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煤矿遗址位于河北省临城县城西北6公里的祁村村北500米处。南北长5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
在遗址的中央,有一对井筒,直径6米,深200米,井壁用青石和水泥浆砌而成,工程坚固。
1878年至188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委派湖北试用通判钮秉臣前往临城内邱一带勘察矿点。1882年,洋务派筹集资金139860元开办了石固煤矿、胶泥沟煤矿。1898年8月,中国与比利时首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1年李鸿章死,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将合同废止,首次合办失败1903年中比第二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袁世凯派津关道唐绍仪与比利时商人谈判。唐去职后,梁效彦继任,继续与比利时商人谈判,于1905年签订了合同。主副井筒于1907年先后建成,并开始出煤,煤质优良。直隶临城煤矿的建成仅晚于直隶开平、山东华德、辽宁抚顺三大煤矿,是清政府和外商建成的第四座大型煤矿。1912年该煤矿年产量已达25.7万吨,居全国七大煤矿第五位。1927年矿井被水淹没,生产停顿。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临城矿务局的官员弃矿南逃,煤矿地面物资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日军在这里残杀人民,毁坏建筑,用火车运走所有设备。1943年,闻名中外的临城煤矿全部变成废墟。
历史地位
临城煤矿是我国近代的七大煤矿之一,建成时间仅晚于直隶开平煤矿、山东华德煤矿、辽宁抚顺煤矿,从一方面证明了近代洋务运动在煤矿工业的重要成就。也是李鸿章、袁世凯、唐绍仪、钮秉臣等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重要见证。同时又是外国列强侵华、掠夺我国矿山资源的有力证据。
原有主井、副井、绞车房、通风房等地面设施,矿区西部有花园,南部有天主教堂。现仅遗存有主井、副井、绞车房残垣。临城煤矿在提升、通风、排水三个生产环节上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提升机、通风机、排水机,其它环节仍用人力和畜力,是区别于古代煤矿和现代煤矿的典型的近代煤矿技术的代表之一。
延伸阅读: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