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

福禄岌民居群
  福禄岌民居群(含含镇东楼、竹林居、崇本楼、州司马第、本立居、季立居),是隐藏在城市中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福禄岌,由镇东楼等六座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组成。民居群中,以镇东楼为最,这座由马来西亚华侨熊举贤兄弟六人合力在民国时期建造的楼房,历时长、楼层多、造价高,在当时粤东地区来说是极具影响力的,所以起名“镇东楼”,就连门匾都是时任广东省主席吴铁城所题写。镇东楼为六杠三进三层结构,在民国时期的梅州客家建筑中,楼层多以两层为主,而镇东楼突破这个界限,采用了三层结构。镇东楼最终以32万两白银的总造价完工,对比当时梅江桥花费12万,联芳楼花费24万,就说明了镇东楼对建造的…[详细]
祝家楼古民居
  祝家楼古民居位于红安县华家河镇祝家楼村,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民居由三条南北纵深、互相平行的巷道相连,每条巷道口均建有门楼,自东向西依次为花门楼巷、曹门楼巷、香铺行巷。花门楼巷两侧为祝正本老宅、祝尚珍老宅、祝尚贵老宅、祝正林老宅、祝建功老宅、祝中洲老宅、祝先满老宅、祝先辉老宅;曹门楼巷两侧为祝正英老宅、祝正宁老宅、祝中斌老宅、祝永海老宅、祝先杨老宅、祝正喜老宅、祝尚方老宅、祝忠汉老宅;香铺行巷两侧为祝永柱老宅、祝永神老宅、祝尚正老宅、祝尚信老宅、祝忠珍老宅、祝尚红老宅、祝正权老宅,均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青砖墙,布瓦铺盖,上铺木0,0之间互通,墙体上部饰以彩绘。祝氏宗祠建于清道光乙未年(1…[详细]
荆坪村民居群
  荆坪村民居群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中方县中方镇,此为一处历史悠久的古代民居建筑群。 荆坪村位于水河西岸,民居群包括潘氏宗祠、关圣殿、五通神殿、伏波宫、古驿道、古井及众多民居院落等建筑。潘氏宗祠位于村口之河岸边,占地300平方米,与关圣殿、五通神殿连为一体。伏波宫在村北约两公里处,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为祭祀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而立。现有单檐硬山顶三开间正殿一栋,其主体结构之梁架仍为明代原物。金柱用料较大,垫以櫍。月梁、过梁及角背,皆有雕刻精美的纹饰,作法古朴,此为省内保存较少的明代建筑遗构之一。 荆坪村集生产、居住、祭礼、议事、读书、娱乐为一体的自然村庄,其布局合理,功能齐…[详细]
百丈岩古民居
  百丈岩古民居建筑群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团风县东北部,龙王山脚下,距团风县城50公里。古宅建筑群为典型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山青水秀,和谐宁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是创意写生、协会研讨、-休闲的好地方。中湾林祝堂旧居:三米宽的青石板,拾级而上百余步,进入中湾古民居。林祝堂旧居主建筑一进三幢九大间,室内有天井六个,为悬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青砖布瓦,全部是青条石叠起的台基。门厅与前厅间,前厅与正厅间均设有天井,上可采光,下可排水。正厅梁架采用穿头式与抬梁式的混合结构,室内天花板构成各种形式的“轩”,室内横梁,梁架上有精致的雕刻,托垫木柱的石墩上雕刻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春秋万古”牌…[详细]
杏园古民居
  闽清杏园古民居坐落在福建省闽清县鹿角村360号,始建于1925年-1927年间,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集明清、民国及南洋建筑风格,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南方古民居。杏园始建于1925年-1927年间,由鹿角刘氏二十九世刘观邱出资兴建。刘观邱生于1899年(光绪巳亥年),早年赴南洋创业,开设和利园农场,后归国返乡,在鹿角家乡亲自设计建新厝,新厝建成后,将西边一半房产售让给其兄刘观泗,因刘观泗号杏村,刘观邱字素园,两兄弟字号中各取一字,故命名为“杏园”。​1987年,刘观邱四个儿子将杏园东北、西北面洋楼进行了改建,在主体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四合院落的总体布局。2020年由刘观邱…[详细]
溪西南侧程氏民居
  溪西南侧程氏民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平山村,程让平祖居南侧。建于清晚期。坐西朝东,由门台、正屋、厢房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门台为砖木混合结构,单开间,悬山顶,山墙砖砌抹灰。进深三柱。板瓦灰脊,脊上灰塑卷草纹。围墙与门台相连接,呈内凹形,下部块石垒砌,上部砖砌抹灰。北厢房为三间两层木构建筑,硬山顶,前带腰檐,底层带前廊。东侧尽间廊围入室内。南厢房形制与北厢房相同,于2007年按原样恢复。正屋面阔九间,单层木构建筑。双落翼悬山屋顶,板瓦灰脊,脊上灰塑卷草纹,脊上翘。明间进深七柱十四檩,抬梁穿斗混合梁架,前后带廊,前廊上设船篷轩。屏门后设内0-。明间前门后设镏金斗拱,梁架、槅扇雕刻精致。程氏民…[详细]
日本民居园
  日本民居园也称日本古民居野外博物馆(Japan Open-Air Folk House Museum),坐落在关东地区神奈川县川崎市多摩区。它于1967年开园,主要是为了保存正在迅速消亡的古民居而设立的,肩负着传承日本古民居历史文化的重任。民居园内迁移或复原了许多江户时代的民居,共可分为旅馆、信越村、关东村、神奈川村、东北村共5个区。五个区内分别展示了日本东部地区代表性民居、水车小屋、船头小屋、吊脚楼、歌舞伎舞台等25个建筑,而且其中的18个建筑已经被指定为国家级或县级重要文化遗产。此外,民居园内还专设了民俗资料馆,收藏了很多与民居相关基础知识的资料。自开园以来,每天都有很多日本游客光顾这里,…[详细]
中龙院古民居
  中龙院古民居位于新宁县一渡水镇石楼村,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古民居由何儒达等兄弟修建,系“三渡水节孝坊”所旌表之人李赵钱之妻何氏的出生地,该建筑占地171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为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围成的院落式布局。2011年被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设计精巧俊秀,布局主次分明,呈左右对称之式,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为主体建筑。其坐西南向东北,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飞檐起角,檐面施油彩。房屋两横两纵,结构巧妙精密,四屋相连,又互相通达。民居主人系秀才出身,精通书法、绘画。古民居木作雕刻古朴精致,石刻精湛非凡,绘画半工半意,书法端庄飘逸,是一渡水古建筑群的重…[详细]
三益于氏民居
  三益于氏民居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三益村六组于福明家中。该民居始建于清代晚期,一直作为民居使用,1990年翻修过门楼,1996年对厅房北侧墙、个别窗户以及台基加以更换。于氏民居坐南向北,为二进院落,主要分为门房、厅房、上房、四厢房七部分,东西总长42.3米,南北宽10.6米。门房和上房均为面阔3间,进深3架,硬山式顶,屋面为平铺的灰陶板瓦,两面坡南、北两侧为板瓦平铺的垂脊。上房西侧有木质楼梯,可通向0。两院厢房形制相同,均为相对的两厦房。为面阔两间,两扇对开板门,木格窗。厅房:坐西向东,面阔3间,进深5架,硬山式顶,屋面为平铺的灰陶板瓦,两面坡南、北两侧为板瓦平铺的垂脊,正脊由波浪纹花砖铺成,…[详细]
雷州古民居
  沿着一条曲曲弯弯几乎绿透的村道走进邦塘村,就如走进绿的世界。邦塘村地处城郊,远离尘嚣,满目恬静的田园风光。七月流火,正是炎热时节,这里却清风徐来,沁人心肺。青竹迎风摇摆,老榕树绿荫如盖,依然生机勃勃,没有丝毫老态。榕树下,铺设着供人坐卧的青石条,不知经过多长岁月,棱角都磨光了,仍然横卧在这里,接纳来访客人。邦塘村的巷道开得很特别,横向大巷不平直、纵向小巷却是笔直的。走在邦塘南村村头,有两条保留得很完整的巷。巷道深深一直伸向绿树掩映处。来邦塘村看民居,这两条巷是非看不可的,因为它最具清代民居的特色。巷的人口处建有闸门楼。一闸门-“中和”,一闭门-“廉让”。清朝的-制度严密,建闸门体现出传统的宗法…[详细]
西山古民居群
  西山古民居群坐落在县城西山顶南向一带地方,为清代徽派建筑之精品含18、19、22、43、44号宅。章恒本宅地处西山43号。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占地面积194平方米,硬山屋顶,马头墙,抬梁穿斗并用,上下对堂法式,室内的槅扇、斜撑和雀替都有很精美的雕刻,是清代盐运大使章道基的官厅。章洪柏宅地处西山18号,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七间,占地面积380平方米。硬山屋顶,四围封火墙,抬梁穿斗并用,三合土地坪。章志勇宅,地处西山44号。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105平方米,硬山屋顶,四围封火墙,抬梁穿斗并用,三合土地坪。程玉庭宅地处西山19号。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占地面积190平方…[详细]
西湾民居
  西湾民居位于碛口镇北1公里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碛口旅游区民居包括西湾、李家山和寨子山民居,以西湾民居最具代表。山西临县碛口镇西湾村西湾民居系明清古建筑,为典型的晋系风格四合院,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主体部分位于两座石山之间,中为30度斜坡,民居建筑群坐落其上,层层叠置,空间和平面布局参差错落,最高处可达六层。整个村落以体现金、木、水、火、土的5条石砌街巷将几十座宅院连为一体,周以高墙围护,形成城堡式封闭空间,宅院与宅院之间均以小门相通,进入一院可遍串全村。西湾民居是典型的吕梁风格的四合院,历史文化气氛浓厚,有浓郁的黄土文化特色。现保存基本完好的有40处院落。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防洪排…[详细]
三河大捷遗迹及古民居
  三河大捷遗迹及古民居位于肥西县三河镇。1858年11月(清咸丰八月十一日),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和捻军将领张洛行联合对清作战,在三河镇全歼湘军6000余人,湘军头目李续宾、曾国华葬身于此。史称三河大捷。现存三河大捷遗迹有太平军城垒、太平军驻三河大本营等,有太平军火炮、太平军石雕、石刻等文件。太平军城垒位于东街及中街,有一小对面段、供销社段、二中段、一小校内段、医院段、食品厂段。太平军驻三河大本营旧址,位于三河镇中街,面积约555m。在2001年完成修复后,现已对外开放。古民居位于三河镇南街和西街两片。南街古民居北起三县桥、鹊渚游廊,南起杨振宁客居,面积约11000m,街道为青石路…[详细]
“忠烈第”民居
  “忠烈第”民居位于崇仁县河上镇堂仁村委会其门村小组,民国时期建筑,直进一栋,堂后一天井,硬山顶穿斗式,马头山墙高6.6米,厅堂上方有0-。占地约280平方米。大门上方门罩缺失,石匾刻写有“忠烈第”三个大字。两边厢房木梁上均雕刻有花鸟等图案。据1990年版《崇仁县志》记载:戴用章(1862—1939),字文人,崇仁县唐剩村(今河上镇唐剩村)人,民国十五(1926年)年毕业于丰城县明德小学,民国二十年南昌第一中学肄业,日本侵略军侵犯我国东北三省时,他义愤填膺,投笔从戎,民国二十二年九月报考中央航空学校并于第六期毕业,毕业后任中国空军第六大队第五中队队长。“七•七”事变发生,他告别父亲和…[详细]
矴步头谢氏民居
  矴步头谢氏民居位于桥墩镇矴步头村,俗称广昌内,建于清代,依山临溪,坐西朝东,由台门、前屋、厢房、正屋组成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前台门屋面为悬山顶,面阔16.20米,进深6.0米,两侧置楼房,明间为通道。前屋面阔七开间,悬山顶,通面阔41.9米,通进深8.3米,堂上悬“椿萱长春”行书大匾,两侧有“鹤畀频添七旬清健,鹿车共挽百岁长生”的楹联。左右厢房面阔五开间,二层悬山顶。正屋面阔七开间,二层悬山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建筑。二楼前廊置美人靠,通面阔41.90米,通进深9.0米,正堂悬挂清同治五年(1866)“英杰联芳”楷书大匾。谢氏家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曾传承下来较多…[详细]
布科维纳与达尔马提亚的城市民居
  布科维纳与达尔马提亚的城市民居(Residence of Bukovinian and Dalmatian Metropolitans)代表着捷克建筑师约瑟夫•赫拉夫卡(Josef Hlavka)在1864年至1882年间创造的建筑风格所产生的强大综合影响力。这一遗产是19世纪历史建筑的杰出典范,包括以穹顶十字型为主要造型的神学院教堂、花园及公园为主体的神学院与修道院。这一建筑群体现了拜占庭时期及其以后历史时期对此处建筑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表明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期间东正教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反映出了奥匈帝国所持有的宗教宽容政策。Residence of Bukovinian a…[详细]
吴棋记民居
  吴棋记民居位于佛堂镇大文头35号,民国时期古建筑。为当时佛堂富商吴茂棋(1890年—1973年)所建,冠以吴茂棋的店号名。它是义乌现存的唯一一幢砖木结构三层半高的老楼房。关于吴棋记的建造时间,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民国24年(1935年),另一种是民国29年(1940年)。整体建筑分前后两进三开间,前进三间楼下厅,后进是中堂和正房,左右厢房各六间,成井字形弄堂。雕梁画栋的深深庭院,工艺精美的浮雕古趣,天井里苔痕历历,石阶茵茵,口衔春泥的燕子在廊檐间飞来飞去,平添几分乐趣。庭院中间砌有两口方形水槽,一泓碧水映青天。厅内歪斜的柱子是吴棋记的一大特色。柱子虽歪,但整幢房屋周正,不差分毫,显示了工匠的高…[详细]
高迁古民居
  高迁古民居群位于风光秀丽的仙居风景名胜区。在西部白塔镇境内,距县城19公里,拥山环水。古民居群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保存完整,递数百年而不衰。民居外型优美,立面简洁,构架坚固,尤以镶嵌在门窗棂台上精美的石、木雕刻闻名遐迩。这些石、木雕刻玲珑剔透,风格多样,或古拙,或匀称、或简洁,或繁复,或遒劲雄奇,或细密工整,是我国古代民居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具有高度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尤以木透雕动物花卉,木浮雕人物故事让人叹为观止。高迁古民居是吴氏一族集居地,保存有十三座明清年间仿照太和殿建成的古宅院,是典型的江南望族居住地。吴氏一族始于五代(梁)光禄大夫银青,史上曾涌现出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南宋左丞相吴坚、…[详细]
南城古民居
  南城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南城街道东大街、西横街等。现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居二十一处,主要分布在东大街(原称凤凰街、海宁街)两侧,分别为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10-2、12-1、20、27、29、30、32、33、39-2、44、46、61、73、76、80、82、85、88、104、106号,西横街7号。有的为青砖灰瓦、斗拱出檐,但大部分是用片石砌墙,其建筑工艺颇具特色。每个院落门面不大,但进入院中空间颇大,或有二、三道穿堂,或有三、五进庭院,具有江南庭院的民居韵味。每个院落主屋前的右侧部署有“天香阁”,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主屋两侧的墙面上,用石灰膏装饰有各式吉祥图案。其建筑保持着明清时代的风…[详细]
清溪古民居建筑群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县城10公里。历史上,这里曾拥有过享誉一方的政治地位。城步杨家氏族名将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官就达五十多位。据《杨氏族谱》记载,清溪始祖为杨再思第六世孙杨应魁,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时由禀生,任职绥邑莲荷巡检司,后下籍清溪,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聚居村民1500来户,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且多为杨姓,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约占20%。全村现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栋,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该村总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清溪的古民居建筑多以单门独户四合院为主,一般为二进或三进,分庭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