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杨修墓
  杨修墓在今华阴市河湾村南的战国魏长城遗址侧。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问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遂遭杀害。历史及民间传说有关杨修的轶闻趣事较多,大部分都和他的聪明才智有关。华阴杨氏较大的茔地有三处,即五方杨氏先茔、吊桥杨震墓地、凤凰岭观王墓地等。杨修死时,杨氏先茔和杨震墓地已经存在,可杨修为什么要葬在魏长城侧呢?我们猜测,一是杨修是被曹操罗织罪名而杀害的,在当时来讲,叛逆罪臣是不能进入家族墓地的。二是杨修作为曹魏的臣子,尽管魏长城早了曹魏时代500年,但长眠在魏长城之下,对杨修来说也许是最大的安慰了。然而无论是那种…[详细]
天子庙古墓群
  天子庙古墓群位于斗南街道办事处小古城社区居委会东1500米。1974年发现,经1975—1999年五次发掘墓葬140多座,出土春秋晚期至西汉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玛瑙器等文物数千件。41号墓出土的“巫师纹铜鼎”、“五牛盖铜筩”、“双钺形铜戈”堪称“滇文化”之稀世珍品。市政府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子庙古墓群因始建于明的天子庙而得名。庙内存嘉靖十六年(1537)《重修土主庙碑记》等碑共三块,记述“元梁王据滇时筑城”(今小古城)和明永乐沐氏倡建寺庙的史实。五牛盖铜筩、巫师纹铜鼎、铜鼓简介:均为国宝文物,战国“滇文化”稀世珍品。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呈贡县小古城天子庙古墓群4…[详细]
东周古墓
  东周古墓位于水口乡李洲坳,距靖安县城7公里。东周古墓于2006年12月发现,共有47口棺木,棺木排列成阵,一坑多棺。初步考古勘测,认定为先秦时期的墓葬,距今2500余年。李洲坳墓葬群规模之大在考古发掘史上十分罕见,被列为国家文物局2007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随后而建的东周古墓博物馆已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墓葬0出土文物近千件,并有多件国宝级文物,其中三件文物“天下第一”。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表示,出土的竹席是自中国考古以来,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竹席,他称之为“天下第一席”。在棺木中,专家还发现了一柄长66厘米的宝剑,剑柄、剑鞘制作十分精美,是距今为止,我国考古发掘发现年代最早的宝剑,…[详细]
宋山古墓
  宋山古墓是1998年5月4日公布的安徽省省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三国·吴,位于马鞍山市雨山乡。1987年省考古听对此墓进行了发掘、该墓由甬道.前室、两个耳室、横室、通道和一个单后室组成,结构复杂。墓全长近18米,墓砖侧面印有模印阳纹吉语“富贵万世”、“富宜贵至万室”和五铢钱纹。墓内出土青瓷器30余件,其中青瓷鸡首壶是六朝瓷器中的精品。此墓规模大.对研究三国时期东吴文化风俗有重要意义。东吴时期,凡葬在今马鞍山采石周围地区的上层贵族大墓一种专用特有的铭文砖。这里是东吴贵族墓葬地。宋山墓出土有两件鸡首罐,一件虎首罐,都是精美的越窑瓷器。由墓葬的形制、陪葬品及其特有内容的铭文砖,可以认定该墓比较可靠的时…[详细]
罗从彦墓与特祠
  罗从彦墓与特祠位于南平市延平区水南街道上地村、罗源村,年代为宋、清。简介:墓坐南向北,平面呈“风”字,三级墓坪,占地面积261平方米。封土前尚余两件梯形石碑座,明代碑刻《告罗豫章先生墓文》现藏于特祠内。特祠主祭罗从彦,明弘治年间(1488-1505)始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建。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72.5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墙、过雨亭、御书阁、大堂。御书阁上下两层,大堂单层,屋面均作重檐歇山顶。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号豫章,著名理学家,与杨时、李侗、朱熹并称“延平四贤”,著述颇丰,是闽学文化的创始人之一。保护范围:墓体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共宽16米,前至路,往后共…[详细]
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
  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第六批国保)时代:周至汉地址:闻喜县城南邱家庄与上郭村相连的鸣条岗丘岭上上郭古城址位于上郭村,在村东10米处发现古城址的北墙,墙残长500米,宽7—8米,高0.5—3.5米,夯层厚为7—15厘米。村南100米处有西墙暴露部分4—5米,残高3米左右。上郭遗址南北长5000米,东西宽1500米,总面积750万平方米。为春秋时期的古曲沃城址。上郭村向北的墓葬为西周、东周时期;遗址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邱家庄墓地位于闻喜县官庄乡邱家庄村北100米战国汉墓群,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500米,分布在村西、村北的丘岭上。断崖暴露大量的土坑竖穴和砖室墓。1…[详细]
裴度墓
  裴度墓位于新郑市龙湖镇林锦店东南,现存墓冢高8米,周长约200米。墓前旧时立有石羊、石马、石人诸石刻。1985年在东张寨发现裴适墓志石一方,可知其子裴适也葬于同一墓域。裴度(765~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考中进士,累升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起草皇帝诏令)。元和七年(812年),魏博(治所今河北大名)节度使田弘正归顺中央,宪宗派裴度前去抚慰,魏人欢服。朝廷倚赖,宪宗拜裴度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宰相)。裴度神观迈爽,操守坚正,既有功,名震四夷。及死,天下莫不思其风烈。清代郑州知州张钺谒其墓咏诗一首:“四海安危仗此身,丹忱忧国鬓如银。櫜鞬道左迎丞相,鹅鹳…[详细]
南门垌墓
  南门垌墓位于罗定市太平镇太平河东岸的山丘。年代在战国早期。1977年清理墓葬两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其中一号墓长4米,宽2米,深1.7米,墓向230°。随葬器物136件,有青铜器鼎、缶、鉴、钟、钲、盉、人首柱形器、剑、矛、戈、钺、斧、镞和陶缶。其中鼎、盉、鉴饰蟠螭纹、綯纹,铸造精致;甬钟6件,但所铸饰勾连雷纹各有不同,似属凑合起来的编钟;43件铜钺均有打磨、使用痕迹,说明墓主人拥有大量生产工具;陶器纹饰为勾连雷纹与方格纹组合。推断该墓的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二号墓长2.5米,宽1.5米,深1.6米,方向为南偏西。随葬器物11件,包括有铜器剑、矛、刮刀;陶器瓮、碗、盒以及滑石环。其中瓮饰…[详细]
沈周墓
   沈周墓,在相城区湘城镇沈周村西。  沈周(1427一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著名画家,与唐寅、文徽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周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沈周墓地较大,约5亩多地,四周有小河环绕,并筑青石罗城,封土高约3米。墓前有墓坊遗迹青石柱二根。沈周后裔沈彦良于1928年重建敬山顶碑亭一座,内有明王繁书《沈隐士石田先生墓志铭》、明张宣撰《故沈良琢妻徐氏墓志铭》,1928年施…[详细]
张九龄及其家族墓地
  唐韶关张九龄及其家族墓地位于韶关市武江区墩子头村翠珠岭。为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迁葬墓。墓面为半圆土堆构筑,是座砖室墓,平面“古”字形,通长8米,分墓道、耳室和棺室,墓道和耳室皆为券顶,墓道长3.18米、宽1.09米、高1.70米,两个耳室分别长0.80米、宽0.52~0.54米、高0.33米;棺室为锥形尖顶,长4.82米、宽4.80米、高5.35米,有残存人物壁画。墓曾多次被盗,残存随葬品有陶罐、滑石器具、“张拯”陶砚和一方墓志铭(见第五章第二节墓志)。墓侧有神道碑1通。墓前现存石羊三只,二进深院落张文献公祠一座,硬山顶,面积约200平方米。张九龄官至尚书右丞相,卒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享年…[详细]
刘世勋墓
  刘世勋,桃源崔镇人(今众兴镇程道村),为人耿直无私,仗义疏财,组织团练,聚义-,颇得乡邻拥护。岳飞得知便写信鼓励刘世勋,鼓励他练武抗金。刘世勋得到岳飞的支持,爱国热情高涨。他倾其家财,招兵买马,日夜操练,并得到岳飞的赏识,刘世勋的团练被编入“岳家军”。在朱仙镇决定性战役中,刘世勋亲自上阵,打破金兀术的“拐子马”。金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取胜,今已矣!”,岳飞元帅-行赏,申报朝廷,刘世勋官封太尉。岳飞被0臣秦荟所害,刘世勋心灰意冷,告老还乡,每日焚香于东岳庙,以寄哀思。宋绍兴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刘世勋逝世,葬于县城西侧小桃洲上。宋高宗为了表刘世勋精乩,敕封“真君”之号。清乾隆皇帝沿运河南巡…[详细]
印应雷墓
  印应雷墓位于常熟市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建华村,为一巨大土埠,高约3.5米,周长157米,俗称“印家山”。坐南面北,原甚具规模,设有石兽、石翁仲及神道碑等,后毁。今尚存“静海县开国伯印公之墓”碑一通。现立亭子一座,名为“印山亭”,居墓冢东侧,系本村邑人缅怀其而建。明弘治间桑瑜《常熟县志》载:“两淮安抚制置使印应雷墓,在尚湖南滨”。清乾隆间言如泗《常昭合志》载:“印丞相应雷,南宋时敕葬堰泾河处尚湖之南,年祀辽远,墓旁地悉为他姓所侵。明天启间司成许士柔力为修复,重刻石法。”按其时所镌墓碑称,印应雷子德传,孙肖翁、述翁,曾孙振之俱仕元。传至三十世孙祖朝无嗣,遗命以赘婿徐应任之子嫡甥文学为嗣,岁时享祀。印…[详细]
隋李密墓
  隋李密墓隋李密墓在洛南县秦岭南麓的永丰镇西北约5公里处。李密(582—618),字玄邃,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父宽,为隋上柱国。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玄感起兵黎阳,邀他参加,但其建议多不为玄感采纳。玄感失败,他被捕,押送至邯郸,穿墙逃亡。十二年入瓦岗军,献计翟让,击杀隋将张须陀。次年袭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境),发粟赈济穷乏.士众大增,于是翟让推他为主,称魏公。继又袭取回洛,黎阳等仓,移檄郡县,列举炀帝十大罪状。由此中原一带起义军及隋地方官吏,纷纷降附,遂成为推翻隋朝统治的主力军。但后用阴谋手段击杀翟让,并起用隋朝投降官僚。宇文化及北上,他为避免两军作战,向称帝的越王杨侗称臣。唐高祖…[详细]
浦城土墩墓群
  时代:西周至春秋浦城土墩墓群位于中国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管九村,忠信镇上同村、排栅村,夏至春秋时期土墩墓群。沿柘溪两岸分布。2005、2006年发掘34座土墩墓,计41座墓葬。出土遗物300件,其中原始瓷器68件,主要器形有豆、罐、尊、瓮、簋、盂、盘等;印纹陶器146件,主要有罐、簋、豆、尊、盅等;青铜器72件,以短剑、矛为主,还有戈、锛、-、刮刀、镞,以及尊、盘、盅形器等。此外,还有玉管饰和石器各7件。浦城土墩墓的发现,填补了中国东南地区土墩墓分布区域的空白,其年代在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也填补了福建先秦考古学序列上的缺环,其中以黑衣陶为主要随葬品的土墩墓对南方土墩墓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详细]
岳飞墓
  岳飞墓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栖霞岭南麓的岳飞庙内。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呈圆形,石砌墓椁,青草封顶。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为岳飞一生的座右铭。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墓道阶下有陷害岳飞的四个0臣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跪像,反翦双手,长跪于地。墓阙门框上镌有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被害以后,狱卒隗顺背负其遗体逃出临安城,至九曲丛祠,葬于北山之漘。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以礼改葬岳飞遗体于栖霞岭的南麓。以后历朝历代都对岳飞墓进行过重修。现在所见岳飞墓是1979年重修的。墓园…[详细]
南京九烈士墓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中华门外菊花台公园内。九烈士墓茔呈扇形平布,坐西面东,围以1米多高的裙墙,低处有纪念碑一通,上刻九烈士事迹与生平。0期间墓被毁,碑被砸碎。南京九烈士墓在雨花台西边,埋葬着九位爱国志士,因此而得名。1941年,日本制造了“珍珠港事件”。1942年4月17日,日军占领了菲律宾。日本侵略者对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人员进行诱降、逼降;要他们“改弦易辙”为伪政权出力,效忠“日本天皇”,受到了领事馆外交人员的坚决抵制。他们在敌人刺刀面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而被野蛮杀害。这九位烈士是驻马尼拉总领事馆总领事杨光性,领事莫介恩、朱介屏,主事卢秉枢。萧东明,驻山打根领事馆领事卓还来,驻…[详细]
朱陛墓
  朱陛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明代墓葬。整个建筑由东而西依山层筑,递次升高,前后高差约9.8米,总长约60米,最宽处约12米,占地面积约720m2。墓坐西朝东。最前为牌坊,四柱三开间,通面阔6.5米,明间柱高5.72米,上雕石狮;次间柱高2.71米。各间枋上有高浮雕,虽略有毁损,但不减当年精美之感。坊后小桥,接着甬道与平台成为“T”型台、圆口台、横长平台、墓穴等组成。穴为石室墓,用巨条石砌筑,四角以元宝隼扣接,一尸一棺四穴并置。穴后石砌墓墙环绕,左右随山势作三马头状,正脊瓦档雕铜钱纹。后有挡土墙环绕,与墓墙间设巡埂弄,既起通风、排水作用,又方便祭扫巡回。 朱陛,字伯升,号圆峤…[详细]
赵伯先墓
  赵伯先墓,在镇江市南郊夹山竹林寺东。赵伯先(赵声),丹徒县大港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统治,是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11年3月29日,赵声与黄兴领导了广州武装起义(即黄花岗起义),担任总指挥,失败后忧愤成疾,4月20日病逝香港,终年31岁,当时暂葬香港茄菲公园附近山巅,题作“天香阁主人之墓”。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为了表彰赵声的功绩,追赠为上将军,同年4月1日移柩迁葬今址。原伯先墓座南朝北,墓门前两侧有雕花圆形石柱一对,顶端雕饰坐狮,前列石供桌,有台阶和墓道,台阶前置雕花托座水池二方,列于左右,由坟向前110米置石牌坊,横题有“浩气长存”四字,石方柱上镌刻…[详细]
陈恭尹夫妇墓
  陈恭尹夫妇墓 位于广州市龙洞祥云岭南麓。墓坐北向南。墓面用灰沙构筑,分坟头、山手和前台三部分。由坟头而下分为四级,坟头用灰沙版筑呈半圆筒状,中间嵌一连州青石大碑,中刻“陈独漉先生暨配湛郭恭人合墓”,楷书,左右两山手间各嵌一黑石碑,右碑中刻“南敬陈公府君墓”,(独漉第三子名适)左碑中刻“十三世祖妣吴太孺人之墓”(陈适之妻)。墓前有三方护墓大碑,分别为“重修陈独漉先生墓碑”,“重修陈独漉先生之墓记”及为保护该墓的“番禺县政府布告”。陈恭尹(1631~17OO年),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广东顺德人。南明桂王授他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暗中从事反清活动;后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在广州育贤坊建小…[详细]
商周墓葬群
  商周墓葬群位于焦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庙镇聂村北的大沙河河道内,目前已发掘48座古墓葬、15座灰坑,墓葬为东西向布局,排列整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人骨骼保存完整,头向东,分为仰身直肢和俯身直肢两种,深度从1米至20米不等,随葬器物有铜戈、铜锛、陶鬲、陶罐、贝币等,为殷墟二期墓葬,即商代晚期墓葬。聂村(遗址)墓地是焦作市首次发现的商代墓地,也是全国发现为数不多的商代墓地之一,其文化内涵与殷墟二期相同,可以互相印证,是研究商代晚期文化的重要例证,对研究商代晚期的墓葬制度、埋葬方法及随葬习俗,有重要的意义。其出土的铜戈、铜锛,对研究商代晚期冶金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聂村遗址是焦作市发现为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