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巡游足迹之安徽(皖南方向)旅游

巡游足迹之安徽(皖南方向)

独秀园景区
  独秀园是以陈独秀墓为核心的大型人文景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庆市十里铺乡林业村境内,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是《新青年》的主编,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至五届总书记。1942年,陈独秀病逝于重庆江津,1947年其灵柩回安庆葬于安庆市北郊叶家冲,1998年,陈独秀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国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拨专款对墓冢进行修葺。安庆市政府于2004年筹建独秀园,2008年三季度独秀园一期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2009年10月,陈独秀纪念馆竣工开放。现在的独秀园占地110亩,墓地1058平方米,包括…[详细]
安庆市博物馆
  安庆市博物馆始建于1978年,与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暨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为三块牌子一个机构,是以地方历史文物,尤其是以近现代革命和戏剧文物为主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熊范二烈士专祠”为馆址,现为全国重点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承担着安庆市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以及文物调查、抢救性考古发掘等综合职能。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暨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位于安庆市菱湖南路102号,建馆于1993年9月,主要收藏展示黄镇同志生平事迹和安庆地方革命史相关藏品为主。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和省少先队教育基地,也是安庆市廉政教育活动中心和市直党…[详细]
迎江寺
  迎江寺位于安庆城区东南部,濒临长江,占地2.2万平方米,是我国长江沿岸著名的宋代名刹。内有乾隆皇帝亲赐“善狮子吼”和慈禧太后亲题“妙明圆境”匾额。迎江寺,原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称“迎江寺”。迎江寺是组古建筑群,为沿江一颗古建筑明珠。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达千人。寺中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及藏经阁。历代名流名宦,莅寺揽胜,吟诗作赋。寺中“迎江茶楼”,专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可品尝传统素食素菜。交通从安庆港口步行前往仅需10分钟,从安庆汽车站可乘10路公交车前往安徽安庆市…[详细]
杏花村旅游景区
  千年杏花村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诗村”。暖阁和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迹,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因诗的艺术魅力,仅为一个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然而,自晚清以后,杏花村屡遭劫难,早已面目全非。复建杏花村,一直是池州人心中的一个…[详细]
池州市博物馆(池州府儒学)
  池州府儒学,始建于唐代,初为夫子庙,又叫文庙,是历代朝廷、百姓供奉祭祀孔子及儒家学派贤哲的祠庙。宋代以后各地将官办学校与文庙合建。此后,池州府儒学成为历代池州教育文化中心和礼制圣殿。1917年,池州师范学校在池州府儒学原址上创办。池州府儒学所属的大成门、大成井、状元桥、泮池等古建筑以及古城墙和古建筑之间原有的历史空间轴线至今仍保存良好。池州市博物馆位于池州市池阳路(原池州师范学校校址),隶属于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池州市博物馆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陈列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面向群众开放、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详细]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开馆于2006年9月,是一家藏品丰富、管理规范的民办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达2万余件,主要向人们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主题的古建筑构件雕刻艺术和以昭明文化、傩文化为主的地域历史文化专题及瓷器、字画、刺绣、玉石杂件等,从一个方面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伦理教化。秀山门博物馆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基本陈列设计是:一楼为石雕艺术陈列馆,二楼为木雕艺术陈列馆,三楼为古民居艺术陈列馆,四楼为池州文化陈列馆,五楼展示傩戏及昭明太子等历史文化。城楼广场建有池中名鳜、水绕春城、斜阳古道、卷中风景、杏雨江南、临桥秀色、西廊胜览、城垣遗址等8个景点,内设浮雕墙展现了当年秀山门外…[详细]
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安徽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黄山)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景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由11大景区组成。九华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莲花佛国”之称。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连绵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为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景区内处处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还有云海、日出、雾淞、佛光等自然奇观,气象万千,…[详细]
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城西6公里处,为棠樾村的鲍氏家族旌表本族历史上有卓著功德人物的建筑群。由七座巨型石牌坊组成,跨村头石板大道迤逦而建。其中三座为明代所建,四座为清代所建。牌坊群中有碑亭,牌坊群进村一端有鲍氏宗祠,祠内有清乾隆帝“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御书对联。牌坊群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石牌坊粗壮简朴,体现了徽派石雕风格。在棠樾村头,坐落着7座气势恢弘的古牌坊。这些牌坊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述说着几百年来这座村庄的兴衰。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黄山市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一连7座,建筑风格浑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详细]
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
  谢裕大茶叶博物馆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该博物馆收藏了徽州各种民间传统制茶工具、毛峰茶文化历史书籍等,展现了中国徽文化和徽州茶文化悠久的历史,2008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建设布局谢裕大茶叶博物馆是安徽省首家茶文化博物馆,总面积3500平方米,按徽派风格建造,是集黄山毛峰创始人谢正安及黄山毛峰茶的发展史、谢裕大产品的制作工艺展示、茶道表演、品茗为一体,以宣传徽州文化和徽州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馆,是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对外品牌形象,更是黄山毛峰和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百年字号正安开,裕大辉煌今日创”。在“谢裕大茶行”创办百余年之际,谢裕大茶叶博物馆的建立,让世人可以更加直接生动地了解黄山毛峰…[详细]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是伴随着徽商的发展而兴起的。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沪杭大商埠之风”,盛极一时。老街全长1.5公里,街宽7米,老街店面一般都不大,但内进较深,形成“前店后坊”、“前店后库”、“前店后户”的特殊结构,因更显老街的“老滋老味”。古老的徽州文化在老街上展现它那迷人的风采,堪称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长廊。老街有老字号店铺数十家,其中“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开设的中药店,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饮誉世界的“祁红”、“屯绿”,多集散于屯溪;“徽墨”、“歙砚”更是琳琅满目、“徽州四雕”(砖、木、石、竹)产品及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根雕更是随处可见。老街的魅力倾倒了影视界,至今已有百余部影视…[详细]
黎阳in巷
  千年古镇,时尚新生。黎阳in巷以古今碰撞的建筑语言为特色,街区目前保留九栋较为完好的徽派老宅,更有晴空、夜色、云海、流光为游者搭建360度的意境时空,处处皆是美轮美奂的天然布景。街区品牌老字号商家林立,众多非遗大师争相入驻,徽州特色美食汇聚在此,咖啡酒吧品牌商家一应俱全,使得国内外游者在黄山不仅有景可观,同时有乐可享,成为时尚文化旅游街区。黎阳in巷是国家级AAAA景区。依托丰富的黄山旅游资源,设计规划的大型旅游综合体,景区主要有三条街区构成,分别是滨江酒吧休闲街区、特色美食街区及徽文化体验街区(黎阳老街);项目采用“保护、移植、创新”手法,以实现“升级黄山旅游”。“唐宋之黎阳,明清之屯溪”,…[详细]
龙川风景名胜区
  龙川是坑口村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距绩溪县城约10公里,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绵长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现,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龙川,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山环水绕,景色秀丽。龙川村地形如靠岸之船,东耸龙须山,紧依登源河,南有龙川汇集,西偎凤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岭,独具特色。东晋散骑常侍胡焱镇守歙州,爱其风水胜迹,于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举家迁于此。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尤其到了明代,该村发展到了一个鼎…[详细]
中国状元博物馆
  休宁县状元县博物馆自1986年成立,2004年年初,随着“中国第一状元县”资源的不断挖掘,县委、县政府着手启动博物馆的一期工程状元博物馆建设,主要是以海阳钟鼓楼为中心,由状元文化广场、状元文化陈列馆(钟鼓楼展厅)、状元阁及附属庭院等4大部分组成,并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随着博物馆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游客接待量的不断增加,休宁县博物馆2008年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平政堂、明清科举文化展馆(道德馆)等建设,整个工程于201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服务。2018年又启动了休宁博物馆三期——海阳综合馆建设,并于2019年6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共分“海阳春秋•状元名城”、“斯…[详细]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位于徽文化发祥地安徽省黄山市,由徽州古城、牌坊群鲍家花园、唐模、潜口民宅、呈坎五大精品景区组成,北依黄山,南接千岛湖。徽州古城是徽州府治所在地,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棠樾牌坊群为中国最大的牌坊群落,由明清七座紧紧相连的石坊组成,蔚为壮观。唐模,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的美誉。田园风光优雅别致,法式浪漫风情与徽州古村落丝丝入扣。呈坎,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这里融自然山水为一体,按《易经》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诠释了天地万物相生克的先哲理论。潜口民宅被誉为我国明清民间建筑艺术的活专著,荟萃了明清时期徽州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民居。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通过对古城生活、宗祠文化、…[详细]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峰南麓。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时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详细]
宏村
  宏村,位于黄山南麓黟县东北部,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南宋绍兴年间,宏村人独具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村落,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村庄现完好保存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整个村落建筑不仅拥有优美的环境,合理的功能布局,典雅的建筑造型,而且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杰出代表之一。建筑中的三雕艺术令人叫绝,雕刻刀法就像北方的剪纸一样精细,流畅。大与小的运用,疏与密的处理,粗与细的对比都恰到好处。著名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详细]
西递
  西递位于皖南徽州黟县(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黟县原属古徽州,西递地处徽州府西部,因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宏村位于黟县城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楼、拦河筑坝、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西递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西递有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态环境和风情,该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西递以其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砖雕、石雕,闻名于全国。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详细]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已有950多年的历史,现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1年,皖南古村落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