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嘴石窟又称武公祠石窟和千佛洞,位于淇县城西北18公里前嘴村东武公祠西。洞窟凿在不甚高大的山岗脚下,窟门向南,面对夺丰水库,门高1.11米,宽0.86米,门楣上部两侧凿有洞眼,原来可能装有前檐,今已不存。门两侧雕二力士,怒目束帻,赤膊饰帛,腰系战裙,赤足站立,肌肉隆起,筋骨毕露,像貌雄伟。
窟内平面近方形,J顶,面阔1.87,进深1.83,高2.1米。后壁中部凿一大造像龛,本尊为释迦牟尼,高0.74米。头及手已残,螺髻,后有圆形顶光,周饰莲花,颈稍长,肩宽而圆,身着贴身通肩大衣,内束裙,衣纹褶叠覆于座前。右手前伸,左臂下垂,结跏趺坐在长方形须弥座上。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弟子头部已残,后有圆顶光,身着袈裟,双手置于胸前,跣足站立,菩萨已残,分别立在阿难、迦叶二弟子两侧。龛的上部和左右两壁雕满小佛龛,每龛内雕一坐佛,共有一千四十三尊。南壁原来也雕有小佛龛,大都剥落。现存的小龛有一部分亦残缺,龛内多镌有施主姓名,如“邑子郭相周”、“邑子李文熙”等。窟顶藻井雕八瓣莲花,靠后壁两角雕二裸体着犊鼻裤,双手按膝,昂首半蹲,支撑窟顶的力士;外边两角则雕两枝荷叶。四角之间雕四组飞天,每组三个,皆戴花冠,肩饰帔帛,腰系长裙,双手拱于胸前或奉供果礼佛,形体窈窕,衣帛飘洒,刀法流畅,是该窟的精美之作。
据文献记载和该窟造像的风格特点,该石窟为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前后雕造。它对研究东魏时期的石窟雕造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