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之寺庙篇

五华平安寺
  平安寺地处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大沙村,与兴宁市刁坊镇联新村交接处的分水坳,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美名远播。此地群山环抱,汇灵纳吉,风水宝地,佛菩萨灵感无比,十方善信络绎不绝。每逢初一、十五和盛0-会之时,此地更是车水马龙,香烟袅袅,钟鼓齐鸣,热闹非凡,一派庄严道场鼎盛景象,十方香客虔诚而来,满意而去。真可谓“来者平安,拜者吉昌”。1995年春,平安寺经五华县宗教事务局登记开放。1998年经市、县宗教事务部门批准扩建。2002年1月,庞大的扩建项目奠基,经过几年的努力,平安寺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30000多平方米。几年来,平安寺在党和政…[详细]
塞力亥寺
  塞力亥寺亦称“塞勒亥寺”、“赛乃亥寺”、“色勒寺”等,藏语城“塞力亥噶丹彭措旦杰林”,意为“塞力亥具喜圆满兴佛洲”。位于县治西南10公里的塞乃亥沟北侧,尤龙冬季牧场南侧,由西藏色拉寺格西德周和扎什伦布寺格西藏哇仓两人受五世班禅罗桑益喜的委派来青海,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一云建于1692),属西藏色拉寺系统。历史上,塞力亥寺曾多次搬迁寺址,初建在河南蒙旗的阿柔早铁地区,后迁至今海南州兴海县境内的黑尼山下。格西德周去世后,二世加力罗桑旦德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入寺,同年该寺又从黑尼山下迁至今同德县的江群卡尕当地方;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经六世班禅班丹益喜指示,从江群卡尕当迁到现…[详细]
古秀寺
  古秀寺,是西-史最悠久教派“雍仲本教”的史传名寺,坐落在素有“藏东江南”之称的林芝县。“林芝”藏语意为“神创的莲花宝座”,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相比其它藏区,这里更多地被繁茂的原始森林屏障着,被丰富的植物物种滋养着,花海碧湖,美不胜收,一直是旅游、探险的圣地。林芝、米林和工布江达三县古称工布地区,作为雍仲本教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本日神山在全藏区信众心中有着无比神圣的地位和加持力。 古秀寺由多丹日巴珠色大师修建于1332年。“古秀”是藏语音译,意思是等身像。 根据典籍记载,雍仲本教的祖师敦巴辛饶弥沃佛陀在这里第一次传授大乘佛法的八关斋戒,护法神供奉了与祖师等身的柏树,敦…[详细]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位于古城西安市中心的小皮院巷内,东邻市政府大院(亦是明清陕西巡抚衙门所在地)。它以悠久的历史和为穆斯林培养出大批有成就的宗教学者而著称于世,并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至今,每逢礼拜时,八方信众来此礼拜祈祷,朗朗诵经声不绝于耳,宗教生活景象犹如当年。据寺内原碑(已毁)和现存碑文记载,小皮院清真寺原名“真教寺”、“万寿寺”,又因其在化觉巷清真大寺(也叫东大寺)以北,且规模较大,亦称“北大寺。据传,该寺兴建于唐末,宋徽宗(大观)丁亥年(1107年),真教寺为长安京兆四坊旧有“清真寺”,是西安伊斯兰教最早建筑之一。该寺敕建于元仁宗皇庆元年即公元1312年。据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详细]
商南观音寺
  商南观音寺北出县城二里许,两山对峙,中虚一峡,名为峙沟。在峡半腰之上的崖壁上有一仙洞,洞前环山依崖坐落着一座建筑宏伟,雕梁画栋,红柱宝鼎,飞檐重阁,金壁辉煌的庙宇——观音寺。观音寺庙宇由停车场,寮房、天桥。僧楼、正殿五个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00余平方米。寺庙建在八十坡度的山崖上,建筑部局环山为S形,两山中架一桥廊,贯穿东西,左右联通。停车场设在寺庙脚下,从停车场顺六十二级台阶拾级而上,进人天桥甬道,左向转人房大院。顺寮房大院登十二级台阶上天桥,过廊坊,进人观音寺正殿大院。大院与正殿座基全用山石水泥依山砌成,高于停车场二十余米。大殿坐落在大院正后方,坐西朝东,为三间…[详细]
临海龙兴寺
  龙兴寺,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区的灵江之畔,巾子山麓,古城墙内,历为台州之首寺。自唐以来,成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之重要场所。天宝时,寺僧思托,六随鉴真东渡-,讲说天台宗义,弘传天台章疏,亲制鉴真干漆夹宁坐象,被日人奉为国宝,开日本雕塑艺术之先河。贞元间,日僧最澄入唐求学,驻锡龙兴149天,研习天台教观,抄录-,并授菩萨戒,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教派。后代历朝,有日僧圆珍、荣西、成寻、周然等先后来求学。寺始建唐神龙元年(705年),初名中兴,后为龙兴。历代屡更其名,曾曰开元,景德,崇宁,广孝等。及元以后,均称天宁。悠悠古寺,历历千年,名僧辈出,昭著史志,突出者,元有一山,名垂东瀛。近代来,中日学…[详细]
吴江报恩寺
  报恩禅寺坐落于柳字圩,位于屯村社区及西侧,据寺内碑文(碑1959年被毁)和清顺治《屯村志》记载: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唐大中二年(848年)一名为顾文通的王裔为报恩舍宅再建,占地120亩。整个禅寺由山门、石佛大殿和观音殿三部分组成,是江南五大古刹名寺(即金山寺、天宁寺、白鹊寺、灵隐寺、报恩寺)之一。寺院“庙田”唐至明前期有三千余亩,或和尚自种,或租给当地农民耕种。寺西建有小屋和打谷场,有条小河,称“和尚浜”,建有歇船的船坊。东边有座古桥,名为报恩桥。寺设有东西两庵,西庵称“洗心堂”,坐落在镇西义危圩,因圩有石塔一座,故称石塔圩;东庵称“济渡堂”,坐落在夫字圩(镇东南),故称和…[详细]
罗源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罗源县城南郊的莲花山腰,进深三楹,依山而筑,渐次升高,沿中轴线为山门、天王殿、莲池、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大殿左侧为栖云洞,右侧为门房和香积厨。首进天王殿,三开间硬山顶,两边封火山墙。殿后有“泻露池”,即莲池,泉水从石壁涌出,池中栽种荷花,旁有题刻“清池皓月”。“莲峰月色”为罗源八景之首。第二进为大雄宝殿,单檐悬山顶,面宽五间,中央三间凹入为前廊。殿前两侧为钟鼓楼,殿旁边有客堂,为朱熹客居传学处,手书“南石古道”至今仍在,也称“文公书院”,“书室清幽”亦为罗源八景之一。客堂边隔拱形小石桥便是栖云洞。该洞为天然石洞,高约三米,口窄内宽,有许多不同朝代的题刻。洞内供奉观音及十八罗汉像,…[详细]
广昌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广昌县东盱江镇吴家岭,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现有僧尼及管理人员18人。  该寺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今存佛殿既有明代构建,又有清末、民国之建筑风格。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觉寺宗风不减,有僧尼数十人,50年代中叶,僧尼被解散还俗,随后佛寺几易其主。90年代初,广昌县人民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批准大觉寺为开放寺庙。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觉寺的房产权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至此,大觉寺禅风佛影再展新姿。  大觉寺是一座省内外驰名的古寺。它之所以驰名省内外,这与他的古佛、古韵、古风、古碑有关。  古佛显圣乃大觉寺的一神奇光环。清同治六年(1867)《广昌县…[详细]
台儿庄清真寺
  台儿庄运河在明万历年间修通后,台儿庄遂成南北漕运咽喉要塞,于是“商贾辐辏”,其中不少是外来的回教徒。为有一个礼拜之处,他们便在台儿庄城东门里修建了一座小型的清真寺。清朝初年,漕运的繁荣带来了台儿庄的兴盛,“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在台儿庄定居的回族客商越来越多,原来的清真寺已不能满足其朝拜之需要。时至清乾隆年间,阿訇李中和倡议重修清真寺,以发扬光大伊斯兰教。据寺前石碑记载:“李中和抛却浮屠,纯讲救理。南走蜀闽,北走豫燕,蓄款数年,功成一旦。”重修后的台儿庄清真寺,位于台城大北门内的郁记花园旧址,占地38亩。台儿庄清真寺寺院前大门向东,过厅5间,南北讲堂各5间,…[详细]
狮峰寺
  狮峰寺。又称狮峰广化禅寺.位于福安市柏柱洋狮峰山麓:距县城30公里。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原在山顶,明永乐年间(1403—1424)移建于此。据载。明武宗曾游此寺,御题寺匾“狮峰广化禅林”,并赠诗,诗中有“影动方池鱼惊客,声来半岭竹引风”之句。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修。寺院占地1.3万平方米.坐西朝东,傍山而立,建筑雄伟。虽时历千年而庙貌尚存。传说古时一老僧云游四方,见此处群山如拱如揖,流水如白练绕山而去,其间一山,酷似雄狮,高踞群峰之中,气魄雄伟,便欲在此建庙。于是老僧便乘夜移来一香炉置于山麓一林姓人家门口。翌晨,主人见香炉遂将其移置他处;次日开门,香炉又在家门口,如是…[详细]
扬州高旻寺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高旻寺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清初重建为行宫。康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第四次南巡,登临寺内天中塔,有高入天际之感,书额“高旻寺”。康熙四十四年(1705)第五次南巡,曹寅与他的舅爷李煦各捐银二万两,李灿捐银一万两,修缮塔湾行宫。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同…[详细]
石羊街清真寺
  石羊街清真寺位于襄城县城关镇石羊街。年代为清。 石羊街清真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座落在襄城县西北隅,占地面积约5.2亩,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各类房屋60间,其中以卷棚、大殿、窑殿为主体建筑,南北讲堂,序列整齐。现存自清初以来碑碣20通。礼拜大殿属明代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廊之家祠,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经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改建为清真寺 。礼拜大殿属明代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廊之家祠,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经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改建为清真寺。大殿为古典宫殿式建筑,原为九脊八坡歇山顶,后改造成五脊单檐黄琉璃瓦顶,下辟三道拱券门,前檐保留九个斗拱,殿内矗立着四柱,柱托为青…[详细]
天桥寺
  天桥寺又为半山寺,俗称“吊桥寺”,半山寺古名“翠云庵”,安徽省重点寺院。小庙背依山峰,前临千仞绝壁,险峻异常。半山寺庵瓦舍5间,正中三开间为佛殿,两边为僧人住房。殿前为室内走廊,下装板壁,上安玻璃,可凭窗远眺。走廊东西各开一扇小门供出入,是步行游天台往来的咽喉要地。0结束以后,九华山的佛教慢慢有了复苏,到一九七九年,九华山佛教协会正式恢复活动。然而翠云庵气象仍旧奄奄,九华街的大庙尚待修葺,天台一线天台寺、拜经台等因有地藏菩萨遗迹,也比翠云庵更早提上九华山佛教协会的修建计划。但翠云庵前边的小道是闵园通至天台的必经之道,故而在庵西侧先修一座木桥,以供行人便利,佛协也派出家人暂且住在这里。文革后在翠…[详细]
涪陵法雨寺
  法雨寺位于涪陵城西聚云山峰顶,前临悠悠长江,后有群山逶迤,海拔高度366.5米。山上林木苍翠,终年云雾缭绕。有神仙洞、龟门关等古迹。相传,神仙洞为南齐第六位皇帝肖宝卷的衣冠冢,此处崖险壑秀,清凉幽静。石壁上现存古人题写的“佛”、“神仙洞”、“洞天福地”等石刻。龟门关地势险要,为古时涪州五关之一。 公元639年聚云山首建寺院。据寺内现存残碑记载:“唐贞观十二年始建阎王殿于山巅”。法雨寺数经兴废,先后使用过白云观、龟龙寺、东岳庙、赛丰都、天子殿等寺名。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游长江经龟门关,见聚云山祥云升腾,香烟缭绕,梵呗妙音不绝于耳,遂率群臣入寺,焚香点灯供水献花,礼拜诸佛菩萨,祈求保佑大唐国泰民安,…[详细]
三峰寺
  三峰清凉禅寺位于江苏常熟市虞山北麓,离城六、七里许,南临兴福寺;北临龙殿、小石洞;上临祖师山藏海寺,合乌目峰、龙母峰、中峰而得之名,旧名三峰禅院,相传建于齐梁。系江南著名丛林,与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为近代禅宗祖庭。唐常建《詠三峰》诗中有“嫋嫋云溪钟”句,可证为唐以前之古刹。明嘉靖时遭倭寇之乱,僧众散去,寺亦日渐倾圮。万历时住持洞闻重建寂照堂,未几移主兴福寺。适汉月大师自无锡来此栖隐,主僧见其气宇非凡,遂延请住持,于是修葺废院,禅律兼修,为士民所钦仰。合邑善信发愿倡缘劝募,大力护持,建殿堂寮舍,重塑金身。自明末至清康熙间,次第建成天王殿、千华殿、大悲殿、準提阁,松演堂、禅堂、精进堂、内山门,并…[详细]
桑浦寺
  桑浦寺桑浦寺,在拉萨市之堆龙德庆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拉萨河南岸的内邬托地方。寺庙以提倡因明(佛教逻辑)、辩论而著名,在西藏佛教历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藏传佛教教噶当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备受崇敬。桑浦寺由阿底峡的弟子俄·雷必喜饶于1073年创建的,最初称“桑浦内邬托寺”,后改称“桑浦寺”,是佛学教理的发源地。寺内殿堂供奉有许多佛像,还有雅绒两位大师(即雅楚·桑结贝和绒敦·玛威僧格)的茅篷、穿黑皮铠甲的0神和洽巴大译师(本名却吉僧格,曾任桑浦寺第六任座主)的灵骨塔。俄·雷必喜饶是11世纪人(生卒年不详),时称“大俄译师”。幼年时跟从鲁梅十人中的征·益西云丹出家,后到康区向赛尊学法。1045年他与枯…[详细]
开化灵山寺
  开化灵山寺简介灵山寺始建于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原寺院内有千佛阁、地藏殿、净照堂、园通阁、钟楼、鼓楼等建筑物。1934年,在寺院创办了开化佛学进修社,中国佛教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曾亲临弘扬佛法。1995年开始复建灵山寺,规划总面积150亩,总投资1500万元,开发建设大雄宝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钟鼓楼、灵山宾馆等。现已投资500多万元,殿内佛像形象逼真,院内走道栏杆均为石雕,规模位居浙西第一,正在申报省级重点管理寺院。浙江省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边境(东经118°01′-118°37′,北纬28°54′-29°30′),地属衢州市,是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详细]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是我国现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其地在今宁波市东20公里,鄞县五乡镇宝幢。寺之座落方位,在鄮山分支育王山之西麓。面对玉几山,左界育王岭,右是赤莹山峡谷。三山拥处,吉林参天,修竹蔽日。西望古刹,寺在山奥之底,南而远眺,俱在峰峦之中,有世外桃源之感。加之四周翠岗蜿蜒,群陵起伏,称之为“六殊胜八吉样地”实非虚言。早在南宗嘉熙元年(l237年),宋理宋就把其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被诏定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阿育王山,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创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详细]
大英高观寺
  大英高观寺,座落于大英县北通仙乡高山村境内之高观山上,与射洪县西南相邻。是大英县建庙历史最悠久,历朝历代最闻名,自然生态环境最优美,信奉区域最广泛,信众最多的古寺。相传高观寺始建于北宋时期,但据清初《蓬溪县志》记载,高观寺始有寺院应源于汉代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蓬溪县志》记载:蓬溪有八景:高观有其二,一曰“高观鼓响,”二曰“佛岩夜灯。”据《清初康熙志》载:“县之东门外,高观山,夜至五更,鼓声大震”。“高观鼓响”因此而被誉为蓬溪县八景之一。高观境域历为妻县、巴兴、长江、蓬溪县治之西,大英县之北而非“东门外。”妻县县治在今三台县妻江镇,高观寺正处其“东门外,”直线距离仅十多公里。高观寺,大英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