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镇是江西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明清时期,河口镇是销售本地的纸、茶、铜、铁等产品的重要市镇,同时也是赣闽浙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与当时的苏、杭、松江以及南洋、日本保持着密切的商业联系,所以有人将之与当时的九省通衢汉口相比,有“买不完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之说。河口是一座明清商业建筑的博物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古镇街巷。河口镇素有“九弄十三街”之称。从城东的古街入口处算起,全长约两千五百多米。街道平均宽度约六米,街面多以长条青、麻石或鹅卵石铺成。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街道约有一千五百米左右,基本上保留了古商业街的格局。
明清商号店铺和民居样式。(插入图片:200712_金利合.JPG)河口古街起始于明初,盛于明代中期,在清代乾隆年间基本定型。沿街约有店铺和手工作坊五百多家,包括茶行、药铺、银楼等古街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房屋之间以梯形山墙(封火墙)分隔。每座店房均有多进,进深幽长,有的深达几十米。一进为门市铺面或作坊,二进以内及楼面为居室、栈房等。铺面、窗台、楼廊和店内各间的隔扇等大多饰以精美的砖石雕、木雕和彩画,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现在古街的旧商号店铺约有三百余家,明清商号店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也保持了原有的面貌,并且不同年代的建筑物特色鲜明。建于1881年的“金利合”药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典型的具有近代风格的店铺。古镇民居建筑,多为富商所建,属于“井邑之宅”,这种建筑一般装饰华丽,布局自由,没有繁缛的排场所需的形式和拘谨的局面。荟萃了江南明清建筑的艺术特点,也体现了我国建筑文化独特的装饰方法和布局方式。
码埠(码头)。过去,河口的商品运输主要依靠水运,当时码埠上的货物日吞吐量达数百吨之多。大码埠多以巨大的青石或麻石砌筑,有半圆形、长方形或梯形之别。建于明代,清代扩建的“官埠头”是当时的官船停泊处,码埠边上还立有乾隆年间的青石禁碑。水道。河口城中有惠济渠,相传为明朝宰相费宏所修。惠济渠从狮江引水,贯通全城,方便居民用水。整个引水系统设计科学,饶有趣味。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