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告民族文化村板告民族文化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南部的三洞乡,地处水族聚居的腹地,距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289户口1424人,分居于7个自然寨,绝大部分居民都是水族,水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8%以上。作为水族文化的中心村,板告村有着纯厚神秘的民族文化。马尾绣、银饰品及牛角雕等工艺品做工精细,工艺独特,闻名海内外。素有“中国水族马尾绣第一村”的美誉。村寨依山傍水,山青水秀,景色迷人,主要景点有仙人桥……[详细] |
尧人山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城东南约10公里,对于外界人来说尚属陌生,然而她却是三都人民心目中的神,是顶天立地的象征,是个广袤无边,扑朔迷离的地方。当地水语称尧人山为怒尧,称尧人山原始森林为“弄台兰”。据说在很早以前,尧人山上居住着一尧族村落,尧胞靠山高林密的有利环境,以狩猎、采药为生。后来因猛兽太多,尧人常常受到伤害,只好迁往他处。水族歌谣中常常引用尧人山名来寓意事物的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从河……[详细] |
巴茅巴茅,坐落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境内,距县城6公里。是一座始建于清朝的水族自然村寨。至今寨中依然保持着写水书,说水语,着水衣的古朴民风,是水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有78户人家的巴茅古寨依山而建,木楼鳞次栉比,一气连横。寨前阡陌纵横,十里稻香,碧水河滩水牛嬉戏、骏马悠闲。寨中古墓林立,碑刻层梁随处可见的精雕花纹与象形水书一起,承载了水族悠久的文化历史。而水族独特的祭祖仪式,也为巴茅古寨三百余年的历……[详细] |
石板寨抗日旧址石板寨抗日旧址位于自治县南部的九阡镇石板寨,距县城约69公里。民国时期,石板寨的水族群众出于保护村寨的需要,在寨子周围筑起了高2米、厚1米多的石墙。并利用寨子周围几十株高大挺拔的树木以及木枋和圆木相互横扎连结,加上茂密的竹林和杂乱的刺蓬,组成了人工和天然相结合的堡垒。开前、后、左、右四个寨门供出入。民国33年(1944)秋,日本侵略军数千人,由广西宜北入荔波至九阡水族地区,企图攻陷三……[详细] |
都江镇万人坟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万人坟,记载了1855年斋教起义军反清活动的历史。由于请政府-,苗民起义,见清兵不留。仅两月时间,清兵就被全歼。之后,清朝政府又派强兵反复争夺,杀得天昏地暗,尸横遍野,收尸安埋难计其数,故总称“万人坟”。碑文作者站在当时的统治阶级立场上说话,所以骂苗族义军是“苗匪猖乱。”回到三都县城,我查资料,有这样一段关于万人坟的记载:万人家位于都江镇上江三,咸丰5年(1855)6……[详细] |
水族古文字碑林“天下第一水族古文字碑林”9块碑,18面组成,石碑尺寸高为137~165公分,宽为66~86公分。主碑镌刻“勒睢碑”三个大字及序言,第2~9块为水族古文字1500余个。碑的背面,镌刻古今中外莫友芝、岑家梧、潘一志、王品魁、何耀华、曾晓渝,以及法国、美国、日本等著名专家学者对水书的论述,由中、英、日、法、西班牙文组合。“天下第一水族古文字碑林”组织者,特邀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水书文化研究……[详细] |
水书摩崖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大坝村境内发现一处水书摩崖石刻。都江大坝水书摩崖石刻的发现,是继三都县塘州乡拉下水文墓碑、周覃镇的查水文墓碑、榕江县计划乡的水文墓碑、都江镇怎雷水文墓碑之后的水书文化古迹的又一重大发现。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大坝村上排(摆)劳村民小组的银子坡上有一处水书摩崖,水书摩崖下临都柳江支流猴子河出口和312国道公路。银子坡三面河水环抱,北面为排长河,东面有猴子河,西面是都柳江。摩……[详细] |
怎雷是一个民族文化原生态保留得十分完好的村寨。也是一个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民族村寨。怎雷村现有居民58户,250人,基本上十一个姓氏的村寨。他们繁衍生息在这苍莽翁郁的苗岭山脉深处已历十余代,200多年了。远远望去,怎雷在高高的山腰,村寨后是绿树覆盖的山粱,村前是满目金黄稻谷的梯田。梯田层层而下,深深的山谷里,是蜿蜒南去的都柳江。村寨依山势而建,清一色干栏式木楼,盖小青瓦,见不到任何水泥瓷砖玻璃等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