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璠府第位于大路乡吴田村1组(俗称畈上王湾。古时该地为一片田畈,畈上聚居着姓王的,故名“畈上王”湾。后王明璠家族从五里外吴田洞引水至田畈,称吴田村),距县城3公里。又名“芋园”,即大而无华(非豪宅)之意。又呼为“大夫第”,1901年王明璠因功授受封四品“朝议大夫”,其大门额书有“大夫第”的门匾之故。是湖北省现存单体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民宅,享有“湖北第一宅”之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王明璠府第始建清咸丰年间,建成于同治时期,是湖北仅存的“县太爷”宅院之一。民居占地达1万平方米,分为老宅和府第。老宅为王明璠父亲王松坡所建,占地1200平方米。府第即是王明璠退官回乡后修建的,占地8800平方米。其中王明璠府第座北朝南,三面环水(吴田港,人称玉带河)。平面布局略呈长方形,成棋盘格横向排列,第一列为家学、粮仓;第二列是青石板墁地的内院;第三列才是主居室、五进十一开间的大夫第;第四列为后院花园、果园。集生产、生活、作坊、学堂、花园、仓库于一体。府第以宗祠为中轴线,两边严格对称布局,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面周11间,进深5进,每进可连通,又各自是一个独立小院。仅天井就有32个,有房64间。中轴线为一条宽3米、长80余米的长巷,即是女眷们平日行走的避弄,又是通往家祠通道。长巷尽头,就是王家祖祠,供奉先祖,雕梁画栋,装饰辉煌。府第四周高墙围护,院外人开凿的“玉带河”傍院而流,河之东西两处分别建“风雨桥”、“功成桥”,两桥为村落连接外界通道。府第西面和后面,东有荷塘,西有果园,南有竹园,北有后花园。附属建筑占地3200平方米,主要供下人居住。青石板铺地,两旁有“讲经楼”、“怡济药房”、马厩、碾房、织房、柴房、厨房、牢房和杂役间三十余间。此外,还有花园、花池、戏楼。
据有关资料记载,王明璠之父王松坡早年务农,仅有一间土砖房。道光末,王松坡改行经营苎麻生意致富,且在县城开发行票据的商号。咸丰年间,王松坡回乡扩建房屋即今老宅,当地人称为“新屋道”。及至咸丰八年,王明璠中举后到江西当了县令,王家因此而发达起来。据说王明璠先后曾娶了六个妻子,生六子四女,乃紧邻其父老屋旁西边新建房子。房屋除特别阔大(戏楼、宗祠稍有装饰)之外,比较简朴,只能称为大宅而非豪宅,这在当时极为少见。
王明璠(1829-1906年)字奂若,号璞夫,19岁县试第一,清咸丰八年(1858年)中举。候补江西乐安知县,后历任江西上饶、丰城、瑞昌、萍乡县知县。在瑞昌“倡筑长堤以捍水患”,人们纪其功绩,称该堤为“王公堤”。在萍乡,“保甲之法,亦全省效之”。从政不长,却有政声,被上司誉为“江西干员”。1887年,王藉省墓之由归家,以教书、养花、种竹为乐。同治年间被朝廷诰授奉政大夫,光绪年间晋封“朝议大夫”衔,享受从四品俸禄而终老余年。这便是“朝议大夫第”(简称大夫第)的由来。
据说王明藩辞官归家后,其儿孙们每天的早课都要向他请安。这种局面一直维系到王明藩1906年去世,从此芋园逐渐走向衰落。
大多看过王明璠府第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单凭王明璠一七品知县,即使后来被授予从四品知府,如此俸银是缘何建起这一庞大建筑群的。有资料称据说当年王明璠在江西做知县时,用棺材偷藏银子,多次用船溯江运回来。实际上王明璠家族祖上是“麻商”,萱麻生意做得大,且有专门商票在境内流通。这才是王明璠府第建造真正原因所在。今王明璠府第新建35米仿古廊道和乃心亭、洗墨池、钓鱼台等仿古园林建筑。
吴田村: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地处通山县城西郊、咸通公路南侧。通山到大畈的核电公路、咸通公路、正在建设的杭瑞高速纵横贯穿全境,这里也是前往国家级风景区九宫山的必经之地。从武汉驱车至此仅两小时车程,交通便捷。全村14个村民小组、580户、2606人。吴田村还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这里拥有被誉为楚天第一大夫第的王明璠府第,俗称畈上王,是清代通山县“县太爷”王明瑶的“…… 吴田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