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景点介绍

  江苏省昆山市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东西长200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同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两边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间挑出,使老街显得更加狭窄,有“一线天”之称。巴城老街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旁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粉墙黛瓦,石岸斑驳,河埠错落有致。市河水色清冽,河中舟楫如梭,一派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情。直到解放前夕,老街基本格局未变。1949年后,老……[详细]
  丁宅位于锦溪镇丁家弄,坐西朝东,临锦溪市河,宅院长达百余米。丁宅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是江南典型的十一进深宅大院。光绪年间,丁氏子孙又重修前七进院落,并扩建了砖雕门楼和走马楼。现存轿厅、正厅、堂楼等五进。……[详细]
  石板街始建于南宋年间,明清年代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初年,由方远清发起、聘请朱家角名师王世昌设计修建,共铺有石板2072块,全长1500米,人称“三里石板街”,是江南古镇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石板街所用之条石称为“胭脂红”。……[详细]
  锦溪古内河水道总长度约6公里,两岸分布着古桥、驳岸、河埠、水墙门、过街廊棚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物。……[详细]
  十眼桥,始建于明代,系花岗石多孔平板桥,由一孔较高的平板与九孔低平板桥连接而成,桥全长52m,高3.1m,桥宽2.7m,中孔跨度3.5m,造型优美。该桥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后又几经修缮;1997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与古莲池、文星阁、古莲长堤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详细]
  抱玉洞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玉峰山顶芙蓉峰下,始建于宋代(960—1280年),洞口的上方为人字形,向阳,洞高2米多,洞内底部平坦,约8米左右。为供奉梁代慧向和尚所建。据悉,当时,慧向初来昆山建寺时,年岁已高,生活条件极差,住在马鞍山的山洞里,又暗又潮,风、雨、寒、热,他全不在乎,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在梁武帝的授意下,经过慧向大师的精心选址。筹集建筑物资,亲自监督工地,终于在梁天监十年(公元……[详细]
  文笔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玉峰山紫云岩之顶,为纪念昆山第一位状元南宋秦国公卫泾所建。是一座醒目的碑塔,高5.5米,清末重修。民国初,在原石笔外敷水泥加固,镌刻“文笔峰”三篆字。赵朴初赐翰重题,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时期,昆山县石浦卫泾,赴临安(南宋首都杭州)考试,三场连捷,考中了孝宗淳熙十一年(1143年)甲辰科状元。后授为秘书省正字等职。他清正廉洁,要求严格,常以……[详细]
  富春桥俗称“高板桥”,在江苏昆山市玉山镇北后街与东塘街交汇处,富春桥周边有东采莲街、西许文塘、北东门街、南北后街,南北跨于东塘河上。明洪武三十年(1398),由知县梁瑞建造,桥下有周忱、况钟题名。明正统三年(1439)黄彦修捐资重建,道光四年重修。1997年市政府出资对桥进行了加固维修,1997年被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为并联式青石拱桥。桥长32米、高4.5米、宽4.4米。1997年修复,19……[详细]
  归有光墓原位于昆山东南门内金潼里,因城建的发展,于1989年将归墓往东移300米,建在东大桥堍,沿城河岸辟地3.7亩,仍名“震川园”。……[详细]
  溥济桥俗称“陈家桥”,东西走向跨于锦溪镇中市河,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青石单孔石拱桥,拱券分节并列彻筑。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顾文康公崇功专祠位于昆山亭林公园内,年代为清。为了纪念顾鼎臣为家乡百姓办了件实事好事,在昆山百姓的要求下,嘉靖三十八年(1559),巡抚都御史张景贤具奏,请于昆山马鞍山下修建纪念祠堂,获得皇帝批准。昆山知县杨逢春奉诏将马鞍山下原来的慧聚寺建筑群中仅存的法华堂改建成为祭祀顾鼎臣的祠堂,朝廷赐额“崇功”。清乾隆十八年(1753)曾重修,后毁于兵燹,民初邑人集资重修。1991年7月27日被批准为昆山市级……[详细]
  文星阁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古莲池畔。始建于明朝,为三层楼阁式建筑,砖木方形结构,飞檐翘角,高15.6米,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历史上曾几经修葺。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星阁俗名“文昌阁”,又称“片云阁”,原在通神道院内,历来供奉“文曲星”。乾隆癸亥年(1743)因风灾大颓,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移建至莲池院,并立“重建文昌阁记”碑嵌于内墙。移建后的文昌阁,高15.6米,四面三层……[详细]
  通神道院原名“天庆观”,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南大街西首,南宋始建,元、明、清历代曾扩建,今存东岳殿及山门,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通神道院原属长洲县地界,与昆山县福城圩的莲池禅院一溪相隔,南北遥峙。南宋时建有三清殿、通神庵。元时增建正山门,至明清时已有中岳殿、雷神殿、关帝殿、玉皇殿、文昌阁、斗姥阁等建筑,造型与规模均与苏州“玄妙观”相同。……[详细]
  民国25年(1936)4月15日兴建,当年12月5日竣工。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耗资2.3万元。时为昆山最大公共建筑。抗战期间曾遭日军轰炸,民国37年修复。1949~1966年长期作为大会堂使用。“文革-”中遭破坏,1987年重修。2003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出资150万元重新修缮中山堂及四周环境,绿化改造庭园,成为昆山市政协和老干部活动的重要场所。1991年由昆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胡石予故居在蓬朗镇栈泾东路1号。胡石予先祖在明代末年,由安徽徽州迁居蓬朗镇,世代从商,在北街建有较大宅第。位于蓬朗镇栈泾东路1号的胡石予故居纪念馆,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的纪念馆,在保留故居原貌的基础上增加了纪念馆收藏功能,使参观者不仅得以走进胡先生生前的生活环境,更能深刻感受“爱国、博学、俭朴、至孝”的胡石予精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