于1936年,面积670平方米,是一座小二层楼,溥仪从北京故宫带来的善本古籍、历代名人书画、清宫珍贵文物都存放于此。一楼东侧的房间内存放着手卷30箱,约1300件,包括《曹娥碑》、《二谢帖》、钟繇的字、僧怀素的草书、欧阳询的墨迹、王维的人物画、阎立本的真迹等书画国宝。一楼西侧存着宋版书32箱,其中有司马光《资治通鉴》原稿、殿本书3箱、清朝历代皇帝墨迹2箱等珍贵图书。伪满溥仪逃离伪满皇宫时,为便于携带,精心挑选出最珍贵的收藏品57箱,全部运往通化大栗子沟,剩余部分全部散失。…[详细]
箭楼院
  晏家下边屋箭楼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南湾乡新南村十组,坐西朝东,占地约5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代早期大修。院落由二部分构成,即宅院和箭楼。宅院:占地约400平方米,宽三间,深三进,砖、石、木结构,屋高一层,整体由一字墙大门、下天井、中厅、上天井、后堂、后院、左侧横屋组合而成。院中覆盘式柱础、狭窄的天井、紧凑的空间布局,表现出鲜明的明代晚期风格。箭楼:两栋,占地约1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当地俗称高楼,其中一栋建于后院,座西朝东,另一栋建于后院左侧,面对后院侧墙,两栋结构基本一致,均宽三间,深一间,高三层,一层正面出门,二、三层墙周出箭孔,屋上四周采用青砖斗拱出檐,盖双坡瓦顶…[详细]
番婆楼
  番婆楼的造型别致,是二层红砖圆拱回廊式建筑,洛可可的元素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得十分巧妙和谐,这在鼓浪屿别墅群里是不多见的。曾在这里拍摄过电影 《春天里的秋天》、《土楼人家》等。番婆楼坐落于安海路36号。是福建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落成于1927年。这座楼是许经权为了孝敬母亲所建。番婆楼目前已暂停对外开放,欣赏番婆楼最好的角度是隔壁的鼓山栖。不过番婆楼几经转手,又遇主不淑,如今残破的有点让人惋惜。地址: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安海路36号类型: 历史建筑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详细]
骑马楼
  骑马楼,是何园里的著名建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骑马楼原是何园的客舍,分为西楼与东楼两部分。骑马楼无论是上下,东、西,前后,楼道相连,宛如迷宫。曾在何园骑马楼寓居过的名人有: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他六次来扬州,寓居在骑马楼东一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寓居何园五年多(从1980年—1985年),其旧居在骑马楼东二楼。何园原址,为清乾隆年间扬州古园,名双槐园。…[详细]
明代大鼓楼
  隰县县城鼓楼又名大观楼,创建于明代,至今有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中心,是隰县的象征。十字门洞上建有高14.31米二层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的建筑,巍峨壮观,楼顶部四周还有体现隰县辉煌历史的巨匾四桢:东为“龙泉古郡”,西为“长寿遗封”,北为“三晋雄邦”,南为“河东重镇”。其建筑形制,梁架结构,牌匾等主要构件均为明代原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电话:0357-7321410传真:0357-7321411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隰县…[详细]
鄞县县立女中教学楼
  鄞县县立女中教学楼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竹洲东岸,1932年10月建成,2010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五批海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坐东朝西,大门朝北,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罗马柱装饰物。教学楼东面设一朝西边门,大门内有一旋转楼梯,铁艺扶手;西侧外墙立有《鄞县县立女子中学新建校舍碑记》(1932年11月,沙文若撰并书)。文中记叙当时扩建校舍时曾有蒋介石、杜月笙,陈布雷、金廷荪等人解囊捐资的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该楼曾维修,外墙饰以碎石喷饰。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庄上大楼
  庄上大楼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约有300多年历史。土楼平面形状呈前方后圆,类似一个马蹄形,南北相距220米,周长700多米,楼高9米。土楼将一个近10米高的小山丘包围在其中,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占地34650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的土楼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庄上大楼为明末清初天地会首领叶冲汉祖居地,也是该村叶姓客家人聚居地。楼内曾住180多户,1300多叶姓客家人,是居住人数最多的土楼。因此专家们一致认同它是名副其实的土楼之王。…[详细]
铁琴铜剑楼
  位于常熟东部的古里镇,此楼为海内外闻名遐迩的藏书楼,初名“湉裕斋”,后因避清光绪皇帝名讳,又因得铁琴、铜剑两件古物,遂改此名。该楼该楼现存二进二层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地士绅瞿绍基之住宅。瞿氏及子瞿镛酷爱书籍,不惜重金,不遗余力搜集珍贵古籍,藏于书斋,故筑此楼。瞿氏藏书,历传五代,所藏旧抄善本达十余万卷,与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齐名,并称清代藏书四大家。解放后,其后裔承先人夙愿,将所藏古籍全部献国家。…[详细]
五全楼
  五全楼位于饶平县新丰镇溁西村,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坐西北向东南,呈圆形,直径58.6米,占地总面积约3846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中心处辟有内埕,楼门正对面为祖祠,全楼房屋共分36开间,水井2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五全楼”,落款“夫簇光献吉立,岁在重光協洽”。石墙基,墙体均由黄泥土夯筑,内墙外抹贝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基本结构保存较好,较有特色,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榆次市楼
  市楼,座落在老城东西南北四街中心,也是榆次老城最高的建筑。在它正面的最高层上高挂着一块匾额——“天下第一楼”。 市楼是指建立在集市中的楼房,通常反映了集市的繁荣程度。现存最有名的市楼即位于平遥县城南大街的市楼。而榆次作为曾经晋商云集的地区,市楼应起同样的作用。它是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筑,位于榆次老城四条街交叉口正中的位置,高约五层,周围挂着各式各样的匾额(均为复制),从远处看还是相当华丽的。但榆次市楼目前不允许登上,应是作为供人们远观的景观而存在。景点位置榆次…[详细]
莲塘村古氏洋楼
  莲塘村古氏洋楼位于梅县区城东镇,这里的竹管塘一带,曾经是连姓族人居住的家园,屋前一口大池塘支荷摇曳,是莲花盛开的水域。虽然,随着时光的变幻,人世沧桑,连姓族人已经迁往他处,这里居住的古姓、叶姓等居民仍然将村庄唤作莲塘。离树德楼不远的西南方,一座具有南洋风格的建筑屹立在山坳小溪旁,与另一栋传统围屋比邻而立,房子的建造者是缅甸古姓华侨兄弟。莲塘村古氏洋楼建于1919年,坐西向东,为中西合璧合杠走马楼,总面阔27.65米,总进深30.85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合瓦屋面,歇山式瓦顶。正立面设连券式门楼。左、右侧立面柱廊式迥廊,琉璃窗饰栏杆。该楼双轴线。东西轴线上设三堂,南北轴线上设上、下堂。二…[详细]
海口鼓楼
  鼓楼鼓楼又名文明楼。位于府城文庄路东南侧,建于明洪武年间(1358-1398年),由海南卫指挥使王友创建,为三重檐楼阁。明成化十七年(1418年),卫指挥李泰增砌台基,副使涂裴铸置铜壶刻漏,后置更鼓与铜钟,为战时鸣钟报警,平时击鼓报更之地。明万历年以后,鼓楼因制统失火,以及地震、雷击、台风的破坏,曾经多次迁移重修。如今的鼓楼,乃是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吴典等人捐修的,仅一层楼阁,是府城仅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城台楼阁,它对于考证琼州府的沿革史,以及古城垣的形体构造都有研究价值。…[详细]
水东花戏楼
  水东花戏楼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东胜行政村内。是一座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始建于南宋,清光绪末年,因楼毁坏严重,村人合力重修,民国五年又重修。花戏楼又名万年台,呈凸字形,前部表演区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可以三面观看表演,后台为硬山顶,台身砖木结构,四周共有柱16根,檐柱斜撑刻以戏文故事及狮形,台基高1.85米,台宽12.7米,前台深4.4米,后台深5.1米。据调查,自清同治四年即有目连、散腔等戏剧在该戏台演出,十年一大唱,五年一小唱,多为专业班社,且与玩灯、赛会结合。保护范围:台前向东26米,台墙向南、西、北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米。…[详细]
南雄南门城楼
  南雄 南门城楼 位于南雄市雄州镇中山街。城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经历代重修,在麻石砌基上有规格不一的青砖砌墙。城楼通高14.5米、进深17.35米,南面宽18.7米、北面宽20.2米,西侧置1米宽石质阶梯,可登临。城门高3.9米、宽4米,外两侧置碉楼,各宽4米、通高9.5米。平面为“凹”字形。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城门上建南薰楼阁,重檐布瓦悬山顶,楼面宽五间17.85米、进深17.15米,南北面置廊。穿斗式梁架。 1982年南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银王炮楼
  银王炮楼位于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银王村中部,炮楼始建于民国,坐西向东,共三层。是村上一大户主建,主体为方形建筑,混合结构,主体建筑为蓝砖、蓝瓦、土坯砌成,炮楼内有隔层,隔层用木板,棚为二层。四面留有栅栏型、拱形、六角形瞭望孔和射击孔(其中一层东面为栅栏型窗,二层前后为拱形窗,三层东面为拱形,南北为六角形)。据传原为防匪患用于看家护院,是村上比较独特的建筑。该结构保存完整,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在其北侧有一间平房,为后建。2012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姚村水楼
  姚村水楼 位于高要市活道镇姚村。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由主楼和副楼组成,主楼为正方形,面宽12米,楼高四层共15米;副楼高二层,面宽12米,深4.3米。基础为3米高的咸水石,楼顶为瓦面,琉璃瓦檐,大幅水封火山墙,顶部外墙有壁画和浮雕。楼板、楼梯皆由木质材料制成,每层楼四面墙壁均有两个瞭望窗口。楼内中央有一地下逃生出口,通出楼外。主楼大门与厢房之间有一天井,天井中央存一口水井。姚村水楼对高要地区清代碉楼建筑与历史发展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详细]
周氏老洋楼
  周氏老洋楼位于余姚市泗门镇水阁周村明风自然村大厅路7号,坐北朝南,由砖雕墙门、主楼、两厢楼,南围以高墙,墙上均开当时极为时髦的琉璃窗及铁栅窗。其布局类似云南一带一颗印式,主楼单檐硬山顶,前后设阳台。三开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柱九檩。厢楼各一间,抬梁式结构,二柱五檩。周氏老洋楼为中国传统的院落,却融入了不少西洋因素,反映了这一时期“中体西用”的建筑理念及宁绍商人既秉承传统又富有创新意识的精神面貌。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饶平泰华楼
  泰华楼位于饶平县饶洋镇蓝屋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坐东向西,四方抹角形,占地总面积约2385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二楼外面还辟有走廊环绕通行,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分26开间,楼门正对面为祖祠,水井1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泰华楼”,款“嘉庆甲子年建”。下半部块石垒砌,上半部用黄泥土夯筑,内墙批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