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毕节市 > 纳雍县旅游

补洞

[移动版] [查看地图]

补洞

补洞形如卧虎仰天长啸,位于百兴镇东的垭口村石垭口。原是火著则溪与陇垮则溪的分界,陇垮有一支系住在洞的右侧,遗址尚存。

这里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悬岩绝壁,乱石嶙峋。大中坡,海拔

2152

米,是百兴境内高峰,横断东北的观音山蜿蜒南下至蒋家岩,全长

10

公里。古时,这一带森林覆盖,山路崎岖,虎、豹、豺、狼出没,獐、鸡、兔、鹿群聚。若不是亲身到过,谁也不会相信在这白云深处的高山之巅会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洞穴。

明洪武十六年

(

公元

1383

)

,贵州都指挥使马晔寻衅鞭笞奢香夫人。欲以此激叛当时的水西土司,然后出兵镇压,以达到消灭四十八部其地之目的。奢香夫人识破了马晔的险恶用心,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制止各部造反。回水西后,即到卧这经陇垮

(

张维普洒

)

至糯溪骂衣

(

百兴镇

)

避难。补洞位于崇山峻岭之中,隐蔽安全,且陇垮、归宗皆管钱粮,供应不愁。奢香夫人就带着人马到洞内驻扎,与属下筹划方略,面对当时情景,她慨叹:“此身无所寄,补洞待明天。”明洪武十七年

(

公元

1384

)

,奢香接到水东女土司刘淑贞的信,便返水西城上京告状。因奢香夫人在洞门高筑石墙,后人便称补洞。奢香在补洞居住时,便修筑从陇垮经晏家冲、唐衣垮、水公河、

卧、大箐垭口、羊权路、老街至糯溪骂衣的驿道,全长

30

公里,至今仍存遗迹。

石垭口是紧靠补洞左侧的一道石梁,高

7.5

米。清康熙三年三月

(

公元

1664

)

吴三桂进军水西,与宣慰使安坤在水城阿扎屯激战之后,安坤退守白泥屯,在东、南、西、北四条主要路口建关、设卡。依险拒敌。补洞乃一天生的藏兵处所,与之相连的石垭口是屯东要隘,在垭口上建关,称为卡门。卡门高

7

米,厚木栅做门扇,卷洞半圆,上有垛口,两侧依山势起伏高低筑墙,高

5

米,厚

1.5

米,青石砌就,形似“长城”。北面接栏马墙高屯哨所,南面直抵纳雍河边上的蒋家岩头。又将补洞加固,把原有的墙垣拆开,重新由洞门至洞内筑石墙三道,间隔百米。三道墙中间均有长方形栅门,铁锁,钉铁皮。派重兵屯于洞内,轮换守卡。

在洞顶修营盘一座,仅洞背右面一条石阶小路通其上,只能容一人单行,十分险峻。补洞卡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今天你若登上补洞顶上的营盘极目远眺,纳雍河、水城、六枝特区的牛场、铁盖梁子尽收眼底。

补洞不仅是一个古迹,且洞内地下景观奇特。全洞大小景观计一百零八处,其中上岔两层,下岔三层较为特出。

上岔朝北直通观音山,进入第一层,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大沙坝,中有大塘一口,微风过处,泛起碧波,右面的塘坎上有一道青石梁,上有钟乳石柱

18

棵,高者

4

米,矮者

3

米以上,高低不齐,直径均在

0.5

米左右,如竹笋,发白光,为潭边石林。进入一长方形石门,走完一个长

10

米的小山洞即到第二层。这一层是一个平坝,坝中间有一小谭,直径约

10

米,潭内水色碧绿。清澈如镜,微波荡漾,寒气逼人,如投石其中,有若琴鸣,余音缭绕于洞内,经久不息。

下岔朝南,有阴河可发电。

第一层:高

70

米,宽

120

平方米,圆石铺满地上,珠光粼粼。右边石壁上有一高

4

米的石像,手中抱着雨伞,身着长衫,下面摆上被微风吹起的皱褶,生动形象,俨若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画卷。

第二层:平地正中有一直径

4

米的圆台,台中有

1

米高的石像一尊,形如“老叟”,白发银须,身略前倾,手拄拐杖。“老叟”前面有两个小石像,高

0.3

米,绾发髻,双手合十如善财童子,头微低似在向“老叟”拜揖,形态逼真,为童子拜寿星。

第三层:岩浆顺着山势凝结成的一道石梁。石粱上的钟乳石如一只老虎,眼、耳、口、鼻分明,头、腚、脚、尾活现,匍匐于石梁之上,似欲长啸,令人惊奇。

补洞周围有

53

个坡头,是百兴镇改革开放后兴办起来的镇办林场,面积四千多亩,种着

130

多万株白杨松杉,为一个人工培植的森林。垭口村补洞村民组

30

多户人家的竹篱茅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水绕山环,寂静清幽。


>>白泥屯水西战争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