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佛寺位于巩义市河洛镇七里铺村委东北1000米的莲花山顶上。南依横岭,北临黄河,邙岭青葱,风景如画。该寺创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关于其建寺原由在《重修兴佛寺创建配殿山门功成碑记》碑文中可略有所见:“兹为往来通衢要路,去大河未远;洪波巨浸泛滥无常,当建兴佛寺于山上,收敛风气,砥中流而过险阻,俾居者有平土之乐,行者无道阻之患。”
兴佛寺原有山门、十王圣殿、大雄宝殿等,今仅存大雄宝殿。清康熙13年扩建地藏十王殿,清康熙56年重修,乾隆11年建钟楼,以后屡次增修。历经数百年,寺内建筑渐遭破坏,山门、钟楼、配殿等,均在“文革”前被毁。现仅存的大雄宝殿,座南朝北,东西长11.2米,南北深8.20米,硬山式青砖结构,小青瓦屋顶,前后檐下置砖雕仿木斗拱和砖瓦椽头出檐,殿内系砖砌圆形拱顶,俗称“无梁殿”。屋顶覆盖三色筒瓦,封山裹檐,檐下有七架水磨砖雕斗拱,间有牡丹、卷草等花纹。脊上装饰雄狮,狮背拖宝瓶,两边有吞脊吻兽。
寺内现存碑刻三通,均为清代所立,一通是《重修兴佛寺创建配殿山门功成碑记》碑,厚0.2米,圆额,碑额题“兴佛寺碑记”,碑文行楷,康熙十三年立。一通是《重修地藏菩萨共十王圣殿告成碑记》碑,高1.8米,宽0.63米,厚0.17米,碑额书“流芳百代”,碑文内容为施主捐修情况,清康熙五十六年立。一通为《创建钟楼碑记》碑,现镶在兴佛寺钟楼南壁,清乾隆十一年立。这些碑刻为研究兴佛寺的兴衰历史提供了参考。
兴佛寺大雄宝殿及殿内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均为明代塑造,形象细腻逼真,色彩鲜艳,艺术精湛,是我省少有的艺术珍品,对研究宗教艺术和雕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1987年3月,兴佛寺被公布为第一批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兴佛寺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巩义市委统战部 作者:余占敏
七里铺村:七里铺村…… 七里铺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