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张掖市 > 高台县旅游

正义峡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正义峡

正义峡又名镇夷峡,当地人称石峡,位于罗城乡天城村,因地处黑河中下游交界处,且分上、中、下三段故今又称其为“黑河小三峡”。相传原来峡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巨石劈为两半,山崖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遗迹---神斧凿痕。

峡口周围山岭重叠,壁立千仞,飞鸟难渡,黑水中分,仅此一线。汉晋时期从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龙城的古道便由此穿过,正处于甘(甘州今张掖)、肃(肃州今酒泉)、蒙(今内蒙古)三方交界,而且左右山崖如刀削斧劈,十分险峻,自古有“天城锁钥”之美誉,在抗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发挥了天险要隘的战略作用,所以古人美其名曰“镇夷”,建国后方改为“正义峡”。这里旧有黑河古渡、苏台云香、紫塞平沙、赵墓烟冥、石峡晚翠、红崖早霞、东山峭壁、西岭生盐等“镇夷八景”,明代诗人岳正观后分别以此“八景”为题欣然赋诗赞赏,一时名播四方。

峡中山间古迹众多,其中又以霍王庙、赵公井和闫相师碑尤为著名。天城山上的霍王庙是当地人为纪念汉代名将霍去病而建,当年正是因为霍去病,使得匈奴惊弓丧胆发出“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牧业不生息;亡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公元前70年,峡外狼烟又起,汉宣帝派大将赵通率铁骑出镇夷峡迎头痛击,在石门山杀得来犯匈奴溃不成军,追击途中又得到乌孙国兵马的夹击援助,最终取得了击毙匈奴魁首的全胜战果。之后,赵通奉命留守峡口,在此筑城屯田,养马练兵,使匈奴数十年不敢妄动。赵通辞世后,当地军民在他生前亲自开挖的水井前立碑,铭刻“甘泉济众”以作纪念,后世称之为“赵公井”。出生在当地的闫相师,智勇双全,在平叛卫国中屡建奇功,最后官居甘肃提督。于乾隆27年病卒后,被朝廷加赠太子太保荣衔,乾隆皇帝特御赐祭葬碑,碑文如下:

“朕惟虎臣作镇,必资保障之材;麟阁铭勋,每悼宣勤之佐。是故生则锡之邠带,没则赐以嘉名,所以示国恩,励臣节也。尔原任甘肃提督加增太子太保阎相师,素娴武略,从任戎行。生长秦中,悉边陲之形势;奋身卒伍,有专阃之规模。方协镇于平凉,韬钤益展;逮建牙于湟陇,扬历恒多。属回部之归诚,佐军营而宣力。从征戈壁,威行葱岭之西;跃马崦嵫,勋策凌烟之上。何期疢疾。奄逝忽闻。特晋官衔,并优恤典。谥曰:‘桓肃’,肖厥生平。呜呼!听鼙鼓而兴思,眷怀弥笃;抚版图之式廓,克壮其猷。用纪贞珉,表兹华碣。钦予时命,贻尔后人。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其墓碑至今仍屹立在峡内闫家湾。

在正义峡,随处可见的奇峰怪石,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如“老君升天、二僧拜佛、金龟探水”等。其中闻名遐迩的要数“太上灵岩”,《山海经》云:“老子骑青牛,过函谷,西行入于流沙”。据说太上老君就是从这里羽化成仙的,身体变成了那块形如老翁的巨石矗立于山巅之上,有风时还微微晃动,似乎要离凡飞去。正义峡山奇水奇,更为奇特的是被誉为“树中之雄”的胡杨林。胡杨林俗称梧桐树,秋季叶片有红、黄、橙三种颜色,叶片有圆、扁、三角等不同形状,枝干奇崛,如龙似虬。余秋雨先生称赞它“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