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

苏氏清代民居
  苏氏清代民居苏氏清代民居位于原亭子乡白沙1组228号,清朝举人苏元初于道光十四年(1834)所建。该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正屋、侧房、天井及后院组成。正屋为三进两井的传统式样,前两进保留清代建筑原貌,为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盖小青瓦,叠瓦屋脊,红砖地面,面宽3间,进深两间。正间立边贴式梁两排支承屋面荷载,梁下砌砖分隔出厅堂和耳房,耳房四面砖墙,窗户细小。前一进设双开大门,门上悬挂“文魁”匾。民国17年(1928),苏氏后人苏诚任广西公路管理局局长后,将原第三进拆除改建为三层硬山曲式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360平方米。设有悬挑阳台,双开玻璃窗。室内地面铺红…[详细]
大芝麻巷民居群
  大芝麻巷民居群位于大芝麻巷18、20、34、36、36-1号,清末民初建筑。该民居群为以36号为中心,东侧为34号之一,西侧为36号之一,坐北朝南。18号民居,民国初期建筑。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三间两厢对合式住宅,中以天井相连。此宅结构完好,木槅门、窗保持原样。20号民居,清代建筑。水磨砖雕门楼,两开间门厅。入内,北侧原有花厅三间,现已改建;西首二道门,进门为小过厅,中间为天井,北有住宅四进,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内部结构及槅扇门、窗,均保存较好。36号民居,前为照壁,上有砖雕“鸿禧”二字,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入内中为天井,三面回廊。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三、…[详细]
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姬氏民居(第四批国保)时代:元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塸镇又称姬氏老宅,是迄今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建在一高0.42米的砂岩台基上,平面呈矩形,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屋顶举折平缓。屋面覆以板瓦。明间辟门,内框向内收缩半架,横向与内柱列成一线,装板门,上有门钉五路,六枚。两次间于槛墙上置窗,窗棂为方格形。建筑除前檐四柱露明外,其余全置于墙内。露明柱及柱础皆为砂石质,柱础为素面覆盆式,柱子平面呈抹角方形,抹角处皆作外凸弧形。柱头无砍刹,收分、侧角明显。斗栱仅装于前檐,为四铺作单抄计心造,耍头作麻叶形。无补间铺作,泥道慢栱为隐刻,斗之欹幽十分明显。梁架为彻上露…[详细]
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
  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杨家厂社区厚强路41号,坐标为北纬28°4100.9,东经115°5303.2,海拔38米。西有胜利路步行街,东有象山北路,南有民德路,北有杨家厂路。西邻胜利大厦,东靠南昌市第一医院,北面有象山宾馆,南面是南昌市三中。建于二十世纪40年代,坐北朝南,面宽9米,进深13米,高5.7米,占地面积约为117平方米,一层,砖木结构,青砖外墙,坡顶,对研究了解我市民国期间民居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在是29号(原为41号)。储物间宽3.14米。进门有一厅堂,左右各有一房间,后面即南面为堂屋(储藏间),北卧室长3.95米,宽2.79米。屋内墙面为竹纤墙…[详细]
富春街民居
  富春街民居,坐落在县城中心正北方的富春街3号,总面积647平方米。建于解放前夕,原是地主普朝富私人住宅,现为县一幼办公、教学用房。中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的瓦房,共24间。建筑结构严密,内部结构保护完好,是典型的“四合五天井、走马串0”民居。大门气势雄伟,两侧石基巧夺天工,是新平县具有特色的住宅建筑物。2001年,被列为玉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城街民居建于解放前夕,位于县城中心正北方的顺城街1号。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为正房、后花园两进院房屋一楼一底,建筑面积612平方米。其中,正房占地339平方米,花园占地671平方米。顺城街民居原是地主杨立安私人住宅,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作县-用房。该房…[详细]
柏杨塆民居
  柏杨塆民居,又名“白羊塆”民居,位于留耕镇留耕村柏杨塆组。该民居始建于清代,具体年代不详,坐东北向西南。分别建在四层不同台基上,前低后高,为组合四合院式,纵深3进,横向左为一进厢房,右为二进厢房。相传在很多年前,这里是一个花果满山,树木参天的山塆。人们经常在林中看见有两只白色山羊。一天,来了个追捕金钱豹的老猎人,疲敝不堪地倒在土坎上睡着了。睡梦中,见一白衣少年气喘嘘嘘地急呼求救。老猎人突然惊醒,执叉背弓,见山坡上金钱豹正扑向两只白羊。老猎人急忙拈弓搭箭,一箭射中了金钱豹,两只白羊获救了。老猎人射死金钱豹后,才如梦初醒地意识到是其中的一只白羊所托之梦。为了感恩,白羊又托梦于老猎人,叫其在这山塆建…[详细]
双庙村传统民居
  双庙村传统民居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年代为明、清。双庙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双庙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政府西北部,离西村乡约15公里,离修武县城约40公里,距离焦作市约30公里。村子呈不规则形状,地势北高南低。村前地势相对平旷,旅游专线公路从紧邻村庄南部穿过。村庄紧靠青龙峡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极其优越,山水景色十分宜人。双庙村坐落在太行山南麓,双庙村的气候水文条件适宜开展旅游活动。规划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征是夏季多雨,冬季干冷,春多风沙,秋凉气爽,气候年差较大,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6℃,年平均气温14.4°…[详细]
石桥营古民居建筑群
  石桥营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平顶山市新华区香山管委会石桥营老村,是历史上香山街所在地,民俗文化传承连绵不断。它继承了香山街的观音文化(神话传说遗迹如一步两眼井、三步两孔桥)、农耕文化、古寨文化等。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以山西移民为主在宝丰县境设军屯营三十四营,石桥营为其中一营。清咸丰年间又在明代基础上扩建周长1600多米的青石大寨一座(此寨现存三分之一)。寨内一条主街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小街数条,寨内民居绝大多数青石墙体,砖木脊坡式瓦房或楼房。现存的明代、清代、民国等老建筑分布在村庄中。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砖高浮雕花脊,房坡覆盖灰色小板瓦,属于典型的中原民居风格。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类型…[详细]
一斗水村传统民居
  一斗水村传统民居位于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年代为清。一斗水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一斗水村位于焦作市东北四十多公里的修武县云台山镇,云台山茱萸峰景点向北五公里的太行深山区,这里是河南省与山西省以及辉县,修武,陵川三个县的交界处,这里海拔1100多米,全村有3个自然村,55户、211口人,因村西北处有一水泉,泉眼是一天然形成的巨石,全口大小如斗,一年四季清泉不断,所以这个村就被命名为“一斗水村”。一斗水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山区、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境内,该村占地面积约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55公顷。一斗水村四面环山、植被茂盛,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民居均为具有…[详细]
方顶村传统民居
  方顶村传统民居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方顶村。现保存有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多处建筑,多为依山而建的后窑前院式四合院和三合院,其中方氏宗祠、关帝庙、火神庙和石寨墙等建筑群本体保存较好,真实反映了方顶村的建筑形式。这些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木雕和彩绘等装饰元素也较为丰富。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方氏宗祠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其中的砖雕、木雕、石雕雕刻精美,内容多为耕读传家、忠孝礼仪等传统文化元素,建筑中的“五脊六兽”保存较为完整。石寨墙从明代到清代不断地修葺和加固,保留了中原地区不同时期的石彻工艺和历史信息。关帝庙和火神庙为硬山式建筑,其作为公共建筑承载了较多的民俗文化信息,也具有一定的价值。该建筑群是目前…[详细]
潼南杨氏民居
  杨氏民居,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清代民居建筑之一,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民族的瑰宝”。杨氏民宅从设计到建造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品位,是经典清代民居建筑,被誉为“清代民居博物馆”。时代:清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区:重庆市潼南县批次:第六批田坝大院,又名杨氏民宅基地,位于双江镇正街85号,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南面北,有一大型过厅,51间房屋厅堂,108扇大门,300余堵式样多异,雕镶精美的大型槅扇漏窗,画栋雕梁,油漆如新。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房宅后院的两侧各辟有一小型花园,房周砌有高墙,墙外另辟占地3亩余的荷花…[详细]
石仓清代民居群
  建于乾隆年间的“余庆堂”占地3260多平方米,内有9个厅堂,18个天井,立柱552根,有大小房间129间,正房、厢房、偏房自成格局又浑然一体,最多时内住同姓住户60多户200余口。另一建于道光年间的“光裕堂”前后三进,第三进为九间六客轩;天井四周走廊可置放24张八仙桌宴请宾客。集居住、观赏于一体,别具风情。:石仓清代民居群距松阳县城25公里的石仓源,分为上下排茶村、后宅、蔡宅、下宅街、山边村。次第布列鳞鳞大厦18幢,每幢大宅都有堂号,如余庆堂、福善堂、敦睦堂、善继堂、怀德堂等。厅堂题额多重耕崇学、彰善瘴恶,不乏书法力作。大厅内神龛保留完好,除夕、新年隆重的祭祖仪式一如以往。地址:丽水市松阳县大…[详细]
东阳明清民居建筑群
  东阳明清民居建筑群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东阳明清民居建筑群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瑞庆祠: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5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0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5米;2.庆星祠:东至建筑外墙外延0.5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3.德基祠: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与农技供销社、村民陈金堂同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8米至旗杆台,北至与村民陈金堂同墙外延1米;4.通礼祠: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5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8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5.三房祠:东至建筑外墙外…[详细]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北,是十三个村筑起来的寨,李渡口现存历史建筑四合院(局部)20座,有建筑60余间,主要位于中心街两侧,中心街东西长约230米,街道两侧排列着众多大小商号建筑(大多已毁),部分保存完好,现多作为民宅使用。寨内明清建筑连片成群,建筑格局以四合院为主,以两进和三进院落形式居多,前有门楼,中有过厅,后有堂楼,有东西配房(楼)。红石基础,砖木结构,五脊六兽,上棚小灰瓦覆顶。古楼、古房、古窗,保存完好。沿街两侧为一层商业建筑,或是底层是商铺的二层建筑,这些建筑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石刻、木刻、砖刻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集中反映出明清时期豫北民居的…[详细]
墨山村民居
  墨山村民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墨山村邓家自然村125号,属村委会产权。该民居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坐西朝东,面阔12米,进深33米,占地面积396平方米。青砖外墙,硬山屋顶,东墙北侧开大门出入,红石门框,雕花雀替,上部匾额未刻字。进大门为天井和厢房,有前、后两个正厅,前面正厅单层,后面正厅为两层,纵列共三个天井。内部木架构为穿斗式。前厅额枋上设卷棚,枋间未作修饰,花窗为几何图案拼镶。柱下为鼓形石础。对研究清代的民居建筑有重要帮助。原为村委会办公场所,2008年,村委会筹资18万元进行较大范围的局部修缮。除外墙原有改变外,内部木结构基本复原。墨山村民居墨山村邓家中部,周围房屋密集,…[详细]
古荥李氏民居
  李氏民居地处郑州西北部的邙山余脉地带,位于古荥镇镇内。李氏家族世代为官,原占地面积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30米,后被拆除一部分,现存部分保存较好。保留房屋有上房,东、西厢房等。上房东西长15.5米,宽5.8米,为五间三层楼,其中底层为地下室,硬山式建筑,正脊筒饰连枝花卉浮雕,垂脊为双复式花脊,屋面覆小板瓦,墀头为精细砖雕牡丹图案,其工艺采用减地凸雕手法。下层明间置青石铺门石、青石门砧、青石门槛和青石抱柱,雕圆拱门额,额上雕云纹日月,下雕山石花卉,左右次间开砖雕棱窗,上层开圈券小窗。东西厢房皆硬山式建筑,顶覆灰色小板瓦。东厢房由北往南保留有三座,均为三间。其中南北两侧的房屋为二层小楼,门居中,长…[详细]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位于广德县四合乡耿村。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内马鞍山西北,是个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位于广德县四合乡耿村。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内马鞍山西北,是个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一世祖耿南保原为北宋陕西某地节度使,靖康之难后,举家护驾高宗南迁,择地居于此。也因其忠君护驾有功,宋明两朝,后世多人受朝廷封赠,入仕做官,颇具势力,子孙繁衍,成为当地豪门巨族。明清时号为“万丁之村”,而无一杂姓。在绿树掩映,竹影摇曵之中,一座座古朴典雅的楼房纵横交错,鳞次栉比;深巷高院红杏出头,兰桂飘香,一切都显得和谐自然。历经岁月沧桑,世事变迁,戈刘宅是村中保存较为集中且完整的2…[详细]
雅韶十八座古民居
  雅韶十八座古民居雅韶十八座又称西园村(自然村),由当地富商谭谓建于乾隆二十二年,距今有256年的历史。该古村落坐落于阳东县雅韶镇东南部,距离镇中心区仅2公里。从市区出发,驾车半小时左右便可抵达。由于是古村落,很多房屋已不适合居住,目前只有10多户人家仍留在村里居住,以老人小孩为主。作为远近闻名的古村落,十八座每年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成为阳东县一个颇具开发潜力的旅游景区。走进雅韶十八座,古老的院门,斑驳的墙面,巍峨的祠堂,寂静的古巷,爬满青苔的深宅,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每座大屋建有两间两廊一厅一天井,有的房屋门檐雕刻着五只蝙蝠和花纹,取意“五福临门”;有的屋顶饰有“龙船脊”,…[详细]
三门源叶氏民居
  年代:清地址: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该民居晚清时期建筑精品之代表,清朝道光年二十六年(1846)村人叶鹤天中恩贡后兴建,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原有主体建筑五幢,现存三座,门额题字分别为“芝兰入座、”“荆花永茂”、“环堵生春”,伴有庭院、花园、池塘等,占地4500平方米。叶氏建筑群布局严谨,造型精致,气势宏大,组合巧妙,保持了清代中晚期江南民居典型风格。厅内的楹柱、栋梁粗壮,梁架结构独特。藻井、梁柱、走马楼及窗棂等无不精雕细刻描金彩。因采用天井调节信宅排水排气、改善室内采光,虽然墙高楼深,但空气流通畅,舒适明亮。其中“芝兰入座”最为精巧,布局为三进两面三刀明堂,是民居中的杰作。艺术砖雕是…[详细]
陈家沟村传统民居
  陈家沟村传统民居位于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年代为清。 陈家沟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沟村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清风岭中段,南临黄河,与伏羲画卦台、河洛汇流处隔河相望,南水北调工程依村而过,全村有10个居民小组、30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近年间,陈家沟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首届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河南省“最美文化传承村”、“美丽河南,最美乡村”等多项殊荣,该村的太极拳博物馆也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陈家沟围绕“全力打造享誉世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