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

万山汞矿遗址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万山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在唐代时即以“光明丹砂”为皇室贡品。遗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洞子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公里,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矿洞内留存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独特的采矿、选矿及冶炼等系列传统生产工艺。相传秦、汉时就开始有人在万山采矿。唐、宋时万山已盛产朱砂、-。万山朱砂历史上以比重大,色泽鲜红,半透明亮,宝石光泽为特点著称,在唐垂拱二年(686年)时,即以光明丹砂为贡品。万山汞矿储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亚洲之冠,列世界前茅,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矿洞内留下了采矿工人数千年来开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等遗迹遗物,…[详细]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第六批国保)时代:1942—1947年地址: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西河头村内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位于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大地道战遗址之一。地道开挖于民国31(1942)年,到36年(1947)秋,挖成自东向西的三条主道总长为5公里,是有3条干线、52条支道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地道分为三层,二层设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此外,地道内还有翻口22个,卡口8个,陷阱和迷魂阵各12个,作战枪眼22个,出击口10个,出入口11个,连通水井3眼,地堡15座,高房工事1处。地道具有防水、防毒、防烟、射击等多种功能。地道筑成后武…[详细]
大窑路窑群遗址
  大窑路窑群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为明朝至清朝的砖瓦窑遗址,原有108家砖瓦窑,分布在大运河东岸大窑路沿线和伯渎港南岸,长约1.5公里,是中国古代砖瓦的重要原产地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路窑群在南长街的尽头,紧贴运河。这里烧砖的历史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窑火绵延了近600年。当年在运河沿岸有108家砖瓦窑,“下塘十里尽烧窑”,火光映天,袅袅不绝,盛况空前。无锡南门外的土质好,外加柴薪易得、河道运输方便,兴盛了烧砖这个古老的行当。窑群烧制的砖瓦质量堪优,或民用或官用,南京古城墙所青砖,肥厚坚硬,其中一部分即为无锡造。时光流…[详细]
万北遗址
  万北遗址位于沭阳县城北15公里,东距老沭河约2公里,现属淮阴市沭阳县万匹乡万北村。1987年春南京博物院和淮阴市博物馆在沭阳考古普查中发现。遗址范围高出四周地表约2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1987年至1988年南京博物院、淮阴市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试掘和两期正式发掘,揭露面积500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较厚,一般达3.5米左右,遗址包括有墓葬和灰坑。按时间阶段的变化,该遗址文化堆积自下而上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还有商代晚期墓葬。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距今6540年左右。陶系以桔红色的泥质陶为主,夹砂陶次之,主要出土器物为…[详细]
平寨遗址
  平寨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遗址东西长370米,南北宽250米,文化层1---1.5米厚。遗存丰富,出土有多种石器、陶器、骨器片等,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地处大别山支脉,安阳山西部脚下。属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遗址座落在丘陵区西部边缘与古泉河之间的高台地上,东西长370米,南北宽250米。经考古测绘,高出地面4-5米不等,文化层厚度1.5-2米左右。遗址东北1000米有两座山丘名丁山、徐山;东50米,西100余米有古泉河支流老湖河和西湖河,属淮河流域古泉河水系。南部被农田包围,北部与古城,古城村民组民宅紧密毗连。该遗址于1978年发现,先后有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省文物部门等相关专家都到此进行调查研究…[详细]
红军攻克三河尖战斗遗址
  红军攻克三河尖战斗遗址位于固始县城北25公里处三河尖镇黄营村。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红军反围剿战争中第二大战役商潢战役胜利后,红四军北上围攻固始,攻克淮河重镇三河尖。三河尖地处淮河中游,航运发达,是大别山山货、农副产品外销和日用工业品购进转运的货物集散地,商贸云集,贸易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国民党不仅在三河尖驻守一个营的正规军,还驻有税警营、警察等武装。按照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命令,红十军王宏坤团,十二师一部由十二师师长陈庚指挥,攻打三河尖。按照命令,红军在固始独立团和赤卫队配合下,分别从固始东南黎集和西南瓦庙集出发,在夜幕掩护下,沿史河、灌河向北直奔三河尖。经一夜急行…[详细]
辽海卫遗址
  辽海卫位于何处?明初以来的有关史籍中,既有置昌图牛家庄之说,也有海城牛家庄之说,而各有其据。现就辽海卫遗址如下考证:经查证,明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卫所制。辽海卫初治,确置三万卫(开原)之北的昌图牛家庄(今昌图十八家子乡牛庄窝堡村),距昌图境内的东辽河同江口(今通江口)码头十华里,昔昌图之水路枢纽。其依据:《奉天通志(二)》在辽海卫条目中载:“清史稿地理志:昌图府东北二百四十里(有误),明初置辽海卫于此,地名牛家庄。”实为距昌图府西南九十里的牛家庄。又谓,“辽东志:辽海卫洪武十一年置,初治牛家庄,二十六年徙开原城,领千户所九。”“明实录:洪武二十三年二月,置辽海卫指挥使司于三万卫即开原之北城……”辽…[详细]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位于定安县雷鸣镇南曲村之西北的居禄山坡上,占地17亩,由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展览室、红色墙、将军井、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纪念碑、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停车场、月塘、围墙8个项目组成。这一遗址景区自2007年初,由村民集资和政府投资共同建设。2015年4月4日第一期8个项目工程竣工。该遗址离雷鸣镇主干道定雷路仅1.5公里,东南距雷鸣墟仅1.8公里,北距定安县县城14公里,东北距海南东线高速公里约7公里,东距道教文化圣地——文笔峰道教文化苑6公里,距南丽湖景区7公里,交通极为方便。南曲村8个经济社横跨3.4公里,有200多户,2000多人,周边有三香、奇昌坡、美弄…[详细]
灯塔遗址(外观)
  介绍: 亚历山大灯塔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与其他奇观不同的是,它的建立没有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造,它的灯光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保护着省的船只。   亚历山大灯塔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270年,地点在埃及亚历山大港附近的法洛斯岛上。   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  灯塔以白色大理石建成,共分为三层。灯塔内部是螺旋状阶梯,燃油经阶梯送往塔顶,塔顶的一座房间内,工人便依靠燃烧石油产生的火光,再利用后方的镜收集光线,然后反射出去,以照亮夜间的大海,白天则依靠反射阳光。据说灯光能照射到56公里外的海道,并具…[详细]
曲龙遗址
  曲龙遗址位于朗钦藏布北岸、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在吐蕃统一时期的7世纪中叶修建,为吐蕃六茹之一的象雄东岱的政治中心。遗址名称意为“大鹏栖息的地方”,指此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形状。山顶(鸟头)与两边山坡(两翼)建有城堡,山顶为地方神宫殿(藏语称颇章),两边为王宫,是国王及其家眷居住之地。古格王江绛曲沃时期,在山坡中央(即大鹏心脏)还修建了新密派寺庙。13世纪后半叶的元初时期,第八代王泽巴赞之子拜卧赞在此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小王国,其后作为达瓦法王的夏季居住地。16世纪的清代改为格鲁派寺庙,后整体搬迁至曲龙村西南侧小丘陵。…[详细]
矾山矾矿遗址
  苍南县矾山,因矾得名,已探明的明矾储量约2.4亿吨,约占全国的80%、世界的60%,素有“世界矾都”之称。矾山的采炼明矾开创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640余年历史,目前,矾山仍保留着明矾始祖宫、登山石步道、古矾窑、矿工石头屋、矿主老宅院、工人大礼堂、苏式办公楼等一大批人文历史景观,经初步勘察共有5大类、100多处矿业遗址。矾矿至今仍保留沿用了半机械、半体力的采炼技术,其炼矾遗址是浙江省“文保”单位中唯一仍在生产的工业“活遗址”。明矾主矿山——鸡笼山有10个采空中段、内有天井、斜井、盲斜井等一系列设施,构成完整的生产、运输和安全系统,采空区面积达353万立方米,数不清的地下矿洞环环相套、层层相叠。硐…[详细]
中共仙游山坪洋支部遗址
  中共仙游山坪洋支部遗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霞峰村山坪洋自然村。仙游山坪洋是闽中工农游击队活动的基本地区,这里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1935年12月,中共闽中特委为了加强对莆仙边游击根据地的领导,在广(业)常(太)兴(太)根据地成立了边区工委,陈建新任工委书记,邱子国、陈文通、郑金照、方子明等任委员,边区工委下设党支部。仙游兴太根据地在古邑(游洋)山坪洋设立党支部,支部委员有邱途、陈光龙等人,从而加强对该地区游击武装斗争的领导。1936年1月23日,国民党驻军第49团夏德贵部调集2个营和莆、仙两县的保安队,进攻常太漈川、外坑、金竹坑和游洋山坪洋等革命基点村。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游击队退入山中…[详细]
开平闸遗址
  瞿屿陡门,俗称“下陡门”,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下陡门自然村,杨府山东麓。据村民介绍,瞿屿陡门在20世纪80年代被村民填埋于地下,修造晒谷场。直到2010年6月底,在山下河贯通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现场被发现。2010年8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配合市水利局“山下河贯通工程”建设,对杨府山东麓的瞿屿陡门进行清理。陡门平面呈东西方向,建于瞿屿(即杨府山)山麓基岩上,故名。陡门总长约16.75米,闸5孔,每孔宽约2.8米,孔高约1.8米,闸墩长约2.3米,宽约0.5米,墩两端立方形花岗岩石柱,石柱间以条石砌筑,北首并排两立柱上开闸槽两排,闸墩北侧有斜撑条石,闸墩柱头开有卯孔与闸墩条石和撑石…[详细]
铜岭矿冶遗址
  铜岭矿冶遗址铜岭矿冶遗址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铜岭村地带。地理座标为北纬39°45′,东径115°35′,距长江7公里,离湖北大冶铜绿山铜矿遗址约40公里。铜岭遗址是继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以极为丰富的科学资料论证了我国开采矿铜的历史距今有三千余年,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矿冶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一处大型矿冶遗址,它不仅解决了中国高度发达的青铜器铸造原料来源的问题,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冶金史及文明史都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于1998年春发现,遗址分采矿区、冶炼区两部分,其中采矿区约1平方公里,冶炼区约2平方公里。自1998年以来,江…[详细]
上蔡光武台遗址
  光武台遗址位于上蔡县城东北35公里的东岸乡杨庄村,海拔高度为59米。光武台遗址为一长方体土台,南北长70.3米,东西宽52.2米,总面积为3669.66平方米,高5.5米。现在土台上方为杨庄村小学校。经过多次文物勘查及钻探发现,该处为一古文化遗址,其文化层较厚。第一层为近现代扰土层,呈灰黄色,质地较硬。其包含物多为近现代遗物,如塑料、玻璃、砂砾、草木灰痕、建筑废墟类砖瓦残块(片)等,层厚0.15米~0.30米。第二层呈深灰色,质地松软,普遍存在有炭化粮食颗粒(块),种类分别为小麦、大麦、荞麦、大豆、绿豆、谷子、高粱等。分布规律为:杂粮多集中在台的南部,小麦多集中在台的北部,在台顶的断层中发现有…[详细]
草鞋山遗址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城东15公里吴县唯亭镇东北2公里陵南村北、阳澄湖南岸650米处。地面有两座紧邻的土墩,一名草鞋山,高10.5米,一名夷陵山,高15.23米。1973年钻探初步查明,遗址中心区域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70米,面积4.4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土墩面积的3倍。遗址为1956年的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文物普查时发现,1972~1973年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总共发掘面积1050平方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迹,11个灰坑(窖穴)和206座墓葬,出土陶、石、骨、玉等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共1100多件。遗址的文化堆积最厚处达11米,可分为10个文化层,从地层迭压关系可以看…[详细]
健跳所城遗址
  健跳所城距三门县城20公里,东临三门湾海域。三门健跳所城地处海防要塞,历来受外国侵略者的垂涎和掠抢。名将俞大猷、戚继光、谭纶等先后在三门湾驻守抗倭,屡与倭寇鏖战于三门湾畔,威震海疆,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汤和循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的旨意,在江浙沿海筑卫所城几十处,健跳所便是其中之一。明代朝鲜人崔溥(1454-1504年)在《缥海录》中曾详细记述了健跳所城:“门皆重城,鼓角、铳冲声震海岳……”。所城依山而筑,居高临下,雄峙江畔,三面阻山,东面距海,既易守难攻,又便于望远。“非兵船预伏探哨,贼卒很难靠岸。”城南有健跳港,港阔四百余丈,接海直通三门湾猫头洋,…[详细]
店上遗址
  店上遗址自古至今流传为“四十里长沙店”故址,店上村由此而来。遗址西濒小沽河,东有岘沽河,南隔店上村与小沽河村为邻,并有小河子遗址发现,两遗址仅有一村之距,应为一处古文化遗址无疑。因店上遗址发现早,又有传说流行,故以店上遗址命名。一、店上遗址南部被现代村落遗址叠压一部分,残存面积为东西300米,南北300米,总面积9万平方米。因尚未钻探,从断崖处可见有一至二米不等的文化层。普查队临时开一2×2米的探方一个,可见清晰的地层关系,早期地层有布纹、板瓦、砖和铁霄锻压痕迹,晚期地层包含大量瓷片,以碗、盘为主,其特征明显,南北窑厂均有烧制。由此可知,店上遗址是一处汉至宋元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二、小河子遗址保…[详细]
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
  民国13年(1924年)4月,端源乡农民公会在领村陈家祠成立。同年9月改名为端源乡农民协会,广东省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韦启瑞、周其鉴、黄国侠等参加成立仪式。农民协会办事处设在陈家祠。该会领导当地农民开展了一场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运动。陈家祠建于明代末期,民国15年被地主武装人员烧毁,现存门口及其两侧的断壁残墙。1927年9月13日,广东高要县农民自卫军和群众共1000余人,在0广东区委的指导下,集结领村,举行了武装起义。1927年4月16日,-反动派发动高要事变。30多名0员遭逮捕或被杀害,0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幸免于难的0员、县农协会秘书许其忠和0广东区委派来的西江领导人黄学增、…[详细]
翼城大河口遗址
  大河口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西周、东周、汉代地址:临汾市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大河口遗址位于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面积约80万平方米。大河口遗址位于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距县城约6公里,分布面积约80万平方米,该遗址经考古调查、勘探和局部发掘得确定知为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时期。新石器遗址位于西部,西周遗址位于中部,东周遗址位于东北和北部,墓群位于遗址的中部偏北,汉代遗址位于遗址的南部,文化层厚约0.5-2.5米。断崖上暴有灰坑,地面及灰坑内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红陶片;西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罐残片;春秋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甗、泥质灰陶绳纹盆、罐残片;战国时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