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卓恺泽烈士墓
  卓恺泽烈士墓,位于奉化市松岙镇山下村朱夹岙山,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卓恺泽(1905——1928年),奉化松岙镇后山村人。1919年入宁波省立四中,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进步活动,加入宁波知识界的进步团体“雪花社”。1923年,考入华北大学,任学生会干部,编辑墙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共党员。曾先后编辑过《政治生活》、《中国青年》,担任过团北方区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上海闸北区委书记、浙江省委委员、团中央委员、团浙江省委书记。1928年4月,被任命为团中央特派委员兼团湖北省委书记。他在-下毅然冒险去武汉…[详细]
蚬壳洲遗址
  蚬壳洲墓群位于肇庆市鼎湖区桂城龙一村东北面,南距西江300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偏早阶段。遗址面积两万多平方米。1984年发现,1986年与1987年两次发掘共378平方米。遗址的第四、五层为文化层,其中第④层含大量的贝壳。清理墓葬27座,发现人骨架31具,大部分为单人葬,也有双人合葬和三人合葬。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也有蹲葬、双手反捆俯身屈肢葬,部分头骨上有人工拔齿痕迹。个别墓葬有1~2件随葬品。出土陶器中,夹砂陶比例大于泥质陶,手制,火候低。夹砂陶器多饰绳纹,泥质陶有白色陶衣,其上绘制赭色带状纹样,属于一种彩陶。器形有釜、罐、盘,流行圜底器或圈足器。石器有双肩锛、多孔刀,以及骨器笛、笄。…[详细]
陈居驸马墓
  陈居驸马墓  垫江县太平镇,驸马坟就有两座。一是汉驸马罗坚墓,于城南太平寺下有碑记;二是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在县南土地坝。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习惯称驸马坟。此坟碑、墓俱存,兼有驸马后裔《陈氏族谱》有翔实的记载。  光绪四年(1821年)12月初9日,由陈驸马后裔子芳、子英、子华三房后代合资建造的驸马公主合墓的高大石碑,矗立在驸马坟前。当年墓区还建有石碑坊、吼天狮子等巨石雕塑,惜乎早已被毁。现在仍可看到的,是一块高1.6米、宽0.77米的沙石墓碑。石碑右半有162字的序文。补建的墓柱、碑额尚存。其碑系取当地沙石所制,易受风化剥蚀,仅百余年岁月,已有少数文字难以辨识。  在偏处西南的巴…[详细]
瞿景淳墓
  瞿景淳墓位于虞山西麓赵家浜,墓枕山而建,面对尚湖,独居虞山两峰之间。原规模壮观,气势宏大,设翁仲、兽、亭、坊等石刻,亭内置御祭碑,后皆毁。1986年及2001年两次大修,渐复旧观。现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冢直径4米,高1.5米,围以罗城,外设拜台。墓道长达90余米,两侧置近年移立明代所刻石兽、翁仲等,冢后竖碑镌文“明赠尚书瞿文懿之墓”。瞿景淳(1507-1569)字师道,号昆湖。常熟藕渠人。幼聪慧,8岁能文。明嘉靖时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为人清廉刚直。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堉为世子,拒受重礼。倭寇犯江南,他从江南赴京见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倭不力…[详细]
张廷玉墓
  张廷玉墓园位于桐城市西北龙眠山腹地双溪村蒲庄组西半山腰的“凤形地”,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张廷玉墓园东向略偏南,墓区以墓冢为中心,其下三层地墁石祭台扇形展开,上置供桌、香炉、烛台、香筒等石祭具。再下设九级拜台,中贯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马、文豹、羊、狮、赑屃负御祭碑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石坊下50米为张氏享堂,享堂前设照壁,上嵌雍正书“调梅良弼”、“赞猷硕辅”石匾。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康熙十一年(1672)生,三十九年中进士。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邢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雍正元年(1723)升礼部尚书,次年转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详细]
东瓯王墓
  东瓯王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瓯浦垟村瓯浦山北麓山脚,坐西朝东。墓面阔13米,进深22米,依山起势,上下三坛,作塌椅式。椅圈用青石砌筑,不事雕饰,正中嵌置“汉东瓯王之墓”石碑。墓顶方石墁地,坛坎设置栏杆,墓前依次设置拜坛、墓道。拜坛右侧竖立道光二十四年《重修汉东瓯王墓记》碑。全墓风格古朴,庄严肃穆。东瓯王驺摇(约公元前251-192年),越王勾践后裔。率众佐汉灭秦、破楚有功,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封东海王,建都东瓯,世俗称东瓯王。东瓯王墓,南宋《绍定旧编》载有五处:“太平寺前谢婆埭垟有两冢,西山吴平山有两冢”均已圯废;惟瓯浦岭东侧之冢尚存。明万历《温州府志》卷十八载:“汉东瓯王墓…[详细]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约2千米远的建瓯至迪口镇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东北,长7.5米,宽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侧,从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的合葬墓碑,墓丘顶刷水泥,墓用片石垒砌,左侧二级墓坪旁山腰种植数十年的枫树。三位烈士为土地改革时期被当地土匪杀害的国家土改干部。该烈士墓对开展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偏西南朝偏东北,以63.92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详细]
兰陵王墓
  看 点 《兰陵王入阵曲》是歌颂高长恭英勇善战的一支乐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当时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北齐王急派各地将士来解围,高肃亲率五百精骑,冲入周军重围,直抵城下,与城内守军心协力夹攻,大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为歌颂兰陵王的战绩,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此曲后来流传到日本,深受人民的喜爱。   介 绍 位于磁县城南5公里处,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高肃之墓。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先后-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面貌清秀,当两军交战时都要戴上一个凶…[详细]
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
  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坐落妙峰山旅游景区山下。2009年4月13日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展馆正式开馆,成为北京第一个公开展出的以情报战线为主题的展览馆,是红色旅游的好去处。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地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前哨,是1941年初,根据中共中央社会部的意见,在根据地与北平城之间建立一个负责传递情报和护送来往人员的工作站。平西站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和“东北抗联”的联络工作;二是对北平、天津和东北地区情报工作的领导,物0报人员及人员派遣;三是电讯联络;四是传递情报资料以及对出入北平、天津和东北地区过往人员的接送及军用物资等的运送。从1939年6月至1949年1…[详细]
子羽墓
  子羽墓位于县城东1.5公里之金园村东。墓高14米,面积6000平方米。墓上遍植松柏,景色宜人。旧时,羽墓春云被称为通许八景之一。子羽名公孙晖,郑国行人(官名),曾助公孙侨(子产)相郑,是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于墓北建子羽祠,知县李为宪撰文勒于石。 后知县王应佩为其祠书额,其祠已圯,墓前石碑尚存,高2.10米,宽0.70米,厚0.2米。有碑楼一座。墓上有郁郁翠柏,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羽墓春云”为古咸平八景之一。 子羽(生卒年不详),名公孙挥,春秋时郑国人,官封行人(外交官),曾协助公孙侨(即子产)相郑,在制定政策、法令和外交活动中做出了很大成绩,是郑国著名的政治…[详细]
汉代墓冢群
  位于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初步统计分布有10座汉墓冢。最大的汉墓冢封土呈椭圆形,东西向,占地面积近五千平方米,冢高约5米。其次是位于南洋大道与迎宾路交叉口的西南部,第三座是位于黄河路与中原路的交叉口西北角墓冢封土呈椭圆形,东西向,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冢高约5米。其他现存的汉墓冢占地面积在两百平方米至一千平方米左右,冢高约4米左右。汉墓冢的时代应为西汉末期至曹魏时期的墓葬,距今约1700年至2000年。两汉时期的人们“事死如生”,去世后,营建豪华墓穴,陪葬大量的随葬品。但是,要建造规模如此之大的汉墓冢,巨大的耗资却不是一般家庭能够完成的巨大工程。在方圆不过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如此众多…[详细]
陈鹏年墓
  陈鹏年(1663~1723),湖南湘潭人。历官浙江西安知县、江南山阳知县、江宁知府、苏州知府、河道总督、卒于任享年60岁。陈鹏年死后,清廷下诏厚葬。其墓气势肃穆,规模宏大,东西长50米,南北宽15米,自东向西,成对排列着石狮、石虎、石马、石牛、石羊、石翁仲等。立有花岗石牌楼、华表,下有御碑一座,为礼部侍郎方苞所书。还有墓庐两栋。墓上主碑书“陈恪勤公之墓”。诰命一品夫人石氏附墓右。据传,东雾山西麓所建东岑禅院及山顶的石泉精舍,都是陈鹏年少时读书的地方。墓之东西有石龙山、彭何观等景观。石龙山系宋末文人李半村隐居之地。过去有石龙寺,后改名慈航庵。西有洞口水库等景观。南有青翠峰、白沙井、石禾场诸景。清…[详细]
蒙恬墓
  秦将蒙恬墓,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西大理河畔。墓冢成馒头形。据《绥德州志》记载,墓高50余米。后因历史久远,风雨剥蚀和施工修建等人为因素,使墓冢成不规则形。1984年,有关部门进行考古钻探,清理出秦代夯土层。蒙恬墓原有清代石碑两通(其中1通断为两截),碑高1.42米,系清·乾隆年间知州张元林所立,镌刻“秦将军蒙恬墓”,为知州江士松手书。据史料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派蒙恬率兵30万与监军扶苏驻守上郡,修直道、筑长城,逐匈奴,战功卓著,名垂青史。传说,一日蒙恬闲暇,出外围猎,见一狐狸和一黄鼠狼从古庙中逃出,便张弓搭箭射之。狐狸和黄鼠狼见四周刀枪剑戟,无处逃生,便伏地求饶,泪如雨下。蒙恬见状,顿生恻隐之心,…[详细]
基督教公墓
  介绍  基督教徒公墓原称东印度公司坟场,从圣保罗教堂遗址下山往南走一段路就能到。  当时法律禁止在天主教领地埋葬基督教徒的遗体,中国人民也反对这一做法。1821年,第一位来华传教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妻子因病在澳门去世。马礼逊其时为东印度公司职员,便请东印度公司出面向澳葡当局申请将现址开为坟场,并将这块地买给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为澳门第一座基督教新教坟场。  坟场分两部分,前为与坟场同时兴建的马礼逊小教堂,是澳门第一座基督教传道所。后为墓园,墓冢数十座,埋葬的多是来华的英国商人、东来拓殖的殖民主义者、鸦片战争中在华身亡的英国将领及基督教传教士。这里的墓地详尽地记载了死者的生平与事迹,其中著名的人士…[详细]
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
  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位于南阳市区东北10公里,新店乡政府北3公里,白河东岸的一道南北向的高岗上,西距白河1.5公里,在南阳市新区新店乡夏响铺村北500米南水北调干渠渠道内。夏响铺墓地考古队,对M1周围渠道内进行文物勘探,发现古墓葬19座,坑1座。截止目前共清理古墓葬20座,出土一大批青铜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发掘面积2800余平方米。并对渠道外进行文物勘探,因南水北调干渠渠堤已修好,加上南渠堤外有便道和砂石料场,仅在料场外进行勘探,确定30多座古墓葬,北渠堤外暂无勘探。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已发现20座墓葬,在渠道内分为南、中、北三排,都为竖穴土坑墓,墓向为南北向。大型墓2座(长超过5米…[详细]
马克思墓
  伦敦西北的一座小山旁边有一片公墓,其中安息着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海格特公墓是一处幽静的陵园。园中遍布白色的十字架、绿色的草木和应时的野花。马克思的旧墓离新墓不远,原来在公墓内一个僻静的地方,那里曾安葬马克思和他夫人燕妮、外孙哈里·隆盖以及女佣人海伦娜的遗体。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著名讲话就是在那里发表的。旧墓周围在长方形的大理石栏环护,一块大理石矗立墓前,上刻有合葬者的名字。1956年3月14日,英国工人和各国0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在公墓东北角略宽敞的地方,用花岗石修建,呈方柱,高8英尺。墓前一座高1.22米的马克思青铜半身像竖立在一块2.44米高的花岗石墓碑上。…[详细]
何述铉墓
  何述铉墓 位于中山市板芙镇虎爪村之鹿鸣岭南坡,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光绪元年(1875年)两次重修。墓地依山势呈梯形分四层建筑,墓堂宽21.4米、深26米,周围均用褐色巨形石砖砌成檐墙,各层墓堂的两边墙上都饰有石雕麒麟。前面建有踏垛,都用雕有琴、棋、书、画的石板砌成台基。第四层墓堂的正面,竖着高2.05米,宽96厘米的石碑,中间刻有:“明诰赠特晋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师吏礼兵三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郡庠生峻岗翁何老先生、诰赠夫人晋阶正一品夫人何母刘太君、诰赠夫人晋阶正一品夫人何母罗太君合葬之墓”等字样。石碑后面是一个直径9米的椭圆形坟包,用灰砂铺面,顶端镶…[详细]
石板楚墓
  石板楚墓战国墓葬。位于慈利县城关镇石板村。198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县文管所在此发掘墓葬20余座。第36号墓规模最大。该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棺为长方形弧形悬底,其形制在湖南楚墓中为数不多,时代偏早。随葬铜器中有铜鼎、钲、镜、剑、铍、戈、矛、镞;陶器有鼎、敦、壶、缶、盘、勺、斗、匜;漆木器有奁、篦、镇墓兽、瑟等。另有大批竹简。铜镜为正方形,质薄,桥形纽,背面髹黑漆,漆上朱绘粗细线方格纹。铍为积竹柄,用金黄和朱红两色彩绘卷云纹;铍身断面为扁菱形,有脊;茎内收呈长方条形,外套柲,柲上端套一带状椭圆形箍,整体形状为挟积竹柄的长剑。《册府元龟》载,周竃“以卒从起砀,以连放入汉,以长鉟(同铍)都尉击项籍…[详细]
李一之烈士墓
  李一之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村村头东江河畔。李一之(1904—1940),又名柏根,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村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在学期间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春回家乡创立东圃小学,培养革命人才。1938年5月,李一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中校、作战科长兼游击基干大队长,出色完成了中共党组织交给的秘密任务,为粉碎顽固派企图消灭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阴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12月12日拂晓,他在东莞水乡秘密开展抗日活动时,不幸被日军逮捕,身上被连刺十几刀,宁死不屈,壮烈牺牲。东莞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12月在上江城东江大堤旁边修建李一之烈士墓,并为烈…[详细]
任敖墓
  西汉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外形为一土丘,世人俗称“丘底疙塔”。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任敖(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县人,初为沛县狱史,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