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家族墓地位于山东莘县董杜庄镇。
韩氏家族墓地是唐代魏博节度使韩允中与其父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韩国昌的家族墓地,当地人称为“韩王墓”。韩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世为魏将,国昌官至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卒。据旧唐书记载:“魏博节度使,治魏州,管魏、贝、博、相、澶、卫六州。”魏博镇为割据河北的三大强镇之一。韩允中为显赫一时的高官,在魏、博之间,方圆百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号称土皇帝。
韩氏家族墓地原包括:韩国昌、韩允中神道碑2通,碑前有牵马俑石马,武士俑,羊,虎,墓表5件石刻。对面原有另外一列石刻与之相对应,已残。碑后150米处有韩国昌、韩允中墓,墓内石棺高2米有余。神道碑西北300米处.发现韩氏后代墓葬4座,均为五代时期,其中2座墓中有墓志出土,墓主分别为韩悦以、韩传以兄弟二人,系韩国昌孙子,韩允中弟兄的儿子。
韩氏家族墓地现存韩国昌、韩允中父子及其家族墓地与神道碑、牵马俑、石马、武士俑、羊、虎、墓表等石刻。据旧唐书记载:魏博镇为割据河北的三大强镇之一。韩允忠为唐魏博节度使,其父韩国昌为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故其家族墓地规模宏大,石刻雕琢古朴,系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碑额利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成,神龙曲身盘绕、层叠分明。
韩允忠神道碑通高6.38米,宽2.15米,厚0.75米,由额、身、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和碑身为一巨石雕刻而成,碑额为方形圆角,用高浮雕的手法刻二龙戏珠,二龙盘环、曲身、层叠分明,各用一爪踏珠于碑额中心上部,碑额中心有圭形平面,阴刻篆书3行12字:“唐故魏博节度使韩公神道碑。”碑额的两侧各浮雕3个下俯龙首,碑额背面雕饰龙身,碑身高3.57米,下部略残,碑文楷书,阴文50行,行约84字,现存约3800字。龟形座,足内收,龟爪露出,细雕其状,从侧面观之此龟似静,又似在缓缓行进之中。牵马俑位于石马的左侧,首残,身着圆领宽袖长袍,腰束带,双手持马缰,右手握缰至马辔出处,做拢马停进状,马圆体肥,马首饰辔,低首,鬃毛直立,背饰凹形鞍。武士俑身穿长袍,双手在胸前紧握宝剑,目光正视前方。石羊体大肥壮,前腿双膝跪地,作伏卧状。马辔、人俑衣服纹饰等则用浅浮雕的方法来表现,整组石刻粗犷、古朴,造型生动形象,是唐代石刻难得的艺术珍品。碑文为楷书,字迹端庄、规整、秀丽是研究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6年韩氏家族墓地作为唐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杜庄镇:董杜庄镇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曾广福的故乡,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西部导河南省南乐县、河北省大名县接壤,南依徒骇河,西傍马颊河,东距京九铁路,北靠济聊馆高速公路,省道临观公路纵贯全镇。全镇总面积刀.2平方公里,3万人,42个行政村,耕地47231亩。近年来,该镇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标准高,现已形了瓜菜生产、畜牧养殖两大主导产业。 全镇种植早春大棚西瓜两…… 董杜庄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