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卡若区旅游

昌都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昌都寺
昌都寺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昌都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镇,海拔3271米。1437年由宗喀巴弟子麦喜绕桑布创建,是西藏东部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自清康熙帝始,强巴林寺-受历代皇帝册封,逐步形成昌都地区最高的政教合一统治机构,在康区拥有130个分寺。1909年,清川镇边务大臣赵尔丰入藏“改土归流”,强巴林寺被毁。“文革”中被再次破坏,1981年开始维修,现由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增康、印经院、八大扎仓、三大康村、塔群、辨经场等部分组成,其中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基本呈一字形排列,门向正南。寺院早期建筑以措钦大殿、10个扎仓和5个喇让等组成,基本系木石、土木结构的藏式密梁平顶建筑。大部分建筑上部墙体以贝玛草筑成,赭色,殿顶归竖有高大的鎏金宝瓶等饰物。昌都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昌都寺创建之后,格鲁派逐渐取代噶玛噶举派在昌都的统治地位。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喜绕桑布圆寂后,由帕巴拉世系继主该寺,担任寺主,并从此形成-转世系统,帕巴拉弟子很多,并在各地建有寺庙达135座(据藏籍记载,可查的有110多座),以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计,这些寺庙遍布昌都、林芝、那曲3个地区的5个县。

昌都寺有四大-世系:帕巴拉、喜瓦拉、加冉、衮多。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帕巴拉-世系。帕巴拉•格列朗杰-是昌都寺的第11世转世-,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

昌都寺占地面积约300余亩,该寺以大经堂作为正殿,围绕大经堂建有佛祖殿、护法殿,大威德金刚殿、曼佗罗大殿、德央大场、九座扎仓、辨经院、八大吉祥塔等建筑。殿堂为藏式建筑风格,均为土木石结构。该寺院落重叠,殿堂林立,金碧辉煌,规模宏大。昌都寺是康区格鲁派寺院中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寺庙。

昌都寺的绘画、雕刻、金银器加工、跳神等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分布于各大堂四壁的壁画及唐卡画等面积达千余平方米。它们是昌都乃至整个藏东地区最高水平的集中体现,此外,寺内还珍藏有历代朝廷所颁赐的诏书、匾额、铜印等文物。

昌都寺是西藏康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座寺庙,也是康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在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由于该寺帕巴拉-的重要历史地位,对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并对促进藏汉民族团结起了重要作用。


>>纳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