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 > 茶陵县旅游

晓塘古城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晓塘古城
晓塘古城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茶陵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后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茶陵早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宋代曾为军,元、明、清曾为州。据相关记载和考证,境内城池较多,自东往西逐渐迁移:早在战国中晚期,在距现县城东北49公里的晓塘村修筑了楚国东南部的防御和对外扩张重要军事城池——晓塘古城;西汉初期,茶陵候刘沂在今火田镇修筑“茶王城”;五代时期,马殷自封称王,在今高陇镇古城村筑“马王成”;北宋祥符年间(1008—1016),邓宜在今思聪街道办事处大兴村筑“金州城”;南宋绍定年间,知县刘子迈在今云阳街道办事处前进村筑“茶陵古城”,该城沿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茶陵古城才逐渐被“遗弃”,县治中心往西迁移了3公里。下面,我就晓塘古城做详细解说:

从茶陵县城出发沿泉南高速或S320省道行驶约20分钟到高陇镇后,转高彭乡道行驶约20分钟到秩堂镇晓塘村村部。晓塘村东面与江西莲花县田南村金家屋毗邻,处在由湘入赣的交通要道当口,晓塘越楚古城址在当地被称为古城围。在茶陵东区方言词汇中,作名词的“围”与“墙”是一对同义词,它们的区别在于“围”指环形的墙,“墙”指条形的墙,两者合起来称为“围墙”,意思就是古城墙。根据这线索,1986年10月27日,茶陵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晓塘村调查时发现该城池:城池四周均为夯士墙,周长1000余米,城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长约200米,面积5万余平方米;并地层中从采集了软陶类陶片,全部为泥质灰黄色,器形有筒瓦、豆、钵等和硬陶类陶片,有泥质红褐色、夹砂灰色,器形有罐、鼎足等,还从当地农户家中征集到两把典型楚式青铜剑。经省市文物专家鉴定:这些器物与湖南战国楚墓所出同类器物基本一致,均属楚文化因素;而印纹硬陶类陶器,则是湘江中上游地区古越人的文化器物。因此,晓塘越楚古城址有越、楚两种不同的文化因素共存。鉴此,2008年12月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晓塘村部步行100米即可到晓塘古城南门遗址。由于汉代建立后,晓塘古城逐渐被废弃,古城格局遭到破坏:城内建有20余栋现代建筑;一口约4亩的水塘紧挨着南门遗址;一条修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渠道从西往东贯穿古城;其余地面长满灌木或被村民耕作;但古城西高东低的地势依然保存,南门、北门、东门遗址以及城墙外宽约5—20米的护城河等清晰可见。据2014年株洲市文物局和茶陵县文物局联合考古调查工作队初步探明了古城墙的结构和技术:城墙分为三个部分,南边是城内护坡,向南与城内连接在一起;中部为夯土墙体,宽10.2米,夯层厚6厘米,夯窝明显,从上至下明显的夯层厚度超过了5米;北部为外护坡,宽度超过了10米,外护坡连接护城河。城墙修筑的技术为夯筑加堆筑的方式。在城内东北角发现两口水井,经发掘后得知,两口水井的包含物和探方出土物基本相同,主要以绳纹泛黄的灰色瓦片、方格纹灰陶片、绳纹高足跟鬲足、素面豆柄、砺石和铁臿等,从出土物和探沟的地层看属于战国时期。

穿过南门遗址,沿路步行约300米即到北门遗址。北门西侧城墙村民取土形成城墙的断面,是一处较为理想的了解古城墙结构和筑城技术的试掘点。出北门即可看到护城河遗址。古城废弃后,护城河被村民改成鱼塘或稻田,但形制与规摸较好地保留下来。

在距晓塘古城1公里晓塘村八组黄泥坡和11组荒塘坳发现的两处战国古墓又佐证了在战国中晚期晓塘村曾经是吴楚两国必争之地:

晓塘黄泥坡一号墓位于晓塘村八组黄泥坡,该墓位于晓塘古城外东南处山丘的半山腰中。墓有封土堆,呈半球状,底径8.5、高3.6米。封土堆下墓坑平面近正方形,东向墓道,墓坑口长7.8、宽7.2米,墓坑深9米。墓道长9.6米,墓道靠墓坑处有一台阶,长1.9、宽0.45米,台阶至墓坑底部2.2米。墓坑内四壁设三级生土台阶,每层台阶上铺10—15厘米厚黄色粘土,台阶逐级内收。三级台阶以下至墓坑底,四壁陡直。墓坑底葬具为一椁一棺,椁室盖有七块椁盖板,椁口为浅槽套榫结构,椁长3.2、宽2、高1.4米。椁室长2.66、宽1.4、深1米。椁室内已被盗墓者扰乱,棺为弧形平底棺,靠墓东椁壁放置,棺盖板被锯断成三段,棺外长2.32、宽0.7,内深0.38米;棺内长1.9、宽0.46、外高0.73米。椁室内有南、西、北三个边箱,且东西两端靠棺处分别放置边箱隔板。

经发掘清理发现,墓内边箱内散落大量人骨,虽被盗但仍清理出土大量器物,有铜鼎足、铜盘、铜带钩、铜提环、漆耳杯、木器座、玉壁、编织物等。加之从盗墓贼手中追回铜鼎、铜壶等,推断黄泥坡一号墓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墓葬。

荒塘坳M2位于晓塘村荒塘坳。墓为典型的竖穴式土坑墓,南北走向,平面呈长方形,墓南部在几年前修建烤烟房时局部遭到破坏,残长17.5米,宽3.25—3.5米。墓口距地表深0.95—1.5米,墓深1.3—2.28米,北部浅,南部深。墓中部东西两方各有一墓道,东墓道宽1.85米,西墓道宽1米。墓内填土为土红色砂岩风化土,略含沙性,土质纯净,夹杂有少量炭粒和生土颗粒。在清理墓内填土时在平面发现4个不规则坑状遗迹,坑内填土均为青灰色粘土,湿度大,夹杂少量炭粒,无其它遗物,到下部逐渐消失,推测为晚期扰坑。在墓南部靠近西壁(距墓口深1.65米)区域出土一批器物,有铜剑、铜戈、铜鐏、箭簇、铜勺、铜鼎、铜器盖、铜徽章,陶鬲、罐、壶,陶钵等。靠近墓底发现熟土二层台,宽0.5m,高0.1—0.26m。墓底出土器物有铜剑、铜鐏、铜矛、铜戈、箭簇、铜矛鐏,陶豆、陶盆等。另外在墓底南部和北部均发现有骨痕,不成形,易碎,但大体能看出是横向放置(东西向),而且不少于4个个体。从出土物的组合、器形特征及墓葬形制判断,该墓为战国时期墓主身份很高的越族贵族墓。

晓塘古城城墙及护城河轮廓清晰,形制较完整,是战国时期南方地区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雄踞罗霄山脉西麓的隘口,军事意义极其重要。古城及周边大型古墓的出土,又显示其维系地方秩序的价值应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亦具政治含义。从本次发掘晓塘古城古墓的墓葬规格、出土文物、城与墓的时代同步性等资料分析,其历史价值很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

2019年3月,晓塘城遗址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晓塘村:晓塘村…… 晓塘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宋名臣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