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毕节市 > 七星关区旅游

毕节猪拱菁苗族起义遗址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毕节猪拱菁苗族起义遗址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毕节猪拱菁苗族起义遗址位于毕节,类别为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纪念建筑物。

猪拱箐位于毕节市西北部青场境内,主峰海拔二千二百余米,三面绝壁,唯有一路通往大山北门,地形雄奇险峻、巍然磅礴,易守难攻,是清朝末年苗族云、贵、川三省农民起义军总部遗址。

1982年4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咸丰十年八月,苗民陶三春、陶新春兄弟率众于赫章县韭菜坪起义,九月挥师转移到毕节市猪拱箐建立义军根据地。咸丰十一年二月,太平军石达开部开往毕节,与苗族义军会合,推动了猪拱箐苗族农民起义。之后十多万义军在清军的倾力剿灭之中,坚持抵抗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创下了我国农民起义史上的奇迹。

当时,猪拱箐的半山以上为内营,居住苗族精兵与亲属;山以下为大营,混居白彝、土僚、龙仲、蔡家等各族义军。中间以大路为隔,苗为首,各族人的大小村寨星罗棋布,景象繁荣,俨然一个山城都市,故而时称“苗王城”。同治五年三月,云贵总督劳崇光上奏朝廷:“贵州毕节猪拱箐地方,苗、号各匪据为老巢,上年窜陷云南镇雄州,并分扰彝良、昭通一带,蔓延甚广,若不亟筹剿办,势将不习复制”。朝廷4月下令,调集云、贵、川、桂、湘五省兵力“会剿”猪拱箐。然而持续剿苗一年余,清军仍不能取胜。最后,损失惨重的清军改变了强攻战术,利用“剿抚兼施”、“派遣-”等手段,成功收买义军内部将领王长毛,于深夜寻机砍掉陶三春帅旗,鸣枪为号,里应外合,突然发起猛烈进攻,义军尸横遍野、惨遭失败。最终使号称“陶帅苗王城”的猪拱箐根椐地于同治六年六月十九日全部陷落。

毕节猪拱菁苗族起义遗址为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都九阡水族起义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