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

海北遗址
  海北遗址位于今垦利县胜坨镇海北村村北,遗址东西长390米,南北宽225米,面积87000平方米。垦利县海北遗址2006年4月被发现,2006年11月,经过省考古研究所和市博物馆联合勘探进行了试发掘,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考古专家一致认为,该遗址出土的陶瓷器标本数量之多、窑口之多、种类之多实属少见,在山东地区还是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根据出土遗物和调查勘探,专家断定遗址的年代为宋金时期,是目前垦利县最早一处古遗址。2011年被列入省级大遗址保护行列,根据专家建议,文物管理部门聘请了省博物馆的专家现正在对该遗址进行进一步调查勘探,遗址的性质有望得到定论。 垦利县博物馆和在海…[详细]
玉溪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一批玉溪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川祖路居委会柏林组,长江右岸的一级台地上,北临长江,东北靠玉溪沟。分布面积为80000平方米。时代有新石器时代、战国、商周、汉至六朝、唐宋、明清等。文化层厚6米,达50余层。1992年三峡库区文物调查时发现,1993、1994年多次复查,1994年试掘,挖了一张长4米,宽2米的探沟,出土了大量兽骨、骨渣、碳屑、红烧土、打制石片、夹砂红、褐陶片。1999年至2001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多次在此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近5000平方米。出土的新石器遗存中含有大量的动物骨骼(有鱼、螺、鹿、羊、水牛、狼等物种)、石制品(有…[详细]
罗子国城遗址
  罗子国城遗址是湖南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汨罗市城关镇西北的罗城,现属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一组。为汨罗江下游南岸自翁家港至马头槽之间一块广阔的土洲。汨罗江干流在罗城北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在罗城以南有其支流李家河,绕城址南面自东向西流过,在城址西南角向南经刘墩墈进桃木港在河夹塘诸如汨罗江另一支流河市河。罗城北与罗山(又名汨罗山、徽山、烈女岭)隔江相望,西邻鸡公滩东周遗址,南与刘墩墈隔李家河相眺,西北毗邻河夹塘。1957年,湖南省文管会对罗城进行了小规模调查与试掘,1985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岳阳市文物普查办对罗城再次进行了全面调查,1992年底至1993年元月,岳…[详细]
清河城古城遗址
  清河城,亦称之为清河堡。清河城明代兵城遗址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以北35公里处,它是明代辽东军事重压镇,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清河堡城,兴建于明代成化四年,为辽阳副总兵韩斌所建。清河堡城造型呈正方形,周长500米,城高6米,城墙宽3米,采用条石青砖砌筑,内筑女墙,城四角处筑敌台,墙修有马面,东面南北各有一城门。现今,该城除南面一段基石尚存完好外,其余仅存隆起的土垣。明代,清河城是辽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改清河城提调为守备,管辖碱厂、孤山、东洲等7堡和66座墩台,驻扎兵将4500余人,修建100多公里的边墙和鸦鹘边隘。曾设马市,马女真互市。万历四十六年(…[详细]
封山寺遗址
  封山寺遗址位于建昌营镇前窝子村南500米的高台地上,西距冷口沙河约300米,南临大陵山,东临马坟。遗址土壤为黄沙土,呈不规则方形,最长端为180米,最宽端约120米,总面积约21000平方米,现整体保存完好。遗址文化层堆积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堆积厚,土质较软,成灰褐色,包含遗物丰富,文化层厚1—2.5米。在台地四周断崖上暴露多处灰坑,地表有较多陶器残片和少量石器。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镰等;陶器中的鬲有筒形鬲、花边鬲。鬲足有尖足和柱足。另有尊、罐、盂、盆、纺轮及陶雕塑动物等。陶质以夹砂褐陶居多,其次为夹砂灰陶、磨光灰陶等,纹饰有细绳纹、附加堆纹、刻画方格纹等。从封山寺采集的泥质磨光灰陶筒形鬲和尊…[详细]
鹿寺遗址
  鹿寺遗址鹿寺遗址位于天池镇鹿寺村西侧的台地上,1958年6月发现,东西宽150米,南北长300米。1959年11月配合鹿寺村修水库,河南省文物工作队陈焕玉领队来此首次发掘,开探方3个,清理出窖穴19个,墓葬5座,发掘面积360平方米。遗址灰层2—3米,包含西周、商代上下两层文化堆积。上层土色灰褐,出土有厚胎粗绳纹盆、翁、矮足鬲、陶豆以及磨光石刀、斧、镰等西周文物;下层土质松软呈深灰色,出土有瓮、盆、豆、罐、簋、器盖、鼎、爵、甑等陶器残片以及石刀、斧、镞、蚌刀、纺轮、鹿角、卜骨等商代器物。商代层堆积较厚,遗物丰富,陶器质料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最多,泥质黑陶和泥质棕陶较少。纹饰以绳纹最多,另有条纹…[详细]
查文考古遗址
  简介 查文考古遗址,位于秘鲁西部的安卡什省。查文考古遗址在西安第斯山脉布兰卡山东波,该峡谷很窄,一般宽度不超过5公里。该遗址的海拔大约3200米,并且此处的高大山脉直升至遗址上大约4400米。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查文考古遗址是来源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300年,是秘鲁安第斯山的高山峡谷中发展的一种文化。查文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长廊,高大的兰宋庙和泰优金字塔,以及众多的石碑雕刻。这里的斜坡和广场周围都是石头建筑,伴有大量兽形装饰物,景物别致多姿。该遗迹是古代进行礼拜的场所,也是哥伦比亚以前出现的久副盛名之地。 在查文考古遗址中,老庙宇建筑是一个附加建筑和改建后建筑的综合体。…[详细]
智毙“大炮焰”战斗遗址
  智毙“大炮焰”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溪山镇软坑村老软坑街(现软坑小学一带)。溪山镇原软坑乡有个小圩场,国民党软坑乡府和联防队就驻设此地。软坑乡联防队队长叶盛焰,绰号“大炮焰”,他仗着国民党匪军的势头和率领有七八十人的-武装,在乡间欺压群众,无恶不作,人民群众对其深恶痛绝。1948年冬,连南游击队飞虎队队长郑俊、指导员张觉率领游击队员在软坑一带活动时,常常听到当地群众对“大炮焰”欺压百姓的血泪控诉,义愤填膺,决意为民除害。1948年12月,郑俊召集游击队员在船洞的一个山庵里开会,研究了捕杀“大炮焰”的行动步骤,准备利用圩日热闹的机会,派人化装混入人群,待机智毙“大炮焰”。12月25日午后,飞虎队员郑…[详细]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的洛河之畔。遗址是1959年历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作考古调查时发现的,同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并持续至今。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文化遗存,早在1952年就首先在河南省登封县的王村遗址发现了,1956年又在郑州洛达庙遗址发现,因为文化面貌区别于其它文化,故曾被称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二里头遗址发现后,因文化堆积十分丰富,文化遗存更具有典型性,故定名为“二里头文化”。遗址面积达3平方公里,文化堆积厚达3~4米,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现已发掘出宫殿遗址、居民区遗址、制陶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宫殿建筑遗址共发掘2座,1号宫殿基址平面呈正方形,东西长108…[详细]
望城岗冶铁遗址
  望城岗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西南望城岗村后土岗上,东起严家岗,西至贺楼村南,南至望城岗村。遗址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40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有三个炉渣岗相连。遗址灰层最厚处达6米以上,地表散存着大量的矿石粉、青石、木炭、砂子、炉渣等,器物残范、炉底等冶铁、铸铁遗物随处可见。遗址中部及偏西部处,发现有成排和单一约一间房基大小的烧结炉底,其红烧土层层层重叠。农民在耕作中不断发现冶铁遗迹,路沟边崖曾露出半个小高炉结构,直径2.3米,炉壁由带砂质的耐火砖砌成。还发现大量的铲范、镢范、犁铧范等铸造遗物,另有泥范、铁范等,其中有带“阳一”铭文的铧范。2000年11月至2001年元月,河南省文…[详细]
建国粤军第二师进攻连平之战战斗遗址
  建国粤军第二师进攻连平之战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元善镇鹤湖村径口屋青草径,青草径是野外两座山岭之间的小峡谷,长约3华里。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公开背叛国民革命。后陈在广州站不住脚,率部逃到惠州,盘踞在东江一带。1924年初夏,陈炯明派出第四军军长李易标及其部属师长麦胜芳率领3000多人开赴东江上游的连平县城,企图将势力发展到九连山区。1924年3月,孙中山将原粤军和东路讨伐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组建了建国粤军第二师,张民达任师长,叶剑英任参谋长。同年7月,为配合友军进攻惠州,孙中山命令张民达、叶剑英率所部开往连平,攻打叛军李易标、麦胜芳部。7月15日,张民达、叶剑英率部乘广韶火车抵达英德…[详细]
焦山炮台遗址
  焦山炮台遗址位于焦山东北角,从南步入,首先看到的是门楼一座,上有横匾,刻有“焦山炮台”四字。门楼西侧有弹药库一座,外为黄泥石灰材料,内层为水泥砂石材料。门楼内有平地约3000平方米。平地东面是炮台基地,它长约80米,宽在55米左右,呈扇形,有暗堡式炮位8个,块石基础,黄泥石灰质地。该炮台严重失修,1978年以来,国家多次拨款整修,现4号,5号炮堡已修复,重修了六间一披营房。对焦山炮台建造年限问题,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另一种认为是同治13年(1874年)。如果是第一种,该炮台则是参加抗英的,如果是第二种,则不是,那就是另外的炮台。…[详细]
傅家遗址
  东营傅家遗址位于广饶县城南1.5公里处,傅家村就坐落于遗址的中部。从遗址向东约200米是东辛公路,潍高公路从遗址中部东西穿过。遗址中部高,四周低,俗称“傅家顶盖子”或称“摩天岭”,是目前鲁北地区发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该遗址平面为椭圆形,东西长75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37万平方米,中心部分18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层厚约1-3米,内涵丰富。自1985年至1996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县博物馆的配合下,曾先后2次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共揭露面积707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508座,灰坑214个,水井4眼,出土石器、骨器、角器、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400余件…[详细]
琅尾港抗日伏击战遗址
  琅尾港抗日伏击战遗址位于长乐区玉田镇琅峰村。1941年4月19日,日军马(尾)营(前)地区守备司令中岛中佐,率日兵100多名,分乘两艘汽艇从营前往蕉岭视察。长乐抗日游击队得知消息后,当日中午在大溪村制定伏击方案,决定挑选48名熟悉地形、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组成敢死队,配备一挺捷克式机-、40多支-和一批手-,下分3个战斗小组,埋伏在日艇必经的琅尾港南岸橘树林里,伺机袭敌。日军中岛中佐视察工事后,率所部返航,第一艘日艇首先驶入游击队的伏击圈。霎时,我方游击队机-、-齐射,几十颗手-一齐向日艇倾泻。日军遭此意外袭击,乱做一团。敌艇遭重创下沉,日军急忙跳水逃命。此时正值河水初涨,水浅泥深,日军穿着长…[详细]
厚福地下交通站遗址
  厚福地下交通站遗址位于长乐区潭头镇厚福行政村过透自然村。1933年5月,连江红军迅速壮大,国民党加紧对红色区域的--,部队的给养与-械供给发生困难。为了解决运送-械问题,闽中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派谢四妹、陈灼司到长乐厚福乡开辟海上交通线。谢四妹在厚福乡过透村找到了可靠忠厚的贫苦农民林迟迟,接着又发展林永灶、林永栋、林地地、林春嫩、林琛琛等7人,组织了运输队,用林迟迟的“扒蛤”船为连、罗红军运送-枝弹药。1933年9月,经谢四妹、陈灼司提议,连江县委同意,陈灼司陪同陈咸恒、杨依好来到厚福乡检查工作,在林迟迟家宣布正式成立交通站,林迟迟任站长。他们还在古槐设立接头点,与福州、闽侯连成一条红色交通线。…[详细]
南城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汉南城村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城乡南城村西北,北为古涧河,整个遗址位于古涧河主河道南岸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汉时期重要的遗迹。2002年夏调查发现,2003年秋冬复查,2004年秋试掘。是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文物考古项目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磁县南城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勘探面积2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48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358处,其中灰坑204座、房址8座、灰沟21条、井5,座、窑址2座、墓葬111座、烧土遗迹2处,编号成型文物669件。重要发现为先商墓葬…[详细]
红军万安桥战斗遗址
  红军万安桥战斗遗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的建宁县城东门楼东侧,跨濉溪连接县城主城区与城东河东片区,东西走向。1931年5月31日,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攻打建宁城的战斗中,战斗至当日午后,红军已攻占城北溪口青云岭、城西龙堡山和南门以南地区,切断了敌人向南逃往宁化、归化的道路,进至建宁城下。15时许,红3军团第4师从溪口塔下渡濉溪绕至县城对岸包抄,攻下东山,在东山组织火力--敌人仅剩的从县城逃往泰宁的唯一大道万安桥。随后,城北、城西、城南的红军突入城内,敌人向万安桥溃退,企图逃往泰宁,遭东山红军--,多被击毙或落水溺亡,18时红军攻占建宁城,至此,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完全胜利。1934年5月16…[详细]
童家岙遗址
  童家岙遗址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童岙村北部、大埠头自然村东北部的田畈中,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1955年当地村民在挖掘塘泥时发现此处地下有兽骨、鹿角、陶器等遗物,1979年经浙江省考古所试掘,出土了一批锛、斧之类的磨制石器和釜、贮火尊、罐、钵、器盖和支脚等陶器,从文化特征上与河姆渡第四文化层较接近,部分出土遗物具有第三文化层的特征。据推断遗址时代约在距今六千年至七千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慈溪市普查办于2009年3月对遗址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钻探,发现遗址地表下110至260厘米大致属于文化层,最大厚度约1.5米,往四周逐渐减薄。文化层以夹杂较多砂粒和有…[详细]
丁村遗址
  位于襄汾县城4公里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临汾市35公里,北起史村,南至柴庄,长约十一公里,以发掘出我国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遗址,是一片片断崖沟壑中的砂砾地,就在这里,发掘出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开始,是在1953年的挖沙工程中发现的。1954年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山西的专业考古人员组成发掘队在丁村长约11公里、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从黄土下的古代河流沙砾层中,发现了3枚丁村人十二三岁儿童的牙齿化石,两千多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同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种哺乳动物,5种鱼类,和30种软体动物化石。1976年又在同一地点的沙砾层中发现了1块小孩的头骨化石。因…[详细]
力行小学——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机关遗址
  力行小学——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东莞中学南区篮球场西侧。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东莞县工委、中共东莞中心支部及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的机关所在地。1937年4月,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在望牛墩望角村成立,谢阳光任书记,张广业任副书记,卢仲夫、王寿祺为委员,下辖莞城、厚街、高埗、中堂、东坑5个支部,共有党员16人,工委机关设在望角村,后迁至莞城力行小学。1937年10月,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外县工委指示,东莞县工委改为中共东莞中心支部,由姚永光任支部书记,谢阳光、张广业、王作尧、袁鉴文为支部委员,下辖11个支部,有党员30余人。领导东莞、宝安、增城(部分)三县党的组织。机关设在力行小学。东莞中心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