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拱墅区旅游

杭州香积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杭州香积寺
杭州香积寺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香积寺位于杭州湖墅香积寺巷,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原名兴福寺,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赐名香积寺至今,是杭州湖墅地区的著名寺庙,曾是灵隐、天竺朝山香客的集散地,素有“运河第一香”之美誉.每天运河上千余船只往来,运输繁忙,夜间灯火通明,寺内热闹非凡,促进了湖墅地区乃至杭城的商贸、旅游的繁荣,对佛教禅宗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香积寺内原有宝塔二座,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据《湖墅志略》记载:僧祥文于康熙年间住香积寺,拓展寺基造毗卢阁,并于寺前建石塔二座,现仅存一塔,该塔八面九层,下有须弥座,用白石雕凿,仿木结构楼阁状,斗拱仿宋式,第三层东面悬匾,上刻“慈云”两字,南门作半启状,第五层有一门打开,有一-自门内出来。该塔结构手法、浮雕风格为清代之代表作。1963年,该塔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积寺在初创阶段,虽使用的是北宋年号,但实际统治权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真正的统治者依然为钱俶,而钱俶毕生崇信佛教,在杭州建造了许多寺庙及佛塔,因此香积寺初建初期,仍保持着吴越风格。后来,由于元朝末年朝政黑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香积寺和其它寺庙一样都曾遭受过灭顶之灾。到了明朝立国之初,由于明开国元首朱元璋曾有出家经历,并在崇信佛教同时,对佛教进行了大规模的拆并、整合,香积寺及周边寺庙都得到了大规模的重建及扩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香积寺已成为佛教丛林中的大寺院。清康熙年间,毗卢阁和双塔的建设,使香积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杭州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香积寺的复建提到了杭州市党政领导应有的议事日程,新香积寺的复建工程于2009年初正式启动。按照建设“二十一世纪都市新寺庙”的目标,以五代吴越为基础,以明清为定制的历史定位,建筑风格体现了半传统半文化的特色,努力再现“杭州运河第一香,湖墅市井风情地”的繁荣胜景。

2009年香积寺成功复建,成为国内唯一主供大圣紧那罗王菩萨(监斋菩萨)的寺庙。新建的香积寺恢复了被拆除的东塔,对原有的西塔进行了整修,保持了双塔的原有风貌。从香积寺牌坊进入,依次为天王殿、大圣紧那罗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寺内两侧还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钟鼓楼等建筑,各类造像共34尊。

新香积寺在中轴线上以“伽蓝七堂制”为依托,分别布置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并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布置具有本寺特色的大圣紧那罗王殿,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中轴线两侧分别按照“四大名山”的布置,于大雄宝殿前后两侧分别布置普贤殿、观音殿、文殊殿、地藏殿。新香积寺在寺庙两侧设计两排建筑,在不对称性布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湖墅街道:湖墅街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南部。东临上塘路、红建河、德胜巷与上塘街道、大关街道毗邻;西沿莫干山路、和睦路与小河街道、西湖区西溪街道隔路相望;南以文一路和德胜路为界,与米市巷街道接壤;北至贾家弄、大关路与小河街道相连。辖区总面积2.729平方公里,呈不规则块状,共辖珠儿潭、卖鱼桥、双荡弄、仓基、霞湾巷、仁和仓、长乐苑七个社区。居民总户数12701户,常住…… 湖墅街道详细信息++


>>阳泉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