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

木梯寺石窟
  木梯寺石窟位于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南35公里的石渭山。该寺依山建造,石窟开凿在离地面千余尺的半山腰上,三面为悬崖绝壁,仅北侧设铁山门一处可通寺内。原于绝壁处置木梯,供人们攀登入寺,故名木梯寺。洞窟开在距山基200米的悬崖峭壁上,横跨九梁十沟,长500米。有崖窟、摩崖龛、走廊、自然崖龛,均置木构遮檐,北侧凿山门。木梯寺明洪武初年重建。从现存窟龛造像风格来看,有一部分颇具北魏、唐代风格。现存窟龛18个,殿宇4座,保存有历代造像78尊,壁画234幅。其中五号窟高4.9米,宽6.7米,深5.4米,方楣穹官窿顶。全寺以古窟龛为主的建筑群还有主皇阁、三官殿等10余座建筑。2006年5月,木梯寺石窟作为南北朝…[详细]
九龙石窟
  九龙石窟九龙石窟(又名蝙蝠洞)游览区,是一处长约3公里的溪谷,流水淙淙,瀑布成群,花奇果异,茂林修篁,谷深洞幽,风景绝佳;特别是其纯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更为游客所称颂。源自山岩的溪水清澈洁净,甘甜醇美,多有游客倾去瓶中的矿泉水,改盛溪中的岩泉畅饮。溪岸边长满了茂密的小竹丛,苍翠欲滴。放眼四周,但见近处景物风情万种,极目天际,远山含黛,令人心旷神怡,暗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不过如此。四周群山上奇岩异石星罗棋布,如“出水珊瑚”、“猿猴望月”、“孔雀开屏”,特别是雄壮挺拔的“生命之根”,与溪下游的“生命之门”遥相辉映,浑如天作之合。沿着小溪前行,两边石壁徒然矗立,高达百丈,中间宽不过十多米,人行其…[详细]
李家庄石窟
  李家庄石窟位于太白镇平定川内距川口1公里处,属太白镇莲花寺行政村李家庄自然村.石窟由北魏的马勺场石窟、北宋的窑庄背石窟,金代大定十六年佛龛和明万历二十六年佛洞组成,共有窟龛7个、造像68尊,纪年铭文2方。马勺场共4个龛、12尊造像、共造像风格与张家沟门石窟的造像风格基本相似,具有北魏太和年间石窟造像特征。窑庄背石窟为一大窟,平面正方形,高1.75米,边长1.82米, 四壁造像55尊,其中舒相观音坐像和地藏菩萨立像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和谐优美。李家庄石窟大定十六年佛龛唯释迦坐像1尊,庄严神秘。其南侧开凿的明万历二十六年佛洞,高3.94米,宽3.09米,深3.42米,窟内彩绘泥像已毁,窟顶建造的…[详细]
笔架石窟-三悬洞
  阳原县城西南30公里,有玉峰山,又称三峰山,由中间高两边低的三个山峰组成,形如笔架。传说是仓颉造字时用过的笔架,当地人称笔架山。笔架山海拔2000多米,山上保存了原始植被,主要有原始次森林、灌木丛,各种草本植物200多种,有30多种中草药材,植被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春夏季节,漫山遍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阵阵香气沁人心脾,让人陶醉;到了初秋季节,山桃、山杏、樱桃、榛榛、山枣、沙棘、油等山果挂满了枝头,红得赏心、黄得悦目、绿得滴翠,让人留连忘返;到了冬季,有一种叫兰槿子的常绿阔叶小乔木,叶子由绿变黄,把大山装扮的分外妖娆,给人以冬去春来之感。这里环境优美,生态平衡,野生动物种类也非常多,其中…[详细]
堂沟石窟
  堂沟石窟堂沟石窟位于涉县城东北约35公里处的木井乡木井村西北3000米处,海拔751米的堂沟山谷中,石窟面东南,凿于山崖中部,距地面高8米。该处石窟开凿于髓、唐,占地5.4平方米,窟门上饰拱额,门高1.4米,宽1米,门两侧各雕束莲盘龙柱,柱外各雕力士1尊,尖拱额下雕弓形楣梁,额内饰铺首、飞天。窟门左侧雕1龛,龛内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左右两侧各雕方龛4个,龛内各雕罗汉4尊,龛门右侧有摩崖碑一通窟平面方形,宽2.16米,深2.5米,三面凿坛,正面坛上雕一佛二弟子,本尊佛已残,结坐于放行须弥座上,两侧弟子。龛内东壁与西壁各雕菩萨1尊,窟顶莲花藻井。该处石窟具有典型的隋、唐造像风格,雕刻艺术和手法具有…[详细]
封龙山石窟
  封龙山 (元氏县与鹿泉市交界处)石窟 ,现存两处 ,一处在封龙山西麓的西石堂院 , 一处在封龙山东麓的东石堂院 , 东石堂院窟内造像己毁。西石堂院有窟三个 ,自西向东依次为一、二、三号。 一号窟即三世佛窟 ,主龛坐佛为释迦牟尼佛 ,右龛坐佛为未来佛弥勒佛 , 左龛坐佛为过去佛阿弥陀佛。窟内除三尊主佛外 ,四壁还刻有 90 多个小佛龛。 二号窟为千佛窟 ,坐像为释迦像 , 窟内四壁自上而下雕刻一排排、一组组纵横交错的小佛 ,共 847 尊。从雕刻内容和手法看 ,该窟开凿略晚于一号窟 , 约在唐代前期。 三号窟为涅盘窟 , 窟内刻释迦牟尼涅盘像 ,从雕刻手法看为北宋年间所刻。 西石堂院东侧崖壁上刻…[详细]
双龙山石窟
  双龙山石窟位于中宁县余丁乡,开凿于唐代,据史书《陇右金石录》、《甘肃新通志》记载:“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创于唐时,就山形凿石窟、窟内造像皆为唐制”,是唐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文化宗教圣地。该寺共有13个石窟,9间无梁洞规模最为宏大,为该石窟寺的中心,洞高25米、深15米、宽13米,内塑88佛,佛龛两侧有彩色壁画,与敦煌石窟的唐代壁画相同,被誉为丝绸路上的小敦煌。洞外建有三层靠山楼,楼阁高耸巍峨,气势恢弘,与洞窟浑然一体,夜间置身闻名遐迩的“石空灯火”中,仿佛穿越至盛唐,令人神驰。该石窟顶部有明代长城逶迤而过,烽火台星罗棋布于山头,山北是腾格里沙漠,山南不远处黄河蜿蜒东去,景观壮阔、独特,1961…[详细]
白佛山石窟造像
  白佛山石窟造像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县城西侧的白佛山。造像初雕于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唐代和五代至宋初均有增刻。白佛山石窟造像现存138尊,多为佛教内容。其中第一号窟内的十六王子像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唯一一处以十六王子为专一题材并有可靠记铭的造像窟,是研究十六王子佛像的重要实物资料。与造像共存的有隋代以来的造像记铭110条,重修碑刻14方,提供了佛教造像进入鲁西以及向周边地区曼延的大量文字资料。与造像共存的附属文物有金大定年间修建的三教堂一座,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白佛山造像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独具特色的宗教研究价值。2001年白佛山石窟造像作为隋、唐时期的石窟造像,…[详细]
静居寺石窟
  静居寺,位于静乐县城南12公里处的丰润镇丰润村南500米处,地处静娄公路之东侧。静居寺座东向西,始建于唐代。原寺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烧毁,现仅存石窟8个,依山势凿刻功德碑两通。窟内东、南、北三排各有石雕佛像5尊。第1、3、5、6窟门雕火焰券面装饰。石窟平面布局均为方形。规模较小,大部分宽2.5米、深2.5米,高1.87米。四壁均直立,平顶。除第四窟为晚唐时期建造外,其余均为唐代仪凤二年(677)雕造。石窟洞口均为正方形状,门楣上有石刻莲花浮雕,门两侧有垂花雕。3号庙门蹲两个小憎。2号窟壁上有毛笔题字。6号窟门北侧刻有“南天救苦观音菩萨”字样。所立碑文字较模糊,风化比较严重。2019年10月7日…[详细]
金灯寺石窟
  金灯寺石窟金灯寺石窟(第六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东的林虑山巅著名的石窟寺院—金灯寺坐落在陡崖之上。这里地势险峻、草木稀疏、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寺院顺着山巅自然走势而开凿,跨越明弘治到嘉靖,历时60余年终成气候。金灯寺建筑群,现存殿堂多具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由于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建成由东而西七个院落,各院均有殿堂,自成一体。其中最具特色的殿宇当属水陆殿,殿内上置平顶天花,雕方形藻井,下为清莹的池水,池上凿有田字形石桥,连接左右壁、窟门及扇面墙前后约50厘米宽的台阶,迎面高高的莲台上,神志雄伟的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左文殊右普贤神灵活现。殿中约有90幅浮雕壁画颇为美观齐整。石窟是金…[详细]
古徽州石窟群
  黄山古徽州石窟群景区位于黄山市屯溪东郊,为古徽州的石窟遗址。点多面广,形态殊异,“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分布之密集、特色之鲜明、国内罕见,堪称中华一绝”。 石窟具有丰富独特的历史研究及观赏价值,清凉宫宏伟雄浑,环溪石窟曲回通幽,二十四柱奇幻神秘,姐妹胭脂洞色彩明丽……石窟内重多的巨石和石雕,似禽似兽,如亭如榭,栩栩如生,浑如天然,被誉为一座古徽州石文化历史博物院。通向景区横跨新安江的索拉人行吊桥,全长130米,宽1.8米,平日高出水面8.3米,为江南第一索拉吊桥,其徽派建筑风格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美丽的新安江又添一景,江畔的20余万平方米的沙滩、草坪景致优美,是一处揽胜探幽、休闲游乐的…[详细]
张沟门石窟
  张沟门石窟位于合水县城北的太白镇爵芦河支流平定川河西岸张沟门路旁石岩上。距县城一百一十五公里。根据铭文,此窟建造于北魏太和十五年至二十年(公元四九一年至四九六年)。石窟群开凿在红砂岩上,岩高六米,长约十一米。全窟残存八个龛,共有造像三十一尊,其中四个龛保存较好,其余因自然和人为的伤损严重,造像漫漶,服饰不清。窟龛都是圆拱式,龛眉两端凤头反上,啄大而长,冠曲而丰,颈部片羽文,龛内均雕一佛二菩萨.佛面形方圆,两颊丰满,眉细而弯,鼻直,两眼直观,肩宽平,袒右肩,半披肩大衣,衣裙绕膝垂于台上,手作禅令印,结跏跌坐,菩萨分立于佛的两侧。此窟因早年被毁,现有遣像不多,保存亦不完整,但有开凿铭文,为石窟分期…[详细]
寺儿湾石窟
  寺儿湾石窟位于靖远县北湾镇天字村东北2公里。又名红罗寺,窟凿于红砂岩崖面上。创建于唐,清康熙、嘉庆年间重修,原有6窟,现存1窟,为平顶式,坐东向西,窟内有石雕一佛一菩萨和唐代造像释迦、伽叶、阿难、观音、力士、天王、十八罗汉等泥塑像66尊,高0.03--0.2米。窟门为砖券拱结构,上方有木结构小阁一座,出檐处为斗拱木雕,为清康熙十二(1674)年增建楼基。北崖面上有北魏佛龛一处,距地表高2米,内有浮雕残迹,配殿和山门毁于清同治年间。窟前留有残碑半块,高1.1米、宽0.81米,残存133字,记载石窟建立经过,又有清乾隆二十七(1762)年碑两通,阴刻于南面石窟前半壁红砂崖上。保存较完整,对研究唐代…[详细]
玉山寺石窟
  玉山寺石窟位于镇原县彭阳乡刘大夫村南200米。共有5个洞窟,保存石造像82身。1号和5号窟仅存残龛,2至4号窟保存较好。2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宽4.1、深5.8、高2.95米,主佛像已毁,两壁各有二排5个圆拱浅龛,上排龛内均雕半浮雕佛像1尊,下排龛内均雕文仕造像1尊。3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宽4.5、深6、高3.6米,两壁均凿有三排圆拱浅龛,上两排每龛有1坐佛,下排有武士像。4号窟为长方形,宽4.1、深5.8、高2.9米,主像已毁,两壁各有两排圆拱浅龛,上排龛内均有半浮雕佛像1尊,下排龛均有造像1尊。其造像风格丰满秀丽,细腻逼真,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保存较好,对研究宋代石窟特征和佛教…[详细]
云崖寺石窟
  云崖寺石窟 位于庄浪县韩店乡黄草村东南2.7公里。分布在长500、高80米的三处崖壁上。洞列三层,计窟龛19座。有北魏、北周石造像18尊、泥塑55身、宋代壁画14平方米。其中2号窟为倒“凹”字形坛基的方形平顶窟,内雕三佛及胁侍菩萨,为北周作品。3号窟为大型造像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造像风格浓厚拙朴,面相浑圆,躯体粗状,为北魏风格。6号窟(罗汉洞)内塑二菩萨二弟子十八罗汉等。7号窟(五方佛洞)内塑5佛10菩萨和24尊小菩萨,两窟造像造型得体,彩绘细腻,是难得的明代佳作。12号窟右侧有墨书题记,落款为“成化十年”;10号窟为方形平顶窟,内存两通明碑。石窟保存较好,对研究省内东部地区石窟特征和佛教艺术…[详细]
要里石佛崖石窟
  要里石佛崖石窟位于汾西县佃坪乡要里村,时代为待定,类别为石刻及其他。坐北面南,自西向东排列共3窟,分布面积约7.8平方米。西窟平面长方形,三辟三龛,正辟像已风化,西壁塌落,东壁存供养菩萨1尊。中窟平面呈马蹄形,正辟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其余壁面均风化不清。东窟残,覆斗顶,正辟像头部残缺,东西壁存弟子像。要里石佛崖石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50米。南北长约129米,东西长约143米,面积18416平方米。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北向外延伸至578县道南沿,东、南、西各向外延伸200米。南北约439米,东西约541米,面积226930平方米。…[详细]
景耀寺石窟
  景耀寺石窟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光华村,石窟开凿在长约50米,宽约20米的榆木山谷的沙砾石崖壁上,坐北向南,有43个窟龛。东西向排列为上下两层。早年寺院巍峨,石窟壮观,是本地佛教胜地。现寺院及部分石窟已毁,仅存3个洞窟内的壁画。1-2号窟内存有清代密教壁画,内容多为天王、护法、坐佛、说法图及生死轮回图等。3号洞窟形制结构类同,窟内正壁及左右两肩壁下方均设有长方形坛基。壁画色彩艳丽,保存较好。是裕固族最早修建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据民国10年(1921)《高台县志》载,景耀寺创建于清顺治年间(1643-1661年)。对研究河西地区古代历史、宗教文化有重要价值。1991年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详细]
陈家洞石窟
  陈家洞石窟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庄浪县城东北30公里处,利用天然崖坎凿造而成,有窟龛9座,内多为宋代以后的泥塑和彩绘。其保存最完好、最有艺术和文物价值的,是成像于晋太和年间、镌刻在一巨石上的三尊摩崖雕像,带有浓厚的西部民族特色。而屹立于另一巨石上建造于唐代的七级玲珑宝塔,则与三巨佛相为映衬。该景区内景色秀美,林木葱郁,一条源于关山分水岭的清溪从洞窟前流过,北崖峭壁高耸,危石凌空;谷底流水淙淙,幽冥渺远。夏秋之际,轻风徐来,松涛阵阵,志书所载“洞峡松风”即属此境。现在免费游览。联系电话:0933-6820880…[详细]
敦煌石窟艺术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该中心陈列部分设有录相演播厅和三个展区,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在此得以展现。录相演播厅向观众放映有关敦煌石窟艺术和陈列中心概况的录相片。第一展区八个原大复制洞窟是敦煌莫高窟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多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第二展区为“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设有敦煌莫高窟的创建,敦煌壁画摹本珍品,敦煌石窟的创建过程和画工绘制洞窟使用过的绘画工具。莫高窟发现的精美的古代丝织物、藏经洞发现的古代写本真迹、敦煌花砖艺术等陈列单元。第三展区位于陈列中心展厅的二楼,是辅助展区,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物陈列。地址: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景区内(莫…[详细]
保全寺石窟
  保全寺石窟位于合水县东北太白镇葫芦河支流平定川马家老庄,距县城120公里。石窟建造于北魏中期及晚期,南北长约40米,共开龛30余个,除中心部分的三、四、六等窟较大外,其余为圆拱形残龛,高约1米左右。雕造题材多为北魏佛教教徒崇拜的一佛二菩萨,一交脚菩萨两肋侍菩萨,触多宝并坐说法,千佛等。保存较完整的13号龛的释迦并坐说法图,,雕刻精细,形象丰满,眉秀鼻直,面形方圆,表情喜悦,身着半披肩大衣, 内著僧碑,结跏跌坐,衣纹线条流畅,5号龛内雕主佛及两肋侍,工艺亦很精湛,主佛结跏跌幽,身著通肩大衣,衣纹用极细古而均匀的线条表现,富于律感,此例恰当,神态自若,堤造诣很高,极具代表性的佳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