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

塔山遗址
  在浙江省象山县丹城塔山东南麓,依坡濒海,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8年发现后,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下,1990年、1992年两期发掘601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象山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在宁波市最南端,从历代《象山县志》记载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始有人类在象山活动,因而一直以来都认为象山的历史不很悠久,但塔山遗址的发现、发掘,却把象山的历史推进到6000年前。塔山遗址位于象山县城塔山南麓的缓和山坡上,面临大海,据地质调查,离古海岸线只有几十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90年在省考古所的主持下于1990年、1992年两期发掘,证实了塔山…[详细]
新砦遗址
  新砦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南临洧水,东部是洧水故道,西部和北部为开阔的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1979年3~4月、1999年、2000年对该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新砦期文化”确认的学术成果。2002年~2005年10月,又继续对新砦遗址进行了发掘,已初步确定新砦遗址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壕、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城址的遗址。整座城址均掩埋在地表以下,城址平面基本为方形,南以洧水河为自然屏障,现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及贴近城墙下部的护城河。东墙南北残长160米,深4米;北墙东西长924米,深5~6米;西墙南北…[详细]
涂家台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涂家台遗址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后经过了1994年的重点调查,1999年的考古发掘,并于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益阳市南县南洲镇大郎城村东部一不规则的台地上,台地高出周边稻田约1~1.5米。遗址往北200米处有2处直径三四十米、高4米余的土岗,当地人称炮台,1986年,益阳地区博物馆曾在此发掘战国墓1座。涂家台遗址是洞庭湖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上承距今8000余年的彭头山文化,下接距今7000余年的皂市下层文化时期,是解决彭头山至皂市下层文化相互连接的重要遗址。距今约680…[详细]
张官店古城遗址
  张官店古城遗址位于平原县王庙镇,年代为秦至南北朝。平原古城遗址,在如今平原城南二十五里的张官店地方,这一带原是黄河冲积平原的一介高埠之地,后因地表变化而又形成了较为低洼的现状。此处又是马颊、笃马、鬲津、鸿沟等九条自然和人工河流汇集的“沼泽之国”。早在上古时代,就有“陆终氏”和“有穷氏”的氏族部落在这里混合居住。在公元前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对新石器的使用,据考古学家推断是公元前四千二百年至三千七百年之间传入黄河下游北岸的。从现在在张官店附近发现的“石镰”判断,公元前三千八百年左右的时候就有耕耘、狩猎于此的百姓。据古代文献记载现今平原附近在夏代(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有“有穷氏”“有鬲氏”这两…[详细]
黑帝庙遗址
  黑帝庙遗址黑帝庙又称遐福寺,位于巴彦呼舒镇,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处布局严谨、建筑宏伟、殿堂辉煌、景色幽静的建筑物,庙外观以石砌成,白壁红边,它把汉式的坡顶、斗拱、方亭和藏式平顶,梯形窗、异形柱等结合在一起,整体形象生动和谐,构成了汉藏结合的艺术风格。整个殿顶黄金镀瓦,在阳光下金光四射,灿烂夺目。寺庙顶部四角设有铜制锦金经柱,以示顶天立地。前部墙顶部正中有铜制锦金0和面对面而立的神鹿像,以示长寿万年。殿堂内部全为红漆明柱,各柱上围裹着各种丝质飘带、幢、幡等。天花板上绘有古代龙凤图案。画柱雕梁绘有佛经故事。正堂正门上方,悬挂着汉、蒙、藏四题合壁的《遐福寺》匾额,一方《大经堂》位于正殿前部,为--集…[详细]
虎卧寺遗址
  虎卧寺遗址位于县境西南隅虎卧山。始建于汉代,名曰寿峰寺。此地山峦叠翠,风光秀美,相传后晋时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贿赂契丹,此山遂为辽地。天神不忍腥秽沾辱佛场灵山,特现白额身保护佛法,自此有虎盘踞,此山遂称虎卧山。明代中期,有一名曰德玉之高僧云游至此,观其山风气秀异,决定作锡兹山。他走到虎踞巨石前对虎说道:“我今来此为佛传教造一方福利,你是灵兽要超脱异类,若离开这里,我将劈山铸像卓锡于兹”。言毕,虎纹丝未动。德玉又说,如不离去就把我吃掉,说着往前走了几步,虎仍不予理睬。德玉反身走到山涧小溪,沐浴全身后又来到虎卧石前,对虎说:“我身体已洗干净,现在可以吃了,如果不吃你就走开。”随后老虎摇尾点额,率领众…[详细]
忻口战役遗址
  看点: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1937年10月,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国共两党浴血奋战,23天内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忻口战役是中-队抵抗日本侵略军进犯的一次最激烈的战役。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约三万余人,由北至南直取太原。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国共…[详细]
武帝台遗址
  武帝台又名汉武台,望海台。据史料记载,武帝台为汉武帝东巡观海所筑。。《北魏地形志》载:“章武有武帝台”,《畿辅通志》(康熙版)载:“武帝台在盐山东北七十里”。《盐山县志》(同治版)载:“武帝台有二,其一无考,岿然,独存者,惟盐山之一台。”台基呈正方形,每边长120米,高5.6米,可分5层,土内多有素面灰砖等。采集物有战国红陶斧、豆把、豆盘绳纹碎片和汉陶罐残片、瓦片、五铢线。 武帝台位于古黄河边,为战国时齐国、燕国边境地区,黄河在此入海,原为军事瞭望台或烽火台,汉武帝在此基础上修筑而成,时间为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汉书·郊祠志》、南北朝北魏《地形志》、《土地记》均有记…[详细]
大舜庙后墩遗址
  大舜庙后墩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岱东镇北二村北约2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石器有斧、锛、镞,通体磨制;陶片有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以素面为主,还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鱼鳍形鼎足。保存完整。 大舜庙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岱山县岱东镇北二村衢山镇培荫后墩,南临公路,背靠山,东距范家岙约100米,西距凤凰咀山坡。遗址1983年烧窑取土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出土遗物有石斧、有段石(石奔),柳叶型石(石簇)、鱼鳍型鼎足以及陶片等。陶质有夹沙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有绳纹、划纹、附…[详细]
十八站古遗址
  塔河县十八站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批量的石器标本,证明了单纯旧石器时代晚期原生文堆积化层,存在于松嫩平原的原始早期时代。地层出土的形体较大的石器,加工粗糙,不与细石器和陶片共生,且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制层,与相对较晚的细石器和陶片地层,界点分明。出土:刮削器、尖状器、石叶、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万二千年前。出土石器,器形、风格、大小与北京周口店、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出土的石器颇相近。十八站是以清代驿站而得名,其所在地现隶属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局和十八站鄂伦春族自治乡管辖。遗址坐落在黑龙江支流呼玛河左岸二级阶地上,地处大兴安岭北坡山地。海拔高度约300米。…[详细]
榴花战斗遗址
  榴花战斗遗址位于东莞市石碣镇刘屋村桑园下,是一块约200亩左右的田畴。1938年10月,日军发动入侵华南的战争。12日在广东省惠阳县的大亚湾登陆。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日军占领惠州后,于19日占领石龙,莞城危在旦夕。同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由东莞社训总队政训员何与成、副总队长颜奇率部分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共200余人开赴石龙附近东江南岸的榴花、峡口、西湖、京山一线设防,阻止日军渡河向莞城进攻。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在峡口、京山、鳌峙塘等地鏖战20多天,毙伤敌人数十人,狠狠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大大增强了东莞人民抗日的信心。模范壮丁队与常备队获悉在石…[详细]
中子铺遗址
  中子铺细石器遗址位于四川省位于广元市朝天区东北部中子镇营盘梁,是108国道和金牛古道的必经之地,距陕西宁强县界10公里,距朝天城区25公里。中子镇是历朝军兵从秦国入蜀的必经之地。兵家的军营多驻扎在此山包上,故称为营盘梁。营盘梁地处嘉陵江支流潜溪河中游,是一条不甚宽阔的河谷台阶地带,海拔660米,营盘梁是一座独立的石山包,高约60米,表面积约13000余平方米,潜溪河绕过此山包向南流入嘉陵江。河谷四周均是高山,海拔1100米至1600米。潜溪河谷是古代金牛道的一条辅道。从中子铺上山,过南垭口,从大安河翻过梅子垭至新店子,接金牛正道至广元。因此中子镇是历朝军兵从秦国入蜀的必经之地。兵家的军营多驻扎…[详细]
川西南军区游击队活动遗址
  马边河一带位于马边彝族自治县、沐川县沿马边河一带。1949年2月,共产党员陈文治、袁恕之、谭家融、张其德等从乐山转移沐川县舟坝一带,与当地共产党员胡立恕、黄厚德取得联系,到舟坝、荣丁小学和沐川师范学校,以教师身份掩护,从事革命活动。7月,四川大学将共产党员华文江和参加-组织(民主青年协会)的一些学生转移到乐山、犍为、沐川一带,开展隐蔽斗争。9月,华文江请示中共成都职工区委负责人贺天熙同意建立武装游击队,并派军事干部王孟凡前往支持。11月,陈文治、华文江、王孟凡等人研究成立“川西南军区游击队”,随后派出人员到马边、犍为等地联络,通过与原国民党军队团长、进步人士、“民革”成员王传猷、王骥联系,控制…[详细]
孟洼汉墓遗址
  位于朝城镇孟庄村北的孟洼为汉代东武阳旧城遗址。遗址为一盆地,比四周低近1米。其西部为南北向人行道,路西有砖窑,北部为东西向水渠和人行道,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遗址南部为一大型汉代壁画墓(亦称孟洼汉墓),孟洼汉墓遗址2006年5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4月莘县文物管理所对汉代壁画墓开始实施第一期保护工程。孟洼汉墓高10米,边长75米,占地面积5625平方米。(清代《朝城县志》、1997年版《莘县志》均记载此为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台”,“霸台啸声”(指孟洼汉墓)被定为原形。但是,经考古发现,证实了孟洼汉墓的可靠性,推翻了“会盟台”之说,起到正…[详细]
红石砬子遗址
  前郭县红石砬子遗址,别有一番天地,考古工作者以独特的手笔,给它挥洒一层“汉书文化”的神秘彩色。因此,它以新的面貌出现,引人嘱目,不知吸引了多少学者和游客。如果你想去那里一游,可从前郭县城乘车,向东南行程20公里,到吉拉吐乡东灯楼库屯,再向东南走3公里,便可到达红石砬子遗址。遗址坐落在松龙江南岸依丘傍水的漫岗上。这里南北有起伏的迤俪丘陵,伴着一泻千里的松花江静静地流淌;西面筑起一道苍翠的防风林带,宛如古老的长城在这里护防,风景幽美、静谧,是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如果你信步走上漫岗,就会发现脚下有许许多多的陶器碎片,暴露出来的出土陶器多姿多彩,有锥状、0状的陶鬲足,有精美陶纺轮、红衣陶片、素面黄褐…[详细]
城村汉城遗址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汉城遗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至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豁口通道,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中央高台上的宫殿遗址一组包括大门、庭院、主殿、侧殿、厢房、回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建筑物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沟谷…[详细]
紫竹遗址
  紫竹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燎原乡紫竹村,年代距今约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之一,是宝墩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堪称“长江上游近5000年文明史的象征”,被誉为“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纳入《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紫竹遗址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西南13公里的燎原乡紫竹村7、8组内,东经103°35′,北纬30°36′,海拔532-535米。 遗址呈长方形,城墙分内外两圈,呈“回”字形,面积…[详细]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市甜水井东南2公里吊吊泉沟口西侧,敦煌市与安西县行政区域交界处。南临三危山支脉火焰山,北与疏勒河流域汉长城烽燧遥望。因出土的汉简上 书“悬泉置”三字而定名。现存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5米。地面暴露有灰层、大量绳纹灰陶片、草渣和汉简。1990年-1992年对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发掘,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1991年度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悬泉置遗址,据出土简文记载,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清代又称“贰师庙”,“吊吊水…[详细]
叶县楚长城遗址
  叶县的辛店、保安、夏李、常村等南部区域,有一条“龙”在山岭峡谷之上曲折盘旋,俯瞰着广袤的中原大地和江汉平原,这条“龙”就是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土龙”--楚长城。楚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被称为“长城之父”。楚长城既是南方部族“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军事跳板,亦是抵御中原诸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它承载着楚国沧桑的历史,见证了战争与和平的演变。遗址概况叶县楚长城遗址是由“土龙”(城墙遗址)、山寨(关城遗址)、房基、水井、蓄水池、烽火台等组成的重要遗迹连结线,涉及辛店、保安、夏李、常村4个乡镇。楚长城遗存较好的地段,都在山寨的顶部,老山寨、鹞山、闯王寨、红石寨、歪头…[详细]
鹿台岗遗址
  鹿台岗遗址位于兰考县东部裴村店乡。鹿台岗遗址地层关系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先商或岳石文化、商文化、春秋时期文化等,而与鹿台岗相距仅数十公里的朱岗、段岗、牛角岗诸遗址地层关系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文化、春秋时期文化等。通过对鹿台岗遗址和朱岗、段岗、牛角岗遗址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它们虽近在咫尺,但是文化面貌却大相径庭。出土文物在鹿台岗遗址的文化内涵中,未见二里头文化遗存,确共存有与二里头文化属同时期的岳石文化和先商文化,从而表明今杞县境域应是二里头文化分布的东部边界。相反鹿台岗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岳石文化最西的地点,豫东一带先商文化最西的地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