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

福州林阳寺
  林阳寺是福州五大禅寺之一,位于晋安区岭头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称“瑞峰林阳寺”、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宋梁克家纂《三山志》载:“怀安县遵化里瑞峰林洋院,长兴二年置”。“长兴二年”即公元93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后几经兴废,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时改称“林洋寺”。清光绪年间,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禅师来寺为方丈,发愿兴复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迹达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将寺名改为“瑞峰林阳寺”。1930年,圆瑛法师曾担任住持。“文革”中,寺遭破坏,后逐渐修复。林阳寺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蓝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师殿、报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禅…[详细]
海幢寺
  海幢寺位于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的海幢寺,素以环境清幽、园林优美而著名。海幢寺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其原址南汉时称为“千秋寺”,明末改为寺院,称作“海幢寺”。清初该寺大规模扩建、遂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1993年8月,海幢寺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汉时期该处有千秋寺,后废为民居,明代成为郭氏花园。明末清初,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之意,将佛堂取名为海幢寺。海幢寺既是弘扬佛法之所,又是广州旅游胜地之一。寺内曾有“古寺参云、珠江夜月、飞泉卓石、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花田春晓”八大景点。二…[详细]
香港东涌罗汉寺
  香港东涌罗汉寺位于大屿山岛东涌附近石门甲村,建于1971年。该寺规模宏大,正殿为大雄宝殿,方三丈六尺,占地130平方米,内有巨型金身大佛像三尊。右殿为明心堂,左侧为客房,楼下功德堂,楼上藏经楼,后还有地藏王殿、五观堂和香积厨。侧面是罗汉洞,供奉十八罗汉。寺内还有天然山泉一口,味道甘美。罗汉寺山门面对东涌港口,由红黄绿三种颜色所组成。山门额书“罗汉寺”,是当时住持觉光法师亲笔书写。而被誉为联圣的张剑芬老居士就为罗汉寺题了一副对联:“山挹遥青佛国恍如灵鹫影;门临清净天风微度海潮音。”进入山门,由石阶拾级而上,是天然大石一块,上刻“皆大欢喜”四字,两旁各植柏树一株。罗汉寺目前为女人道场,现任住持演慈…[详细]
如日山普照禅寺
  如日山原名高寨,古时山顶有一个尼姑庵,相传庵中有块玉碑能随日而转,故高寨改名为如日山。该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经兴废。普照禅寺是江西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总体结构呈阶梯状,寺内有大小佛像100余尊,该寺有过两次人数超千人的活动。一次是84年10月的三坛大戒,另一次是88年12月的佛像开光庆典。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为该寺“大雄宝殿”题名。明代万历年间,僧性期来此建寺,该寺自明清以来,曾出过四位佛门宗匠,即:惠显禅师、了凡稀寿大师、德勤亮如禅师、印慈大师。后有正静、慈慧、法登、能良、仁善等名僧先后在寺担任方丈,弘扬佛法。0期间,寺废僧散。1979年后,仁善和尚率徒福贤等来…[详细]
清云山定光寺
  定光寺座落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山青水秀的清云山下。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原名清云寺(又名罗堂庵),清道光十年秋(1830)高僧宽鉴重修。道光中夏(1853)南澳迭石岩黄檗宗传人仁智大师渡海参学时,再三叮嘱门下,务必使宝刹生辉。1928年寺院被毁。1941年,宏慧和尚几经辗转,复入该寺居住,结庐躬耕,恳荒山林,与清云山谛结下荣辱浮沉,废兴与共的不解之缘。1944年,宏慧偕弟子披荆斩棘,衍泥苦筑,修建成一座五间式的庵堂,自耕自养自给。于1967年寺院再度被毁。1979年再度重建,宗风初阐,庄严有日。寺宇依山坡度而筑,层层升高,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长廊、台阶环环相扣,引…[详细]
哈尔滨极乐寺
  极乐寺风景座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占地面积57000平方米。极乐寺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它既是佛教徒参谒朝拜的北方佛教圣地,也是中外游人观赏浏览的名胜所在,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乐寺是由北方名僧天台宗第四十三代宗传弟子炎虚法师创办的寺庙。整体设计、布局和建筑结构,均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寺院座北,面南临街。进入山门,首先见到的是钟楼二楼。庙庭内,横向分主院、东跨院、西跨院三部分。主院建筑1800余平方米,分四重大殿:一为天王殿,正中供弥勒佛,东西有四大天王;二为大雄宝殿,是…[详细]
银川海宝塔寺
  海宝塔寺,位於宁夏银川市北郊,俗称「北塔」。寺院坐西朝东,占地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海宝塔、玉佛殿和卧佛殿。这些建筑排列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大雄宝殿为寺内主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三身佛,端座莲台,两侧是十八罗汉,其神熊慈祥,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穿过廊桥,便是玉佛殿,玉佛殿内供奉著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此玉佛是一九九二年从缅甸请进,身高一.五米,是用整块金香玉雕琢而成,整座佛像洁白无瑕,光彩照人。海宝塔耸立在大雄宝殿和玉佛殿之间,是寺内的中心建筑。其後便是卧佛殿--卧佛七.六米长,神熊安祥,通体贴金,光灿夺目。佛陀十大弟子恭立其後,给人以端庄肃穆之感。寺内…[详细]
扬州天宁寺
  位于扬州市邗江区丰乐上街3号,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谢安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舍宅为寺,又名谢司空寺。宋政和二年(1112),徽宗赐名“天宁禅寺”。元末,寺毁。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建,仍称天宁寺,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天宁寺极盛时期是在清代康乾年间。康熙为天宁寺题“萧闲”、“皓月禅心”、“寄怀兰竹”、“般若妙源”、“净因”等匾,并写了《天宁寺》、《幸天宁寺》、《忆扬州天宁寺竹》等诗以及“珠日春日永,碧淑好风多”联;乾隆二十二年(1757)寺内建造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乾隆先后为天宁寺题写了“淮南香界”、“浮山华海”、“神威拥护”、“省方设教”匾额和“花雨南天 灵文传妙谛,香云蜀阜…[详细]
沔城清真寺
  到沔城回族镇不得不去看一下回族镇的象征一一清真寺,去领略伊斯兰风情,感受穆斯林的真诚!沔城是湖北省唯一的回族镇,全镇回民近7000人,清真寺是河城回族镇的象征。建国前,沔城有清真寺两座:清真东寺位于七里城,建于明洪武年间;清真西寺位于红花堤,建于嘉仄年间。1938年秋,惨遭日寇飞机轰炸,1941年春又遭-一二八师焚毁,两所古寺成为废墟。我们今天参观的是1955年在清真西寺旧址上重足的一座清真亏。大家看这座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就是清真寺。清真寺主要由望星楼、礼拜殷、浴室三部分组成。是供穆斯林礼拜和回民办理宗教事务及重大节日的活动场所。回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以认主、敬重、爱人、慈祥、览恕、顺从天…[详细]
姚安龙华寺
  姚安龙华寺,俗称-寺,位于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麓。西山形如游龙盘旋,山仞重峦突兀,此山民间称龙华山。龙华山,郁郁葱葱,栗树、茶树、菩提树、苍松翠柏,竞相耸立,高峻挺拔,龙华寺就在险峻的丛林之中。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公元907-923年(即后唐天祐年间,蒙诏世隆时期)据清郡人河南光山县蔡龙松所撰《重修龙华山-寺碑记》载:“一日夜间,因有神僧到此拜佛,半夜即去,由此,大理僧人知聪即结庵于此,勤修戒律,开山创寺,后人称为古刹。”13世纪时,蒙古兵灭大理国,相国高泰祥殉国,其女菩提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于卧佛庵出家,将出生时印度僧人所赠的菩提树籽植于寺后,以卜兄弟聚散存亡,九籽生长良好…[详细]
贵阳黔明寺
  黔明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畔阳明路,是贵阳市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贵州省佛教协会、贵阳市佛教协会均设于寺内。黔明寺建于明朝末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显笃禅师驻锡于此,弘传禅宗。清末战乱,住僧离散,由士绅舒某代管。舒某私将寺宇改名“舒家祠堂”,其两个女儿皈依栖霞寺方丈广妙,居家修行,在祠堂照料香灯。1932年,广妙在栖霞寺住持届满,舒氏二贞女迎养于家祠。后因增修禅房,从地下掘出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黔明寺碑记三块,广妙据此诉请地方法院受理舒某私占黔明寺一案,得贵阳名人平刚、向义等支持,舒氏始将寺宇退还,恢复黔明寺名。广妙任住持,多方募化,增建弥陀殿,成为举行佛教仪式的主要殿堂,内供丈…[详细]
日乌德钦寺
  日乌德钦寺日乌德钦寺,在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的青瓦达孜山西面半山腰,海拔3850米。日乌德钦寺,创建于14世纪第一世0时期,后经第五世、第七世、第八世0时期扩建,才形成一座既有庙堂殿宇、又有僧舍宫室的大型建筑建筑群。信奉格鲁派。1959年前有-六百多人,辖溪卡3个:耶隆哈隆康、强玛、伸刹;辖寺庙3座:若康、娘角和东根等。日乌德钦寺由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创建(亦说为多吉茨甸巴创建)。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出生在后藏“拉堆”地方,曾是第一世班禅克珠格雷贝桑(1385~1438)的弟子,因熟读二万余字的《般若经》,故称“尼赤”(二万之意)。14世纪末,他受邀于琼结县桑华·多吉才旦等人,修建了…[详细]
甪直保圣寺
  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圣寺历代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但见天王殿气宇轩昂,单檐歇山式屋顶,戗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式风格。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详细]
子洲龙泉寺
  石窟佛寺——龙泉寺苗家坪镇石窑畔村的龙泉寺,是子洲境内保存较好的一处石窟佛寺。出县城到苗家坪,沿苗驼油路至盐淋圪堵,向南再行4公里,即到达石窑畔村。龙泉寺就坐落在村中寺院家山的悬崖峭壁上。站在龙泉寺对面山坡上看,龙泉寺由两部分组成,石窟部分位于石崖正中,上下石壁峭拔,十分险要。窟房部分则在石崖左旁,地势平缓。龙泉寺原有石窟11个,供奉玉皇大帝、三大古佛、真武祖师、三教圣人、眼光菩萨、阎君、黑虎灵官等诸神。其中二郎神、马王、虫神三石窟“文革”前后已被群众打石修窑毁掉。所存八窟在石崖上几近呈一字型排列。石窟下有一水井,四面石壁,石缝间泉水涌出,注入井内,淙淙有声。井底毛细树根如丝如线,飘然而动。井…[详细]
龙池山澄光寺(禹门禅院)
  江苏宜兴市龙池山澄光禅寺(又名禹门禅院),地处茗岭龙池村,距市区35公里。 据称,澄光禅寺建于宋咸淳年间,有上中下三院。上院在山上玉阳X旁,凭虚阁右,内供观音大士像。中院在龙池山之畔,由邑令丁懋建修茸。永乐年间御赐大藏经一部,慈仁太后赐金观音一尊,金蓝一只。下院背山临峁。明隆庆初年由僧慧澄重建,名士万士和撰记,万民表书,文彭镌碑,时称“三妙碑”。清康熙南巡游龙池山御笔亲书澄光禅寺,后制匾额蓝底金字与山门照壁墙五个大字“面南看北门”相呼应。澄光禅寺鼎盛之时有常住僧人达千余单,时称江浙八大业林之一。由于历史诸多原因,澄光禅四亦几经兴废。“文革”时期,拆庙毁像,僧人被扫地出门,除留下一堆堆碎石瓦砾外…[详细]
大帽山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大帽山农场北面,观音山之南麓。观音山海拔400多米,因西部陡峭处奇石状若披纱的观世音座,故名。《同安县志》载:“甘露寺始建于唐时,后废。明末中兴祖师无疑和尚鸠资重修”。为二进三开间,天井加拜亭的宫殿式石木建筑。寺中原悬有宋末宰相陸秀夫的魏体寺额“甘露禅寺”和明大书法家张瑞图的木刻楹联,惜已毁佚。寺右山坡有无疑禅师的舍利塔,塔为圆形莲辫纹基座,为市级文保单位,前年修葺一新。周围有无疑和尚手植的茶树和榕树。据传甘露寺修建时遍山松竹皆滴甘露,故名。相传古时原有上下寺九十九间,最盛时有百名和尚。甘露寺奉祀三世佛祖,两旁为护法神。前殿为笑口常开喜迎八方善信的弥勒菩萨。寺内有楹联十多对,均系古今…[详细]
雷州天宁寺
  雷州天宁寺古称报恩寺,在雷州市雷城镇西湖路北侧。唐大历五年(770年)开山岫公创建,历代皆有重修或拓建,现构为清代建筑风格。寺依山构筑,坐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为石牌坊、山门、天王阁、大雄宝殿、藏经阁,两厢为钟楼、鼓楼和僧舍。石牌坊是明弘治年间太监陈荣重修,为四柱三间通天式,坊额有苏东坡手书“万山第一”四字。山门门额有明代海瑞所题“天宁古刹”四字,门内两侧各塑金刚1座。天王阁内塑四大天王,中置弥勒佛及韦陀。大雄宝殿内塑三宝佛及十八罗汉,佛像连基座高7米。藏经阁内藏佛经。全寺房舍50余间,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为雷州半鸟第一古刹。自宋以来,贬官、主雷名人多游此寺,或寓居寺内,留下墨迹、诗文。苏…[详细]
广州大佛寺
  大佛古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新中街21号。古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殿宇垂危,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为便于向天子“祝嫠祜国”,考访龙藏寺故址,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重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大佛古寺殿宇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大雄宝殿座北向南,面阔七间,深进五间,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冠。歇山顶上盖素胎板,瓦简及勾头,滴水,灰塑瓦脊的竹龙,牡丹等脊饬。虽历经三百多处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详细]
苏州皇罗禅寺
  皇罗禅寺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北段,埝浜村,北靠湘城,东邻阳澄湖,并有官泾江流经寺后,寺院三面环水,寺内长廊水榭,风景秀美。寺院始建于唐朝中叶时期,原名为积善庵,当时香火兴旺,香客遍布于江南各地,南宋建炎元年(1107年),创自西域僧人德胜,时名为 “积善庵”。后元兵内侵,土地荒夷,僧众散去,庵废。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僧心光法师重修积善庵,心光法师圆寂后,醒泉法师重振积善庵为己任,力募修葺,并复置义田,四处讲经,使四方信众无不肃心瞻礼,此庵再度兴盛。清乾隆年间,此庵再度修复,改名“王路庵”,意思是此处有王官、贵族曾停留过,故至今还有官泾桥,官泾河之名。后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寻父…[详细]
化觉巷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又称化觉巷清真大寺,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故又叫东大寺。清真大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该寺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被评为西安市旅游十大景观之一。全寺总面积1.3万平方米,寺院内有建于17世纪初高达9米的木结构大牌坊,牌坊琉璃瓦顶,异角飞檐,精缕细雕;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为四进院。殿内有石碑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