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文化旅游景点推荐--崖墓篇旅游

各地文化旅游景点推荐--崖墓篇

青山崖墓群
  临澧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青山崖墓群被国务院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山崖墓群位于临澧县城以北35公里处的澧水河南岸,规模宏大,十分壮观。离青山大坝船闸100米,面临澧水河,对面是澧阳平原,东距澧县城20公里,西距石门县城15公里,此处是澧水河进入平原的最后一段山头,当地人称“洞子眼”。青山崖墓群建立在一个松散的红石崖壁上。属人工开凿,构造基本一致,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墓顶与墓底宽度一致。整个崖壁的坡度在80度至90度之间,全部分布在高50米、宽180米的崖壁上。共有大小洞穴104个,分两类:一类是两室,后室比前一室高出一个台面40公分左右;另一类是单室。其中M66号墓比较独特…[详细]
瑞峰崖墓群
  瑞峰崖墓群位于眉山市青神县岷江西岸的瑞峰镇黄角村丘陵地带,是一处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墓葬群。2006年5月,瑞峰崖墓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六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秦并巴蜀后,四川盆地依托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跃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一批拥有大量土地和佃户的富裕庄园主,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民众的意识形态和丧葬制度开始转变,厚葬和家族葬风开始盛行。纵贯眉山的岷江,远在秦汉,就是四川的“黄金水道”,沿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当时沿江的眉山人,不仅生在岷江边,死后也安息在岷江两岸,这就是岷江两岸面水背山的峭壁和山坡上分布着大量崖墓的原因…[详细]
武夷山崖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位于福建省在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九曲溪两岸山峰和山北景区内。现存的地点近20处,棺木数量约20具。武夷山崖墓是形似江南乌蓬船的木棺,也称架壑船、仙橹、仙舟、敞艇、仙人屋、金棺材、仙船、沉香船、船棺等,是武夷山古闽族先民的一种葬具。船棺的形状与独木舟相似,分底、盖两部分,全长3—5米,整木刳成,上下套合,前高而宽,后低而窄,两头起翘如船形。武夷山崖墓的埋藏方法,置于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之上,一是利用自然洞穴数量放置;二是利用岩石的自然裂隙或互相邻近的两个断崖之间架设板块,置棺其上,远望或隐或现,疑是“仙人葬处”,故一般称为崖墓。又因可望不可及,突出悬置半空的特点,也称为悬棺葬。根据古…[详细]
邓双崖墓群
  大云山崖墓群,是于2013年在四川成都市新津县发掘的一处崖墓墓葬群,位于四川新津县邓双镇大云山,有崖墓600多座,分布于两座土山上。年代大约在东汉,墓葬内发掘出大量的陶制器皿。2013年,当地文物部门清理挖掘出了一些陶棺、石棺以及众多造型各异的陶俑。这些墓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大云山崖墓分布在两座山上,崖墓分布密集,从山顶到山脚呈上、中、下三层分布。其中较高的一座山,坡度较大,垂直高度约六七十米。在其朝西的一面,山形成波浪形起伏,超过370座崖墓密集地分布在这一侧。与这座山隔着一条小水沟,一座圆形的小山,通体被大大小小的崖墓环绕,上下大致可以分为五层,整座山就像是一个圆锥形的蜂…[详细]
商洛崖墓群
  商洛崖墓群在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地区,东起丹凤丹江河谷,西至柞水乾佑河两岸约百余公里范围内的高崖上,密布着数千个如燕子窝一样的山洞。数百年来,关于这些山洞的由来众说纷纭,当地相传称之为“躲反洞”、“跑匪洞”、“藏兵洞”。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考古人员进入洞穴后惊奇地发现,洞内厅、卧、灶、井、池和厕所等一应俱全,有的还饰有壁画……这些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神秘山洞到底是做什么的?“跑匪洞”实为古代崖墓群1月5日,记者来到商州区杨峪河镇老虎崖。这是一面目测近百米高的砂石山崖,中部凿有数层洞窟,常人极难攀爬。所幸在靠近山脊缓坡的一侧,当地人用钢管焊接了一条半悬空的栈道,记者得以进入山崖最靠边的一处山洞。…[详细]
铁佛寺崖墓群
  铁佛寺崖墓群位于安岳县自治乡铁佛村的铁佛寺山崖和祠堂坡四周,崖墓分布在哑子河大龙桥至祠堂坡长一公里的两边山崖上。铁佛寺崖墓群在祠堂坡有40座。墓葬结构多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单室墓,墓顶多为弧形顶,有少数呈人字顶。墓室长2~5米、宽2~3米、高1.8~2.2米,均有短甬道,甬道深0.5~1.2米,高1.2~1.5米,宽0.8~1.5米。墓道视地形长短不一,有不少墓的甬道两旁、墓室有石刻画像。石刻画像建筑类的有单阙、双阙、子母阙、干栏式建筑、望楼、斗拱等;生活类的有牧马、长袖舞、鱼舟等;神话类的有伏羲、女娲、四神、羽人等。祠堂坡2、3号墓石刻画像最多,雕刻精美,保存完好。二号墓右壁干栏…[详细]
合江崖墓群
  合江崖墓群(密溪芭蕉湾崖墓、虎头佛子岩崖墓、榕右鱼天堂崖墓、福宝高村崖墓、自怀梭滩石崖墓、大耳朵崖墓、大路边崖墓、黄溪侯五嘴崖墓、观音岩崖墓、鱼连子崖墓、洞溪崖墓、蒋湾和幸福崖墓、魏家祠崖墓、狮子山崖墓)合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合江崖墓主要分布在长江、赤水河、习水河沿岸丘陵和山区窄谷地带。以墓群为主,尚存芭蕉湾、鱼天堂、佛子岩、高村、梭滩石等五处崖墓群相对集中。2013年,合江崖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江崖墓群形制独特,主要为横穴式小墓室,冲击式顿钻法建造。分布密集,状如蜂房,保存较完整。一般由墓道、墓门、墓室、壁龛组成,少数墓室内有灶台、石塌。以单室为主。结构…[详细]
七个洞崖墓群
  七个洞崖墓群汉代崖墓葬位于长宁县古河镇保民村,岷溪河北岸的红砂岩峭壁上,共28座。因有7座;集中建于高约3~8米的绝壁,远望7个墓门若洞,故名“七个洞”。各墓早被破坏,无随葬物,唯墓室结构和石刻画像、题记保存完好。“七个洞”的7座崖墓从上至下排作四列,单室,拱顶或弧形顶,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4~4.2米,宽1.7~2.6米,高1.3~2米,室内凿双石棺的3座,凿1具石棺的2座;棺具与室壁相连。墓门呈方形,三层门楣由外到内逐层缩小。墓群的石刻图像,分布在墓门周围石壁上的多阴刻;分布在室壁及石棺上的均为浮雕。其内容有伏羲、女娲、卫士、舞女、侍女、车马出行、宴饮、伎戏、阙、青龙、白虎、朱雀、钱范…[详细]
交麻崖墓
  交麻崖墓崖墓位于东经106°15'、北纬25°42'30、海拔960米的县城南七十公里交麻乡干代村天星洞内,洞高约二点五米,宽十四米。干代河穿洞流向敦操电站,两岸峡谷悬陡,天星洞地形险要,无旱路可至,仅能乘船由干代河逆水驶入。进洞十米后,从左侧攀壁而上,就可看到洞内整齐放置的棺木。该洞现存棺木一百二十余具,置于洞内自然台地上。棺下横放两根方木,长短大小不一。棺木排列有序,叠放层次不等,少则一层,最多四层;每层多者二十具,少则十具左右。棺木大小形制也不统一,最大的长约二点一米,宽零点六米,高零点五米,最小的长一点八米,宽零点五五米,高零点四五米。所有棺木均用青杉木制成。墙板相接处,用阴阳槽扣紧,…[详细]
塔梁子崖墓群
  塔梁子崖墓群,位于中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民主乡桂花村响滩河北岸“塔梁子”山腰上。2002年9月—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塔梁子崖墓群中的9座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批崖墓由墓道、墓门、主室、甬道、侧室、棺床、壁龛、灶台等组成,有单室、双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为主。在崖墓中首次发现有壁画和墨书榜题,并发现一批仿木建筑形式的雕刻和珍贵的画像雕刻新题材,大大丰富了崖墓的考古资料。根据这批崖墓的形制、画像题材及出土器物,其时代属东汉中晚期。在3号墓中首次发现了“墨书榜题”。塔梁子3号墓则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壁画墓。2006年“塔梁子崖墓群”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详细]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座落于四川省乐山市郊1公里的麻浩湾。麻浩崖墓是一座东汉的崖墓,墓室由墓门、享堂、墓道和棺室几个部分组成,深29.93米,最宽处10.9米,最高处2.8米。第二穴墓道口的右边门柱上刻有“武阳掾”,左边刻有“阳嘉三年”,入内门框上左刻“邓景达冢”,均以阴文,汉隶书写,笔势雄劲奔放。“武阳掾”是汉代的一个官职,可能是墓主生前曾经担任过的职务。墓内的石刻图像丰富,墓门上刻有飞檐、瓦当、斗拱。墓的门楣上左右各刻有一羊,同列的还有三幅浮雕的人像,左墓门飞檐上刻一虎、豹形的动物。享堂的三方都刻有檐、瓦当数十,花纹雕刻精细,式样不同。享堂壁上凿刻的浮雕图像有《车辇图》、《牧马图》、《宴乐图》、《荆柯刺…[详细]
烟堆山崖墓群
  烟堆山崖墓群烟堆山崖墓群地处涪江东岸,江彰平原东部边缘。南北朝时期崖墓,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墓葬于浅丘缓坡处开凿而成,多为南北走向,暴露墓室形制简单。其中M1方向310°,墓道宽0.9米、高0.8米、墓道长2.3米,墓室长1米、宽2米、高0.8米。几何纹梯形汉砖长0.33米、上宽0.2米、下宽0.26米、厚0.09米。烟堆山崖墓群为研究本地南北朝时期丧葬习俗和民俗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征。…[详细]
塝山地崖墓群
  塝山地崖墓群位于白衣镇磴子社区居委会,坐北朝南,分布在长7.71米、高6.5米、距地面2.3米的塝山地河边石崖上。此墓群共有三座崖墓。M1墓口呈长方形,双门楣,第一道墓门高1.6米,宽1.8米;第二道墓门高1.47米,宽1.33米;墓道深1.2米;墓室呈拱形顶,深2.4米,宽2.35米,高2.06米。由于淤泥掩埋较深,看不清棺台。M2第一道墓门高1.74米,宽1.66米;第二道墓 门高1.2米,宽0.94米;墓道深0.8米;墓室呈拱形顶,深2.9米,宽1.9米,高1.58米;墓室左侧为棺台,长1.83米,宽0.6米,高0.55米。M3第一道墓门高2.06米,宽1.9米;第二道墓 门高1.3…[详细]
柿子湾崖墓
  东汉崖墓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乐山城东2.5公里处柿子湾。共约800余座,多为双穴,现存100多座,以精美石刻画像和文字题记闻名,故称为“石刻之湾”。其中最有特色为一、二、三、-墓。一号墓在柿子湾北侧,是一座前堂二穴的大型墓,面北向南,墓门宽16米,高7.2米,厅堂入口处由两根石柱隔为三门,檐上装饰瓦当、斗拱,两边各有一出侍图,环壁刻有14幅雕刻画,有老莱娱亲图、牛马送行图、董永孝子图、侍从图。武士图及两尊坐佛等。二号墓在一号墓东侧150米处,墓门宽14米,高4米,门右刻一石阕,门上方瓦当。斗拱下刻有朱雀、羊、鱼,左右壁上侍役图、出侍图等。三号墓在一号墓西侧100米处,坐北向南,为单穴墓,享…[详细]
黄伞崖墓群
  黄伞崖墓群汉代墓葬。在宜宾县高场镇拥护村,分布在岷江北岸的黄泥巴坡、印子坡和喳口崖坡,共计182座。墓分单室、双室和多室几种。其中以印子坡1号墓最典型,墓凿建在临岷江之岩壁上,距地面3米。为一堂三室的大型崖墓,由墓门、享堂、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门宽12米,高4.3米,四柱三门。门两侧依崖处凿双阙,两中柱上刻斗拱;门楣上刻仿木屋檐,上浮雕筒瓦、瓦当、檩格,檐下刻斗拱、棂窗、楼台、人物和走兽等。享堂宽12~12.4米,高2.4~2.65米,进深4.5米,平顶。侧壁均有柱、墙、檐口及瓦当等图案。各墓室前有甬道,3个墓室大小大约相等,每室面积约12平方米,均凿有壁龛和石灶。1号墓室还有石棺置于棺台…[详细]
九倒拐崖墓群
  九倒拐崖墓群位于胜利乡白塔村的西麓,隔河与黄水镇相望。山下一马平川,与杨柳河古渡口陶家渡、白云渡紧临,古代为交通要冲,汉蜀守任安曾于此筑宜城。此一带崖墓交集中,有76处,远望如蜂房。形制大小不一,有正方形、长方形、单双门楣、弧形,年修殿三重,壁上不少彩画,而‘三绝已无。”六十年代,应天寺壁画同全寺佛像一起被砸毁,无一幸存。其它寺庙壁画的命运也大多如此。太平镇锁龙村村民裴家贵住宅有三幅壁画(两侧配对联),一幅横式为山水,两幅竖式为梅花、盆景,-民国癸亥(1923)江源画巅郑松涛作。现存完好。县内保存完好的古石雕主要有卧云寺和金华庵两处。卧云寺有石刻造像五尊(彩绘)共三窟。中为石刻大佛,旁刻嘉靖九…[详细]
仙水岩崖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18公里处,时代为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已调查发现205座崖墓,是中国现存崖墓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崖墓大部分利用天然岩洞造成。洞穴大小悬殊,有的宽2米,有的宽58.3米。洞口朝向东南。墓门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夹板式墓门,一种为横串式墓门。从墓葬习俗来看,大体分为单洞单葬、单洞群葬、联洞群葬三种。发掘棺木41具,形式多样,全是优质的木材精制而成。随葬品中十三弦古筝是目前国内最早的木制弦乐器;纺织工具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斜织机构件的发现,将其最早年代从东汉提前至战国时期。仙水岩崖墓群,为研究古越民族的族俗、经济活动、文化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详细]
江口崖墓
  江口崖墓位于四川省眉山地区彭山县江口镇岷江东岸上。该墓的时代上限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晚期,下限不晚于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以东汉(公元25年-220年)时期崖墓为大宗。崖墓以江口镇梅花村为中心,在塞子山、高家沟、盐井沟、打鱼沟、油房沟等地点都有分布,面积30.4平方公里,现存崖墓4580座。江口崖墓的墓葬形制有6种类型,包括船形室墓、竖井横室墓、岩室与砖室结合墓、天井墓和异型墓。墓葬的雕刻画像和出土文物为研究当时的道教和佛教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江口崖墓以其数量多、保存好、时代明确,成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国家文物局)江口崖墓以…[详细]
北斗岩宋代崖墓群
  北斗岩宋代崖墓群在横江镇北斗岩村蛮洞湾崖壁,距地面高4.5米,共5座。皆为单室,深2.7米、宽1.65米、高1.25米,室底四边凿沟,中部凸起而成置棺台。其中1、2号墓有内容丰富的石刻图像。墓门上凿△形,内浮雕有鸟、卷云纹和仿木建筑之垂脊、铺首,使墓门呈仿木建房屋状;门侧浮雕顶盔甲的执剑武士各一;门框上浮雕有兽面人身的镇墓兽。1号室左壁浮雕图像为生产劳作场面,有担水、春臼、缝补等,人物多为椎髻发式,短服。右壁则为娱乐活动场面,有击鼓、吹奏、舞蹈,人物多为丫髻发式。后壁龛内刻“半开门”图形,门内外各1人,似为役者;龛外一男一女,席地而坐,旁立1女,双手捧物侍侯。2号墓石刻内容与1号室略同。…[详细]
何家湾崖墓
  何家湾崖墓位于宝坪寺村5组一小地名叫何家湾的一处绝壁上。宋代崖墓坐向为坐东北向西南,夫妻墓凿于海拔1045米的石崖壁上。该石岩顶部呈半圆形,石岩长15米,宽5米,高12米,两墓洞凿在离地面高5米的石凿壁上。墓门顶部呈半圆形,高1.2米、宽1.2米,洞深3米。左右两墓洞对称,高宽深相同。两墓洞中间刻有一个石刻像,两墓左右0.8米处各雕刻两幅肩扛铜锤石刻图像,高1.7米、宽0.8米。墓洞第二层中间两石柱上刻有龙蛇,另两根石柱上刻有图案。第三层中间长方框内刻有两尊石刻像。据说这是墓主像。保护范围:以墓葬封土及墓碑为基线,向东、南、西、北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再外延1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