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景点介绍

  太平顺濞桥太平顺濞桥位于太平乡大哨子山下的顺濞河中游,以河为界,西属永平,东归漾濞,该桥古名“胜备桥”又名“清涟桥”,为博南古道必经之桥。《永昌府志》载该桥“在永平县东北、为永顺、龙陵、腾越通衢。引铁索链为梁,上复板屋。道光六年(1826)三月,毁于火,知府陈廷捐资二佰两首倡重修。经兵燹毁,光绪二年署腾越总兵蒋宗汉重修。”桥长44米,宽3米,两岸桥台均长7米,宽4.5米,高4.5米;桥台下砌有八字……[详细]
  彦龙山古墓群据墓碑刻记,该山古名彦龙山,在金牛松林村后约三百米(直线距离),古博南道要冲金牛屯(古街)上方。古墓群背靠苍山。坟墓有韩姓、李姓、杨姓、许姓等上百冢。其中年代最早者为彝族韩姓墓,墓主,一名韩廷实,立墓年代为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生墓),一名韩朝阳,立墓年代为明万历32年(公元1604年)。其余彝族杨姓、许姓等多为清代墓,李姓多为清末及民国时期。其中李恒之墓有李根源、田钟农题撰,……[详细]
  平坡上村彝族墓群平坡上村彝族墓群位于平坡镇对面的上村旁斜坡上,属熊姓墓群。即为明初至民国年间的古墓。碑刻的家谱反映了当地熊姓家族在该地的繁衍分支,并与当地彝族同化过程。该墓群雕有许多精巧鸟兽花卉,堪称石雕艺术精品(录自《苍山西麓之珠》)。……[详细]
  坪尾村彝族(聂苏支系)墓群坪尾村彝族(聂苏支系)墓群位于平尾村东南1.5公里外的山中,总面积约675平方米。该墓群有20余冢古墓,其中《施清自叙碑记》记述了施姓始祖于万历年间从箭里柏邑场分支后,迁居到双涧乡坪尾村一带,成为当地土司,发展成至今数百人的一支世族的迁徙历史。立碑时间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详细]
  瓦厂蛇马村彝族(腊罗支系)墓群瓦厂蛇马村彝族(腊罗支系)墓群位于境内白竹山南坡,漾江西岸,蛇马村后面的岭岗上。全面积约4800平方米。较早的古坟无碑,有文字记载的一块墓碑为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立),古墓上雕有禽兽和花卉等纹饰浮雕。……[详细]
  该崖画地处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金牛村东南方向约距三公里外的点苍山半坡吃水箐,海拔2070米。该地形略呈交椅状,中横一缓坡,绘有崖画的巨石卧于缓坡顶上。巨石系花岗岩质。宽19.9米,高8.25米;崖顶有崖房,画面基本平整;北偏东59度走向;崖下系泥质平地。崖画长5.6米、宽4米,总面积22.4平方米。崖面分别以土黄色和赭红色线条绘制,其内容共分为五组。由于崖画风化剥落及岩浆淋覆,可以辩认清楚……[详细]
  利涉坊利涉坊位于上街,详址无考。建于明嘉靖年间,今无存。……[详细]
  秀岭连云坊秀岭连云坊位于柏木铺村。《徐霞客游记》载“……又二里,有数家夹道,大坊跨之,曰‘绣岭连云’,言登岭之始也,是为白木铺”,该石坊60年代中期遗迹尚在,今无存。……[详细]
  永昌胜景石坊《永昌府志》载:“柏木铺前之东,入永昌远观也。”疑即为民间称的石牌坊(今望江亭下石牌坊田路口)。今无存。……[详细]
  万年椿《永昌府志》载:“在县东官庄,有石桩五尺余在外,入地不知其数”。今无存。……[详细]
  铜牛《光绪永昌府志·杂记志》载:“在漾濞云龙桥东,形如犀牛,藉以镇水,知县郭存庄建”。今无存。……[详细]
  铜柱《永昌府志》载:“唐中宗景龙元年六月吐蕃姚安蛮寇边,姚嶲道游击使唐九征败之,于漾濞立铜柱以记功。”明李元阳《石门山记》云:“由捷路至绳桥为汉求酱之路,至湍溪,为唐九征立铜柱地”,该铜柱地址不详,记以备考。……[详细]
  打牛坪打牛坪位于太平乡平地村西南10公里处。《永昌府志》载:“相传汉诸葛丞相南征至此,教当地土人使牛以代耕之事,故名打牛坪。”。明代曾于此设土巡检司。……[详细]
  十九古街《永昌府志》载:“在漾濞大邑村,每年二月十九,四方客商与土人相贸易。相传孔明南征擒孟获于此地,土人往观如市,沿而为街”。今每年县传统物资交流盛会地已迁至县城,原十九街场地为居民住地。……[详细]
  平坡“旌表节孝”石牌坊建于清同治五年(1867)。在原平坡区政府旧址大门左侧约30米处,这是一座四方石柱的三孔牌坊,中间一孔宽2.5米,两边各宽2米。牌坊立四根大方石柱,中间两根高4米,左右两根各高3.5米。石柱边宽均为40厘米,顶端各雕有一蹲石狮子。从地面向上高2.6米的牌坊的三孔架上,都用大横石条镶嵌着一块与石条长度相等的大理石横匾,横匾的前后两面书写着文字。再往上一层,又有一块也是用石条镶嵌……[详细]